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2013首屆內蒙古經濟論壇智慧城市分論壇在呼和浩特舉行,國家信息化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高新民先生在大會了做了主題演講,其概述了智慧城市三大背景,三大驅動力,三大關鍵要素。
以下是演講速記:
背景有兩個,一個是信息化委員專家專門列了一個課題,去年做了一年,今年又做了一年,我們做了以后對國家信息化反映,對智慧城市了解了一些情況,今年還在做。第二個背景是工信部、發改委、住建部等八個部委在前幾個禮拜起草了一個《促進智慧城市發展指導意見》對指導意見加以貫徹,在起草過程中我也參與了討論。
國家信息化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高新民先生
我想講三個問題,目前全國大概有200個城市計劃推進智慧城市,大家在不同角度做了一些探索工作,指導文件就是我們的探索,這個詞很好,我們智慧城市還在探索階段,目前談不上經驗。智慧城市到底是怎么回事?背景怎么樣?除了國內以外,還要看看全球的情況,我本人在去年10月份到西班牙參加了國際的智慧城市的大會,包括國內的一些城市也去介紹了情況,我有一些感受,我就根據這些情況給大家做一些介紹。
第一個我想講一講智慧城市三大背景,三大驅動力,三大關鍵要素。
三個背景什么背景呢?第一個智慧城市是時代背景,我們上個禮拜在湖北參加了一個會議,專門研究,我們要更多地認識當前所處的時代是信息化時代,比如我們正在推進的兩化融合,要把工業,現代產業體系提升起來。為什么要做這件事情?首先要把工業化推進放在信息化的里面,是時代給你的分工,我們討論的時候講,時代背景講起來很深,但是除了部隊以外,部隊從上到下都準備打仗,準備打勝仗,這就是信息化時代。所以建設信息化部隊,武裝裝備在部隊很明顯。但是相比在地方上,信息化時代的觀念不是非常強的,好像我們好像還在工業化時代,智慧城市,實際上全球都是這樣,不管已經建成的城市還是新建的城市,這兩方面都在討論,這一點我看我們這個觀念還要極早的建立起來。講智慧城市一定要講時代背景,不能以工業化的觀念來搞智慧城市。
第二的背景,城市發展本身的挑戰,剛才蘭總也講。第三個背景就是技術,現在信息化已經有新的技術發展了,大家現在都有智能手機,國內平均14個月換一個手機,最近國務院調查了信息消費,這又是一輪調整。這帶來了什么呢?給城市不僅帶來是刺激消費。所以,這三個背景大概是這樣的。
全球都在加快信息化的步伐,所以我們國家的信息化也明顯進入信息時代。我們國家互聯網的普及率從現在的16%到那時候可能會超過70%,這個概念就是基本達到歐盟現在的水平,這是一個很重要的指標。全球互聯網的普及率中,我們國家到2020年的時候會占很大的比率。我們在這個階段,信息化的新目標要更加融合,更加滲透,而且要有新的產業,這都是信息時代的主要特征,這些特征使我們目前八個省市的互聯網普及率超過50%,到202年部分城市超過80%是沒有問題的。
第二個問題,城市發展的挑戰,現在已經建成的城市都是工業時代形成的產物,在進入信息化時代的時候,這個模式是不是就要變化了呢?這是普遍都在思考的問題,而且現在城市化發展都面臨矛盾,人口、交通、資源、環境破壞、安全的問題,產業升級的問題等等問題如何解決,這都是要考慮的問題。
第三個問題,城市之間為了互相之間提升自己的競爭力,爭奪資源,爭奪的不僅僅是產業資源,更多的是人才資源,因此,這個城市是不是宜居,是不是宜業,是不是有發展機會,這是一個重大的問題。所以這些問題就引來了智慧城市的思考。
另外,新一代信息技術,移動互聯網、物聯網、M2M的應用、云計算對城市的發展、建設會產生完全不一樣的模式,帶來一種機會,所以智慧城市也是抓住新一代信息技術機會驅動城市發展的手段的一個重要的抓手。
