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卡是獨立的金融產業,相比較其它的金融產業,信用卡的交易過程以及交易流程中電子信息的傳遞方式,都很有特色。
五方參與者
信用卡的交易過程涉及到5個方面的參與者: 持卡人,發卡行,商家,商家行,銀行卡聯盟。
● 持卡人 持卡人是像你我這樣的,由銀行或發卡機構經過篩選,批準給予一定信貸額度的持卡消費者。持卡人可使用信用卡從商家那兒購買物品或服務,或支取現金。持卡人每月需交付由發卡行發來的賬單。持卡人享有用卡的便利性以及即時信貸的優越性。
● 發卡行 持卡人的金融機構(或稱為發行人或發卡方,因為不一定是銀行)。發卡行的責任是(1)審核和批準持卡人并發卡;(2)接收與支付來自維薩或萬事達的交易;(3)對持卡人發放賬單及收款。發卡行也可以將信息處理與付款服務承包給第三方來操作。
● 商家 也稱受卡商,即接受信用卡的商店。它們可以是任何經銷商品或服務的公司(如零售商,飯店,航空公司,賓館,郵銷商,醫院,超級市場,快餐店,電影院等),只要它們滿足維薩或萬事達以及商家行的資格標準(要求商家具有良好的信譽并在財務上負責)。商家與商家行簽有關于接收信用卡作為付款方式的文字合同,商家要服從合同的條款。
● 商家行 也稱為收單行。它們招攬、審核、接收商家進入銀行卡計劃。商家行與商家在以下方面簽有文字合同;(1)接收商家的銷售票據; (2)提供商家信用卡的授權終端以及合同包括的支持服務;(3)處理信用卡的交易。通常,商家行在處理信用卡的交易時,要向商家收取一筆“商家折扣”。目前,許多金融機構既是發卡行,也是商家行。作為發卡行,它們維護持卡人的關系;作為商家行,它們維護商家的關系。
● 銀行卡聯盟 一種國際性的付款服務組織。維薩和萬事達是世界上最大的兩個銀行卡聯盟。它們由機構會員共同組成并管理。(由于篇幅的關系,此文不討論既是發卡行又同時扮演清算與結算功能的金融機構——美國運通和發現卡)。
維薩和萬事達的責任是:
(1) 對自己的品牌做廣告宣傳,提升品牌的形象;
(2) 開發新產品;
(3) 處理全球數以千萬計的持卡人與商戶交易的清算與結算;
(4) 指導銀行會員對信用卡的操作處理;
(5) 建立和強化管理信用卡的條規與章法,比如:操作規程、交易過程、信用卡的外形設計等。
發卡行和商家行都是維薩或萬事達的執照機構會員。維薩或萬事達對機構會員提供各種各樣的服務,包括授權、結算、交易、解決會員糾紛。機構會員必須遵守聯盟的操作規程。
另外,還有第三方服務提供者。一些會員接收第三方組織提供的對維薩和萬事達的服務支持。
交易流程
正如前面所說,在你刷卡之后,到收到付賬授權的回復之前,這短短的幾秒鐘內,你的信用卡購物信息已經在龐大復雜的信息系統里面走了一個來回。那么,信用卡的交易過程到底是怎樣進行的呢?以上五方參與者在交易過程中又是如何體現他們各自的角色?
