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數年的發展,物聯網在電力、環保、物流等一些垂直行業發展較快,已經取得了一定規模的進展;但是在家居、農業、支付等水平行業,總體上處于起步階段,仍然面臨著巨大挑戰?!痹诮张e行的第11屆中國(北京)RFID與物聯網國際峰會上,中國移動首席科學家陳維表示。
來自另外兩家運營商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的專家,也不謀而合地表達了相似的觀點,不難看出,如何開拓水平行業的物聯網應用已經成為三大運營商面臨的共同難題。
政策利好支持物聯網井噴
自2009年以來,物聯網在我國作為國家戰略不斷深化,比如2011年和2012年,工信部連續兩年分別下發規模達5億元的專項資金,2012年發改委推出規模達6億元的物聯網技術研發及產業化專項資金,2013年國務院發布《國務院推進物聯網有序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受國家層面總體規劃的引導,各個地方也行動起來,據悉目前全國近30個省市已將物聯網作為新興產業重點發展,發布了專項規劃或者行動方案。在國家和地方兩個層面的推動下,物聯網在我國發展的資金和政策環境不斷向好,促進了物聯網規模的不斷擴大,層次的持續深入,標準的不斷成熟。
國家金卡工程協調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張琪的一組數字對物聯網近年來的發展態勢進行了說明:2012年我國物聯網產業市場規模達到3650億元人民幣,比上年增長38.6%;這一年我國M2M終端數量超過2100萬臺,年均增長超過80%,成為全球最大的M2M市場之一;當年我國RFID產業規模達到236.6億元,比上年增長31.7%,RFID產業鏈基本形成。
目前來看,我國物聯網發展的政策環境仍將持續利好,僅以工信部的物聯網發展專項資金為例,這一總額達50億元的專項資金目前發放了10億元,尚有40億元有待發放。為此,各個方面均對我國物聯網發展給出了樂觀的預期。例如張琪預計,2015年我國物聯網市場規模將達到7500億元,年復合增長率超過30%;GSMA預測,2020年全球M2M移動蜂窩連接數將達到23億,中國將占21%;而ABI預測5年內中國將凈增5000萬以上的M2M移動蜂窩連接。
在物聯網總體規模擴大的同時,在物聯網的制高點——標準領域,我國也取得了一定進展,比如無線傳感網標準組已成立14個標準項目組,目前已制訂了6項傳感網網絡標準征求意見稿;CCSA TC10目前已有11項標準送審?!拔覈谖锫摼W標準領域絲毫不落后于國外,有的已在全球領先?!敝袊娦鸥笨偣こ處熃鶘|濱如此認為。
水平化領域相對滯后
運營商作為管道提供者、平臺開放者以及應用開發的參與者,在物聯網領域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對運營商的狀況進行分析就能得出物聯網發展的具體特點。
從本次峰會得到的信息顯示,雖然物聯網在我國總體形勢較好,但是具體來看也呈現出了一定的不平衡性:垂直領域起步早,進展快;水平領域相對滯后,目前仍面臨層層障礙需要解決。
所謂垂直領域,指的是智能公共事業基礎設施,環境、安監等政府監管,以及物流和資產管理等,這些行業的產業鏈較為封閉,通過私有內部協議以及端到端的垂直一體化解決方案滿足用戶需求;水平領域的物聯網應用則以M2M為主,這個領域具有公開的標準接口,產業鏈較為開放,典型的應用如汽車信息化、移動醫療、移動支付等。
中國聯通物聯網辦公室主任馬彥表示,目前我國在物聯網方面形成了兩極化發展的模式:垂直化領域是以IT為核心的行業信息化模式,水平化領域則是以CT為核心的M2M應用模式。
