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6日,GSMA亞洲移動通信博覽會上,中國電信以“光聚智城,慧達天下”為主題參展,其中重點展示了以智慧社區、智慧政務等重點民生項目為典型代表的中國電信“智慧城市”服務。另據筆者了解,在今年的亞洲移博會上,中國移動也正式發布了“無線城市統一平臺”,而中國聯通則展示了“云健康”、“云會議”、“云教育”、“智慧交通”等智慧城市應用。
由此可見,國內3大運營商各自的“智慧城市”業務開展均已經到了新的階段。
電信企業參與智慧城市建設,于自身發展有重大意義。目前,各級政府高度重視物聯網的發展,許多行業部門也將物聯網應用作為推動本行業發展的重點工作加以支持。而智慧城市是物聯網應用的綜合載體,最能體現技術與應用的融合,也容易集中展現應用后的效果,示范帶動作用大。通信設施是智慧城市的基礎設施,智慧城市的發展必然為電信企業(運營商、設備制造商)帶來巨大的發展空間。
然而,運營商的“智慧城市”服務尚處于發展初期,智慧城市建設仍面臨挑戰,電信企業又應如何應對?
智慧城市建設面臨3大挑戰
對于智慧城市建設,目前尚存在哪些挑戰?中國電信副總工程師靳東濱認為智慧城市建設面臨關鍵技術與高端產品相對落后、尚無規范的頂層設計標準、尚未形成國家級示范項目這3大挑戰。
物聯網在我國處于發展初期,關鍵技術和高端產品仍然受制于國外發達國家。特別是在智能傳感器、RFID、智能儀器儀表與測量控制、嵌入式軟件等方面,研發水平相對落后,集成電路芯片有80%以上依靠進口,在海量數據處理、數據挖掘、核心芯片、中間件等方面缺乏核心技術。然而,我國智慧城市建設的需求一點也不低于國外的要求,現有技術能力與市場需求的差異,增加了項目實施的難度和成本。
在我國智慧城市建設初期,一個城市一個想法,一個承包商一套解決方案,目前尚無統一的頂層架構設計,出現了同類項目重復開發、新建項目形成新的信息孤島的情況。城市的基礎數據不能統一管理、共享使用,就無法發揮信息融合的綜合效應。
沒有標準還造成產業規模小、分布散,產業鏈不完整,缺乏擁有系統集成能力和整體技術解決方案提供能力的龍頭骨干企業及大型服務商。這種標準制訂相對滯后的情況,制約了我國物聯網的大規模應用和推廣。
智慧城市建設是從基層開始做起,各地結合自身特點制定了相應內容和需求,其解決方案個性化內容多,可復制性差。可是,從全國城市信息化管理的需要來看,信息的使用一定要有共性的需要、行業的縱向管理要求、區域的橫向溝通要求,這是智慧城市建設必須面對的條、塊結合的關鍵點,需要國家層面通過國字號的示范項目去解決。否則,單一城市、局部區域方案不僅帶有局限性,甚至會產生推倒重干的可能。
如信息安全就有這樣的問題,在安全問題尚未被較好解決的情況下,大規模推廣應用物聯網,必將面臨潛在的信息和經濟安全威脅。
電信企業的5大對策
對于智慧城市建設所面臨的上述3大挑戰,中國電信副總工程師靳東濱認為可以有針對性地拓展原有業務領域、開展重大技術攻關和應用集成創新、打造為智慧城市服務的平臺、關注并參與標準體系的制訂、主動參加應用示范工程等。
1)有針對性地拓展原有業務領域
智慧城市的發展過程使電信企業看到可做的事情很多,并一致認為要抓住機遇在原有領域內有針對性地向外拓展。如中國電信提出的企業“新三者”論,即“智能管道的主導者、綜合服務平臺的提供者、內容與應用開發的參與者”,就是角色變化的最好例證。
用“新三者”衡量中國電信在智慧城市建設中的角色就是:(1)提供傳感器或RFID終端與系統連接的通道,通道可管理,質量有保障;(2)提供基于M2M技術的物聯網綜合能力服務平臺,平臺面向廣大開發者和應用者;(3)參與重點行業的應用項目開發,經過前一段時間的鍛煉,中國電信已掌握了一些關鍵技術,具有一定的競爭力。
2)開展重大技術攻關和應用集成創新
電信企業抓住智慧城市建設的機會,集中多方資源,協同開展攻關,突破核心關鍵技術,為完善物聯網技術體系發揮作用,也使企業由此邁入技術領先者行列。“十二·五”規劃中提到的與通信網有關的關鍵技術是:“適用于物聯網的新型近距離無線通信技術和傳感器節點的研發,支持自感知、自配置、自修復、自管理的傳感網組網和管理技術的研究,推動適用于固定、移動、有線、無線的多層次物聯網組網技術。”
還有與服務平臺有關的處理技術,包括“適用于物聯網的海量信息存儲和處理,以及數據挖掘、圖像視頻智能分析等技術的研究,數據庫、系統軟件、中間件等技術,軟硬件操作界面等基礎軟件”,這些技術是電信企業進入物聯網領域后必須關注和掌握的技術。
3)打造為智慧城市服務的平臺
智慧城市建設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市民能否感受到物聯網帶來的好處,關鍵在于其服務的能力和水平,而服務的能力就體現在平臺的設計、建設以及運營管理水平。電信企業有平臺運營經驗,應積極參與平臺的建設與運營,搶占物聯網服務領域的先機。參考國外物聯網運營公司的經驗,電信企業在建設平臺時,無論專業或公共服務平臺都要明確需求,細化功能,在平臺設計之初就應該把服務手段和用戶體驗作為重要指標考慮進去。
信息安全保障也應看成平臺服務的一項重要內容,建立并完善智慧城市的安全保障體系,讓用戶用得放心。網絡基礎設施安全防護方法和手段應深化為用戶看得見、摸得著的服務標準。
4)關注和參與標準體系的制訂
物聯網由于標準體系建設滯后而制約了其發展,因此我國非常重視并制定了詳細的計劃,在2012年會公布總體框架和部分領域的標準。在標準體系框架中,我國“全面梳理感知技術、網絡通信、應用服務及安全保障等領域的國內外相關標準,做好整體布局和頂層設計,加快構建層次分明的物聯網標準體系框架,明確我國物聯網發展的急需標準和重點標準。”
物聯網標識和解析、應用接口、數據格式、信息安全、網絡管理等基礎共性標準的發布,將推進智能傳感器、超高頻和微波RFID、傳感器網絡、M2M、服務支撐等關鍵技術標準的制定工作。國家開展重點行業應用標準的研制,具體可面向重點行業需求,依托重點領域應用示范工程,形成以應用示范帶動標準研制和推廣的機制。
5)主動參加應用示范工程
在智慧城市建設初期,示范工程對標準的形成、關鍵技術的研發、系統的驗證、運營模式的檢驗有著重要的意義,為大面積推廣物聯網奠定了深厚的基礎。
電信企業認為應把示范工程看成自己進入智慧城市的一把鑰匙,積極參與建設。項目成功了,城門也就打開了,拓展新領域的戰略也就成功了。電信企業在具體實踐中還意識到參與示范工程要結合本企業的特點,不能把戰線拉得太長,應選擇國家重點推行的行業或領域,以獲取資源和支持。如經濟運行中的重點行業、工業、農業、流通業等,基礎設施和安全保障領域的交通、電力、環保等,面向社會管理和民生服務領域的公共安全、醫療衛生、智能家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