根據這些問題,三大背景是引起全球思考智慧城市的要點,去年我們在成都開會的時候,我們做了一個民意調查,發了一些文件,問大家到底贊成不贊成叫智慧城市,結果有40%的人回答說不一定要智慧城市,這都無所謂,但是它有一個共性,就是在信息化時代,好的城市要考慮解決城市面臨的實在的問題和挑戰,要應用新一代的信息技術,這是共性,凡是用到這三點的你叫它智慧城市也好,你叫它數字城市也好,你叫它花園城市也好,你叫它低碳城市也好,都可以。我是比較主張的,我們有些專家在智慧城市中叫做Wisdom City Forum,很多專家都在摳文字,看它怎么翻譯,我一直不太贊成大家摳字眼,我是贊成內涵的,這個內涵的背景就是這三個。
還有,智慧城市一定要有驅動力,每一個城市的驅動力可能是不一樣的,現在概括起來大概有三個驅動力,一個驅動力是解決城市病,北京現在智慧城市的重點是要解決交通擁堵的問題。第二個,要提升城市的本身發展的競爭力,一個是解決當前的,一個是面向未來的。要提升自己的競爭能力。第三個,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大概基本上是這三個驅動力,現在不同的城市有不同的重點,所以也不一定要智慧城市定位成一個樣子,要給城市發展留有空間。去年我們作課題的時候給智慧城市作定義,現在有上百個定義,我們就沒有給智慧城市下非常嚴格的定義,原因就是這個。但是驅動力是一定要找到的,你要知道智慧城市主要是解決什么問題。
智慧城市的界定,我們怎么界定?我們主張智慧城市既是信息時代現代化城市發展的新目標,又是實現城市科學發展的新模式。目標是講未來,它將來要達到的狀態,模式就是發展的過程,這樣定義就可以了。《指導意見》也基本上是按照這個想法寫的。《指導意見》的定義是“智慧城市是當今城市發展的新目標新理念,是推動政府職能轉變,推進社會管理創新的新手段,是信息技術創新應用和城市轉型發展深入融合的產物。”我覺得這個寫的還是很好的。
最后我講講智慧城市要成功,跟我們原來搞城市信息化,搞數字城市還是不同的階段,應該有更高的要求,這里面不同在哪里?它要成功智慧城市的標準主要要素是什么?我認為最主要有三條。
第一條,要以城市運行的要素為單位,而不是以城市結構,不管是企業也好、政府也好為單位,充分實施大系統整合與業務高效協同,形成發展創新模式,模式創新重要。我們在去年研究的時候,把城市要素分為這么幾點,一個是基礎設施,基礎設施包括兩大塊,一塊是物理空間,包括交通、水資源、能源、電網、氣、環境、公共安全,這幾個領域都是非常重要的。還有一塊就是網絡空間,當然這上面還要用云計算的支持等,在這三個上面,以服務對于和管理對于為單位,主要是對企業和對人的發展,還有政府本身,我們大概分了這么多領域每個領域里都有總的目標,而不是像過去搞城市信息化,是以一個部門為單位,像北京管交通的有交管局,水里面有排水、供水、污水治理的部門,這些部門要整合,這樣才能實現智慧城市的目標。
還有一點,要用物聯網的技術,以及剛才講到的新技術,云計算,大數據分析技術實現物理空間和網絡空間的一體化,要充分的利用數據,為什么這樣講呢?我們現在講大數據,因為大數據有嚴格的定義,它的鏈、結構、非結構、更新時速都有嚴格的定義,我們現在不僅僅是沒有充分利用大數據,我們原來的一些數據也沒有很好的利用,所以這方面需要解決。
第三個,智慧城市不僅僅是物,更重要的是人,要有公眾多方面參與、創新,形成制度化融合機制。《指導意見》講了,智慧城市是長期、復雜性的工作,需要一屆一屆的政府去工作,需要有相當長的過程,因此形成機制非常重要,老百姓在每個階段都能受益,這是非常重要的,要讓大家有積極性去推動它。這是三個成功的關鍵。
我認為,我們難度最大的是大系統框架下的整合,公眾參與也要充分利用各種信息技術才能做到。由于時間關系我就講這些,講的不對的地方歡迎大家批評指正,謝謝大家。
周威,1978年9月出生,畢業于香港理工大學,軟件工程碩士,高級工程師。中電企協信息監詳細>
北京中百信軟件技術有限公司是一家專業從事權益交易行業信息技術咨詢、軟件設計研發、及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