證券信息系統中運行的實際上是一份份的合同,它的實時性很強,對穩定性要求很高。系統中斷一分鐘,就可能給證券公司造成巨大的損失。證券信息系統的運行事故中,80%可以通過良好的運維工作來避免。
證券公司信息系統的運維工作非常重要。那該如何做好信息系統的運維呢?日信證券的經驗是“四化”:經驗知識化、知識標準化、標準流程化、流程最優化。
總結積累使經驗知識化
IT運維經常會有這樣的情況發生:某運維人員工作久了之后,他自己會很清楚相互關聯的設備開機得講究順序,系統參數調整可能會有哪些影響,重大系統升級要做哪些準備,運行維護工作日常應注意些什么等。但一旦這個人不能到崗時,其他人卻難以完成這些看似慣常的操作。
IT運維工作不能處于“只有我才行”、“離了我不行”的狀態,因為那樣會讓運維人員只能干自己得心應手的工作,并會深陷其中,失去更多鍛煉與發展的機會,而也不利于運維團隊的梯隊建設和共同提高。
經驗、技能和專長是無形的東西,必須對其進行總結、提煉,完成理論上的升華后形成體系化的知識,再將其通過輪崗、互助和日常交流等形式傳遞給團隊的其他人,達到團隊共同進步的目的。每個人要想從團隊中受益,就要為團隊添磚加瓦,把自己的經驗、技能和專長經過知識化后盡最大可能地奉獻給團隊。
定規則做好知識的標準化
知識標準化的意義不言而喻。在運維工作中,哪些東西需要標準化呢?像機房的日常操作、數據備份、業務測試、系統升級、參數調整、安全檢查、運行巡視等工作都需要標準化。
知識標準化就是所謂的定規則階段。這一階段非常重要,也很不好做,因為標準化是有成本的,定規則既要花費時間,也要花費精力。一方面,我們要認識到,從長期來看花時間和精力去做標準化工作是值得的。比如,做計算機程序時大家都有體會,設計開發一個簡單程序的時間遠遠低于這個程序為我們的日常工作所節約的時間。標準化也是一樣,花時間和精力做出來的標準可以節約我們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另一方面,技術團隊要提倡奉獻精神,每個人都要不斷地花時間和精力致力于團隊的標準化。它需要長期堅持,有了標準化的意識,只要不斷積累,就會功到自然成。
應該注意的是,知識標準化應該是一個泛指的概念,不能狹義地理解為只是經驗知識化后的標準化,日常工作中只要涉及多人的、跨部門的事情都可以將其標準化、流程化。比如我公司中心機房每日的數據備份工作,它既煩瑣又重要,涉及很多的文件,包括滬、深兩個市場的委托庫、回報庫、行情庫,從登記公司接收的清算原始庫,清算后柜臺系統的備份庫等。如果不將這項數據備份工作標準化,那結果就會是,如果是張三天天做他就能做好,但要換個人,換成李四突然來做,他就會漏項,導致更大的損失。此項工作,我們的中心機房實現了標準化,我們既設計了輔助程序進行數據備份,同時也制定了操作流程。這樣,中心機房的人員都可以很輕松順利地完成此項工作。
貼近使用者將標準流程化
將經驗知識化、知識標準化之后,我們要將標準流程化。只有實現了流程化,標準才可以得到有效執行。進行標準流程化時,至少要做到以下兩點:
第一,流程要簡明扼要,要讓使用者看了就明白,也就是常說的傻瓜化。比如,我們的應急預案是在應急時才真正用得上,那么我們的應急預案就要簡單直白地按流程說明第一步干什么、第二步干什么,不能再讓人花時間去理解、研究預案怎么操作。
第二,制定流程的原則是要以流程執行者為主。因為流程化的制定者是過來人,知道哪兒容易出錯,知道哪兒重要,而執行者不知道。在制定流程時,需要加上注解,把容易出錯的地方明確寫上“注意”,這樣流程的執行者就能很方便地了解到這些內容,既能明白其然,也能知道其所以然。
標準流程化后的東西,要放在容易找到的地方(至少一分鐘之內能找到),萬不可置之高閣。比如,我們的UPS開關機流程就應該貼在UPS的側面,這樣可以做到方便工作人員邊看邊操作。應急預案可以貼在墻上或者放在夾子里掛在機柜旁。如果應急時預案還得找上半天,豈不誤事。我們所做的應用程序的操作流程更可以寫在操作畫面上,讓操作軟件的人不用去翻流程,一看提示就能全部明白。
標準流程化之后還有一點要格外注意,那就是流程的更新問題。隨著各機房軟、硬件及公司業務的變化,很多流程會不斷變得過時,有些可能不再使用。我們要隨著情況的變化不斷地及時更新流程。這一點至關重要,需要我們高度重視。比如,我們的應急預案,如果不做好及時更新,真正應急時沒有可操作性,那么可能一個很小的故障就會釀成重大事故,給公司造成巨大的損失。
標準流程化也要廣義地理解,這里的流程不一定是書面的、文字的流程,計算機程序也是流程化的一部分。比如,目前在清理賬戶過程中所做的證券賬戶信息與登記公司進行核對的工作,定期都要做,每次都是同樣的操作順序。我們通過設計程序實現了它們的自動比對。這個計算機程序也是流程,只不過是計算機替人執行了很多步驟。計算機程序方面的流程化工作依賴于我們各個機房程序開發能力的高低。我們一直在培養所有IT人員的基本程序的開發能力,要求各個機房都能夠在日常工作中,開發一些實用、簡單的計算機程序,來提高我們的工作效率。
克服三種傾向實現流程最優化
流程最優化是個效率問題。制定完流程后進入流程執行期,這不能算完。我們要在執行中不斷地總結,不斷地優化流程,讓我們的流程操作性更高、使用更方便。標準流程化、流程也及時更新后,我們就要嚴格地在工作中執行。在執行中要防止三種傾向。
第一,有經驗的師傅不能只是將流程說給學徒聽。我們很多的工作并不是天天做。比如,我們的月度數據備份,一個月才做一次,時間一長,學徒就可能記不全流程中的要點,不能讓他們完全憑記憶去操作,還是要按流程去做,這樣才不會落下要點,不會耽誤工作。
第二,流程一般是運維人員自己的上級制定的,他們會認為“我哪能改領導定的東西”,于是就機械地執行下去。這樣是不對的,如果我們在執行流程過程中,發現有不妥或者需要改進的地方,一定要及時反饋給流程的制定者,大家來共同討論、共同分析。如果提出的建議是合理的,那么就及時修訂流程;如果提出的建議是片面的,那么在討論中也可以加深大家對流程的認識和理解。
第三,有些流程是自己的同事制定的,有的執行者會認為“他的水平還沒有我高呢,就給我制定流程”,對這些流程嗤之以鼻,不予執行。這種傾向更要不得。寸有所長、尺有所短。一方面要虛心地執行流程,另一方面也要用自己的水平促進流程優化,讓整個團隊都能分享。只有在團隊中能發揮作用的才是真正的高水平,封閉式的、深藏在自己內心的高水平是沒有現實意義,也得不到社會認可的。
“四化”既不是死板的教條,也不是高深的理論,只要將其融入到日常工作,就會讓同樣的工作內容不斷收到更好的效果,得到螺旋式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