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中國信息產業經濟年會將以“創新融合驅動經濟發展”為主題,多位政府官員、知名專家、企業精英等演講嘉賓、數百家業內廠商代表將借此契機完成思想的匯集和碰撞,共同探討如何在變化的宏觀環境下推動中國信息產業的繼續進步,企業應該如何堅持創新,并完成產業鏈的深度融合和生態系統的完整構建,最終驅動實體經濟健康、良性的發展。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新信息中心主任高世楫發表演講,題目是對新時期推進兩化融合的幾點思考。高世楫表示,第一,現在信息化已經進入到一個新的階段,目前大家正在熱議的第三次工業革命跟信息化有什么關系。第二,信息化支撐了中國工業化快速發展。第三,兩化融合的根本動力來自需求側,使市場競爭的壓力和政府問責機制促進了我們信息化在全社會的深入。第四,深化改革為兩化融合提供最強激勵。
高世楫:各位來自IT界的朋友大家下午好,很高興有機會在這個舞臺上跟大家交流一些研究心得,我自己是從事公共政策研究,確實研究信息化相應的一些公共政策。今天下午想跟大家報告的是這一段時間,從事調查研究的一些思考,主要是新世紀工作的兩化融合。我先做一個聲明,下面是我所講的個人的觀點,與我供職的單位無關。
下面是簡要的總結我要表達哪幾個觀點,第一,現在信息化已經進入到一個新的階段,目前大家正在熱議的第三次工業革命跟信息化有什么關系。第二,信息化支撐了中國工業化快速發展。第三,兩化融合的根本動力來自需求側,使市場競爭的壓力和政府問責機制促進了我們信息化在全社會的深入。第四,深化改革為兩化融合提供最強激勵。
第一,目前大家討論信息化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有哪些指示性的事件和指標。前兩年前我們要討論信息界的關鍵詞,可能是移動互聯,這兩年云計算和大數據成為大家討論信息化的關鍵詞。移動互聯我們談的是寬帶的移動互聯,我們能夠在移動的裝置上面完成所需要的數據工作,智能手機,IPAD,各種各樣的PAD,云計算帶動新的通信信息處理的方式,已經到了一個對信息處理資源按需配置的這種境界。大數據實際上也是信息化發展到一個階段,使得我們現在大規模的去收集,去存儲、傳輸和處理海量數據變成了可能。所以在大家討論大數據的四個V,就是速度快,量大,數據是多種多樣的,同時數據存在需要解析的價值。大數據涉及到處理大數據相關的技術,以及與處理大數據相關的法律法規等等。實際上這都是從不同的層面來看信息化目前到底進入了一個什么樣的階段,我想提出的問題,就是目前有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時代等等所代表的信息化的方向和已經達到信息化的階段,是不是我們人類追求信息通信的一個終極目標,最終就是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任何裝置能夠實現你處理信息和實現通信的任何需求。我個人認識人類通信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滿足我信息處理任何要求,現在還沒有到那一步,但是移動互聯,大數據,云計算已經顯示這個時代正曙光初露。
大家現在討論比較多的是所謂的第三次工業革命,第三次產業革命,學者就對于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產業革命分類就有很多研究成果,不要去深糾這個概念背后的含義,要來看到底在講什么。國內首先來自于經濟學家四月份的專題報告,核心是講1G打印以及個性化定制所帶來的制造化領域。同時在今年今年的《創客》對第三次工業革命的討論更深入一步,他說3D打印帶來制造業方式的變化,以及模塊化所帶來的產品集成的方便,使得每一個人都可以在計算機前扮演一個產品創新者的角色。在大規模制造之前的是手工勞動者那一類的小作坊方式有可能重新在現,但是是在一個螺旋式上升新的階段上來討論相關的問題。這是以3D打印或者說堆積式打印所帶來的制造業的變化,引申出來的正常含義,可能3D制造會對制造業重新洗牌,這是有很多的結論,這個結論是值得商榷的。也許對發展到一定階段某些發達國家,可能會重新找到重起制造業的機會。但是對于中國還有印度以及其他廣大的發展中國家,3D打印帶來的機會到底有多大是值得討論。
