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野菜大約300種,本次介紹的不過是野菜、野果的冰山一角。我講得不對的地方,望大家海涵,并不吝提出批評指正。
1、野蔥、野蒜、野韭菜
野蔥為百合科植物,多年生草本,高30~45厘米。按地域及生長環境,別名也稱為:沙蔥、麥蔥、水蔥、山蔥等。主要產地是北方草原。
野蒜為百合科植物,多年生草本,開花后植株可達70cm。又名薤白、山蒜、菜芝等。分布極廣。本人在四川、浙江都見過野韭菜為百合科植物,多年生草本,高30厘米左右。
又名山韭菜等。華東地區很少見。華東地區所謂的野蔥或野烏蔥乃是指野蒜(薤白)。 華東地區的野蔥(野蒜)主要生長在山坡、山澗、魚塘邊、堤壩坡。
一般稻田埂很少有。 江南丘陵地帶農家菜地里會有零星分布。 華東地區城市綠化帶、花園花壇也常能看見。 喜歡沙性土壤。一般春夏期間采摘。 野蔥全植株都可以食用,營養豐富,口味極佳。
個人口感,香氣濃于普通蔥蒜,刺激性氣味淡于普通蔥蒜。
華東地區最常見的做法是野蔥煎蛋、野蔥炒蛋。做法類似于蔥煎蛋、韭菜炒蛋。 還可以做烹飪香料、炒肉、直接光炒。
野蒜頭還可以腌制,做泡菜。或者單獨食用。 但是有胃腸炎、腋臭等疾病的人慎食;表虛、多汗者也應忌食。
山韭菜炒雞蛋
[page_break]
2、野艾蒿、鼠麴qū草(棉菜)、泥胡菜
野艾蒿是菊科植物,多年生草本,高45~120厘米。 全國各地均常見。
一般叢生。 鼠麴草是菊科植物,二年生草本,高10~15cm。
別名很多,主要有:佛耳草、絨毛草、鼠耳草、黃花白艾、毛耳朵、綿絮頭草、清明菜、棉花菜、清明蒿、絲棉草、棉菜等。
東地區多稱為棉菜、棉花菜、毛耳朵。 可能是因植株葉子棉棉的,像是缺少水分而得名。
棉菜莖葉有白色絨毛。延地面生長,很是耐踩踏。全國各地均常見。
華東地區常用來代替野艾蒿做清明食物。
泥胡菜是菊科植物,二年生草本,高30~80厘米。別名糯米菜、剪刀草、石灰菜、絨球等。
全國各地均常見。一般單株生長。以上三種野菜主要食用方法是做餅團、糕點等添加料,原本是清明節專門用來做團子的起香料及染色作用。 制作方法:把野艾蒿或棉菜或泥胡菜用開水摻熟,撈起去水,弄碎,加進糯米粉揉成團,做劑子。可作團圓、餅、餃子等糕點。
野艾蒿食用最常見,棉菜次之,泥胡菜最末。 野艾蒿口感最好,最被大眾接受,現在元祖蛋糕店就有“艾青團”出售。
棉菜也不錯,粘性比野艾蒿強。泥胡菜苦味重些。但是泥胡菜植株比較大,可全株采摘(不包括根),比較方便,冬春皆可采摘。棉菜雖然也可以全株食用,但植株很小,而且冬天采摘比較好,開花了就不太好了。野艾蒿主要食用嫩芽和嫩枝頭。因為叢生,容易采摘,冬春皆可采摘。另外泥胡菜可以撈水后炒來吃或涼拌。
艾蒿揉的糯米 棉菜餅
[page_break]
3.藜是藜科植物,一年生草本。種類很多,分布極廣。
別稱灰灰菜、野灰菜,灰蓼頭草等。 灰灰菜華東部分地區也叫野莧菜。但是實際上植株跟真的野莧菜區別很大。為什么會有人稱之為野莧菜呢,因為灰灰菜口感很像莧菜,只是沒有莧菜氣味重。
藜菜主要食用嫩芽或嫩枝頭。春天采摘。
味道極美,營養豐富。口感比普通蔬菜莧菜要柔軟細膩。
