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最近很多新聞有關中移動申請獲得固網牌照,并預計將很快得到。目前的工信部的686號文件規定:"中國移動只能經營利用TD-SCDMA網絡開展的無線寬帶接入業務,有線寬帶業務授權鐵通運營"。面對中電信和聯通的擔心,中國移動表示:"即使取得固網牌照,也不會胡亂投資,不會對行業造成沖擊"。
支持中移動獲得固網牌照的專家表示:雖然有人認為"中移動的市場占有率已達50%以上,比國際壟斷標準42%還高出不少;而且,固網業務的利潤已經很低"。但他以為,1)中移動獲得固網牌照將更便捷地進軍固定寬帶市場,在盈利點和經營重心有所轉移之后,在移動業務市場上就可以讓出一定的市場份額;且2)推動寬帶骨干網運營商數量增加,以形成寬帶發展"提速降價"的良性機制,并為民營資本經營寬帶業務打開方便之門。他還提到:"有了骨干網絡,互聯網企業可以減少巨大的網絡租賃成本,更方便地開展自有業務,這可以解釋為什么前一段時間會傳出騰訊公司自建骨干通信網的消息。"
評論
我們認為中移動上市公司做固網對其短期利潤有5%-10%的損害;雖然有利于其長期競爭力,彌補其短板。對于聯通和中電信來說,只要不自亂陣腳,其受到中移動的沖擊會是非常有限的、與他們可能在移動業務中的突破相比,微不足道。
中移動上市公司要做固網業務必須先收購鐵通,消除"上市公司、母公司"之間的同業競爭。2008年重組的時候,國家允許中移動和鐵通合并,其實就給中移動頒發了固網牌照。但是,由于固網是虧損的,為了保護上市公司的業績和股價,中移動將鐵通并入了其母公司;如果上市公司目前也做固網業務,就違反了"母公司、上市公司之間不允許同業競爭"的法律要求。2008年重組中,為了獲得全牌照,聯通和中電信的上市公司在自身已非常困難的情況下都付出了巨大的代價。例如,中電信上市公司在支付大量手機補貼的情況下,繼續向母公司繳納移動收入28%的租金,并在今年年底準備收購回CDMA網絡;即使非常困難的聯通上市公司也每年向母公司繳納20多個億的固網租賃費,并且未來的固網資本開支和維護費用均由上市公司負擔。我們估計鐵通每年的資本開支和虧損都將近百億。
全球監管都是將固網和移動市場份額分開監管的,沒有看"移動加固網總收入"的市場份額的--就像不能將飛機和火車行業放在一起看市場份額一樣。國際慣例一般要求一個運營商在單獨的移動或固網市場份額上不得超過50%-60%。中移動目前的移動收入市場份額為70%以上(如果剔除聯通、電信500億左右的手機銷售收入,移動的收入份額更是高達75%),移動語音分鐘數的市場份額也在75%左右。固網寬帶的收入和利潤與移動業務比起來,微不足道--寬帶全行業收入、利潤僅僅為中移動收入、利潤的20%和10%(中電信固網收入1600億、凈利潤150億,其中寬帶收入800億;聯通固網收入800億、凈利潤50億,其中寬帶收入400億;中移動收入總額5500億、凈利潤1200億)。中聯通寬帶的ARPU只有55元,中電信寬帶的ARPU也只有70元。
這樣的ARPU水平已經非常低了,中國的寬帶可以說它"慢",但絕對不"貴"。民營資本進入固網的可能性小;倒是移動的轉售業務和虛擬運營商業務比較適合民間資本的進入;其實,中國寬帶速度慢的很大原因就是因為"投入大、收益低"。資本是逐利的,固網本身的天然規模效應強,投入大、回收周期長、利潤率非常低,且與國有資本競爭激烈。相對移動業務來說,我們認為固網"只難不易",不僅是人力密集型(需要人挖溝埋線,又需要上門安裝和后續維修等);而且資本開支高、利潤率低--中移動員工17.5萬人、人均年收入17萬;中聯通員工20萬人、人均年收入10萬;中電信員工31萬人、人均年收入13萬。近年來,中移動的總資本開支在1300億,中聯通和中電信的寬帶資本開支各在300億左右;我們估計目前鐵通的每年資本開支在150億左右。
互聯網企業建骨干網在中國是無稽之談!首先,互聯網企業的網絡租賃成本是非常低的;例如,騰訊的網絡租賃費占其收入的比重只有幾個百分點;遠遠低于所有運營商30%左右的資本開支/折舊占收比--這是為什么一些成功的互聯網公司的凈利潤率可以遠遠高于電信運營商的原因。從另一方面來看,寬帶行業每年從最終使用用戶那里收到的年收入為1000多個億,但從幾百萬個成規模的互聯網企業收到的網絡租賃費才僅僅幾十個億。
其次,表面看起來風光的互聯網企業中最賺錢的騰訊年利潤總額也就100億規模;沒有多大的空間增加海量的資本開支。打一個比方來看,互聯網企業就是"明星";而運營商是"電視臺"。說中國的互聯網企業自建通信網,那絕對是無稽之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