兩大領域特點迥然相異,而在發展進度上也存在著巨大差別。馬彥表示,目前我國物聯網發展以行業信息化模式垂直發展為主流,共享水平支撐的M2M發展模式尚未形成規模。
中國移動首席科學家陳維通過列舉具體數字對垂直領域的快速發展進行了說明:2010年國家電網智能電表招標總量為4531.43萬臺,預計到2015年全國智能電表用戶數將超過1.4億戶;在智能環保方面,截至2011年上半年,全國已建成349個污染源監控中心,并對近1.6萬家重點污染源實施了自動監控。而在水平化領域,比如移動支付方面,受困于不同陣營的博弈和標準的不統一,我國近場支付一直進展緩慢,直到本月中國移動才推出了正式商用的移動支付業務,而中國聯通的可商用業務仍在最后沖刺中。
得益于政府引導和相關行業主導者的推動,垂直領域的物聯網發展已經成果初顯,將水平化領域遠遠甩在了身后。
終端、平臺等是短板
然而,物聯網的規模發展離不開水平化領域的同步進展。因為垂直領域的物聯網應用發展成本較高,比較適合于政府以及大型企業項目,對于涉及民生的小眾化需求無法滿足;此外,垂直領域未來進一步數據整合、挖掘和產生增值存在困難。而水平化模式適合潛力巨大的公眾市場,大數據、云計算、IPv6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更容易在水平化發展模式中發揮作用,該模式也有助于推動物聯網走向開放。綜上分析,水平化領域的同步跟進對于物聯網未來的持續健康發展至關重要。
對于運營商而言,推動水平化領域的物聯網也具有戰略性意義。馬彥表示,運營商在垂直化領域主要定位于支撐者,由客戶自建系統,運營商提供固網光纖、高速無線網絡、ICT服務等網絡連接服務;在水平化領域,運營商在提供連接服務的基礎上還開放各種能力,例如建設M2M專網,實現連接層和能力層功能開放,提供專用支撐系統支持創新業務流程,開放API提供自服務門戶等。
不難看出,運營商在水平領域將獲得除管道收入之外的更多價值。因此能否在水平化領域有所突破,將直接影響運營商在物聯網領域的角色和地位。
大會上透露出的信息顯示,運營商已經在思考水平化領域物聯網滯后的具體原因,并研究提升其速度的對策。
“由于涉及到信息的深度開放,并缺乏統一的通信標準,終端差異性較大,業務平臺太多,能力缺乏開放等原因,在一些水平領域物聯網應用規模不大,當前面臨著較大挑戰。”陳維如此總結水平領域物聯網落后的原因。
終端標準化、平臺和能力開放,也成為了運營商主要的發力方向。
促使終端標準化
對于終端的差異性,一位物聯網專家曾經這樣描述:“物聯網是個典型的碎片化市場,有的業務用戶規模只有幾百戶,有的甚至只有幾十戶,而月均用戶收入可能只能3元錢,對于如此微利甚至是負利潤的市場,終端廠商絲毫沒有興趣去開發?!?
沒有終端做支撐,物聯網自然失去了發展的根基,物聯網應用規模小和終端不成規模形成了惡性循環:物聯網單一應用規模小,造成終端成本較高,這就制約了用戶對物聯網應用的接受程度,而物聯網應用規模難以擴大又造成了終端數量少成本高。
據悉,目前運營商正在物聯網終端領域積極推進規模的擴大和成本的降低,其方向主要體現在芯片和模組方面,目標則是使終端標準化。
在芯片方面,中國聯通與通信芯片廠商協同以降低M2M終端硬件成本,通過重用既有成熟的手機芯片技術,以減少研發成本、提高出貨量和降低芯片價格,同時推廣SoC芯片,提高終端集成度,并延長應用于M2M的芯片生命周期,降低終端廠商的芯片更換成本;中國移動則已啟動研發物聯網專用芯片,這種芯片具有高度集成、統一通信協議及軟件接口、高通信質量保障、低功耗低成本的特點。中國聯通和中國移動這兩家運營商都抓住了影響物聯網終端的關鍵因素——芯片環節,通過促進芯片規模量產、降低芯片成本來降低物聯網終端的成本。
