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全國信息社會保持加速發展態勢,仍處于從工業社會向信息社會轉型過程中。5省份、20個地級以上城市(不含直轄市)進入信息社會初級階段,東部地區信息社會發展的板塊效應日益突出。信息技術創新應用層出不窮,信息產品應用門檻降低,數字化生活日益豐富。服務型政府建設有待加強,全國數字包容狀況有喜有憂。
(一)全國信息社會保持加速發展態勢
2013年全國信息社會指數達到0.4712,總體處于從工業社會向信息社會加速轉型的階段。分省份來看,信息社會指數增幅最大的10個省份依次為浙江、江蘇、廣東、福建、廣西、遼寧、上海、北京、海南、青海。分領域來看,數字化生活和網絡化社會對全國信息社會指數提升的貢獻最高,貢獻率分別達到45.74%、34.88%,是信息社會發展中最活躍的領域。在數字化生活領域,主要信息產品與服務的普及率快速提高,已接近甚至超過世界平均水平。2013年我國互聯網和移動電話普及率分別達到45.8%、90.8%。在網絡化社會領域,信息基礎設施大幅改善。2013年光纖到戶(FTTH)覆蓋家庭1.67億戶,固定寬帶接入互聯網用戶1.89億戶,3G用戶達到4億戶,行政村通寬帶比例達到91%。在知識型經濟領域,2013年服務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首次超過第二產業,研發投入占GDP比重達到2.09%。在服務型政府領域,電子政務在提升社會管理與公共服務能力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二)5省份、20個地級以上城市進入信息社會初級階段
2013年北京、上海、天津、浙江、江蘇等5省份以及深圳、東莞、廣州、廈門、蘇州、佛山、南京、中山、無錫、珠海、杭州、常州、青島、濟南、西安、寧波、嘉興、太原、鎮江、長沙等20個地級以上城市(不含直轄市)信息社會指數超過0.6,進入信息社會初級階段。其中,青島、寧波、太原、鎮江、長沙等5個城市首次進入。
(三)東部地區信息社會發展的區域板塊效應突出
近年來,隨著區域分工合作的深入發展,長三角地區、珠三角地區和環渤海地區的區域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加深,東部地區信息社會發展的板塊效應開始出現。2013年全國進入信息社會的23個地級以上城市(含直轄市)中有20個城市位于東部三大區域,占比約為87%。
(四)信息產品應用門檻降低推動信息社會加速發展
信息基礎設施接入完善、信息產品支付能力增強、信息產品普及率提升是2013年全國信息社會加速發展的主要推動力。2013年全國基礎設施指數、支付能力指數、數字應用指數分別達到0.5979、0.4574、0.4673,增幅分別為0.1103、0.0924、0.0465,在所有二級指標中位居前列,帶動了信息社會指數的提升。寬帶基礎設施建設推動了信息產品“用得上”,手機與寬帶等資費的下降推動了信息產品“用得起”,智能手機與移動互聯網在城鄉居民中得到迅速擴散和應用。2013年手機網民規模達到5億人,手機搜索、手機視頻、手機網絡游戲、手機在線支付用戶規模快速增長。
(五)“云物移大智”的創新應用層出不窮
最近幾年, 以云計算、物聯網、移動互聯網、大數據、智能化等為代表的信息技術創新應用層出不窮,成為推動信息社會加速發展的重要力量。2010年工信部與國家發改委聯合印發《關于做好云計算服務創新發展試點示范工作的通知》,確定在北京、上海、深圳、杭州、無錫等五城市率先開展云計算試點示范工作。國務院及相關部門相繼出臺了關于物聯網發展的規劃、行動計劃、指導意見等。移動互聯業務已經從手機即時通信、手機搜索、手機音樂、手機視頻和手機網絡游戲、手機在線支付等擴大到位置服務、移動社區服務、打車服務、移動健康監護服務等眾多新興業務。大數據作為國家戰略性資源的地位開始得到重視,政府與企業的大數據應用實踐開始取得一定成效。以智慧城市為代表的智能化應用實踐進展很快,數百個城市紛紛制定智慧城市發展規劃。
(六)服務型政府建設有待加強
近年來,我國服務型政府建設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從2006年到2013年,服務型政府指數從0.4276上升到0.5707。面對新形勢,政府網上服務模式需要轉型升級。服務型政府是公開透明的政府,互聯網對政府信息公開提出了新要求。當前一些地方和部門仍然存在政府信息公開不主動、不及時,甚至面對公眾關切不回應、不發聲,致使政府互聯網服務響應能力嚴重滯后。服務型政府是互動參與的政府,大眾的社會參與意識增強對政府部門及時回應公眾關切和正確引導輿情提出了更高要求。目前一些政府網站、政務微博在互聯網信息傳播中還處于“發不上言、使不上力”的狀態。網民日益旺盛的服務需求對“供給導向”的服務模式提出嚴峻挑戰,互聯網大數據普及應用對政府網上服務創新形成了“倒逼”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