食用方法主要是加蒜泥直接炒來吃、撈水涼拌。還可以炒肉、豆腐干、小鮮筍、做湯。也可晾干貯藏。一些高檔飯店也以灰灰菜作為冷菜。食用灰灰菜能夠預防貧血,促進兒童生長發育,對中老年缺鈣者也有一定保健功能。
炒灰灰菜
涼拌灰灰菜
[page_break]
4、野莧菜(刺莧)
刺莧是野莧菜的一種。
野莧菜主要包括反枝莧、繁穗莧、刺莧等。繁穗莧還可作園林觀賞植物。
野莧菜分布極廣。華東地區以刺莧最為常見。
山坡路旁、田間地頭、公園花壇都可常見。其實刺莧菜屬于外來物種,原產美洲,現在全國都有分布。
刺莧是莧科植物,一年生草本,高30—100厘米,葉腋(葉干結合部)有刺。
性味類似莧菜。
刺莧主要食用嫩芽和莖桿。春天采摘嫩芽。
食用方法與莧菜相同。注意采摘時不要帶刺。一般來說嫩芽不帶刺。華東地區除炒來吃、撈水涼拌外,經常做湯,雞蛋野莧菜湯。
口感比一般野莧菜更好,營養價值也更高刺莧一般夏秋時期采摘莖桿,去枝葉,去刺。做霉菜梗。制作方法與霉莧菜梗相同。
洗凈,切成3-5厘米段,放入罐中,密封,一般一星期就可以食用。味道鮮美,可以蒸臭豆腐,也可直接蒸煮。不過有刺激性氣味,有些人可能受不了。其他野莧菜食用方法大同小異。
野莧菜湯
[page_break]
5、蕨菜
蕨菜是蕨類植物,鳳尾蕨科,一般植株高達一米。
別名又叫作龍頭菜、如意菜、狼蕨頭等。號稱“山珍之王”。華東地區稱為蕨菜或狼蕨頭。
蕨菜一般生長在山坡灌木林陰濕處。
食用嫩芽。春天采摘。冬天也少量有。
食用方法:
食用時,一般用開水煮熟后,取出撕開,用清水浸泡一二天,泡去澀味。可配雞蛋、肉類炒來吃,也可涼拌。有輕微澀味。如今菜市場一般都能見到泡好的蕨菜,可以買回來直接烹飪。種植量不大,主要是野生為主。
涼拌蕨菜
蕨菜可以曬干菜,制作時用沸水燙后曬干即成。吃時用溫水泡發。菜市場也有賣。
還可做粉條、粉皮食用。現在已經很流行,超市一般都能買到,蕨根粉絲、粉條。蕨菜食用已經工業化。 食用蕨菜有降血壓、清熱解毒、抗癌等功效。
蕨根粉條
[page_break]
6、薺菜
薺菜是十字花科,一、二年生草本植物,植株高15—40厘米。
各地叫法不一,主要有:薺薺菜、粽子菜、枕頭菜、欖鼓菜、地末菜、田兒菜、雞翼菜、菱角菜、三角草等。華東地區一般叫薺菜或枕頭菜。
薺菜主要吃的是幼嫩葉。一般冬天,開花之前采摘。春節期間很是流行。
另外,沒有經驗的人采摘薺菜往往出錯,把其他野菜采入。
薺菜對城市人來說很難在野地里辨認。
采摘的薺菜形態一般分為兩種,花葉與圓葉,花葉常見。花葉的薺菜容易與獨行菜、碎米薺、黃鵪菜幼株混淆。圓葉的薺菜往往容易與鼠耳芥等野菜混淆。
獨行菜(不是野菜) 一般來說硬地上的薺菜成棕綠兩色,平鋪堅韌。草叢中的薺菜成單一綠色或棕綠兩色,大而嫩,向上生長,尤其是圓葉薺菜,細長細長的。
薺菜的食用方法多種多樣,華東地區最喜歡的是做餃子、餛飩、圓子、餅的餡。
有薺菜鮮肉、薺菜雞蛋、薺菜豆腐等餡。
另外,可以做羹湯、炒肉片、直接光炒、撈水涼拌等。
有俗語:到了三月三,薺菜可以當靈丹。
現在初中課本中有著名當代女作家張潔的美妙散文《挖薺菜》
薺菜羹湯、
薺菜包子餡
注意:薺菜現在已經廣為栽培,尤其是大城市的菜市場,野生薺菜所占比例沒有栽培薺菜大。
我說明一下野生薺菜與栽培薺菜的主要區別:
1、野生薺菜主要是花葉薺菜,栽培薺菜主要是圓葉薺菜。
