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軟件需求的角度來看,移動應用程序企業化正在影響產品設計、性能和安全的優先次序。Tvoke公司創始人及科技產業分析師heresa Lanowitz如此說。“有兩個問題需求考慮。首先,從功能方面考慮,現在的設計在應用程序中十分重要。從非功能方面考慮,性能和安全也是重要的。對移動應用來說,這種需求確實影響著功能和非功能方面的需求。”她說,盡管功能設計是“人們應該一直做”的事情,但是移動應用更強調于可視性。同樣地,在性能和安全方面——它們應該一直都是重要的。但是同樣,她說移動應用加劇了需求。
Matt Heusser是密歇根州大急流城的一個咨詢軟件測試人員。他說,對于那些負責需求收集和管理的人來說,移動應用企業化引出了一系列全新的問題。“我們支持什么樣的環境?誰在利用什么樣的環境,以及這樣的環境對他們來說如何重要?與傳統形式相比,現在客戶的分析增多了。”
他說,例如,以前企業程序員會開發一個應用程序,并告訴用戶它需要IE8的支持才能運行。“因為BYOD(自帶設備),為客戶開發軟件,我們卻更像是一個消費者——因為設備是他們提前指定的。”
不接受BYOD的組織,將會發現員工會“把他們的生產力放在別處,”Heusser說。“當他們在牙科診所時,他們會瀏覽網頁而不是工作。”
Lanowitz說,對公司來說獲得正確的需求仍然是一個挑戰。“它仍然是人們為之不停努力、排在第一的事情。哪里發現缺陷最多,哪里就會發生缺失和故障。有了移動應用,你就必須確保你所獲得的需求是正確的。需求是所有失敗的根源,而且移動應用會加劇這個問題。”
另一個挑戰是快速變化。Nari Kannan是位于肯塔基州Appsparq咨詢公司的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該公司主要從事云計算和移動應用的相關工作。他說:“公司所要做的是轉換需求。需求不再像以前那樣一成不變。15年前企業對應用程序的需求能保持三至五年。現在不再是了,因為技術的發展越來越快了。這意味著,我們可能需要重新審查六個月前的需求。”
Kannan說需求審視“正如我們所追求的變型。移動技術方面的變化速度確實比較快。必須保證需求比變化要更快,這就引入了敏捷開發。你優先考慮需求,所以當那些排在第一重要的事情完成后你才會去做其他的事情。當你追尋其他需求時,有一些可能是不需要的,或者可能需要增加一些其他需求。這個需求的追尋過程就像是旋轉樓梯。”
Kannan說,企業同樣面臨新類型的需求,例如社交網絡。“企業需要像社交網絡這樣的特性,但是你必須將其隔離,才能將其停留在企業網絡中,例如Yammer。”他還說,任何新的內部應用程序都需要為自己社交網絡提供便利性,因此,網絡應用和通信機制之間的融合就像微軟的Lync。
Kannan補充道,當企業應用程序可以在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上使用時,安全問題也同樣受到重視。他說,這帶來了一個全新的安全要求,比如遠程擦除功能。“如果丟失了iPhone或iPad會怎樣?與丟失智能手機相比,丟失一個筆記本電腦要相對困難點。”
Lanowitz經常說,“安全性在需求階段引出了一個新的問題,”組織不知道如何編寫安全的要求。
Lanowitz說,從程序設計的角度來看,她看到組織通過“引進熟知設計的人才而獲得權力。一般來說,用戶不了解一個好的設計原則是什么。這意味著組織引進了一套新的技能。該技能在企業中很難被發現。”她說,與此相比,商業軟件公司將尋求專業的服務,幫助他們通過可用性測試來了解設計。Lanowitz說,企業也必須掌握該項技能集。
從性能需求角度考慮,“如果手機程序性能不正確,當你使用移動應用程序時就會出現一些問題。”她說,如果該應用程序的性能不是很好,“即使是內部員工,也會放棄移動應用程序的使用。”
Lanowitz強調,在需求階段企業從作為消費者的角度來總結經驗是非常重要的。“無論是智能手機還是平板電腦,用戶期望程序是簡易的、編寫良好的,并且真正有價值的。所以他們期望程序用起來很容易,并希望在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上可以使用移動應用程序。”
Lanowitz針對需求管理提出了以下建議:
-查看桌面虛擬化,這將意味著組織要從安全和性能角度來考慮應用程序的設計。
-確保你已經知道出現的安全問題,因為,這對于程序設計是必要的。
-好的設計是重要的。
-考慮移動應用性能。設備在組織外已經被發現了性能問題嗎?如果是那樣的,你就不希望員工引進這樣的設備。
-確保基礎設施能夠處理這類的問題,所以要在應用程序測試中加入基礎設施的測試。
Lanowitz說,“移動環境中有合理功能”的市場中,存在一些新的以及更新的需求定義和管理工具。“使用工具來模擬移動應用程序是非常重要的。你不能通過一個大的Word文檔來獲得移動應用;因為它們變得非常大、非常迅速。移動應用程序必須變得簡潔而又好用。”
企業移動應用的需求定義和管理工作可以有效地完成,但是,最初可能需要較長的時間。Heusser建議:“第一個項目完成后,第二個和第三個項目中,要著眼于需求流程的重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