同時還有一批人在討論的第三次工業革命,實質意義是以一本新書叫做第三次工業革命,這本新書所提供的理論框架來分析,我們即將到來的一個信息技術和新能源技術創造的低碳發展時代。簡單來講就是智能電網,智能電網可以使各類新能源,風能、太陽能,潮汐發電,各種能源聯網,形成一種新的能源供給模式,使得每一個使用電力的人在屋頂上裝上太陽能發電裝置,既可以成為一個消費者,也可以成為一個供電者,信息技術、智能電網給我們展現了新的能源途徑。
我們仔細看這兩套假說,這是目前討論第三次工業革命最流行的兩個假設,這兩個假說至少在文本上是不交叉的,創客這本書寫在前面,第三次工業革命這本書在后面,而后者沒有引用前面的。但是看里面的交際是什么呢?這就是互聯網,就是信息化帶來制造方式的變化,電網結構的變化,消費方式的變化。大家在讀創客這本書會發現,他為什么在書上談的是互聯網帶來的種種變化,但是根本沒有討論互聯網的事,他已經認為互聯網改變了世界,已經是一個現實。這個實際上和幾年前,在哈佛商學院評論一篇文章,就是信息技術無關痛癢,不是說不重要,而且已經是嵌入到生產生活方式當中,很難建立你的優勢,他是講的這個意思。當時這一篇文章發表的時候引起了極大的爭議,慢慢的也都接受了這一點。現在是把用電看做生活當中習以為常的事,很少去討論電力的事,除非討論中國的電力改革等等會說到。所以在有人討論第三次工業革命當中不在認真去討論信息化本身的事情,已經把信息化給我們帶來各種便捷當做一個前提條件和背景。我們在看第三次工業革命他跟信息化還是息息相關的,沒有過去三十年信息化所發展取得的成果,我們講3D打印,講智能電網甚至也是不可能的,這就是我們在討論到底是第三次工業革命還是信息化的深入,我個人傾向于前面兩種關于第三次工業革命的假說,都是信息化不斷深入的一個結果。
經濟學家在80年代的討論,信息通信技術對生產力到底有什么樣影響,著名的經濟學家就曾經說過,就是反應生產提高的統計數據當中找到他,后來另外一個經濟學家給出了一個解釋,信息技術對整個社會經濟運行方式的變革有一定的實質性,他舉的例子就是電力的出現到電力真正改變整個人類的生活方式,是經歷了相當長的時間,愛迪生在華爾街開辦第一個發電廠,為當地的摩根供電的時候,沒有想到幾十年以后,電機會出現在用的裝置上,那時候無法是超過的。從電的發生到電動馬達改變生產方式,應該說信息化也是這樣的,信息通信帶來了革命性的逐步深入,我們能夠看到,現在一些專家討論的第三次工業革命,實際上是信息化深入的一個結果。
我們去看一些社會學家,未來學家,技術專家和科學家他們對過去幾十年內信息社會的暢想,實際上也是在逐步的變成現實。社會學家有人寫過后工業化的帶來,他會說信息化對工業社會的帶來的變化。寫過第三次浪潮的書的人也是說明信息化對人類的生活生產的憧憬,90年代的數字化生成以及關于信息社會的系統論述,你去看這些著作,這些研究當中實際上是對信息社會未來圖景有一個大致的設想,我們覺得現在正在發生的很多事情或者是將要發生的事情至少是可以用這些理論框架來解釋,來理解。對于第三次工業革命的實質,特別是對中國現階段經濟發展到底有什么樣的影響,我們還應該要認真的去思索,我個人講對我們現在的影響不大,對中國在一段時期內的競爭力也不會是太大的。但是我剛才提出來這種觀點是我個人的觀點,有很多人可能不同意我的觀點,我希望在研究當中,在總結中國的實踐當中去看這種假說理論的相關性,這是我想分享一下我自己對3D打印的潛力的一個影響。我覺得在思考3D打印制造能走多遠有兩個基本原則,第一個3D打印制造不能夠違背物理世界的規律,你把打印需要的各種材料,這種材料的特性是受相應的物理規定的約束的。其次不能違背經濟規律,這種大規模制造所帶來的低成本跟小眾制造所提供的產品的多樣性和附加價值之間要有一個權衡。經濟學家有比較深入的分析來討論,這種個性化制造業,以3D為代表的個性化制造,到底在多大范圍內對哪一類產品適用,現在對于人體所需要的器官,可能對一些藥物都會有重要的影響。但是對于我們目前日常生活當中所用到的大眾產品影響不是太大。我個人認為目前所展開一切是過去對信息化想象的逐步實現。