2、野生薺菜一般葉色是棕綠兩色,栽培薺菜一般是全綠色。
3、野生薺菜因遭受踩踏葉子很強韌,栽培薺菜葉子柔弱。
[page_break]
7、馬蘭
馬蘭是菊科植物,多年生草本,高30-50厘米。叢生。
別名:馬蘭頭、馬郎頭、魚鰍串、泥鰍串、雞兒腸、田邊菊、路邊菊、蓑衣草、脾草馬萊、紅梗菜等。分布于全國大部分地區。
華東地區一般稱為馬蘭頭,田埂邊、路邊常見。食用嫩頭,冬春采摘。一般菜市場均有出售。
注意:馬蘭頭葉子無毛,而且是一叢叢地生長在一起。采摘時不要跟其他雜草混淆。
食用方法:用沸水摻熟,盡量擠去水分,切碎涼拌,最好與碎香豆腐干一起拌。
乃極品美味。性微寒,食用有清熱袪火、止血等良效。
目前高檔酒店多用這道菜作為冷盆菜
涼拌馬蘭頭
[page_break]
8、雞頭蓮(芡實)
雞頭蓮學名芡實。芡實是睡蓮科水生植物,葉、莖、果實都帶密密麻麻的刺。
別名:雞頭米、雞頭苞、雞頭蓮、刺蓮藕、肇實等。
華東地區一般叫雞頭蓮、雞頭苞等。野外主要分布在魚塘湖泊里、沼澤濕地環境。可以做園林觀賞植物。目前由于華東地區魚塘多有人承包經營養魚、養珍珠,野生雞頭蓮越來越難以見到了。雞頭蓮一般食用種仁和莖。莖桿一般式夏天采摘,種仁秋天采摘。華東地區時令季節菜市場偶爾也有出售。
雞頭蓮果實像雞頭,全是刺,采摘時千萬小心。
種仁外殼堅韌,可以炒來吃,像炒板栗一樣炒,味道比較淡。還可以釀酒。可以磨成粉來吃。還可以像蓮子一樣做湯。生吃有澀味。
功效類似蓮子,藥性不如蓮子。
雞頭蓮的莖桿采摘后去皮,顏色有紅里透白白,可以直接生吃,粗細如大蔥,味道淡甜清爽。生吃時最好挑顏色白的粗大些的。也可以做各種烹飪,炒、蒸為主。
雞頭蓮莖桿與荷葉梗相似,中空有篩孔,而且擰斷也有絲相連。炒著吃比蓮藕別有味道。
9、水芹
水芹是傘形科植物,水生宿根。節短,莖稈微中空,微泡沫狀。野生水芹比較低矮,一般10--30厘米以下。水溝里、池塘邊、溪水邊多有分布。整株食用。
尤其是毒芹,有大毒,不十分清楚水芹植株形態的人千萬不要誤在低洼潮濕的地方采摘水芹,毒芹也會雜生在該種環境。傳說蘇格拉底就是被毒芹的汁液毒死的。故而采摘水芹一般到有實水的環境。有些甚至一半根莖在水里。
毒芹2
目前水芹已普遍種植,大城市菜市場已經很難買到野生水芹。
野生水芹與栽培水芹的主要區別有:
1、野生水芹枝葉很多向四周張開,不像家芹菜那般長得筆直;栽培水芹細長基本筆直生長。
2、野生水芹枝葉一般葉色暗綠,有些枝葉成部分棕色;栽培水芹嫩綠柔弱,白凈美觀。
10、折耳根
折耳根為三白草科草本植物,多年生。蔓生。
別名很多,主要有:岑草、蕺菜、側耳根、豬鼻孔、九節蓮、雞虱草、狗貼耳、肺形草、野花麥、臭菜、臭質草、臭腥草、臭牡丹、辣子草、奶頭草、紅桔朝、臭蕺等。以稱呼折耳根最為常見。主要分布在亞熱帶,長江以南。丘陵山坡、林下荒地可常見。可四季采摘,以早春采摘最好。
折耳根全株都可食用,以根部為主。早春時節采摘連根嫩頭,成嫩紅色,最是爽口美味。
折耳根莖葉折斷后回發出刺激的魚腥味,氣味難以忍受。采摘時千萬小心,別弄手上。
另外,采摘折耳根不要與常春藤相混淆,形態不容易辨認就聞聞氣味。
如今折耳根栽培越來越廣,菜市場一般都能買到。且不容易辨認野生與否。
常春藤(不是野菜,與折耳根區別)
折耳根食用方法以傳統的涼拌為主,也可與肉類搭配炒制,做火鍋料等。
