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各位領導和到位的各位嘉賓,大家早上好!我在會上簡單的講一下關于電子政務外包的題目,和主題定的可能有稍微一點點的變化。在這個領域多少有一些了解,在這里和大家交談,其中有很多不妥之處還請大家多多的指正。今天到會的很多專家和領導都是電子政務包和IT外包的先進者,包括原來信息辦的華主任都是做軟件外包的,我在這里有一點 班門弄斧之嫌。
我想給大家匯報三個問題:
第一, 我國電子政務建設現在已經步入成熟期和收獲期;
第二, 和大家交談政務建設必須要創新;
第三, 電子政務的建設和運維與外包的關系。
陳主任剛才在會上說了,在星期一、星期二,全國政務電子座談會在北京召開。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國務院信息化領導小組組長曾培炎同志做了講話,對電子政務做重要的批示,我也很有幸旁聽了幾個會議,在會議上加快政務建設,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和工作服務水平,為公眾參與經濟社會活動創造貢獻。可以看出,溫家寶對電子政務的定位和希望是非常明確。
溫家寶多次強調指出,要把推進信息化與推進政府管理結合其著眼于轉變政府只能家推行電子政務。溫家寶總理多次強調,我們的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的能力比較薄弱。
正因為如此,當前電子政務在信息化大的背景下面來發展。電子政務是我國加快工業化和現代化的必然選擇,也是促進生產力跨越發展,增強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里的關鍵環節,也是維護國家安全的必要條件。
最近大家可以看到,國家信息化領導小組下發了《2006-2020年國家信息化發展戰略》,同時還下發了國家電子政務總體框架以及關于推進國家政務網絡建設的指導意義,在規劃里,深化了我國信息化指導思想。其中特別明確的說,信息化建設當前是關系到國計民生的大事,信息是當前經濟生活中重要的日用品,在信息化全局的建設中,我們必須要創新。
我國電子政務建設現在面臨什么樣的特點?有七個方面:
1、從淺層次轉向深層次;
2、從外向驅動轉向內在需求;
3、從縱向業務轉向橫向互動
4、從封閉走向開放
5、從重視基礎設施轉向信息資源建設
6、從重視建設轉向重視運維
7、從封閉性運維轉向開放型運維。
過去,一個部門、一個單位自己管運維。這次在會上,曾培炎總理做報告的講到,現在很多部門還習慣自己搞一些人,自己來搞運維,關起門來搞,這個趨勢是不妥的,是不符合現在的技術和管理新的趨勢和潮流。
我國目前電子政務整體發展是非常順利,在這次會上對重點應用業務的成績給予充分的肯定,包括我們的“金稅”工程,多次討論“金稅”工程,包括正在討論的三期“金稅”,享有“金關”、“金盾”,現在“金盾”也已經取得了很大的成績,在這個庫里查詢是非常的便利。而且,“金盾工程”去年一年,通過“金盾工程”,通過網上的指紋比對,通過網上的抓考,已經破獲了一大批逃犯,按萬來說是兩位數,這是一個很大的數。
現在公安部拍著胸脯說命案必破,這就是跟金盾工程的科技支撐發揮非常大的作用。現在有前科,有犯罪嫌疑人的指紋都已經是入庫,對破案打下了非常堅實的基礎。
另外,政府信息公開和門戶網站的建設也發展很快。按照17號文件列入的一些項目和未列入的項目都進行了很大的進展。包括金稅工程,海關、工商管理都取得了很大的成績。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今天已經正式開通,現在已經成為全球在政府的網站當中人氣第二大的網站。目前,很快就會超過第二大的加拿大政府的網站,成為世界上第一大人氣的網站,現在點擊和訪問量都接近第一大人氣。很多政府網站都完成了改進,現在,我們政府門戶網站在線的信息總量已經超過了100GB,門戶網站的內容超過了200多萬條。政府公開信息服務取得了明顯的成效,政府的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效。