整個信用卡的交易過程分成兩個步驟: 第一步為付賬授權過程,即商家要求得到發卡行認可或否定支付相應款額的回答;第二步為清算結算過程,它涉及到付款金融信息的交換與實際資金的交換。下面我們分別敘述這兩個過程。
● 付賬授權過程
這一過程由商家售點的刷卡機啟動。當你購買物品時,刷卡機讀出信用卡背后磁條上所記錄的信息,包括信用卡號碼以及有關銷售款額等信息,將它們一并發送到商家所屬的商家行,要求付賬授權。商家行將信息連接到銀行卡聯盟(維薩或萬事達),卡聯盟的系統收到信息后,馬上轉送到信用卡的的發卡行。
發卡行的電腦系統根據信用卡號碼,調出其所屬的賬戶信息,然后決定是否給予授權。發卡行的授權決定,主要基于持卡人賬戶的以下幾方面信息:
(1) 付賬狀態(有無拖欠,拖欠多久等等);
(2) 信用狀態(良好,或曾有破產記錄等等);
(3) 可用款額(信用額度——已用款累計總額);
(4) 信用卡的有效期。
如果發卡行沒有發現什么問題,而且你這次購物的總額不超過現有的可用款額,發卡行就會發出付賬授權批準。這個信號沿原路返回到售點的刷卡機。在刷卡機得到授權信號之后,收款機的電腦會立刻打印出收據,商家就完成了這一筆銷售。
如果付款授權被否決,有可能是你的購買額度超出了賬戶的可用款額,此筆交易就不能被批準;或是有可能因為此卡已登記報失。這樣的話,發卡行也許會要求商家“沒收”你的這張信用卡。
維薩與萬事達卡聯盟用于付賬授權的系統分別稱為:BASE I和INAS。通常,使用這個付賬授權系統的過程只需要2~3秒鐘。
● 清算結算過程
這是交易系統內部交換信息和賬款的過程。維薩與萬事達卡聯盟用于清算結算的系統,也各有自己特定的名稱,分別叫做:BASE II 和INET。清算和結算過程是在交易系統內部交換信息和賬款的過程。
清算:
清算過程只涉及到交易信息的交換。商家在每天營業截止后,它的售點系統會自動把當天收款的總額結算出來,通報商家銀行,并在商家的賬戶上入賬。
然而,入賬的實際款額會小于銷售款額,這個差額稱為“商家折扣”。接著,商家銀行將當天的結算總額報給銀行卡聯盟,卡聯盟再把這些信息發給發卡行。當持卡人賬戶的支付積累一個月之后,發卡行便向持卡人發賬單。它對應于傳統銀行業務中的票據清算流程,只涉及信息交換。
結算:
結算則涉及到實際交易付款金額的交換,是錢款易手的過程。圖1中雙線表示外循環圈, 表明了結算的付款流程。除了涉及持卡人和發卡行的結算是按月份循環周期進行的外,清算與結算一般是同時進行的。
在結算付款的過程中,商家、商家行以及發卡行,都要被收取一定的固定費用。當商家行在商家的賬戶上入賬時,商家行要向商家收取固定的費用(即商家折扣)。比如,商店賣你$100的物品,但該商店在商家銀行的賬戶上所對應的實際收入卻只有$97。這其中$3的差額即為商家折扣(在此假設為3%)。這筆款項是商家付給商家銀行的。
在這$3中,一部分是用來償付商家行所提供的信用卡服務,另一部分則由商家行通過卡聯盟轉付給了發卡行。進而,維薩或萬事達卡聯盟會把商家銀行報給它們的當天的銷售總額再轉報給發卡行,但從發卡行那里收到的支付款額也是小于結算款額。
比如,對應于$100的結算額,商家行只從發卡行收到$98.5。這其中的$1.5差額稱為“交換費”。這筆總購買額度1.5%的交換費是付給發卡行的。為什么商家行得付給發卡行這筆費用呢?這是因為,發卡行是整個信用卡系統中金融風險的主要承受者。
● 發卡銀行所承受的金融風險:
(1) 信用風險 發卡銀行每月才向持卡人發送一次賬單,賬單發出后一般還有20多天的寬限期,所以,發卡銀行實際上是向持卡人提供了平均一個半月的短期貸款。如果持卡人無法如期付賬,發卡銀行得要承受信用風險。
(2) 市場風險 為了提供上述短期貸款,發卡銀行需要到金融市場上去借款,這筆借貸的利息會由于市場利率的波動而給發卡行帶來市場風險。
(3) 信用卡偽冒風險。
因而,在交易過程中:
交換費是發卡行作為風險補償以及交易費用支出的收益。交換費的比例是由卡聯盟統一設定的。商家折扣則是商家行得到的補償,是由商家行和商家分別協定的。
銀行卡聯盟的收益則來自于銀行卡會員(發卡行和商家行)的手續費以及核定的固定費用。銀行卡聯盟在信用卡的支付方式與交易流程中,提供了一個類似交換中心的角色,去除了每一家商家銀行與千萬家發卡銀行的直接聯系。利用經濟規模,規范化與標準化了授權清算結算系統,極大降低了交易成本。
上面所述的信用卡交易環,是信用卡系統的基本交易模型,不包括付款卡、借記卡等其它的種類。付款卡和借記卡等所使用的網絡系統,與信用卡所用的是同一系統,但運行方式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