折耳根雖莖葉有惡臭,但是根部氣味很淡,且生吃淡甜清爽。老根煮熟后有種粉粉的感覺,淀粉含量不低。折耳根有清熱解毒的奇效,吃辣的地域居民很流行吃。
涼拌折耳根 11、野葛
野葛是落葉攀援狀灌木。木質藤本,多年生,常見于山坡及溝谷的闊葉林內、林緣及灌叢間。野葛根就是野葛肥厚的大塊根。
華東地區野葛根的食用方法主要是直接煮熟,切段作為零食。
有兩種口味,所謂水葛和粉葛,喜愛哪種因人而異。
水葛可以加糖煮,甜味更重。粉葛淀粉含量高,粉粉的。
大街偶爾能碰到小販叫賣。有醒酒功效。
野葛根很早就開始加工成葛根粉,作為淀粉的一種,也可藥用,據說能豐胸。據查豐胸價值高的乃泰國葛根粉,非普通葛根粉。
江蘇、山東地區葛根粉很普遍。記得有農民將葛根粉送給老毛的故事。
12、鐵莧籽、白蘇籽
鐵莧籽是鐵莧的種子。
鐵莧為大戟科一年生草本植物。
鐵莧籽卵形,長約2毫米,灰褐色。炒熟后氣味芳香。
白蘇籽是白蘇的種子
唇形科紫蘇屬一年生草本。食用與鐵莧籽一致。
華東部分地區,秋天采摘鐵莧籽、白蘇籽后曬干,像炒芝麻一樣炒熟。
與干青豆(新鮮毛豆熏制而成)、干桔子皮絲、干胡蘿卜絲、綠茶等一起配置飲品。食用時隨意搭配,用開水沖泡,乃待客極品。俗語叫做:青豆茶。芳香四溢。
13、枸杞頭
枸杞頭就是枸杞植株的嫩頭。枸杞子相信大家都吃過,我不說明了。
枸杞頭華東部分地區稱之為棉棉頭。取義春芽時的枸杞頭很綿軟之意思。
枸杞頭春天采摘。
華東地區食用枸杞頭的方法有撈水涼拌、做湯、炒制等等。
涼拌枸杞頭
14、烏飯樹葉
烏飯樹葉就是烏飯樹的葉子。
烏飯樹是杜鵑花科植物,常綠灌木。別名牛筋、南燭子等。一般采摘嫩葉。古代江淮一帶,在寒食節的時候,采摘烏飯樹葉,榨汁浸糯米,煮成烏米飯。
華東部分地區現在農歷4月初8,仍舊有吃烏米飯的傳統。
畬族有“烏飯節”,每年農歷3月初3,畬族百姓都歡度“烏飯節”,家家都做烏米飯,全家共餐。
烏米飯里還可以加鮮豌豆、鮮蠶豆、火腿肉丁等。香氣很濃,極能引起食欲。
15、香椿頭
香椿頭就是香椿樹春天萌發的嫩芽。
香椿是楝科,多年生落葉喬木,樹木可高達10多米。
注意,采摘香椿頭時千萬與臭椿頭相區別。兩者極其相似,雖然屬于兩個不同的科,但兩者的形態比較相象,容易把兩個樹種混淆。尤其是小植株時期,區別往往靠經驗,不熟悉最好采摘以前采摘過的香椿樹。灌木林里沒有采摘過的香椿小樹上的香椿頭千萬別采摘,可能那就是臭椿。
主要區別:
1、臭椿苦木科,樹葉基部腺點發散臭味;香椿樹葉有香氣。
2、臭椿皮較光滑;香椿樹皮暗褐色,條片狀剝落。
3、臭椿葉痕大而倒卵形,奇數羽狀復葉;香椿葉痕大而扁圓形,偶數羽狀復葉(稀奇數羽狀復葉)。
臭椿(不是香椿,不能吃)
華東地區香椿頭的食用方法有:炒雞蛋、撈水涼拌等。
香椿頭炒雞蛋
16、馬齒莧
馬齒莧為馬齒莧科植物。一年生草本,長可達35厘米。路邊常見。太陽花就是馬齒莧的一種,學名大花馬齒莧。馬齒莧一般采摘嫩頭食用。
采摘馬齒莧的時候要與地錦相區分。
地錦(不是野菜,與馬齒莧區分)
馬齒莧有酸澀味,采摘后需要過熱水去味。可以炒雞蛋、做湯、涼拌等。
清熱解火,利尿。
涼拌馬齒莧
17、木槿花
木槿花是錦葵科木槿屬植物木槿的花。
別名:白槿花、櫚樹花、大碗花、籬障花、清明籬、白飯花、雞肉花、豬油花、朝開暮落花等。木槿經常用來做花籬。韓國國花就是一種木槿花。
