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屆銀行業科技工作座談會最近在廣東省中山市召開,中國人民銀行黨委委員、行長助理李東榮出席會議并致辭。會議回顧了“十一五”金融業信息化建設成果,并對“十二五”信息化發展戰略進行了展望。
李東榮表示,金融業信息化為我國金融業平穩安全運營提供了良好的支撐環境,應充分總結金融業“十一五”信息化建設的成就和問題,深入分析金融業信息化建設的經驗和教訓,積極謀劃金融業“十二五”信息化發展規劃,全面推進金融業信息化建設,力爭金融業信息化工作走在其他行業前列。
新挑戰,新機遇建國60年來,我國金融業信息化建設的主要成就,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是金融信息化技術框架已經建立,信息化的基礎設施日趨完善。我國的金融業已經擁有了世界先進的大型計算機、小型計算機、PC服務器、刀片服務器等各類計算機,開發了大量的金融信息和業務處理系統,形成了比較完整的金融信息基礎設施體系。
其次,金融行業數據集中工程基本完成,以國有商業銀行為代表的各金融機構實現了業務數據的集中處理,統一規范業務操作規程,重新設計了營運工程,建立了集中式的數據中心,有效提高了數據的處理能力和整體可靠性。為下一步實現經營節約化、管理信息化、決策職能化奠定了基礎。
第三,金融核心業務系統成功投產,部分商業銀行研制開發了涵蓋全行業的處理、經營處理、決策分析和服務渠道的全功能銀行業務系統。部分保險公司陸續啟動了財務系統、保險數據系統、保險數據倉庫集中的IT運行平臺和網絡安全項目,大大提高了信息系統的整體整合應用能力,為業務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撐。
近年來,我國金融業信息化工作經歷汶川地震、奧運安保、國際金融危機、國慶60周年等重大考驗,抗風險能力不斷提高,金融信息基礎設施正常運轉,重要業務系統安全穩定運行,各項金融業務有序開展,為促進我國經濟平穩運行發揮了重要作用。
李東榮強調,金融業信息化建設還面臨著一些挑戰:一是金融業信息化的安全生產能力需再上一個臺階,金融業標準化工作亟需加快推進;二是科技創新有待加強,自主知識產權的軟硬件在行業中的利用率、核心競爭力建設等需進一步發展;三是金融業信息化對金融服務、金融調控和金融監管的支持力度需繼續得到改善,金融信息共享需繼續推進。
完善金融信息化標準體系2008年以來,美國的次貸危機席卷全球,金融系統的風險控制和監管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如何利用信息技術的優勢加強金融機構的內部風險控制,提高金融監管和服務水平,防范和化解金融風險,促進金融的改革和創新,從而推動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是當前我國金融業信息化建設面臨的重大課題。
溫家寶總理在2007年全國質量工作會議上提出,要及時的跟蹤和掌握國外先進標準情況,加快完善國家標準,主要的指標要符合國際標準,要加大金融標準化的工作力度,完善我國金融標準化體系。
我國金融標準化工作近年來得到不斷發展與完善,現已基本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金融標準化體系。1992年我國金融業成立了全國金融標準化技術委員會,1996年人民銀行與環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就加強雙方在報文信息格式方面的合作簽署了協議。1999年建成了全國的金融認證中心,截止到2008年年底,共制定發布32項金融國家標準和58項金融行業標準。同時,金融業的國際標準采標工作取得了很大工作,修訂計劃發布了26項涉及金融業務的報文、信息安全、金融交易卡等領域的國際標準。
“十二五”期間金融工作將加大金融標準化的工作力度,誰掌握了行業標準,誰就能掌握先機。標準化已成為國際市場競爭的重要工具,標準是否堅定已經成為決定勝負的重要因素,目前我國金融業正逐步進入國際競爭的大環境,提高信息化標準化手段來參與競爭能力,是促進國內金融業健康發展的當務之急。
重視金融信息安全保障我國目前已初步建立起銀行的信息安全管理機制,出臺了密碼體系、電子認證等規范制度,建立健全應急處置和風險防范機制。各大銀行正陸續建立災難備份中心,其中有13家全國性的銀行已經建成了同城的災難備份中心。9家銀行已經建成了異地的災難備份中心,上海證券交易所分別對交易系統在同城和異地建立了實時的災難備份系統。
“十二五”金融工作必然會考慮到金融信息系統安全問題。現代金融業高度依賴信息技術,信息的安全性、可靠性和有效性直接關系到整個金融業的安全,李東榮指出要高度重視金融信息安全工作,特別是網絡安全、網民安全、銀行卡安全,各級銀行要充分認識到金融信息的安全對整體業務和金融體系,乃至經濟體系的影響,要牢固的樹立風險防范意識,強調成本可控,把信息科技作為風險管理的重要手段。在借鑒國外先進技術和經驗的同時,要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加強我國金融信息自主知識產權的開發和金融科技隊伍的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