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共和國的第一批大型機械就誕生在撫順挖掘機制造廠,歷經百年滄桑,從榮耀到沒落破產再到改制新生,現在的撫挖重工正以每年產值翻一番的速度跨越發展,無論是企業經營還是信息化建設,撫挖給出一個好壞的新評價標準。
“我在企業這么多年,當時從2.5億元做到3.5億元時,我們覺得非常累了,從3.5億元做到10億元時簡直累的不行了。去年,我們從10億元做到20億元,每個月就增加了8千多萬,其中增加了包括生產系統、組織協調、配套件協調等等在內太多的東西,但是我們也做到了,這里信息化的作用就體現出來了。”一見面遼寧撫挖重工機械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撫挖)總工程師孟祥榮就和記者笑著說道。
2003年,撫挖年產值有8000多萬元。2004年,改制后產值達2.5億元;2005年產值3.5億元;2006年產值5.5億元;到了2007年撫挖年產值做到了10億元;2008年再一次翻倍增長,年產值達20億元。但是誰能想到,發展如此迅速的撫挖還經歷過一次起死回生的奇跡。
涅磐重生
撫挖是一家老企業,百年發展歷程中,經歷了起伏與重生,造就了民企悲壯的發展歷程。1904年,撫挖前身初具模型,為了實現中國工業的強國之夢,撫挖人開始對中國工業發展探索與創業。
上世紀80年代,撫挖已經成長為中國工程知名機械企業。尤其是1984年,撫挖引進國外先進技術,開發出國內第一臺履帶式起重機,向世界宣告了,中國履帶式起重機國產化的開始。上世紀90年代,撫挖雖然經歷了百年積淀,但是卻明顯不適應當時的市場環境,百年老企業在市場競爭中漸漸衰落了。
“從1997年到2003年企業經營狀況不好,整個大院雖然有幾百人上班,但地里還是長滿了草,就像進入墓地,特別荒涼。哪像現在,進來就看見一個噴水池。”孟祥榮風趣的說道。
2003年12月,撫挖轉為民營機制,跨出了歷史性的一步。轉制后,企業重點放在保生產,那時撫挖的設計人員只有一部用電腦畫圖,相當一部分人員還在用圖版畫圖。
2004年1月,撫挖用三個月時間設計了一個產品,當時是聯合國扶持給伊拉克專用引水工程的設備。“這個訂單量有70多臺,合同也是板上釘釘了。我們做了一臺樣機,給對方使用了一段時間。后來因為伊拉克戰亂,我們駐在伊拉克的工作人員都回來了,這個項目我們也沒再投。”孟祥榮說。雖然戰亂停止了這個項目,但是撫挖人都感覺手工設計方式太慢。
2004年下半年,公司的企業信息化工作全面啟動。成立專門組織機構,制定了實施規劃。首先從企業的產品研發系統入手實施信息化改造,僅半年的時間就全部甩掉了圖板。現在,撫挖設計院已經從二維制圖軟件上升到三維,這為大型履帶式起重機設計提供了科學合理的手段保證。
“大型履帶起重機的安全性和結構的綜合要求較高,產品重要關鍵結構我們都采用ANSYS計算分析,大幅度提高了新產品的研發速度,同時保證了起重機的質量。過去我們最快一年半才能完成的設計,現在不到半年就能完成。”孟祥榮介紹說。
走出國門
撫挖走出國門緣起2004年的上海寶馬展。那年,撫挖做了一臺80噸的履帶起重機,在整個寶馬展達80噸的只有撫挖一家,國內外客戶增強了對撫挖的信心。
2005年東南亞地區到撫挖考察的企業開始增多,并嘗試少量訂貨,當年撫挖出口就有幾百萬美金。出口量增加后,撫挖制定了經營主導思想:主要產品優先保證出口。
出口有兩個好處,員工對產品質量能認真對待,否則出現問題服務成本將更大;另一個國外回款較好,國家也有一定扶持政策。因此在國內外客戶相同情況下,撫挖優先滿足國外訂戶。“這對國內客戶多少有些傷害,人家信任我們拿著錢來了,但卻買不到貨。”孟祥榮坦言道。
2006年,撫挖的國外市場做起來了。尤其是180噸和250噸的起重機研制出后,形成了出口的主力產品。2008年,撫挖出口達1億多美金,占企業總產值的60%。但是由于受經濟危機的影響,去年合同毀約達2億多人民幣。有些產品已經在工廠做完實驗了甚至已經運到碼頭準備裝船了,突然訂單取消,對撫挖造成了不小的壓力。
