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食品安全問題日益凸顯,成為了廣大市民最為關注的焦點之一。國內泛濫的注水肉、毒韭菜、蘇丹紅1號、瘦肉精、“一滴香”,再到大規模爆發,引起強烈關注的三聚氰胺奶等,食品安全的問題已刻不容緩。2011年,在《食品安全法》頒布兩周年的兩會期間,有關食品安全的提案聯署人數更是創下歷屆人大提案之最。如何保證食品供應鏈的安全,已成為一個迫切需要解決的全球性課題。
兩會期間眾多委員都將焦點放在加強食品安全的監督上。政協委員葉小舟認為應從源頭抓起,從食品生產過程中著手。加強對食品原料的生產條件、工藝以及原料供應商的資質等的監管力度,在強調準入制度的同時加強市場監督。同時加強對農副產品生產人員的專業知識培訓,提高食品安全生產意識,提高生產人員素質。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移動安徽公司總經理鄭杰接受新浪科技專訪時談及了自己的看法。他建議,由政府牽頭,利用物聯網技術,建設農產品溯源系統,實現農產品追蹤、清查、控制功能,進行有效的全程質量監控,確保農產品安全。讓信息化成為食品安全監管的“千里眼”、提高農產品國際競爭力的“助推器”。
解決食品的安全問題迫在眉睫。民建廣東省委會提出,構建廣東省食品安全物聯網體系是切之可行的辦法。實現物與物、物與人,所有的物品與網絡的連接,方便識別、管理和控制,這就是物聯網,構建食品安全物聯網是有效解決廣東食品安全問題的途徑之一。物聯網可以用在農業生產環境監控、農業生產過程監控和農產品的品質檢測等領域,土壤是否受到污染,畜禽是否健康,甚至包括水果的品質,都可以從物聯網上知道的一清二楚。通過構建食品安全物聯網,實現對食品的“高效、節能、安全、環保”的“管、控、營”一體化。
食品行業供應鏈中跨環節之間的聯系比較脆弱,實施跟蹤與追溯常常會遇到信息斷層。那么,如何才能建立起一條“從農場到餐桌”的食品安全追溯體系呢?答案可能就在物聯網中RFID技術可能會為食品安全追蹤溯源提供有力支持。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物聯網RFID 技術助力在安全食品供應鏈的應用,對企業來說,有助于食品企業加強食品安全方面的管理,穩定和擴大消費群,提升市場競爭力;從食品供應鏈角度看,為消費者營造了放心消費的環境樹立了良好的形象,切實提高了整體供應鏈的服務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