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奶粉、飲料、瓜果蔬菜,這些原本應該幫助我們增強體質促進健康的食品,如今竟成了人們談之色變的健康殺手!
2011年8個多月,我國食品安全可謂亂象頻出、險象環生,從“瘦肉精”到“染色饅頭”,從“毒血旺”到最近的“黑心烤鴨”、海南省最大假酒案,從“塑化劑”到中國奶業被稱“標準全世界最低”,此起彼伏的食品安全事件刺痛國人原本脆弱的神經,更拷問我國食品安全監管制度。
雖然頻出召回和賠償,但只是亡羊補牢的做法,能夠安撫一時,卻無法從根本上杜絕國內食品安全漏洞、有效提高食品安全保障。要想堵住食品安全漏洞,在信息化日益發展、滲透各個行業的今天,在食品安全管理和監控體系中利用先進的信息化手段已成為必然的趨勢,IT技術已能夠為食品安全“保駕護航”了。
食品有著一條長長的供應鏈,從農田到餐桌,涵蓋種植、養殖、加工、流通、銷售等十余個甚至幾十個環節,其中任何一個環節出現問題,風險都會順著食品供應鏈一級級傳遞下去,風險傳導性強,監控難度一直很大。因此如何從自身出發,對食品安全在生產和消費全程形成全面有效的監管呢?這就是要求我們必須有一整套“從農田到餐桌”涉及食品生產、加工、貯藏、運輸、銷售等所有環節的信息化安全管理和監控體系。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
而這安監體系左右手就是ERP(企業資源計劃管理系統)、RFID(無線射頻識別技術),就如車之雙輪,鳥之雙翼,缺一不可。
食品安全渴求ERP
食品安全管理的數據量大、環節復雜、技術要求高,而借助ERP技術不僅能實現事前、事中的主動管理和監控,而且也能做到事后的被動追溯。ERP能成為食品業安監體系的關鍵部分,不少人或一時難于理喻,但從ERP的內容與作用或就能管窺一斑了。
通過ERP的信息技術,食品企業可輕松實現:
一是數據的科學準確管理。運用ERP數據庫管理系統,建立各種基礎數據庫,可高效管理食品安全信息數據,方便相關用戶快速查詢相關信息,包括政策法規、安全生產技術指標、質量標準、投入品使用規范、產品標簽及產品生產情況等,為用戶提供信息服務和實現信息共享;二是電子檔案自動化管理。建立不同領域的檔案管理信息系統,用于日常工作記錄,這些可以為食品企業決策者或管理者實現綠色供應鏈管理、提供全局性的信息服務。三是全天候信用跟蹤。借用ERP技術,可對某種食品產品的市場狀況、生產、銷售、食品貯藏、加工、流通、消費的各個環節進行跟蹤記錄,保證產品質量的可追溯性,有助于社會信譽的監管和建立,同時可快速高效地對問題食品進行溯源,迅速解決問題;四是有效的風險評估。利用ERP技術,采用國內或國際公認的風險分析方法,建立風險評價和預警系統,可提前對市場形勢做出評價分析和預測,為決策部門提供決策支持,提高市場監管效率,降低產品的供應周期。同時對監控項目中發現的問題及時評估、及時反饋、及時處理,幫助企業建立良好的食品安全形象。
以康師傅為例。康師傅控股有限公司作為中國食品業的領導企業,公司早在1992年就開始建立信息系統,集團領導非常重視信息化建設。公司1997年開始導入ERP系統,目前集團研發、質檢、生產、采購、存貨、營銷管理、財務等各個環節的ERP信息系統都已經完成。
康師傅ERP管理系統詳細記錄每一次物料、成品送檢的樣本,并將各項檢驗的詳細數據,甚至每個檢驗儀器的基礎數據都記錄下來,并進行分析、管控,確保原物料與成品的質量。
公司原物料采購入庫之后,公司會要求質量管理人員依據制度進行檢驗,并將檢驗的結果輸入ERP系統,系統會判定檢驗結果是否符合規范,決定是否進倉與如何處理。因為康師傅ERP系統會提前設定每一種入庫的原物料應該檢驗哪些特性、各項檢驗的標準值與上下限,品質管理人員將試驗和檢驗的相關數據輸入ERP系統之后,該系統可以自動確定其是否符合質量標準入庫的原物料,判定合格后才能轉到良品庫,不能馬上用于生產。
在康師傅各種產品生產制造過程中,也會對正在生產的產品進行記錄和管理,在生產過程中會有一些監控的儀器協助做各種記錄與監控。產品入庫跟原物料入庫一樣,須經過嚴格的品質檢驗,生產入庫的產成品的各項指標也都會被輸入ERP系統,只有檢驗質量合格,才能轉成良品,并經過質量管理人員確認才能發貨出庫,售給各個廠商。如此,從上游供應商到原物料入庫、生產、制成品入庫,所有環節都要通過ERP信息技術加以控制和管理,可快速高效地對問題食品進行溯源,確保產品安全無憂。
而從市場管理的角度來看,ERP銷售子系統亦使企業能及時準確了解產銷信息。例如,每天全國各地的產品銷售額、銷量、庫存,第二天一早都會顯示在康師傅管理層的電腦里,便以提前對市場形勢做出評價分析和預測,力保做到有計劃資源管理、市場有序銷售,降低庫存,縮短生產周期,為企業決策者或管理者實現綠色供應鏈管理、提供全局性的信息服務。
可以說,國內有越來越多的中大型生產企業,已經部署了先進的ERP系統和供應鏈系統,這些系統將幫助他們滿足“跟蹤和追蹤條款”、提高產品安全保障的要求。