信息化支撐了中國工業化的快速發展。總結來看我自己認為,在生產方面非常重要的一條,就是信息通信技術改變了全球產業分工的格局,為中國的企業進入現代產業提供了機會。在中國改革開放六、七十年代,當時很多產業都是縱向一體化的,大家熟知的計算機產業是一樣,IBM可以從軟件制造芯片等一家做,后來生產模式被打破,芯片生產專注于芯片生產,主板設計到主板設計,也為中國當時企業,從制造裝備終端切入這個行業成為一個機會。其他的行業,比如說普通的制造業也是這樣的,但是沒有信息化帶來的管理,物流,加工制造等等,中國實際上是沒有這個機會。所以我們在分析信息化對中國工業化的影響,我覺得是最大的。
在生產領域得到廣泛的應用。剛才看的賽迪的演示片里面講了很多汽車生產線,實際上昭示著我們信息技術已經用到主要生產加工的平臺上。在經營管理得到了廣泛應用,沒有管理信息化,我們也不會有現代中國企業很多領域比較強的國際競爭力。
在政府的服務方面,信息化提供的電子服務平臺,實際上改進了政府服務的績效,改進了政府服務的形象,提高了政府的透明度,也改進了政府的組織結構。在社會方面,互聯網的發展,實際上也為人們提供了新型的社會聯系,這些應該說在生產,在政府的行為,在社會的運行方式上信息化都給我們帶來了深刻的變化。所以我們在談論工業化的時候,工業化是廣義的工業化過程,而不是生產加工一點產品生產。這里面我們會發現,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成長起來的企業,他的信息化的積極性更高,他的信息化推進的速度會更快,他的信息化水平也更高。剛才談到信息化對中國工業化進程的影響,我們可以用這樣幾個指標來顯示。第一,GDP增長迅速,其中很大程度是因為工業的發展帶動結構的變化,使得中國現在成為第二大經濟體,從總量上來看。
從中國的進出口的總量,已經全球第一,這也表明通過中國工業的發展,使得中國的經濟深入融入全球進程當中。就從制造業總量規模上來看,中國也已經超過美國,這也是表示中國制造業能夠迅速崛起的一個歷史軌跡,現在是中國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大的制造國。
一個殘酷的事實美國比中國制造業十分之一的數量,創造了與中國制造業差不多的增加值,說明兩個國家的制造業效率還是非常大的。從總量上來看對中國發展的巨大成就表示欣慰,也看到了一些缺點,如果我們深入到產業內部去看看到底中國的產業,就是工業制造業發生了什么,我們這一段時間對此進行了研究,我們就從中國的產業基礎,它的組織載體,技術能力,人力資源,產業經驗以及潛在內部的對工業品的市場規模,還有中國的金融體系對產業發展的支持,以及市場機制對產業發展的支撐做了一個系統的研究。其實我們得到的結果是,中國的產業處在結構升級和建立新的競爭優勢的臨界點。這里面詳細分析我不在展開,我就講一個,比如說從產業基礎上來看,我們現在是油世界上最龐大的制造業,同時我們也有世界上配套最完整的產業體系,我們有不同的企業在不同的產業處于不同的產業的環節。從技術能力上來看,我們國內的企業,本土的企業它的技術能力在迅速的成長,有一些企業已經進入或者將要進入這個產業技術的最前沿,擁有較強的競爭能力。所以分析不同的產業,它的學習軌跡,他的成長軌跡,實際上給我們充分的信心,讓我們得到這么一個結論,就是中國的產業處在結構升級和建立新的競爭優勢的臨界點。
下一階段我國的經濟怎么走,產業怎么發展,兩化融合怎么走,我覺得從需求側和供給側來看,我們兩化融合都具有什么樣的條件。從供給上來看,應該說我們國家的信息化是處在歷史上條件最好的時期,這個判斷的依據是什么呢?我們國家的信息通信產業發展非常迅速,我們規模在世界上是最大或者最大之一。從傳統的電信網,固網或者移動網都是世界第一,這是毫無爭議的。本土企業的成長改變全球信心產業的競爭格局,為中國乃至世界的信息化提供有利的支撐,特別是向中國這樣發展中國家能夠實現低成本的信息化。過去中國信息化歷程的人要了解的話會很清楚,從80年代后期到90年代后期最早引進交換機的時候,當時每一線成本非常大。后來本土企業成長以后,使得這些競爭格局發生了改變,程控交換機的采購成本,使用成本大幅度下降。到移動通信時代更是如此,所以中國本土企業的崛起提供低成本的信息化的條件,不光是使中國人受益、受惠,也使廣大發展中國家的人民得到的好處。