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建設是智能經濟的先導,隨著國內經濟發展的大潮,促使社會形成的一種新型信息化的城市形態,從而全面提升城市生產、管理、運行的現代化水平。隨著城市信息化進程的推進,“智慧城市”已開始步入我們的人們生活。
目前,全國開始建設“智慧城市”的地方遍及東中西部。除了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外,杭州、廈門、珠海等一些東部沿海地區的經濟發達城市,也紛紛開始“智慧城市”建設。在今年1月底住建部確定的90個“智慧城市”試點中,包括地級市37個、區(縣)50個、鎮3個,其中二、三線城市占據絕大多數。
大規模化的“智慧城市”建設,是意料之中的事,全國各地紛紛投入智慧化建設無不透露著其對城市發展的重要性。例如:浙江就成立了“智慧城市”促進會,計劃今年在全省范圍內啟動20個“智慧城市”建設示范試點項目,遍及智慧健康、智慧旅游、智慧安居、智慧交通等領域,預計投資28.68億元。這樣大手筆的投入,能想象出,規劃的背后是需要多么大的資金跟融資需求。
工信部科技司司長聞庫也曾提出,“智慧城市”建設要合理規劃,應尊重市場規律加強宏觀指導,杜絕盲目投資重復建設。
那么怎么樣是不盲目投資呢,在形式一片大好的環境下,難道就眼睜睜看著不作為么?矛盾的提問下,是國家政策應該指導各個地方發展的指標,也就是說“智慧城市”建設的相關標準體系必須盡快出臺,只有在政策明確的指引下,才能更好的發展,不走重復路。
火熱的市場中卻缺乏相關的標準和法律法規規范這類企業的運營,90%以上提供智慧化服務的企業,都是口號形式宣傳,真正做不到實質細致化的發展!
標準體系將問世
據住建部信息中心副主任王毅介紹,住建部已經完善了智慧城市標準體系。從2012年8月啟動并開展中國“智慧城市”標準體系的研究工作,目前“智慧城市”標準體系框架已經基本確立,梳理出正在制訂的標準以及根據實際需求規劃近期優先編制的標準的思路。
“智慧城市”建設應以市場應用為導向,以服務應用為切入點,制定適合中國國情的發展總體規劃和標準體系。
指導意見將出臺
據悉,一份名為《促進我國智慧城市健康有序發展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正由國家發改委和工信部牽頭制定,有望近期出臺。意見經修改完善后,將以國務院名義下發執行,成為從現在起直至2020年指導我國“智慧城市”建設的最重要的指導性文件。
意見將智慧城市建設的重點和主要目標以“五化”進行了完整概括,即城市規劃設計科學化、公共服務均等化、社會管理精細化、基礎設施智能化和產業發展現代化。針對上述各地競相角逐智慧城市的問題,《意見》還要求中心城市、中小城市、小城鎮要結合各自實際,理性推進智慧城市建設。
所以,“智慧城市”大熱的趨勢下,理清發展的路線,解決好利益的壁壘,把智慧的信息最大程度地融合起來,才能讓城市得以智慧的運行,那么這些就離不開政策標準的規范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