信息產業持續快速發展為電子政務建設和運維外包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如果沒有信息產業的發展是不可能在這里談外包。大家都知道,我國這幾年電信網絡繼續擴大,基礎網絡、增值服務的能力也不斷增強。我們現在的電信網,包括手機、電話等都是世界第一大。最重要的是,一批電信運營商重視了它的增值服務能力提高。幾大電信運營商在這方面都做了很有益的探索,這是跟電信體制改革初建成效是分不開的。
我們在1999、2000年電信體系還沒有完全改革的時候,我們做了一些網絡建設的項目,在依托電信運營商那時候我們還是比較被動。在電信運營商拆分之后,我們引入了適當的市場競爭之后,給我們各個政府部門和廣大的用戶提供了實實在在的利益。
另外,系統集成服務也進一步規范,在信息產業部這幾年抓信息系統的集成資質的管理、規范、服務的質量和服務的水平方面有了顯著的提高。所有這些都是為電子政務建設和運維的外包奠定了扎實的基礎。
近幾年來,我國信息產業堅持自主創新,推動了自主信息化建設的發展。包括現在的一些軟件,應用開發能力,這些東西有了顯著的提高。我們有一大批的企業,包括今天到會的企業已經取得了像CMA從2-5不同級別的資質,很多企業做出了很顯著的成就。
我國電子政務建設經過了一段時間,包括一些前輩和我們國家歷屆領導的高度重視,已經步入了大家可以看到收獲、成果的時期。
第二,電子政務的建設也必須創新。電子政務建設的背景是信息化建設情況下必然的選擇。以電子政務來推動信息化建設也是各國政府在當前共同的選擇。當今時代又已經步入了創新不斷涌現的新時代,我們的人類社會要在技術和管理上不斷的創新。進入21世紀之后,世界新科技革命的勢頭更加迅猛,正在孕育著新的重大突破。這樣重大的突破在這種情況下,由于全球生產要素的浮動和產業轉移加快,經濟格局、利益格局、安全格局都發生了前所未有的重大變化。面臨這種問題,要求我們必須要堅持技術創新、管理創新、體制創新、觀念創新。我們要對電子政務的建設有一個深層次的理解。
大家都知道,電子政務是適應后工業時代的組織形態和結構來進行信息化操作,來適應新世紀的要求,要用信息技術對各類組織的功能進行變革。電子政務本身就是變革,關鍵是業務流程的優化和再造。也就是說,我們必須要在這個過程中堅持我們的創新。
同時,我們要看到推進電子政務是一個持續、漸進的過程。現在必須看到一些部門在理念、管理和操作手段里確實還存在著不同層次的條塊分割,部門分割、效率低下的問題。我參加廣東企業的調研物流信息化,廣東的一些民營企業出言非常的快人快語,一些政府部門數據重復采集,要求企業重復上報,提出了非常尖銳的批評。而且確實這種工作影響到企業的發展,影響到在廣東珠三角地區,越港通關的便利,影響到整個廣東外向型經濟的發展。正因為如此,電子政務建設必須要通過改革得出弊端來推進流程的重組。但是,這樣的過程必然是要經過漸進,甚至是有反復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
電子政務建設運維模式的創新是我國電子政務建設新階段的新的需求。“十一五”是承前啟后重要的時期,我們的電子政務建設就像這次曾培炎總理的報告,要從深入應用顯著特征新的階段,但是在過去包括各個部門都是關注建設,但現在大家都知道,我們要更加關注它的應用、運維。建設只是在一個生命周期的比較小的階段。主要的時期階段是它的運維管理使命。運維管理就是一個效率和效益,這就是為什么我們要在電子政務建設的管理運維上堅持創新。
第三,在創新中間為什么要提出外包的問題。我們對電子政務的建設創新寄予厚望,我這里引用的是在國家信息化發展戰略明確提出,“創新電子政務建設的模式,逐步形成以政府為主、社會參與多元化投資機制,提高電子政務建設和運行維護的專業化、社會化服務水平”。同時還提出,要圍繞電子政務的建設和應用,加強技術研發,提高產業素質,嚴格執行《政府采購法》和《招投標法》,形成有利于信息技術創新和信息產業發展的機制。
在電子政務創新目標是什么?我覺得是這樣,要以應用促發展,以應用效果為先、兼顧公平、科學合理的使用運維費用,確保信息應用系統正常運行,全面提升系統的效率和服務能力。效率和服務能力是溫家寶總理在批示中間明確提出的兩個要點。
在電子建設中間有三個階段,至少有規劃設計、建設實施、運行維護,運行維護是一個長期的階段,當我們在運行維護中間發現問題之后,反過來又要重新進行規劃,運營維護既不是一個終點,又不是一個起點,但是是非常重要的環節。在這個規劃設計可以自行設計,也可以委托設計,可以采用業主組織建設,也可以采用項目代建制,運行維護可以全部自行運維,可以全部外包,部分外包,或者部分外協和外分。
