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概念現在非常熱,有人說智慧城市就是更加聰明的城市,但這并不是對它準確的界定。所謂智慧城市是在數字城市的基礎上更廣泛地應用現代信息技術,特別是互聯網、物聯網、云計算、傳感網技術的出現,大大提高城市基礎設施、公共設施感知能力,由此提高政府的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能力,滿足城市發展和城市居民對現代城市生活質量提高的需求。
何種規模的城市或者何種類型的城市,借助智慧城市這樣的形態發展自己是可以的,但不可能有千篇一律的模式。關于智慧城市建設,我們應該明白三點:一是不同城市類型是否可以打造共性的智慧目標?智慧城市的本質是什么?智慧城市能夠解決什么問題?
把握智慧城市的目標
在智慧城市建設目標上,城市要形成雙結構目標,不能只見服務,卻不見人。智慧城市是以人為中心、以人為本的城市。此外,智慧城市要提高市民的便捷感、安全感,對城市的認識感、親和感以及公平公正感,這是智慧城市以人為中心必須要具備的內涵。
智慧城市的第二層目標可以歸納為七種能力:提高城市基礎設施的感知能力,提高城市運行的協同能力,提高城市政府管理的反應能力,提高城市服務的服務能力,提高城市的經濟和產業轉型能力,提高城市資源智能化配置和共享能力,以及提高城市空間布局的科學規劃能力。從智慧城市結構目標的內在關系看,主體首先是人,之后才是整個城市運行的各類目標管理。而智慧城市的規劃和建設,要以政府為主導,以城市社會的人為中心,充分發揮市場、社會的力量,通過管理、技術、基礎設施、公共設施的集成,大大提高未來城市的治理水平。
防范智慧城市建設風險
從智慧城市發展趨勢來講,各類城市都需要把控好智慧城市建設的方向。這就需要城市有戰略規劃和頂層設計。寧波智慧城市在這方面做得非常不錯,但它也遇到資源整合的困難。比如說,中央不斷向下延伸它的系統,甚至要求地方按照其特定的標準實施,如果是這樣,就會帶來很大的問題。交通、旅游、衛生等,如果都掛上智慧的招牌向下延伸,就可能造成新一輪的重復建設。所以,如何防止在智慧的旗號下,出現新的重復建設,就成為一個十分關鍵的問題。
從這個意義上說,地方政府如何搭建一個共性的平臺,能夠對接和整合上級推行下來的各種智慧應用,整合當地的資源,就顯得十分重要。在這方面,特別需要中央政府有更加權威的解決辦法,解決各部門在智慧城市建設方面的整體布局問題。其中,最關鍵的就是遏制部門利益,形成部門間的整合,防止各自為政的局面發生。
這也告訴我們,智慧城市建設需要有很好的頂層規劃和設計,其后在統一的標準下搭建共享平臺,加載各種智慧應用。
另外,智慧城市有這么大的市場需求,所以我國各級政府需要特別關注民族產業、扶持民族IT產業發展。我們一定要下決心這么做,否則中國IT技術很難打翻身仗。就目前來看,我國的智慧城市建設并不缺技術,而是缺乏集成創新,特別是缺乏科學有效的管理。如果智慧城市建設,最終變成了各種技術公司的無序堆砌,那就失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