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幾件事情使我感觸頗深,看來物流的發展到了一個需要方法論來支撐的時候。
一是最近參加了一些政府的項目、規劃、會議,但很多官員坦承他們并不懂物流究竟是什么?要解決什么問題?恐怕我們不能指望官員跟我們指一條發展的道路,作為物流人,自己要知道行業如何發展?有什么規律?希望政府為你解決什么問題。
二是接觸了不少學術研究,包括博士論文的答辯。學生也在研究方法論,但很多都是花里胡哨,嚴重脫離實際,以致成了自娛自樂,對物流的發展毫無作用。至今我們還沒有建立起物流自身的方法論。
三是接觸了很多的企業家,發現有很多案例都非常精彩,里面就有很多值得總結的方法和理論,但沒有作為方法論總結出來,非常可惜,因為其他的人還在做著類似的探索。
四是最近媒體大量在報道物流頑疾,當然這是個好事。把物流這樣一個非常幕後的、很專業的領域曝光在普通老百姓面前,肯定會解決一些問題,但大家也會看到問題異常地復雜,不是靠一時的激情就能解決問題的。我覺得對于物流應該有一個深入的研究,不是呼喚、施加點壓力,曝光一些黑洞就能夠解決的,物流究竟是什么,怎么發展,目標是什么?這值得我們深思。
所以,我認為物流到了一個需要呼喚方法論的時候,特別是我們在座的企業家,大家都有責任。為什么說物流發展到了一個需要思想的時期?是因為現在缺少的不是專業的知識,也不缺少各種創新的實踐,而是缺少方法論的工具,這使我們無法有效地積累,形成清晰而簡單的理論體系,來減少實踐的盲目。
什么是物流的基礎方法論?有三個字可以體現基礎性的要求——“少”、“清”、“廣”。“少”量的概念,理論以簡為美,概念多了說明理論和方法還不夠成熟。“清”晰的規律,把問題說清楚,邏輯關系清楚,因果關系清楚。“廣”泛的應用,提煉的理論要能得到廣泛的應用,到哪兒都能夠看得到這些理論的體現,這樣提煉出來的就是基礎的方法論。
什么才是這樣的概念?怎樣的關系才能得到廣泛的應用呢?在《物流業調整和振興規劃》里有一句很簡單的話——“建設現代物流服務體系,以物流服務促進其他產業發展”,抓住了物流的兩個基本的要點:體系和服務。所以簡而言之,物流發展就是建立體系、做好服務。物流的體系集中反映在網絡上,所以如何建網絡是體系建設的核心。而服務則表現為一個流程的形式,如何設計好、管控好流程就成為服務的核心。所以,物流最核心的兩個概念是就是網絡跟流程。如果說對于任何一個企業來說,如何花錢?如何掙錢?是兩大基本任務,那么對于物流企業來說,如何花錢就是如何投資布建一個網絡,如何掙錢就是設計一個流程,既能滿足客戶的要求,又能實現自己的利潤。物流的問題都是圍繞網絡和流程的發展和變化展開來的。
物流網絡理論應包括哪些內容?還是要從實踐中去觀察和提煉。首先是一個投資問題,投資就要求市場的需求和網絡功能在總量和布局上實現均衡。其次是網絡資產管理問題,資產的管理是任何一個企業基本的要素,但網絡又呈結構狀,所以網絡資產的價值是取決于它內部的均衡度,不能出現短板。如果有短板,說明網絡出現問題,價值不高。所以管理網絡、提升網絡資產價值的過程,實際上是一個不斷找短板或瓶頸,使網絡始終處于最好的均衡的一個狀態。
那如何才能實現這種均衡呢?首先要建立一個很清晰的要素關系模型,把各種要素之間的關系表現出來,二要有非常好的績效考核體系來解決度量問題,不解決這個問題無法準確地知道是否均衡。
實踐中我們還發現物流網絡還有兩個非常特殊的問題,一是組網中的資源整合形式,就是企業的網絡是自建還是外包。一般來講,只有符合標準化的、可量化考核的、法律關系清晰的業務適于外包。經濟學研究中曾有人論證過,從整個社會來看,專業化分工程度即外包的深度取決于整個社會的平均交易成本,看來這也是一種均衡關系。
另一大難題就是大型的網絡的資源管理一定會碰到集中與分散的關系。經過不斷的整合、收購、兼并,網絡系統增大,管理體制上定會面臨分散程度和集中度的取舍,這里也是一種均衡分析。一般而言,當系統集中化管理的時候,有利于提高整體效率,但一定會犧牲活力和創造力;但如果管理權下放,管理體制相對分散,那會提升系統活力和創造力,但會形成內部的競爭、甚至互相拆臺,整體效率就會下降。所以,管理的集中與分散是在平衡效率與活力的關系,沒有統一標準,要根據各自的情況去考量。但是實踐表明,信息化集中程度可比決策管理集中度稍高一點,在這種情況下決策權即使分散也是相對透明的、可控的、可調整的。這些可以會把效率跟活力很好地結合起來。所以信息化集中的趨勢是越來越明顯,但管理未必是高度集中。
網絡理論支撐了一類物流服務,覆蓋的通常是流程簡單、標準,主要依靠網絡為競爭力的物流企業,如運輸、快遞、貨代等。此類物流市場總體上是供大于求的,問題在于資源分散,造成小、散、亂、差的現象,需要在集約化的指導下實現網絡化,并同時推進信息化、規范化。這就是物流業“做大”的目標和方向。
關于流程,是物流的另一個非常重要的基本概念。實踐中流程首先要解決兩個矛盾,第一,客戶的服務需求和所需花費的成本之間的均衡。第二,客戶的需求的特殊性如何能夠通過流程拆分形成盡可能多的標準作業模塊,也就是盡量把特殊變成標準。這兩個矛盾實際上是聯系在一起的,是流程的主要矛盾。