我們可以從信息通信產品的供給,從網絡平臺服務,從專業化的信息服務,以及人才供給來看,從供給側應該說我們信息化是處在歷史最好的時期。因為你把現在的我們的產業情況和二十年前甚至十五年前做一個對比會得到這么一個結論,現在還有一個問題,專業的信息化服務方面,應該說我們所取得的進步,沒有我們在網絡通信產品里面的進步那么快,這里面有很多的原因,也有一些制度上的原因。現在越來越引起大家關注和擔憂的,就是寬帶的質量,寬帶的價格,現在中國寬帶質量和價格是不具有競爭性。由于信息時代,通信是作為整個經濟社會運行的一種基本的要素投入,所以這種高成本的要素投入會制約我們信息化進程,這也是一個公共政策必須面對的問題,以及需要解決的問題。
從需求上來看,前面已經總結過,實際上企業在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的時候,他要生存就必須想辦法來提高他自己的生存能力,競爭能力,無外乎是改進技術,改進管理,而不是說去濫用市場支配地位和尋求政府的支持,這種情況下信息化有內在的動力,因為這可以使得我們的企業改進管理,能夠改進產品,能夠改進服務。所以有效的市場競爭的壓力,是企業信息化的第一推動力。
對政府而言,我們信息化下面面臨著最重要的一個任務,就是政府如何充分利用信息通信技術所提供的便宜條件,更好的為老百姓服務。這里面一個結論就是說要建立有效的問責機制,是政府他必須去有效高效的去履行他的職責,如果他不履行他的職責我們要對政府進行問責,這個時候政府必須利用信息通信技術來提供服務,包括提供行政管理的服務,提供高質量的教育,提供普惠的低成本的高質量的醫療衛生服務,提供全覆蓋的養老保障,還有通過信息技術來監督官員反腐敗。
我們覺得中國信息化或者兩化融合動力在于需求側,需要對企業和政府要有一種壓力,使他必須去做好自己該做的事,企業該做的事是什么呢?要有競爭力,要創造更多的價值,政府該做的事情是什么呢?就是有效的維護秩序,提供公共產品,提供公共服務,我們要從這兩個角度來看推進兩化融合的出路是什么,這就是我今天報告得到的結論,就是深化改革會為兩化融合提供最強的激勵。
十八大以后帶來新的氣象,新的領導層從頂層設計要走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道路,要科學發展,這是道路的選擇,我們要走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道路,實現科學發展,這是一個最重要的決策。另外新的四化,就是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哪一化都離不開信息化。
改善民生也必須依靠信息化,無論是我們要提供低成本的高質量的教育衛生服務,我們都必須利用信息通信服務帶來的便宜,利用信息通信技術所提供的平臺。另外反腐敗以及深化改革等等都是講市場競爭的壓力會傳導到企業,企業會主動的尋求在信息化過程當中找到生存之道,對政府的責任要求會傳達到國際政府,讓他用信息通信技術為老百姓服務好,必要的政策組合,我也簡單一下,要按照我們總體部署和頂層戰略,要改善經濟制度,改進政治制度,增加教育普及性程度,提高資本供給,還要強調工業化到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政策的協調非常重要,這包括產業政策,創新政策,競爭政策和貿易政策,因為我們已經看到了中國的企業,當國際競爭力已經對一些跨國企業構成威脅的時候,他在國外受到不公平的待遇,前一階段中興華為在美國受到美國國會所代表的一部分人的敵意和阻撓,我們看到政府有責任推動創造一個公平競爭的國際環境,為中國企業在國際市場上贏得公平競爭機會,這是政府的責任。要改進對信息通信產業的發展和管理,特別是要以創新的模式來推進寬帶等重大基礎設施建設。關于產業發展管理的內容我就不講了。
上面是我對于新時期如何推進兩化融合的四點意見或者說四點思考,不對之處供大家批評,謝謝大家。
周威,1978年9月出生,畢業于香港理工大學,軟件工程碩士,高級工程師。中電企協信息監詳細>
北京中百信軟件技術有限公司是一家專業從事權益交易行業信息技術咨詢、軟件設計研發、及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