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蘋果的iWatch到盛大的GEAK智能手表、百度的“咕咚”健康手環,再到中小創業公司陸續推出各式各樣的可穿戴設備,眼下可穿戴設備領域正變得格外熱鬧。
有業內人士稱,可穿戴設備將是繼平板電腦、智能手機之后第三塊藍海市場,甚至可能顛覆智能手機市場。這一預測引得更多企業把目光瞄準可穿戴設備領域。據了解,僅深圳、東莞等地,目前就有幾十家企業在研發生產各種可穿戴設備。這種扎堆進軍硬件領域的現象引發了業界熱議:可穿戴設備能否引領硬件領域的再次復興?還是概念上的曇花一現?可穿戴設備的未來發展方向在哪?
層出不窮的可穿戴設備
戴在手腕上,不僅可以拿它來進行視頻聊天,還能進行攝像,同時支持藍牙數據傳輸、聽音樂、應用3D地圖……當蘋果的iWatch一經推出就受到了眾多消費者的膜拜。除了消費者表達出極大的興趣外,國內企業也開始跟風,希望研發出類似的產品。
在蘋果的“指引”下,今年5月份,百度推出了首款基于百度云開發的便攜式可穿戴設備咕咚手環。該產品主打“運動狀況提醒”、“睡眠監測”、“智能無聲喚醒”三大功能。
另一個互聯網巨頭盛大旗下的果殼也于近日推出了GEAK智能手表。該智能手表能讓用戶自定義手表界面,看時間、天氣、新聞,收發電話信息;利用手表進行睡眠、心跳、體溫、血壓監測;用手表操控投影設備;定義為手臺組網的功能還能讓手表在不連網的情況下傳遞信息;可利用手表操控手機來實現拍照。除此之外,果殼透露,他們正與英特爾合作,推出“手游神器”。
除了這些已推出可穿戴設備的企業外,還有一些企業也流露出對這一領域的興趣。最近,移動安全廠商網秦副總裁李宇表示,非常看好可穿戴設備的人機交互形式,其所帶來的落地價值不容小覷。
李宇認為,可穿戴和非穿戴設備的最大區別就是可否離得開人體,后者更偏向于機器人功能。在他看來,這些智能化的互動趨勢和大數據分不開,并且結果都是緊密為人服務的。此外,任何移動設備在理論上都可以被改裝,不僅可以把手機的功能加進來,還可以作為一個平臺納入各種應用,成為App、客戶端的新用戶入口。“網秦近期正在考慮是否涉足此類產品,以便將網秦的"移動"戰略從"軟"做到"硬"。”李宇表示。受這股可穿戴設備潮流的推動,據記者了解,即將舉辦的2013年中國互聯網大會特設了可穿戴設備展,方便人們近距離接觸諸如索尼的第三代Smart Watch 2智能手表產品、咕咚手環、基于智能終端設備的快樂媽咪胎語儀和移動健康新品康康血壓等可穿戴設備。
還只是行業初級階段
可穿戴設備潮流的出現讓人們開始憧憬這一市場越來越壯大。相關機構也針對這一市場進行了預測:今年可穿戴設備市場將達8億美元,明年將達到15億美元。
更大的猜想是隨著可穿戴設備市場的不斷發展,其將替代當前的智能手機,使智能手機像曾經的BP機、大哥大那樣被逐漸丟進垃圾桶。理由是可穿戴設備如果增加了App、電話、短信、上網等功能就可以取代智能手機。
對此,極客公園創始人張鵬有著不同的看法。他認為,未來可穿戴設備可以作為智能手機的分支,存儲各種數據,然后將其匯總到智能手機終端上,而手機具有存儲、計算、分析功能,可以消化或轉化這些數據。可穿戴設備可以是手機的延展,但不是替代。
實際上,技術的成熟與硬件的升級換代正是可穿戴設備發展的驅動力。昆天科微電子市場部副總裁洪炳坤認為,目前的技術水平毫無懸念,完全可以支持可穿戴設備的發展。尤其是蘋果智能手機這一跨時代的產品的推出,帶了很好的頭,成為行業發展驅動力。但他同時認為,可穿戴設備的發展速度可能沒有智能手機那么快,但大勢不可擋。“目前iOS和Android兩大平臺的開放使可穿戴設備產業規模化成為可能。”洪炳坤表示。
而在科通芯城營銷副總裁劉宏蛟看來,這一輪可穿戴設備潮流的出現只是個別企業的產品秀,還遠未形成產業。
劉宏蛟認為,衡量一個產業是否形成有兩個最為重要的標志:一是是否有如同iPhone這樣的標志性產品出現;二是產業鏈生態系統是否完善。產業鏈生態系統的完善會推動硬件創新形成產業,這是一個相互的過程,不同于互聯網App,硬件創新是真的需要“軟與硬”的跨界結合。
軟硬結合
延伸智能手機功能
目前國內已經出現了可穿戴設備的創業潮流。對此,科技評論人王自如表示,從產業的需求來說,要引領這股潮流,需要有一個領先的企業去推動這一行業的發展。可穿戴設備的火熱不僅可以帶動該行業的發展,更能帶動上下游產業鏈,就像手機的發展帶動了電池、顯示技術的發展那樣,可穿戴設備將成為交互方式的一種新訴求——更加人性化的訴求。
德迅投資總監鄧海韜從投資的角度分析,純粹的硬件或軟件創新都不是未來趨勢,未來可穿戴設備一定需要軟硬結合。他認為,如果目前一些可穿戴設備確實有市場需求,且團隊對軟件和硬件都了解,他們會考慮投資。
實際上,可穿戴設備正是傳統硬件、新交互技術(語音、手勢識別、眼球識別、骨傳導等技術)與云應用服務的結合體,因此軟硬結合將會是可穿戴設備的發展趨勢。
那么,可穿戴設備如何避開與智能手機的競爭?對此,宇龍酷派高級工程師王志認為,可穿戴設備要想避開與智能手機的競爭,可以進一步延伸手機的功能。“可穿戴設備將在信息傳輸、肢體感知等領域作為智能手機的有益補充”。王志表示。
在王自如看來,企業一定不要把可穿戴設備做成類似手機的硬件產品。“手機已成了紅海市場。可穿戴設備有很大機會,并不是技術問題,而是人們樂于接受新鮮事物。因此,可穿戴設備要發揮其作為手機延展的功能,替換手機的一些功能才是未來發展方向”。
王自如建議,可穿戴設備要與智能手機結合才有未來,而結合點有三個,包括同步、管理和人機交互。同步就是把可穿戴設備獲取的人體數據隨時隨地體現在手機上,獲取有價值的信息;管理就是把同步獲得的數據通過手機傳到后臺服務器上,并進行分析,給出建議,以便用戶掌握自己的健康狀況;人機交互就是讓設備與人的交互更加智能化。
洪炳坤則認為,未來可穿戴設備領域可能會有包括inWatch、Google Glass在內的應用于信息傳輸、肢體感知等人機交互的多種硬件創新設備。智能手機可能會回到最初的原始狀態,只用于接聽電話,而包括手機和各種硬件創新設備在內的多種設備組合則依據用戶不同需要而裝配。
周威,1978年9月出生,畢業于香港理工大學,軟件工程碩士,高級工程師。中電企協信息監詳細>
北京中百信軟件技術有限公司是一家專業從事權益交易行業信息技術咨詢、軟件設計研發、及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