解決方法就是盡量根據客戶多樣化的需求總結出企業供給能力的標準模塊,使得能夠更多地以不變應萬變,把非標準的特殊的需求分解為合適的標準服務模塊,關鍵是如何把握標準模塊的顆粒度。當然,流程也會碰到度量或測度的問題,表現為KPI績效指標和接口的設計,所以一定把握好KPI和KPI的傳遞。
在具體的流程分析中,往往是以倉儲為節點的流程分析。可能會碰到三種流程:進貨的流程、出貨的流程、庫內作業的流程。進貨要照顧貨主的利益,在進貨的數量、節奏、差錯率上,盡量滿足貨主的要求。出貨是末端驅動的,要盡量符合末端銷售和需求的需要。通常這兩個流程一定會發生矛盾,形成庫存管理問題。所以倉庫作業不僅僅是庫內作業,實際上在協調上下兩個流程的均衡。從整個流程來看,倉庫作業不是一個降低倉庫作業成本的問題,而是要實現上下兩個流程協調流暢,否則不是暴庫就是缺貨。所以說倉庫既是兩個流程出現矛盾的反映,又是解決這類矛盾的工具。要根據這樣的定位來設計庫內的作業流程。
在流程中還要重視責任的傳遞,因為服務產品它本身就是流程,它是在各環節中逐步逐步實現的,一般商品交易中具有的法律屬性在服務流程中也要有,所以在責任的傳遞方面也要做好,流程環節的接口就是關鍵點。現在的物流中存在著一個明顯的責任的缺口,就是驗貨的問題。快遞中先簽字后驗貨還是先驗貨后簽字的爭論,就反映了物流流程的責任傳遞不嚴密。可有兩個解決方法,一是貨主將貨交給快遞企業的時候,讓快遞企業驗貨,驗了就把貨的責任傳遞過去了,再交給客戶的時候,如果出現問題就有源可查,這就叫做無縫傳遞。另一個解決方案就是貨主要求快遞企業只對外包裝負責,快遞企業只掙外包裝不破損的錢,只要對方收貨的時候是證明包裝無損,快遞企業便沒有責任,如退貨由貨主處理。這也是無縫傳遞的流程。這個流程作為一個服務產品,符合法律界定,關系清楚,這樣的流程就合格了。所以在流程中,一定要注意它的交易屬性和責任問題。
流程的理論主要支撐的是專業物流,像汽車物流、食品冷鏈、服裝物流等。因為這些物流服務的非標準性極強,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在于熟悉專業,能對各種流程迅速地分解,然后把其中的標準服務外包。它的核心競爭力是對流程的把握和控制,所以他們會以倉庫為核心來解決這個流程的問題。隨著專業化細分,物流市場會呈現“做專”的發展方向,物流的成果會落實在制造業、商貿業、農業等產業的改造和提升。
至此,我們建立起了一個方法論的框架:基本概念是網絡跟流程,對應的市場是基礎服務和專業服務兩部分。基礎服務的特點是以規模、網絡為本,追求規模效益,其服務流程都是標準的,簡單的。而專業物流提供的流程原則上是非標準的,需要跟客戶不斷地溝通、改進,流程的管控和設計才是它核心的競爭力。此外,二者的商業模式也完全不一樣,基礎服務來是通過規模化掙錢,跟客戶之間有一個清晰的標價,這類企業的話語權就是規模。專業服務是真正靠降低客戶的物流成本掙錢的,更是產業鏈形成過程中的控制手段。實踐中,任何一個企業都會遇到網絡與流程的問題,這兩個基本概念之間也是互相依存的,所以不應割裂開來,對立起來。簡單來講物流的發展方向就是做大、做專。“大”是指要以集約化、規模化為方向正和資源,建設網絡體系,“專”是指服務要向專業深入,不斷創新服務流程。
以上講的是物流自身的發展規律。宏觀管理方面則是要看最基本的兩個問題,一是現在物流發展跟國民經濟之間是否均衡,如不均衡需要促進;如有閑置,需要調整。這個問題現在并沒有做出清晰的判斷,總是說我國比發達國家的物流落后一倍,這不是一個準確的概念。從均衡原理來講,我國的物流,跟現在的工農業生產,市場需求的均衡程度大體滿足,只是基礎服務供大于求,專業服務供不應求,結構存在問題。第二物流內部是否均衡,各種運輸方式、基礎設施布局、大中小企業的配比等,是否有不規范競爭,是否有壟斷,是否有超額利潤,能否按照市場規律去發展,宏觀管理實際上要重視這些問題。當然呼吁優惠政策也沒有錯,但最重要的是按照物流自身發展的規律給它必要的環境和政策,因勢利導,讓市場發揮更大的作用。
拿這樣的觀點去看物流的宏觀管理,可能會發現一些問題:我們發展物流的目的是否要把物流規模做大?物流網絡的建設是靠增加投入還是靠整合、集約化?發展物流是靠整政府優惠還是靠市場機制?市場機制為什么失靈?
最后講一點企業家們的責任,企業家可能有各種專業知識,但從方法論上來講首先要求我們企業家成為網絡專家或者流程專家,能夠迅速地診斷網絡或流程的癥結,同時成為兩種專家當然更好,這些都是企業家的基本職責。所以我覺得企業家應該提高一些方法論的意識。企業家們每天的實踐中其實有很多創新,甚至是不自覺的一些念頭,背后可能就是一種原則,一種方法,要將它積累形成能夠更普通適用的方法論。企業家們可以試一試,具體的可以從案例或自身發展史的思考入手,進行橫向和縱向分類分析,找出更普遍的規律。這是企業家提煉方法論的一個切入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