吃木槿花早在《詩經》中就有記載。
木槿花蕾,食之口感清脆。完全綻放的木槿花,食之滑爽。
現在干木槿花已經是一種常見的加工農產品了。
以下介紹幾種木槿花的吃法。
木槿花餅 18、榆錢
榆樹,榆科榆屬落葉喬木,高達25米。尤其黃河流域,隨處可見。
別名:白榆、家榆、榆錢、春榆、粘榔樹家榆、白榆等。
翅果近圓形,頂端有凹缺。果熟期4~5月。
食用方法:榆錢是榆樹的果實,可以做榆錢飯團、吵雞蛋等。
榆錢食料
19、山茴香
山茴香是傘形科山茴香屬多年生草本植物,高10~17厘米。四川、山東、遼寧常見。
采摘山茴香嫩枝葉外粘淀粉油炸,有淡淡的茴香味。食用方法與小茴香基本一致。食用方法與小茴香基本一致。
小茴香餅
20、苦荬菜(苦菜、苦苣菜)
味道類似于萵筍頭(即鳳尾),但是有比較強的酸澀味,采摘后需要過熱水去味。
21、鴨兒芹
鴨兒芹,又名三葉芹、鴨腳板、鵝腳板。傘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通常生長林下較陰濕地區,長江以南各省均有分布。
嫩莖食用,炒食。
食用方法:與芹菜、水芹菜一致。
鴨兒芹做香料
22、野木耳
不多說,只說一般生長在伐斷的樹樁、枯樹干等地方。食用方法與木耳一致。比黑木耳大,厚。口感遠不如黑木耳。
另外倒下的泡桐樹干上極易生長野木耳。
食用方法:與木耳一致。
涼拌野木耳 23、杠板歸
學名赤地利,蓼科植物,多年生草本。類似半藤蔓生長。植株莖稈帶刺。
別稱蛇不過、蛇倒退、梨頭刺、老虎利、五毒草等。
華東地區一般稱為梨頭刺、老虎利。
葉子酸甜。直接采摘生吃。小心葉根的刺。
24、蒲公英(黃花地丁)
蒲公英屬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高10~25cm,含白色乳汁。產于全國各地。
蒲公英植物體中含有蒲公英醇、蒲公英素、膽堿、有機酸、菊糖等多種健康營養成分,有利尿、緩瀉、退黃疸、利膽等功效。蒲公英同時含有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微量元素及維生素等,有豐富的營養價值,可生吃、炒食、做湯,是藥食兼用的植物。
蒲公英(白緣蒲公英) 蒲公英可生吃、炒食、做湯、熗拌、風味獨特。生吃:將蒲公英鮮嫩莖葉洗凈,瀝干蘸醬,略有苦味,味鮮美清香且爽口。涼拌:洗凈的蒲公英用沸水焯1分鐘,瀝出,用冷水沖一下。佐以辣椒油、味精、鹽、香油、醋、蒜泥等,也可根據自己口味拌成風味各異的小萊。
做餡:將蒲公英嫩莖葉洗凈水焯后,稍攥、剁碎,加佐料調成餡(也可加肉)包餃子或包子。
涼拌蒲公英
25、紫云英(草子)
紫云英是豆科黃芪屬的植物。分布于中國的長江地區,生長于海拔400米至3,000米的地區,多生長在溪邊、山坡及潮濕處。別名:翹搖、紅花草、草子等 。中國南方用作稻田冬季綠肥栽種。其花是蜜蜂采蜜的重要花原。
食用方法:春季采取,洗凈鮮用。煮湯,炒食。
炒紫云英 26、車前草
車前草又名車輪菜,為車前科多年生草本。別名:車前實、蝦蟆衣子、豬耳朵穗子、鳳眼前仁。
生長在山野、路旁、花圃、河邊等地。有利水通淋、清熱解毒、清肝明目、祛痰、止瀉的功效。不僅可藥用,還可食用,深受人們喜愛。
