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只是為了逃避銀行里排長隊的煎熬,網上銀行開始走進了我的生活。從網上交費、網上查詢,到網上轉賬、網上購物,我對網銀的依賴程度越來越高。互聯網的高速發展和銀行業務的日益豐富,培育了一大批網上銀行的忠實用戶。
即使在金融危機的壓力下,人們在網上的消費節奏依舊沒有改變。比起其他實體經濟形式受危機沖擊而日益蕭條,電子商務可謂是逆勢上揚。官方數字顯示,2008年中國電子商務規模達到3萬億,同比增長14.7%。事實證明,電子商務已經成了很多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各種各樣的網店平臺電子商務發展日漸蓬勃,網上零售規模已經開始逐漸趕上傳統行業的零售規模,電子商務在經濟危機的大背景下逆勢發展,和傳統行業的發展形成鮮明對照。
作為電子商務的配套環節之一,網上支付用戶越來越多。網上支付作為電子銀行的一項重要業務,發展迅猛,阿里巴巴旗下的支付寶便是一個成功的典范。截至目前,包括中行、工行、農行、建行、郵儲、交行六大國有銀行,以及15家全國性銀行全部與支付寶達成了網上支付產品的合作。易觀國際發布的數據顯示,2008年中國第三方支付市場中支付寶的交易額份額達到54.83%。
然而,今年的3·15晚會更是把網銀安全問題推到了風頭浪尖。一時間,網銀的安全性可謂被“妖魔化”了。與近7000萬中國網銀用戶群體而言,網銀的意外發生率究竟有多高?與實際生活中的現金盜竊、搶劫等案件的發案率相比,究竟是孰輕孰重?恐怕沒人給得出答案。
作為一個頻繁使用網銀的用戶,我也懼怕黑客的攻擊和木馬的潛伏,但是我從未想過放棄網上銀行。就好像我不會因為曾被魚刺卡喉,而放棄鮮美的魚肉。畢竟自己加小心,可以最大限度避免意外的發生的。
多數用戶對于網銀的評判是客觀的,電子銀行發展速度并沒有因為負面消息的曝光而減緩,工行最新發布的消息也有效的印證了這一觀點:2009年以來該行電子銀行業務繼續保持健康快速增長的良好勢頭,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工商銀行個人網上銀行和企業網上銀行客戶數量已達到6196萬戶和159萬戶,分別比年初新增了524萬戶和15.1萬戶,個人網上銀行交易額和交易筆數分別達到3.21萬億元和2.79億筆,較去年同期增長了84.6%和76.6%。
近日,中國人民銀行、銀監會、公安部和工商總局聯合發布了《關于加強銀行卡安全管理預防和打擊銀行卡犯罪的通知》,在規范銀行卡發卡行為、加強銀行卡交易監測和使用管理、強化對受理市場的風險控管、改進銀行卡受理終端管理、各部門協作配合6方面對銀行卡的管理工作作出要求。
其中關于電子銀行自助轉賬設定了限額,引來了眾多議論。通知中對于轉賬額度的限制,是出于對用戶安全的考慮,但是將這種安全性建立在限制用戶使用的前提下,是否妥當?
首先,銀行對儲戶轉賬設置上限,而且更多是下調了限額,這無形中就將用戶“逼”回了銀行大廳長長的等候隊伍。網銀用戶不但享受不到自助服務的便捷,還要為辦理業務付出寶貴的時間成本,用戶有可能付出時間和金錢的雙重損失。
其次,對網銀用戶來說,化解轉賬額度限制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化大為小”,分幾次進行轉賬。但是因多次轉賬而增加的轉賬費用都是由客戶承擔的,這也是銀行強加給用戶的不必要的花銷。
最后,銀行作為金融服務機構,其根本職能是向用戶提供安全、便捷、高效的金融服務。從自助銀行的特性上說,這種智能部分轉移到了用戶身上。比如網銀用戶的網絡安全意識和能力,網絡終端設備的安全性等等,對網銀安全有一定的影響作用,但更重要的是銀行在保障用戶財產安全方面工作還有待完善。
在媒體報道的自助銀行安全事件中,往往是先從用戶身上找問題,銀行很少進行“自我反省”。包括銀行排長隊現象,有專家指出,銀行現有的業務流程和操作規范都是從銀行員工出發的,是方便于銀行的,這也有悖于服務行業“客戶就是上帝”的原則。此次四部委發布的通知,明確了各相關部門的職責分工,但也“犧牲”了部分用戶的利益。至于用戶的“得失”有待于實踐的檢驗。
對于我而言,或許因此要多到銀行排幾次長隊了,但是讓我就此放棄網銀幾乎是不可能的。這種取舍對于我這樣的用戶來說,總是覺得不太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