RFID高效追蹤食品來源,進一步保障食品安全
從食品行業的整個供應鏈而言,產品從供應商、制造企業、倉庫再到經銷商,這一中前端階段的食品質量管理可以得到較好的保障。可是從經銷商到零售商、商場,再到最終的消費者等后端階段,期間環節也不少,運用ERP對食品進行追蹤與管理就不太容易了。此時應用RFID管理就較為可行有效,可起到雙保險的作用。
因此我們應從整體的高度來看待整個食品流通領域,在抓好源頭監管的同時,應認識到抓好食品零售商的監管,其重要性并不遜于做好批發商的監管。只有抓好零售環節的監管,整個監管鏈條才能完整。因此,除了ERP,RFID可作為食品企業質量管理又一個重要補充,其如車之雙輪。
無線射頻識別技術(RFID)作為一種快速、適時、準確處理信息的高新技術和信息標準化的基礎,已在在食品安全管理中廣泛應用。RFID技術不僅能建立準確、完整的食品供應鏈信息,而且憑借其無線傳輸特性與物品標識的唯一性和安全性,在標簽上能覆蓋食品供應鏈全過程的所有信息數據,完成90%以上的追溯食品來源的解決方案,尤其是在供應鏈零售后端部分,更是能大顯身手,顯示出其獨特作用。
據悉,如今在農業部948項目“畜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課題中,RFID技術應用于畜牧業食品生產的全過程,包括飼養、防疫滅菌、產品加工、食品流通等各個環節,全面引入標準化的技術規程和質量監管措施,建立“從農田到餐桌”的食品供應鏈跟蹤與可追溯體系。而據報道,今后美國對所有牛、羊和其它家畜都要從出生之日起就戴上耳標,耳標將由微芯片、RFID取代,從而實現科學的全程化飼養監控、安全化生產監控、市場化可追溯的高質量、高水平、高效益的目標。
荷蘭屯特大學教授、Ambient Systems首席技術官Havinga表示,目前Ambient Systems已經開發了第三代RFID技術,它不僅可以監控物品的裝袋,還可以定位這些物品。一旦出現溫度變化等異常情況,它就會發出警告。除了動態跟蹤和事件報告的功能以外,它還可以實現對冷鏈貨架的壽命進行管理。如果在運輸車上還有一個傳感器,還會捕捉有關食品新鮮度方面的各個參數。根據新鮮度多少來判斷是放在貨架上,還是應該先擱在儲藏室里,以避免一些新鮮食品的損失。所以這些RFID技術,對未來進一步保障食品零售流通的質量與安檢將有重大作用。
▲RFID高效追蹤食品來源,進一步保障食品安全
十二五期間,我國將大力推進物聯網的建設,這對食品行業來說是一個絕好的契機。通過RFID數字標簽實現食品生命周期的全程跟蹤,尤其是從經銷商到零售商、商場,再到最終的消費者等后端階段,RFID將食品安全達到更好的可控制、可跟蹤、可追溯,尤其是隨著RFID技術不斷提高,將最大限度地提升民眾對食品安全的信任感。
可以說,任何一家食品企業在RFID的應用上捷足先登,必然也將在經營管理上捷足先登,脫穎而出。
ERP、RFID的應用,挑戰不小
然而對國內企業而言,成本是影響ERP、RFID應用推廣的一個重要問題。RFID的成本雖然如今已經下降了很多,但由于農副產品數量眾多,而且有些農副產品本身價格就很低,所以使得RFID的應用成本依然相對較高,相關廠商不太樂意應用;而一套ERP系統,通常也要幾十萬上百萬元,讓中小食品企業也望而卻步。
以生豬養殖為例,設想將豬耳標中的RFID數據轉移到屠宰后的一塊塊中來、并最終順利到肉市售賣,由此讓消費者能用自己手機當場掃描識別碼并查閱豬肉的各種“身世”及養殖者的信息,但這一所有過程所產生的總成本將較大,因此如何分攤等問題都會影響RFID技術在生豬飼養等中的應用。
而運用ERP系統,也必須建立大量、準確的各種基礎數據庫,以確保可科學準確地提供食品安全信息數據,但是這一切也要求食品企業必須花費大量人力、財力,才能做好堅實、海量、準確的各種基礎數據,但是一般中小企業難于做到。
還有,我國食品物流信息化發展還不快,一方面是因為食品物流屬于多層管理,缺乏統一的標準和監管制度。這樣一來,就使食品物流市場變得分散,監管難度增大,食品物流信息化尤其是基于安全信息管理的ERP推廣就較難以施行。
另外,數據安全和隱私保護也是應用中需要解決的問題。在應用中尤其需要防止對RFID標簽內容的非法讀寫與篡改,保證RFID標簽數據安全、準確,保護廠商的經營數據隱私。而ERP建立在企業內部系統,相對不必要太擔心數據安全問題。
勿庸諱言的是,IT技術不是萬能的堵漏靈,不管是ERP,還是 RFID,它們是一個工具,也只能是個工具。關鍵在于,從業者有否良知和誠信、管理者能不能擔負起應該肩負的責任。只有負責任的管理者才能更好地利用IT技術提升監管能力,也只有有良知的從業者,才能更好的利用移動ERP、RFID等IT技術來有效建立食品安全管理和監控體系,保障百姓飲食安全,否則,一切都是浮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