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風村是江蘇省徐州市睢寧縣沙集鎮的一個行政村,一共有1180多農戶,4800多村民,占地6779畝。睢寧是江蘇的貧困縣,東風村也是個窮村。但在2010年阿里巴巴公司主辦的第七屆網商大會上,沙集鎮卻獨得大會唯一的“全球最佳網商沃土獎”,沙集農民網商的發源地--東風村因此名聲大噪。領獎的農村小伙陳雷,那特有的農民的質樸也格外引人注目。應邀參加大會的中國社科院信息化研究中心主任汪向東教授在大會結束后,就帶著他的研究團隊親赴東風村調研,想一探這個“網商沃土獎”得主的究竟。
6天的走訪調研,讓每個調研組學者都耳目一新,興奮不已。村里1000多戶人家,竟然有400多戶都在網上開店,他們賣各種風格和材質的拼裝家具,一個小小的村子先后引來村內外13家物流公司進駐。其中,僅EMS一家,家具托運的郵費收入就從2006年的幾百元猛增到今年1-9月的500多萬元(預計到年底將達600萬元),而且EMS的業務量只占東風村物流的20%。有些網商一個月的物流費用可高達2萬多元,而物流費平均只占家具銷售額的10%--20%,如此算下來,這些靠網上賣家具的農民網商及相關產業一年創造的產值已達3億元。如果不是親眼目睹,親自入戶調查,真是讓人難以置信。一根網線,一臺電腦就能創造出這樣的奇跡。
隨著調研的深入,一幅東風村網商發展的歷程圖越來越清晰。
2006年,孫寒、夏凱、陳雷三個年輕人先后注冊了網店,最初他們嘗試著賣一些小的家居飾品,因為單價低,物流成本高,并沒有賺到多少錢。后來幾個伙伴看到網上有“宜家代購”受到啟發。就想,如果自己做宜家風格的家具也應該有銷路,于是就從宜家買了個小書架,請木匠加工在網上試賣,結果訂貨的人絡繹不絕,找的木匠很快就不能滿足他們的需求,于是幾個人又商量自己加工。這樣他們分別買了簡單的設備,開始自己生產,很快幾個人都賺到了第一桶金。起初他們還相約保守秘密,但是很快親戚朋友,左鄰右舍都知道了他們網上賺錢的路子,于是鄉親們紛紛加入了這個行列。他們也意識到大家一起做并不是壞事,雖然有價格方面的競爭,但是他們面向的是全國市場,需求量很大。而且隨著網商人數的增加,物流的加入,也促使物流和相關服務得到了改善。規模一大又吸引了相關產業,現在東風村做板材和
家具加工的、賣電腦的、賣小五金件的、修電腦的等一應俱全,一個完整的產業鏈雛形已經形成。
原來東風村年輕力壯的都在外打工,現在90%都已經返村開網店、做家具,而且還有周邊縣城甚至南京的大學生來東風村打工。目前這里雇傭工人的工資已經達到1500-4500元/月,農民開始給城里人發工資。這和前幾年村里的精壯勞力都到城里打工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那時村里留守的都是老人、孩子,土地荒蕪無人耕種,因為僅靠種地的收入根本不夠生活。也曾經有農民靠回收加工廢品增加收入,但是環境卻被嚴重污染了,到處堆放的垃圾和加工時散發的難聞氣味,是給來過東風村的人留下的最深印象。而如今,經營廢塑回收的人看到網商們在網上賣家具,不出家門就能賺到錢,也紛紛棄舊學新,村里的環境也因此得到了逐步改善。
我在村里隨意走進幾戶人家,跟他們“拉呱”,他們給我講的故事讓我震驚也讓我感動。劉興啟家是村子里較為困難的一戶,在村里實在生活不下去了,上世紀90年代一家五口就隨打工的人潮來到宿遷,靠加工熟食為生。94年因為他們忙于生計,無暇照顧孩子,單獨在家的4歲的小兒子被入室搶劫的歹徒殺害。這讓他們一家人情感上倍受打擊,離開宿遷又流落到徐州,靠做早點艱難度日。每天凌晨1:00就要起床備餐,辛辛苦苦賺不了幾個錢。女主人王允俠告訴我:他們為了省錢,有一個月就是吃水煮菜,沒吃一滴油。女兒考上了縣城的高中,卻因為沒錢棄讀。兒子交了4年的女朋友,因女孩子的媽媽嫌他們家窮強迫他們分手,一家人的自尊受到傷害。2007年,聽說村里的人開網店賺了錢,他們也回到家鄉,學習鄉鄰開起了網店。原來調皮搗蛋的兒子,現在挑起了家里的大梁,一個人打理網店,不識字的媽媽幫他發貨,憨厚的爸爸自己做了簡單的工具為他按顧客需求加工。因為他們的產品有特色,利潤較高。