車前(大車前)
27、益母草
益母草為唇形科植物益母草的全草。一年或二年生草本,夏季開花。生于山野荒地、田埂、草地等。全國大部分地區均有分布。在夏季生長茂盛花未全開時采摘。 食用功效: 味辛苦、涼。活血、祛淤、調經、消水。味微苦。
別名:益母蒿、益母艾、紅花艾、坤草、茺蔚、三角胡麻、四楞子棵 野麻、甜麻萿(山東方言).九塔花、山麻和九節草。
食用方法:鮮用或干用均可,煲湯最佳,為良好滋補品,尤其對女人來說,從草名上也可以看出。
益母草食料
28、刺嫩芽
刺嫩芽,屬多年生落葉小喬木,別名:刺龍芽、刺老芽、遼東楤木、龍芽楤木、鵲不踏等。 刺嫩芽喜生長在溝谷、陽坡、土壤肥沃、潮濕或半陰的雜木林、闊葉林、混交林、次生林中或生長在林緣,灌木林、溝邊等地。 目前主要分布在我國的東北。 刺嫩芽的嫩芽為食用部分,食用方法多樣。可以生食、炒食、醬食、做湯、做餡,或加工成不同風味的小咸菜。它味美香甜,清嫩醇厚,野味濃郁,是著名的上等山野菜,被譽為“山野菜之王”。多年來,一直是出口的主要野菜品種之一,而且供不應求。深受國內外廣大消費者的稱贊。可稱得上是“美味山珍”。 29、野菱角
菱角又名水栗、菱實,是一年生草本水生植物菱的果實,菱角皮脆肉美,蒸煮后食用,亦熬粥食。菱角含有豐富的蛋白質、不飽和脂肪酸及多種維生素和微量元素。味甘、平、無毒。具有利尿通乳,止消渴,解酒毒的功效。中國南部各省均有栽培或野生。其果肉可食,嫩莖可作菜蔬,果有尖銳的角,俗稱菱角。
食用方法:藤與果實都能食用。果實生吃或者炒菜,藤用開水煮熟后炒菜。 30、刺槐花
刺槐,又名:洋槐、胡藤。落葉喬木或灌木,高至25米左右。分布于我國南北各地。其花是重要蜜源。
注意:誤以洋槐幼芽及幼葉作副食品,可因機體對洋槐過敏,或烹調不當,或食用過多,以及食后再經日光照射等因素而發生中毒。
31、梧桐子
梧桐科梧桐屬落葉大喬木,高達15米。別名:青桐、桐麻等。
梧桐不是法國梧桐,很多人也把法國梧桐叫成梧桐,切記兩種樹木完全不一樣。
泡桐亦有很多地區稱為“梧桐”,古代制琴用的“琴桐”一般認為是泡桐。
梧桐子可以炒了吃,也可以磨成粉做豆腐。
32、橡子(櫟果)
橡樹又名櫟樹,是對殼斗科櫟屬植物的通稱。
橡子是櫟樹的果實,形似蠶繭,故又稱栗繭。橡子外表硬殼,棕紅色,內仁如花生仁,含有豐富的淀粉,含量達百分之六十左右。既可食,又可作紡織工業漿紗用的原料。我國北方著名的橡樹有遼東櫟、蒙古櫟,南方有青岡櫟、高山櫟、刺葉櫟等數十種,栓皮櫟、麻櫟、槲櫟、柞櫟南北均有。橡樹渾身是寶,除果實可供食用外,其木材堅實、耐腐性能好,是制作家具、農具、枕木、礦柱、電桿的好材料。 33、薏苡仁(米仁)
薏苡為禾本科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以去除外殼和種皮的種仁入藥。主產湖南、河北、江蘇、福建等省。味甘、淡,性微寒。有健脾利濕、清熱排膿功能。薏苡種仁是我國傳統的食品資源之一,可做成粥、飯、各種面食供人們食用。尤對老弱病者更為適宜。
別名:藥玉米,水玉米(東北),晚念珠(福建),六谷迷(廣西),珍珠米(貴州)。
生于河邊,溪流邊或陰濕河谷中。分布于我國各省(區)。
現在主要多為栽培。 但那南方野生的還是不少的!
