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互聯網公司長期以來都是外資控股為主,未來將進入以內資為主導的新時期。如果說錢和錢有什么不一樣的話,差別就在于投資的意識和對行業的認識。如今中國互聯網從規模上和用戶上已躍居全球前列,在某些領域的發展已超過美國。
錢和錢真是不一樣的:未來BAT會不會成為國有企業?
互聯網毫無疑問是資本推動的,資本推動創新,創新激發市場,市場形成商業模式,商業模式變現后形成新保守狀態,然后我們再等待下一波科技創新浪潮。從資本層面可以把互聯網分為兩個時期,一是外資時期,一是內資時期,2015年恰好是這兩個時期的交匯點。
中國互聯網早期不乏國資或內資的身影,但結局往往不大好,互聯網先烈瀛海威的大股東是中興發、北京信托投資公司、中國通信建設總公司等,最后因種種原因落得個慘淡收場。瀛海威的影響力太大,是否因這次光榮慘敗使得內資對投資互聯網望而卻步,是很難弄清楚的事情,反正最開始的互聯網,內資并不消極。
之后最早在納斯達克上市的中華網,一度最成功的電子商務網站8848,幾個清華大學生辦的fanso,最早的棋牌游戲網站聯眾等,都有內資從中積極參與。最終命運都不太好,但也做出了可貴的嘗試。有個道理似乎逐漸根深蒂固,錢和錢真是不一樣的,伴隨著錢而來的還有管理經驗和先進的經營理念,還沒見過有哪家純內資互聯網公司能不死且做大的。
自新浪獨創了繞過政策限制的VIE結構之后,互聯網的黃金十年到來了,進入大發展軌道?;ヂ摼W上鼎鼎大名的企業都是以海外投資為主,搜狐、新浪、網易,之后的百度、騰訊和阿里巴巴,無一例外?;ヂ摼W公司崛起的尋常路徑就是,創業初期設立VIE架構接受海外VC投資,通過離岸公司向股東輸出利潤,然后在納斯達克和紐交所上市。
國內不具備創業公司發展的資本環境、金融市場環境,創業公司只好向外求助,外資對中國互聯網產業也興趣盎然。中國法律規定外資不得從事增值電信業務,因此才有了VIE,股票市場不允許外資控股企業上市,這才有了納斯達克敲鐘。這一度成為很多人的夢想。
外資的曲線進入要冒一定風險,管理權和所有權的結合并不那么緊密。理論上被新浪董事會驅逐的王志東是可以將貢獻主要利潤的四家公司據為己有的,如果這樣的話,以離岸公司為主體在納斯達克上市的新浪將一錢不值。但他沒那么做,這個良好示范促進了外資蜂擁進入中國互聯網,促成了大發展的十年。
從政府角度來說,初期雖然也對未來看不太清,至少也形成了一個心證,即互聯網行業對國家安全相當重要。引入外資發展這個行業,創造新需求和新市場,解決就業,發展互聯網科技,把原本就沒有的市場做起來,這并沒有什么不好。政府捏著命根子就可以,實在不行再送客嘛,沒什么大不了的。
進入中國互聯網的海外投資多為美資,當然也有一些其他資本,如騰訊的大股東是南非MIH,阿里巴巴的大股東是日本軟銀等。中國和美國雖然經貿及外交關系不錯,畢竟還是存在一些意識形態差異,彼此都會對對方的資本流入持警惕態度。
在資本的開放程度上美國確實不如中國,近年一些涉及高科技及能源領域的失敗收購案,如三葉,優尼科等,就是這個過程中的不和諧音符。要知道,早期的谷歌還持有百度股份,直到2009年之后才全部主動清退,但百度要持有谷歌股份,那難度還是可想而知的,財力上也不支持。
中美在科技領域的合作一直磕磕絆絆,彼此存有戒心是一方面,小布什政府上臺后終結了克林頓時代將中國視為戰略合作伙伴的政策,直接改為戰略競爭對手,又是一方面。要知道里根時代美國還向中國出口過黑鷹直升機,克林頓時代向中國出口用于天氣預測的高性能計算機,而這一良好合作態勢在小布什時代戛然而止。
之前一直流傳于科技界的一些傳言,如微軟操作系統和思科網絡設備有后門,只是傳言而已,沒有具體事件所證實。英特爾、IBM這些公司在中國的行為沒有任何異常,嚴格遵守當地法律和監管,但棱鏡門事件則是一個分水嶺。歐洲人會對此怒不可遏,中國卻并沒有表現出太多憤怒情緒,因為私底下的默默調整,已經開始。