很快每天就能賺到200-300元,現在每天已經能賺到1000多元,今年6月,他們的兒子劉永和當地的一個漂亮姑娘結了婚?;槎Y花費了十幾萬,劉媽媽遺憾地跟我說:要是像現在這樣能掙到錢,當年她的女兒就不會輟學了。我看著眼前這位和我同齡的農婦,既替她難過又替她高興。我想和她合個影,她讓我等她,說要換件衣服,她說現在不像從前了,有好衣服,就是干活臟,沒機會穿。她換衣時,我無意中看到她的手臂上有大面積的瘀傷,就問她原因。她告訴我前幾天送貨時,被人騎摩托撞倒了,腿上傷更重。但是,她沒要那人一分錢就讓他走了,因為她現在有錢瞧病了。我很感慨,想起村長說的:2008年汶川地震,村里的網商得知后,第一時間自發地為災民捐了20000多元錢。這在村里是空前的,但不是絕后。之后,他們又為貧困大學生捐了4000多元錢,他們還想為社會做更多的事。因為互聯網不僅讓他們賺到了錢,也讓他們有了社會責任感。自覺地回報社會,不僅自己的家庭因為勞動合作比以前更和睦,也增進了社會的和諧。正如老村支書所說:“現在是家家戶戶有事做,人人手里有猴牽?!倍济χ赂?,誰還有閑工夫搗亂。村里的刑事案件發案率也逐年下降,連兩勞釋放人員都開起了網店。沒有閑散人員,社會治安明顯好轉,鄰里關系也更和諧了。
村里會計王萬軍的一兒一女原來都在城里打工,兒子王靜初中畢業后先是到北京打工,在北京給人送過貨,也上門為人修過鎖。后來又到深圳的電子加工廠當過流水線上的裝配工。那時王會計整天提心吊膽,就擔心兒女在外的安全。現在兒女都回來開網店,一家人在一起其樂融融。王靜說:妹妹王珍的嫁妝包在他身上了,王會計也是一臉的笑意和滿足。
曾在徐州大地集團當過廠長的劉興利,雖然起步晚,2008年剛開店,卻因為有工廠的經營管理經驗,后來居上,一年就賺了幾十萬。他還計劃在村里建物流、倉儲、產品展示、培訓4個中心,以降低產品的成本,提升產品和服務的質量,避免價格戰,創立自己的品牌來提高產品的附加值。
王敏、王躍、王樸三兄弟則在醞釀成立個股份公司,老大出資金,老二老三負責經營。他們已經規劃好了建廠用地,準備投入200萬蓋廠房,上設備,購原材。公司化的生產和管理方式對于他們來說,勢在必行,因為他們想做大、做強、做品牌。
劉小林、劉明兩兄弟則在考慮多品種經營,他們租用了工業集中區的22畝地,在已經建好的3000平米的新廠房里,專門生產指接板,為其他網商提供原材料,而自己并不從事銷售。但是他們準備生產的樂器可不是其他網商能做的,他們家之所以能做大,也許秘訣就源于此。
網商們在思考如何能更好發展,政府也在思考如何能給網商提供更好的服務。他們原來為招商引資實行的“筑巢引鳳”計劃,先引進的就是東風村“土雞”變成的“鳳凰”。但是因為網商的固定資產投入達不到1000萬元考核指標的要求,在我們離開東風村的第二天,年輕有為的鎮黨委書記黃浩,還是要遠赴浙江臺州招商。盡管引資的成本很高,環境代價很大,盡管本地的網商已經創造了三個億的產值,已經走向富裕,但這不是他工作成績考量的標準,他也很無奈。正因為此,汪向東教授向各級政府官員不厭其煩的講訴農民網商這種內生經濟力量的重要意義,講傳統的工業經濟和招商引資模式已經跟不上“兩化融合”發展的需要,講“網絡+公司+農戶”這種新的富民方式對社會發展的意義。他就像個“布道者”,那種作為一名學者的責任感和使命感,讓我們這些同行者充滿了敬意。還有姜奇平老師高屋建瓴的見地也讓我深深折服。
我們在思考:像東風村這樣靠網絡銷售帶動辦廠生產、物流配送服務、小五金件配套銷售的典型的信息化帶動農村工業化的道路,對解決三農問題有什么積極意義?對和諧社會有什么積極意義?對低碳、包容、富民有什么積極意義?對農民和城市居民的自組織就業,低成本致富有什么積極意義?對用互聯網這種先進的技術改變傳統的商業業態和生產方式有什么積極意義?工業社會靠高物質投入、犧牲生態環境、用規?;a創造就業機會的做法是否可持續?地方政府考量干部政績采用的指標體系是否科學?……明年將是“十二五”的開局之年,農民網商靠電子商務致富的東風是否能吹遍全國?是否能為解決“三農”問題開啟一條新的途徑?是否能給城市居民的自就業以一種啟迪?這一切的一切都有待我們去思考去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