食用方法大家都懂! 34、云龍菜(龍須菜)
云龍菜,俗稱“龍須菜”,分布在云南省南部邊境地區,生長于海拔2500米以上,年降雨量3000毫米的高山云霧之中,吸天地之靈氣,聚日月之精華。
云南特產云龍菜(龍須菜)是純天然綠色健康食品,具有豐富的營養價值和藥用價值。龍云菜的食用方法多種多樣,炒食、煮湯、熗拌、鹽漬都很鮮美。 35、松口蘑(松茸)
別名大花菌、松茸、剝皮菌,納西語稱“裕茂蘿”。松茸是一種純天然的珍稀名貴食用菌類,被譽為“菌中之王”。目前全世界都不能人工培植。
南北方產的松茸因為生長期限和氣候條件不同,在品質上有較大的區別,北方松茸顏色發白,質地硬實,香氣更濃郁,口感好,營養成分高,易保管。南方松茸顏色稍發黑,水分大潮濕,易腐爛變質,香味不濃,價格較低。
國內分布在四川、云南、貴州、黑龍江、吉林、遼寧、安徽、山西、湖北、西藏、臺灣等地。
36、酸模(野菠菜)
酸模,俗名野菠菜,蓼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歐洲和西亞大多數的草原均可見到其蹤跡。
別稱: 山大黃、當藥、山羊蹄、酸母、酸溜溜、牛舌頭棵、水牛舌頭、田雞腳
分布:生于山坡、路邊、荒地或溝谷溪邊濕處。分布幾遍全國。
嫩莖葉味酸可生食,也可涼拌。酸模含有豐富的維他命A、維他命C及草酸,草酸導致此植物嘗起來有酸溜口感,常被作為料理調味用。
很抱歉,食用圖片沒找到,希望有心人發張上來。
酸模(皺葉酸模)
37、白花菜
別名:羊角菜、屢析草、臭花菜、臭豆角、豬屎草、五梅草、白花仔草。
白花菜,屬白花菜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含有豐富的氨基酸及人體必須的鈣、鐵等元素。
該野菜有小毒,多食、生熟均可引起中毒。
其莖葉腌制后可食用,是夏季主要的一種腌菜,可炒肉、蛋炒或單炒。其味清香鮮美,能提神生津、開胃建脾、增進食欲。全株還能作藥用。 38、桃膠
為薔薇科植物桃或山桃等樹皮中分泌出來的樹脂。植物形態詳"桃仁"條。 夏季采收,用刀切割樹皮,待樹脂溢出后收集。水浸,洗去雜質,曬干。
和木瓜燉煮制成木瓜桃膠,味道香甜,有輕微苦味。 39、魔芋
蒟蒻,又稱蒟蒻芋,俗稱魔芋、雷公槍、菎蒟,中國古代又稱妖芋,自古以來蒟蒻就有“去腸砂”之稱, 日本又稱菎蒻,又名蒻頭(開寶本草)、鬼芋(圖經本草)、花梗蓮(江西新建)、虎掌(江西萬年)、花傘把(江西定南)、蛇頭根草(江西豐城)、花桿蓮、麻芋子(陜西)、野磨芋、花桿南星、土南星(江西)、南星、天南星(廣西河池)、花麻蛇(云南思茅),多年生宿根性塊莖草本植物。
四川、湖北、云南、貴州、陜西、廣東、廣西、臺灣等省山區均有分布。
魔芋是有益的堿性食品,對食用動物性酸性食品過多的人,搭配吃魔芋,可以達到食品酸、堿平衡,對人體健康有利。豐富多彩的魔芋食品,必將有廣闊的前景。 40、豬毛菜
一年生草本,高可達1m。別名:扎蓬棵、刺蓬、三叉明棵、豬毛纓、叉明棵、猴子毛、蓬子菜、乍蓬棵子、蓬豆芽、轱轆娃子
豬毛菜分布于東北、華北、西北、西南、河南、山東、江蘇、西藏等省區
豬毛菜適應性、再生性及抗逆性均強,為耐旱、耐堿植物,有時成群叢生于田野路旁、溝邊、荒地、沙丘或鹽堿化沙質地,為常見的田間雜草。
食用方法焯水涼拌為主
41、山芹
山芹又名山芹菜、大葉芹、短果回芹,為傘形科大葉芹屬植物。中國遼寧、吉林、黑龍江等省山區針闊葉混交林、雜木林下、溝谷濕地均有分布。
山芹菜其營養成份在野菜中也是較高的,有散寒解表、祛濕止痛、還具有降血壓、助消化等保健功效的作用。
食用方法與芹菜基本一致
42、地膚
