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室大棚里的設施——農業物聯網終端設備
坐在家中動動手指,發送一個“開”或“關”的短信,就能控制幾十畝農田灌溉的水閥,實現自動化灌溉。這并不是科幻影視片中的一幕,而是由中國移動新疆公司現代通信技術支撐的農業信息化滴灌項目示范基地真實的寫照。
位于祖國西北邊陲的新疆,由于自然環境惡劣、農業基礎設施相對落后,一直以來農業產業化程度較低,這也成為農民走向致富之路的制約因素。近年來,新疆大力推進優勢資源轉換戰略,打造特色產業,加快發展現代農業,農業發展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尤其是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以來,自治區提出要以現代科技為支撐,加速農牧業現代化進程。
作為新疆通信行業的骨干企業,近年來,中國移動新疆公司把推進農業信息化建設,作為解決“三農”問題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以科技興農、信息助農為己任,強化農村信息網絡的建設和應用,積極助力農村信息化建設,幫助新疆廣大農牧民和團場職工走上致富之路,為新疆農業現代化發展插上了騰飛的翅膀。
“滴灌自動控制”揭開歷史新篇章
根據新疆特有的干旱缺水氣候,節水滴灌技術的廣泛運用正在全面推進新疆的現代農業的發展。
金秋十月是收獲的季節。農八師148團生產科的黃建國十分喜悅,因為今年團里的棉花增量預計比往年都高。樸實的他告訴筆者,除了較好的天氣條件和更細致的管理外,還有一條重要的原因就是很多新技術在農業生產中的應用。
他所說的新技術正是滴灌自動控制等現代信息化技術。
同樣的喜悅在該團滴灌站馬燕的身上更加明顯。“只要有中國移動信號的地方,我們的農戶就可以通過手機控制自家田地的灌溉水閥。”據她介紹,該技術利用手機短信控制田間的自動化滴灌控制閥門,足不出戶就可以對整個小區進行灌溉,閥門不僅僅會執行指令,還會通過中國移動的網絡回傳其狀態,整個灌溉小區的氣象資料、土壤濕度、灌溉設置、灌溉進程、灌水歷史等諸多信息通過回傳數據隨時記錄、查詢。
“去年我們統計,在控制水閥的短信成本上,平均每畝田一年的通信費用約為0.7元錢。”馬燕說到。據了解,由于各個田垅均減少了田間作業,人工管理費比普通滴灌節約81元/畝。
目前,148團有耕地23萬畝左右,其中兩萬畝已經實現棉花膜下自動化控制技術。棉田自動化灌溉系統實現了滴水、施肥電腦自動控制,避免了人工控制所出現的浪費和失誤現象,達到精確滴水、施肥,每畝省水肥10%以上,棉花產量提高10%以上,而且節省人力消耗,降低勞動強度。以往60畝棉花地,人工灌溉得花整整兩天的時間,現在只需發個短信,6、7個小時之內就能澆灌完。
“沒有想到,利用物聯網的滴灌技術已在新疆廣泛使用。”2011年5月,時任中國移動通信集團公司董事長的王建宙,來到石河子145團考察農業滴灌監控合作項目時感慨地說到。
滴灌自動控制技術的廣泛應用,揭開了新疆現代農田水利節水灌溉史上的新篇章,具有深遠的意義。
物聯網時代的新技術在全疆遍地開花
近年來,除了石河子農八師這個重點農業信息化基地,物聯網技術和中國移動大通信網結合的新科技正在全疆遍地開花。
伊寧縣吐魯番于孜鄉村民何文生從事溫室大棚種植已經十余年了,如今說起種植大棚蔬菜,他只說了兩個字“省心”,因為只需看看大屏幕上的數據就能知道農作物現在的狀態,當植物在某個生長周期的溫度高了,只要拿出手機編輯一個短信發送給平臺,自動溫度控制系統就會及時將大棚溫度調節到合適的水平。
而以前的大棚種植除了保溫功能以外,灌溉、施肥、殺蟲等工作全都要人工進行,沒有足夠的經驗將很容易導致農作物減產甚至絕產。
據了解,伊寧縣智能溫室大棚項目是伊寧縣農業局負責,中國移動新疆公司伊犁分公司承建,投資金額為60萬元,建設自動化控制大棚5座,搭建平臺一套。平臺可根據棚內作物生長特點實現自動化的降溫、噴滴灌、施肥、物理殺蟲,同時配有作物生長燈,實現在連續陰雨天氣條件下保證作物的正常生長。
中國移動新疆公司副總經理李雪松介紹說:“近年來我們投資一千多萬元,有21萬畝目前已經掌握了這種物聯網技術,和我們大的通信網結合在一起。”他表示,目前新疆有一千多萬畝使用滴灌技術的農田,如果都能利用通信網絡來實現智能滴灌,那么在人力成本、節水、增收等方面帶來的效益是非常可觀的。
據統計,目前中國移動新疆公司已在全疆23個農牧團場、5個地州市實現無線自動化滴灌總控制面積20萬畝,實現了田地的智能化、精準化節水灌溉。
多年來,中國移動新疆公司結合當地農牧民的需求,還先后推出農信通、供銷通、致富寶等農業信息化產品,為農牧民提供政策法規、農業科技、市場供求、價格行情等信息,助農民增收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