這方面我們和韓國的信息產業部CIO的角色進行交流,他們提出外分,把一些業務直接分出來,而不是包出來,這里面還有另外一個概念。
工程項目管理的模式,我們可以由業主委托專業機構代表業主進行項目管理。
1、一種模式是專業機構管理模式—代理管理和項目管理承包,這是完整的項目的代建工程,當然,這一點由于我們目前項目代建的專業機構,目前嚴格的來說,還沒有真正符合這樣要求的專業機構。目前國家發改委投資管理部門正在積極推進這樣機構的建設,但是這也有一個過程。
2、全過程的咨詢模式—業務委托咨詢公司進行項目策劃管理。
3、EPC交鑰匙模式。
目前,這三種模式中間,用得比較多的是把第二種模式的一部分和第三種模式一部分結合起來用。
電子政務運行維護工作的劃分,
1、個性化“貼身”服務—業主自行運維。政府機關需要一支非常精干的小分隊,比如微機打不開,軟件不能用,這種服務確實需要提供個性化的服務,而且有專業的業務系統,就是定制開發。
2、技術難度大的專業服務—專業外包。這些工作選擇上在現階段絕大多數部門也是采用專業完成。
比如一些專業設備的保修,一些視頻設備的保修,一些主要存儲系統專業的維護。
3、工作量大面廣的批量性業務—外協委托。比如一些數據格式的轉換,一些數據的加載,一些數據的批量的加載,數據的加工業,也往往通過外協委托來完成。
根據我們的經驗,要做好外包必須要通過規范、細致的合同。運維的外包也要有合同,根據我們的經驗,要有這么幾個:
1.規定服務的登記,規定相應時間和故障時間。
2、在合同執行過程中出現問題應該實實在在進行分析,以期在下一個維護中合同進行改變。
3、提倡外包的模式,有助于政府聚焦于本身的核心業務轉于履行政府的行政職能,做好宏觀調控、做好規劃、制度,監管,提高政府的工作效率。提倡外包好處非常多。
外包有兩種模式:以前很多專家都比較,一是綿陽市政府通過委托、協議的方式,雙方共同建設來進行運作。另外一個就像首信,首先信的電子外包目前來看我認為相當成功。在星期一開會介紹,把首信作北京的一保非常成功的案例做了介紹。
對電子政務外包,政府和企業都有一種雙贏的預期。必須看到,在中國仍然是在開始起步階段,政府和企業對外包都有預期。政府希望成本低、系統運行穩定;企業當然是希望能夠得到持續的回報。經過這幾年的探索,如何實現雙贏還有一段道路需要繼續。
目前,流行的實現BOO的外包模式和電子政務之間的磨合有一個過程。磨合的過程必須要探索,因為市場化本身不是電子政務建設的一個靈丹妙藥,很多的電子政務并不是自己內部的業務,不可能涉及到對外的服務和費用的收取;不可能完全利用市場化的手段為電子服務的外包企業來創造利潤、收回投資;政府又不可能長期投入一個不可持續的發展的電子政務的解決方案。在這個過程中,在一個初期建設的階段,符合構建我國國情的“雙贏”模式還是寄希望于今天到會的各位專家和企業家們,希望大家不斷的探索,這個問題我覺得要有耐心,大家要有耐心來尋求合適的土壤。要贏得外包的雙贏,我覺得主導的方面是政府,政府要占主導地位,政府要有自己的視野,政府要跟企業建立戰略性的合作伙伴關系,發揮主導作用。
在外包問題上,政府部門要和企業平等相處,政府應該把握好度,要讓企業在外包方面確實有利可圖,而不殺死殺雞取卵。政府處于主導地位,不能事實指手劃腳,政府應該給企業廣闊的施展空間,當然也做事不管。兩個角色的定位是一個非常值得琢磨和研究的問題。
另外,企業要有誠信和服務意識。對于企業來說,盡管“賺錢”是企業的“天性”,但是電子政務多數是一個經濟效益回收比較緩慢的項目。企業必須要放平心態,放長線、釣大魚。對于企業來說,企業不能指望短期就贏取暴利。能夠為政府做外包業務是企業信用好和技術強的標志。
我在這里呼吁,企業在承擔電子政務外包中間必須要以誠信為本,做好服務,通過服務贏得政府的信賴。當然,結合政府在這個項目中間是唇齒相依。處理好這個關系非常重要。
總的來說,我國的電子外包的前景也是喜人的,最后,有人說,外包好象成年人談戀愛和結婚,任何一方不成熟,就很難保持完滿和長久。所以就容易把外包服務商,既然是跑來繡球,對方也不解風情,為什么形成單相思,關系解決的關鍵是忽信和理解,我相信只要能做到,我國的電子外包在今后會取得顯著的成果,我的匯報就到這里,謝謝大家!
(來源:賽迪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