地膚,一年生直立草本花卉 別名:地麥、落帚、掃帚苗、掃帚菜、孔雀松 地膚
食用地膚的幼苗及嫩莖葉可炒食或做餡,也可燙后曬成干菜貯備,食時用水發開。但老莖葉質變硬、纖維多。、刺兒菜
多年生草本,生于山坡、荒地、路旁或田間,分布于除廣東、廣西、云南、西藏以外的全國各地區。
別名:刺兒菜、刺菜、曲曲菜、青青菜、薺薺菜、刺角菜、白雞角刺、小雞角刺、小牛扎口、野紅、花貓薊、青刺薊
刺兒菜的嫩苗是野菜,炒食、做湯均可。味微苦。焯水后食用! 44、費菜(景天三七)
別名:土三七、旱三七、血山草、六月淋、蝎子草、菊三七、草三七、三七草。
分布于中國東北、華北、西北及長江流域各省區。生于山地林緣、林下、灌從中或草地及石礫地。
景天三七是一種保健蔬菜。它無苦味,口感好,可炒、可燉、可燒湯、可涼拌等,是21世紀家庭餐桌上的一道美味佳肴,常食可增強人體免疫力,有很好的食療保健作用。
46、菊花腦
菊花腦為菊科菊屬草本野菊花的近緣植物,有小葉菊花腦和大葉菊花腦兩種,以大葉者品質為佳。菊花腦是民間餐桌上最常見的菜肴,尤其是菊花腦雞蛋湯是夏日防暑清火的佳品。菊花腦不僅營養豐富,且有清熱解毒,調中開胃,降血壓之功效,是一種很有開發前景的野生蔬菜。 47、黃瓜香
別名莢果蕨、廣東菜,為球子蕨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分布于東北、華北及陜西、四川、西藏。
其卷曲未展的嫩葉可作春季山菜食用,叫“廣東菜”,因食之有黃瓜的清香味故名黃瓜香。
本品有鮮黃瓜清香味道,含豐富的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和多種維生素,是著名的山野菜。要用價值和蕨菜相同。 可以鹽漬,速凍保鮮。黃瓜香也可以用來炒肉,味道非常好。 48、狹葉蕁麻(哈拉海)
為蕁麻屬多年生野生草本,是傳統的可藥可食的野生植物。
分布區域: 山西、河北、內蒙古、東北地區。
別稱: 螫麻子、哈拉海(東北)、 小蕁麻
該菜富含蛋白質、脂肪、氨基酸及無機元素,其中谷氨酸、天門冬氨酸含量更為突出,是營養價值、保健價值極高的山野菜,可調節人們的食物結構,又存有一定的藥用價值,可鮮食、炒食、涼拌、醬菜、烹調等 莼菜,屬睡蓮科的一種水草,國家Ⅰ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
又名蒪菜、馬蹄菜、湖菜等
中國黃河以南、湖北西部利川所有沼澤池塘都有生長。主產于浙江、江蘇兩省太湖流域,湖北省西部利川市境內;4 月下旬至10 月下旬采摘帶有卷葉的嫩稍。 50、薄荷
中文別名 :野薄荷(各地),夜息香、南薄荷(山東),水薄荷(云南),魚香菜(四川)、狗肉香(貴州)、水益母、接骨草(云南昆明),土薄荷,仁丹草,野仁丹草、見腫消(江蘇),蘇薄荷,蕃荷菜,在廣西全州石塘鎮一帶也被稱為“五香”等。
廣泛分布于我國各地。
食用方法:薄荷具有醫用和食用雙重功能,主要食用部位為莖和葉,也可榨汁服。在食用上,薄荷既可作為調味劑,又可作香料,還可配酒、沖茶等
為菊科植物東風菜的嫩葉。多年生草本
別名:冬風草、仙白草、仙蛤蘆、盤龍草、白云草、尖葉山苦荬、山白菜、小葉青、菊花暗消、胃藥、山蛤蘆、雌雄劍、冷水丹、焮菜、野芋頭、鉆山狗、疙瘩藥、草三七、土白前
花期秋季。生于干燥向陽山坡或曠地。分布中國北部、東部及南部各地。
食用方法:焯水后涼拌,或者做湯、炒菜。
東風菜涼拌不可食之過量,以免導致泄瀉;脾胃虛寒者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