今年上半年,國外訂單情況依然不好,訂貨不到2000萬美金。“今年我們受國際經濟危機影響較大,國外訂單和2006年時比較相似。但現在國外購買信息很多,到我們這驗車的也比較多。”孟祥榮說。
西方不亮東方亮
雖然今年撫挖國外訂單減少,但孟祥榮發現國內訂單開始增多。
首先是內需拉動清潔能源,風電的發展對裝備制造拉動較大。
其次,大型國有安裝公司利用這個機會對設備進行改造。前幾年這些公司建設任務飽滿,現在有機會更新自己的設備。“他們利用這個時期提高吊裝能力,淘汰老設備,減少使用的故障率。像湖北一家公司一次就買了我們1億多元的設備。”孟祥榮笑道。
再次,冶金公司對設備需求量增多。如中海油的海洋石油工程是國家扶持的,他們對設備的更新也非常快。之前他們采購國外設備比較多,但是現在國內的生產能力提高,他們也開始在國內進行采購。“國外的客戶少了,國內的客戶增多了。今年上半年我們簽了10億元的合同,其中國內就占了8億元。”孟祥榮說。
信息化要適用
最早撫挖在供應管理做的系統,供應處把所有零件輸入電腦,一有變動就進行手工修改,后來信息部陸陸續續的把它完善了。
撫挖產品屬于小批量訂單式生產,生產過程與大批量生產不同,撫挖用零件表方式將設計和生產管理起來,實現了設計對生產的指導。2005年,撫挖自主開發的ERP管理系統上線后,集成了整個系統,緩解了生產、計劃以及庫存等方面的壓力,一直用到現在。2008年,撫挖又全面拓展了FW-ERP系統,實現了生產、營銷、財務、技術的集成和互動。當年撫挖年產履帶起重機700臺,與使用ERP管理系統前的產能相比,增長幅度為133%。
最近,撫挖對ERP又一次進行升級改造,提高了管理權限的范疇,同時加深管理。孟祥榮希望將來生產投料、成本核算以及售后服務都進入系統,進行統計分析和追溯。“現在我們用了一年的時間完善了技術資料。我們打算實施PDM,把在設計過程中圖文檔和生產系統管理結合起來。頭幾年不是我們不想做這些事情,也不是怕花錢,而是我們生產任務實在太重了。”孟祥榮說。
記者在撫挖采訪時,正趕上撫挖對中層干部進行新OA培訓。在培訓現場,記者看到中層干部對OA接受度較好,討論積極,就報銷清單一個模塊幾度提問。當記者問到培訓是否和工資績效掛鉤,一位女士告訴記者,培訓后是要考核,但是不和工資掛鉤,主要目的是能用起來。
2006年,撫挖與上海交通大學聯合研制的“基于3G的履帶起重機遠程監控”項目,首次在國際行業中將信息化工程應用于履帶起重機產品。通過信息化手段對施工工作中的起重機設備的位置、工作狀態、控制系統運行和故障情況實行遠程實時監控,為產品管理、維護提供了方便,大大降低了成本。
“這個技術推出后,特別受租賃業的歡迎。我們對產品基本上也能了解,包括故障、誤操作有了數據,發生故障責任裁定也變得清晰明了。”孟祥榮說。
中國之重
履帶起重機是撫挖的主營產品。它作為一種特殊的、其它形式起重設備所無法替代的建設施工裝備,國際上只有德國、美國、日本、中國四個國家里極少數企業可以生產。中國的履帶起重機產品與國外產品相比無論從技術和先進性上差距較大。為了縮短履帶起重機與國際上的差距,近年撫挖把提升履帶起重機國際化水平作為一項重要發展戰略。
我國在核心零件配套與國際上還有一定差距,基礎配套件薄弱,很多利潤被國外拿走了。國家現在開始對基礎工作進行扶持,但是孟祥榮認為能接近國外水平至少得三年。去年開始,孟祥榮也考察一些國內配套零件廠商,但是他發現國內零部件出現問題頻繁,質量穩定性較差,“一腳高一腳低的國內配套件讓我們失去了信心。”孟祥榮苦笑說。
目前,已在公司的兩個研究部門即撫順研究院和大連研究所間形成了產品信息及產品設計數字化共享平臺,由過去的粗放型設計轉變成科學化、精細化設計。近幾年成功開發廣受國內外市場歡迎的250、350、400、500噸級的大型履帶起重機產品。尤其是QUY250超大型液壓履帶起重機被列為國家重點新產品、遼寧省重點科技項目,QUY350、QUY650等超大型履帶起重機被列為遼寧省重點科技項目。
“今年年底我們的一千噸履帶式起重機就生產出來了,我們是有合同的,目前也是國內最大的。”孟祥榮自豪的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