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數據時代來臨首先由數據豐富度決定。社交網絡興起,大量的UGC(User Generated Content,即用戶生成內容)內容、音頻、文本信息、視頻、圖片等非結構化數據出現了。另外,移動互聯網能更準確、更快地收集用戶信息,比如位置、生活信息等數據。從數據量來說,目前已進入大數據時代,但現在的硬件明顯跟不上數據發展的腳步。谷歌搜索、Facebook的帖子和微博消息使得人們的行為與情緒的細節化測量成為可能。挖掘用戶的行為習慣和喜好,從凌亂紛繁的數據背后找到更符合用戶興趣及習慣的產品和服務,并對產品和服務進行針對性調整與優化,這就是大數據的價值。
雖然大數據目前在國內還處于初級階段,但其商業價值已經顯現出來。手中握有數據的公司站在“金礦”上,基于數據交易即可產生很好的效益;基于數據挖掘會有很多商業模式誕生,比如幫企業做內部數據挖掘,或側重優化,幫企業更精準地找到用戶,降低營銷成本,提高企業銷售率,增加利潤等。
未來,數據可能成為最大的交易商品。但數據量大并不能算是大數據,大數據通過數據共享、交叉復用后才能獲取最大價值。未來,大數據將會如基礎設施一樣,有數據提供方、管理者、監管者,數據的交叉復用將大數據變成一大產業。據統計,目前大數據所形成的市場規模在51億美元左右,而到2017年會擴大到530億美元。
移動互聯網與社交網絡興起將大數據帶入新的征程,互聯網營銷將在行為分析的基礎上向個性化時代過渡。創業公司用“大數據”告訴廣告商什么是正確的時間,誰是正確的用戶,什么是應該發表的正確內容等,這正好切中了廣告商的需求。
社交網絡產生了海量用戶以及實時和完整的數據,同時社交網絡記錄了用戶群體的情緒,通過深入挖掘這些數據來了解用戶,然后將這些分析后的數據信息推送給需要的品牌商家或是微博營銷公司。
實際上,將用戶群精準細分,直接找到要找的用戶正是社交內容背后數據挖掘所帶來的結果。而通過各種算法實現的數據信息交易,正是數據挖掘公司的盈利模式。目前,國內網絡廣告投放正從傳統的面向群體的營銷轉向個性化營銷,從流量購買轉向人群購買。未來的市場將更多地以人為中心,主動迎合用戶需求,前提就是要找到這部分人群。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大數據的關鍵在于誰先擁有數據。例如智能手機是根據用戶營銷而不是根據媒體營銷。移動互聯網提供了新的數據來源,數據分析能夠針對每一位用戶的手機信息做精準匹配。市場中數據噪音太多,會導致數據價值大大降低。以無線營銷為例,大量的“刷榜”以及“水軍”好評差評等虛假數據已經嚴重干擾了數據的準確性,這實際上大大降低了數據的價值。另外,從隱私保護的角度來看,大數據中所描述的獲得的各類數據中包含了大量的個人隱私、企業秘密甚至國家層面的秘密等。在對外提供數據時,如何有效地保護相關隱私、秘密不外泄,不給用戶及數據提供者帶來不必要的麻煩,也是一個值得關注的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