在通信模組方面,運營商的做法是與廠商協同,降低M2M終端開發成本,主要包括支持Java編程,減少嵌入式應用開發難度和時間,降低應用開發成本,并推廣集成了運營商SIM卡、通信協議的模組或DTU。最終把降低了成本的通信模組切入到設備中,拉低終端成本,從而促使水平化應用得到規模發展。
除了使終端標準化之外,中國電信靳東濱介紹,物聯網終端分為嵌入式和外掛式,其中嵌入式終端軟件與手機結合,開發難度大,外掛式技術難題已解決,使用靈活,可以滿足物聯網終端的一時之需。當然,外掛式使用場景有限,長期來看物聯網發展還是離不開嵌入式終端。
開放能力平臺
在物聯網領域,運營商一直在倡導將自身定位為“管道提供者、平臺提供者和應用開發的參與者”,其中平臺提供是最具前景的模式。而在本次大會上,來自運營商的兩位代表均更進一步,表示要打造物聯網的虛擬運營。
“為推動水平化領域M2M的發展,中國聯通將對外提供開放接口,推動物聯網的虛擬化運營?!瘪R彥表示。而靳東濱的觀點與之不謀而合:“物聯網的未來方向是開放能力平臺,為虛擬運營商提供發展空間?!眮碜灾袊苿拥年惥S也重點論述了構建能力開放平臺、聚合產業力量的觀點。
運營商在物聯網領域打造虛擬運營,和其在移動互聯網領域推虛擬運營的原因非常相似;移動互聯網領域的小眾化特點決定了運營商不可能很好地研究每個細分市場的特點,很好地滿足每個用戶的需求,因此需要借助虛擬運營的力量來創新業務,滿足用戶需求;而物聯網也具有小眾化的特點,同樣不可能聚焦每個細分市場的運營商也需要通過虛擬運營的方式,與業務和應用開發者合作去滿足用戶需求。
馬彥表示,中國聯通將把傳統的電信管道服務向M2M智能通道服務升級,形成十大核心能力,提供開放門戶和API,支持虛擬運營,打造以CT為核心的M2M生態系統,從而提升網絡服務的價值。
中國移動則表示要開放云平臺,構建開發者社區,以聚集物聯網應用開發者,打造應用開發環境,支持物聯網應用的在線開發,支持終端應用的遠程下載。
“物聯網用戶分散、個性化需求眾多的特點,注定了這一行業缺乏主導企業,運營商需要改變傳統的主導者心態,以協作者的身份參與水平領域物聯網應用的開發,通過將業務能力層的M2M共性能力封裝成產品,促進產業鏈伙伴的廣泛參與,以促進水平領域物聯網的發展?!标惥S表示。
鏈接
張琪:我國物聯網標準工作取得良好開端
在近日舉行的第11屆中國(北京)RFID與物聯網國際峰會上,國家金卡工程協調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張琪表示,我國物聯網標準工作已經取得良好開端。
張琪介紹,截至目前,無線傳感網標準組已成立14個標準項目組,已正式發布傳感網《總則》、《術語》等6項標準意見征求稿;CCSA TC10目前立項58項,有12項完成報批,11項標準送審;電子標準工作組已經有31項RFID國家標準立項,16項電子行業標準立項,其中已經進入報批階段的項目有10項,正式批準發布的項目有4項。
此外,國家物聯網基礎標準工作組已經成立總體、標識和信息安全三個項目組,正在組織標準立項建議工作;行業物聯網應用標準工作組以首批物聯網應用示范工程為依托,正在組織標準項目的立項申報工作,公共安全行業正在組織的申報也包括公安物聯網的標準。而一些行業與物聯網相關的標準已實施,比如智能交通國家標準。
張琪表示,盡管如此,我國物聯網標準仍有很多不盡如人意的地方,而標準形成的前提是各方妥協和達成共識,只有軟件互聯互通、硬件標準統一,才能算得上是標準形成,而這注定了標準制訂是項艱苦細致的工作,她因此呼吁更多的企業能夠參與到標準的制訂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