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是網絡幫了我大忙,有了它真好!”在陜西省安康市白河縣茅坪鎮棗樹生態社區,蔬菜種植大戶伍澤海正拿著一片發黃的葉子對著視頻,通過農業專家視頻系統仔細向縣農業局專家咨詢病蟲害防治技術。
如今白河老百姓,只要撥打“農業110”熱線電話——7820110或者登陸縣農業信息網站,就可以隨時了解農業信息、查詢致富信息、網上親情會面、向專家請教農業知識、患者直接和中心醫院連線……為村民提供信息服務的的村級信息站,成了村民們溫馨的信息家園。
從2009年起,經過三年的實踐,白河縣探索出了農業信息綜合應用的“白河模式”,開創了山區信息為農服務、助農增收的新天地。
村級信息站解決服務難題
白河縣地處秦巴腹地,交通不暢、信息閉塞。為使農業信息得到綜合應用,白河縣通過深入調查研究,針對縣情實際,將農業信息綜合應用與推進統籌城鄉一體化有機結合,大力實施信息進村入戶工程,從根本上幫助老百姓解決“錢袋子”問題。
從2007年開始,白河縣農業局與電信、移動、聯通等承建商進行合作,歷時3年,實現124個村級信息綜合服務站建設全覆蓋。
如今,農村信息站已經發展成為集政治、經濟、文化、醫療等服務為一體的村級綜合服務中心,創建了陜西農業農村信息化建設應用的先進典型,“白河模式”在白河城鄉遍地開花。
專家坐診零距離
“陳老師,我今年育的西葫蘆苗情況不太好,長的參差不齊不說,有的葉片還枯萎了,是水分問題嗎?”
“老洪你好,你的問題主要是因為入秋以來,寒露已過,氣溫忽高忽低,首先要檢查保溫設施是否能正常,再就是你要控制好溫度,注意通風時間。你可以把枯萎的苗子摘幾棵帶到村信息站,我在視頻上看一下,防止是病蟲害入侵。”
這是白河縣“農業110”服務的一個真實場面,像這樣專家坐診零距離服務的例子還有很多。
“農業110”信息平臺由白河縣與電信公司合作建立,在農業局信息中心開設了服務熱線,成立了由30余名種植、養殖、綜合類組成的專家組,為群眾有效解決生產生活中的難題。
自“農業110”服務熱線開通以來,共接聽、解答2200余個技術、農村政策法規等方面問題,派出“農業110”服務車300余次,發送各類信息服務短信30000余條,開展各類技術培訓1500余場次,培訓農民3萬人,累計創造經濟價值近1.2億元,每年約有2萬外出務工人員通過村信息站與親人進行網絡會面。僅2011年,全縣共發展種植類產業訂單3萬余畝,發展養殖業訂單128件。
近年來,白河縣充分利用和挖掘網絡資源優勢,不斷提升“三農”綜合服務水平,通過信息網絡服務達到了技術推廣、專家服務、群眾受益的“三個倍增”,實現了網絡幫技術、網絡促經濟、網絡惠民生、網絡傳親情、網絡解民渴的“五大服務功能”。讓地處偏遠的山區農村也能夠與絢麗多彩的大城市適時鏈接,讓農民朋友足不出村便知天下事。
網絡信息搭金橋
家住中廠鎮寬坪村二組的陳世軍,以前一直做雞鴨雛銷售生意,除去成本,一年下來也賺不了幾個錢。2009年10月,一次偶然的機會,他看到縣農業局正在做“農業110”熱線宣傳,他抱著試試看的態度,就撥打了這個熱線電話。不出一天時間,就有人找他送貨上門,一次就買了500只雛雞,他樂壞了!原來是農業局信息中心工作人員接到電話后,將他的情況在農業信息網發布了供應消息,慢慢地生意就做到全縣的各個村落。從此,他和農業信息網結下了不解之緣。
在農業信息網的幫助下,陳世軍不再局限于雞鴨銷售生意了,目光瞄了林下特色養殖這一新產業。2010年,他在本村流轉了100余畝木瓜園,加上自家的連片荒山,依坡蓋起了禽舍,開始了林下烏雞養殖。兩年來,他的雞場共飼養烏雞6萬余只,從喂養技術、疫病防治到市場銷售等環節,他都是通過網絡向農業專家進行咨詢請教,僅2011年就獲利15萬元。陳世軍逢人便說,“是農業信息網圓了我的致富夢,還成了當地的致富帶頭人!”
信息搭橋助農致富,縣上像陳世軍這樣依托網絡信息,走上致富增收道路的人還有很多。據統計,通過網絡牽線搭橋,全縣共發展種植類產業訂單3萬余畝,發展養殖業訂單128件,建立了各類產業示范基地20多個,發展規模以上加工企業3個,為促進縣域經濟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