近20年來中國互聯網發展迅速,搞出了一些比較大的公司,如第一梯隊的BAT,外加奇虎、網易、唯品會、攜程、京東、樂視等小巨頭,實力對比明顯正在拉近。中國互聯網有較美國更為豐富的業態,即時通訊和生活服務等業務,在美國是沒有發展起來的,電子商務的活力也較美國更甚。中國撇開國外資本建立自己的體系,有現實的內在需求。換句話說,在綜合因素的作用下,中國互聯網正在進入內資時代,未來會有一個對外資的逐步關門過程。
先不說在科技領域的競爭,光是充滿意識形態色彩的“爐邊對話”,令安全部門心驚的棱鏡門,也促使中國不得不走這一步。中國不是沒錢,原本可以投向美國高科技企業,澳大利亞礦山,歐洲基礎設施建設的錢遭遇重重阻礙,而自己本國對國家安全至關重要的搜索、網絡安全、即時通訊等互聯網業務卻有外資參與,這并不對等。
將龐大的互聯網產業攥在內資手里,能使得政府擁有某些權力,除了監管方便之外,還可以借此要求美國在投資上給以對等地位。你不讓我投谷歌,我不讓你投百度,你不讓我投賽門鐵克,我不讓你投360。過去中國沒實力這么做,如今有了。
這可以被視作一種遠景,目前正在起步階段。2015年有很多公司傳出私有化消息,最積極的是奇虎360。要說這些公司私有化的目的是在國內上市獲得高估值,不完全對,是片面的。資本市場火熱與否只是一個因素,更核心的原因是,私有化回歸國內是他們的必然選擇,除此之外別無他法。360正在發展企業安全業務,作為海外上市的科技公司,是不能指望獲得多少政府和軍方訂單的。
同理,能知道很多事情的搜索,當然最終的歸宿也只能是回歸國內,百度搜索業務的私有化是早晚的事。另一個重要公司是騰訊,即時通訊原本就與國家安全有扯不清的關系,騰訊也許不用私有化從香港退市,但大股東MIH變現退出遲早都會發生,也許需要一定時間,卻絕不會太久。
2015年至少有上百家內資控股的互聯網公司登陸了新三板,未來還會為其開放主板,創業板。納斯達克和港交所將不再是互聯網公司唯一的落腳點,國內資本市場正在對互聯網公司開放,相應的資本機制安排也正在進行中,人民幣基金崛起的勢頭強勁,雖然還沒有投出特別出彩的項目,但在規模上超過美元基金已是指日可待的事情。
對于國內互聯網創業環境來說,資本能夠在國內實現投資、投后管理、退出,當然是一件好事,不必再回避大多數投資限制,也不必拐著彎將企業利潤輸送到海外,內資的投資范圍將會比外資進一步擴大,政策環境也會相應寬松許多。資本市場相關規則也會向接納互聯網公司的方向改善,上交所和深交所將完全接納互聯網公司,投資者也會對投資此類公司保持相當高的熱情。
國有資本在2015年的互聯網創投領域,保持了較高的活躍度,一些地方國資委積極投入互聯網金融,智能硬件的創投行列。重慶一家創業七年的服務眾包平臺豬八戒網,更是直接接受了地方政府與地方國企的26億元人民幣投資。這在過去,是難以想象的事情。
2014及2015兩年,有相當多的大型互聯網公司接受了包括中投公司、國開行在內的國有資本的投資,這在未來將成為一種常態。一些在行業內占據顯著地位的互聯網公司將受到國資青睞,未來像阿里巴巴、騰訊和百度這樣的公司完全變身為國有企業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國內互聯網公司長期以來都是外資控股為主,未來將進入以內資為主導的新時期。如果說錢和錢有什么不一樣的話,差別就在于投資的意識和對行業的認識。如今中國互聯網從規模上和用戶上已躍居全球前列,在某些領域的發展已超過美國,內資逐漸取得主導權應該只是個時間問題。但從舊資本主導向新資本主導過渡的前提是,不能損傷互聯網本已形成的創新氛圍和競爭環境,在這方面,新資本還有很長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