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生主管部門常常面臨這樣的困惑:
“由于未知病毒(如:SARS、H1N1等)的快速傳播,突發性的疫情常常讓領導和醫療診治部門難以應對,每天加班加點工作,對疫情控制的效果也未必好。”
“最近一段時間,各大醫院的用血量急速上升,血庫的儲備已明顯不能應對需求了,部分醫院為了保住病患資源,虛報病人就診數量,大量囤積血小板或血袋。”
“我們已經開展建設了醫院的互聯互通,但三級甲等醫院的病人數依然有增無減,而二級醫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卻少有病人光顧。”
“目前的住院醫師培訓工作推進緩慢,專業醫師在醫院能得到鍛煉的機會少,經驗仍顯不足。”……
鑒于以上諸多問題,2009年4月,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了《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意見》,明確,解決老百姓“看病難、看病貴”將成為未來醫療衛生行業的發展重點。推進社區診所的建設、加大醫藥衛生信息化投入、實現農村合作醫療等工作成為重中之重,在構建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之間的信息共享和聯動服務的同時,要統一規劃實現區域衛生協同,惠及民生。
國內知名管理咨詢公司AMT認為:衛生醫療行業在未來的發展方向,需要樹立“以人為本”的基本理念,以服務于民為最終目標。結合國內外衛生行業的發展歷程和成果,我們認為衛生行業的工作不單以“事”為主,在核心業務處置上還應該實現以“人”為主,無論是政府衛生主管部門、醫療機構、還是制藥機構,核心主旨應該定位為幫助實現居民健康服務、居民健康管理和健康監測。“人”“事”合一是衛生工作的特點,就衛生服務而言,其基本框架可梳理為公共衛生服務、社區衛生服務、臨床診治服務、院前急救服務四大服務體系。
公共衛生服務
公共衛生服務包含疾病控制服務(含精神病管理、傳染病管理、慢性病管理、五大衛生管理、實驗室管理、中毒和傷害管理、免疫規劃等)、衛生監督服務(含許可、監督、處罰等)、重點人員服務(婦幼保健等)、重點資源管理(血液管理等)。公共衛生的主要特點是針對人群服務,核心是了解人群健康和干預人群健康、保護人群健康。衛生監督部分還含有部分行業內部管理職責。公共衛生服務水平的進一步提升,有助于全方位了解人群基本健康、及時干預人群存在的健康問題,整體提高人群的健康水平。
社區衛生服務
社區衛生服務以六位一體為核心的服務體系將提供居民預防、保健、醫療、康復、健康教育、計劃生育指導全方位的服務,從而形成社區居民基本衛生服務包。社區基本衛生服務從另一角度看核心就是健康服務和健康管理,包含部分健康監測。社區工作逐步將走向以全科醫生為核心的全科團隊服務,針對的是以所服務居民為核心的以人為本的服務體系,處理的是居民健康相關工作,而不簡單是臨床診治工作。社區衛生信息化將更高效、優質的基本衛生服務直接推送到居民身邊,使居民足不出戶享受到高水平的衛生服務。
臨床診治服務
臨床診治服務的核心是實現高質量、高效率和低差錯的臨床服務,同時保證學科的發展和進步。臨床衛生信息化核心也以此為核心發展,包含電子病歷、醫生工作站、護士工作站、臨床檢驗系統、臨床醫學影像系統、結算系統。其核心是實現以病人為核心的電子醫學記錄(EMR)。
院前急救服務
院前急救服務是保障人群享受基本衛生服務的重要組成部分,120是城市綜合應急聯動的有機組成,也是不可或缺的部分,其核心是以院前急救資源管理(急救車、人員等)為核心的利用衛星定位系統為支撐的緊急調度系統,該系統如能利用3G網絡,可實現病人在救護車上實時影像的傳輸以及病人生命癥狀的傳輸,為第一時間挽救病人生命創造條件。
醫療衛生行業的業務特點和信息化現狀
衛生行業業務復雜性強。衛生行業發展2000多年,已經按照不同門類、科類進行工作的細化,內容多、涉及的部門多,既有針對行業主管部門(衛生局、醫保局等)的,也有事業單位性質的醫療機構(醫院、診所等),更有相關企業(制藥企業等)。
雖然知道衛生信息化項目建設的重要性,但是對于政府部門而言,財政預算的落實有相當復雜的申報、審批過程,同時缺少專業的信息化這方面人才。
醫院內有各類專業系統(HIS、PACS、CIS等)在運作,相關的數據相互獨立,卻又有一定關聯性,需要有一個總的集成平臺來支撐各項應用。
近年來衛生行業信息化資金投入大,以去年醫改為例,僅在公共衛生管理方面的投入就達到8500億。醫療機構發展速度快,信息化建設日新月異。據不完全統計,醫療機構每年在信息化方面的項目數量多達1000個。信息化總體缺少前瞻規劃性,項目重復建設的現象屢有發生。
國內知名管理咨詢公司AMT研究分析表明,下階段衛生醫療行業的信息化建設重點,將以健康管理為核心,實現人人享有電子健康檔案,使公共衛生機構、醫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家庭醫生和居民有效共享利用健康信息,為全民開展自我健康管理,享有方便、高效、優質的醫療衛生服務提供信息支撐。
一是逐步整合現有的公共衛生應急信息系統、醫聯系統和醫保系統,夯實社區衛生信息系統;
二是在醫療衛生服務等有關過程中采集個人健康信息,通過多級數據平臺進行匯聚,建立個人電子健康檔案,實現自動建檔、自動更新,“記錄一生、管理一生、服務一生”;
三是推行以電子健康檔案為基礎,以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家庭醫生為依托,以慢性病綜合防治為重點的全民自我健康管理模式;
四是實現公共衛生機構、醫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家庭醫生對健康檔案信息的互聯共享,減少不必要的重復用藥和檢驗檢查;
五是加強藥物管理和醫療質量控制,促進醫療衛生機構之間的業務聯動,發揮優質醫療衛生資源的輻射作用,提升服務效率和服務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