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閉幕的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進一步堅定了中國企業走自主創新之路的決心。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健全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加強社會管理,這些推動和諧社會進程的重大舉措成為各地建設智慧城市的強大推動力。
在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時代,信息化的進程對民眾的生活方式和政府的社會管理模式產生了巨大的影響。神州數碼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郭為認為,在這個過程中,中國面臨著三大挑戰: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城市化進程中的環境、資源以及公共服務等方面的壓力,以及新一代信息技術浪潮的沖擊。智慧城市當前的形勢和任務,就是利用信息技術的手段來實現民生的改善和社會管理創新。
中國30多年的改革開放,不僅對全球的政治、經濟格局產生了深遠影響,同時,也對中國自身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其中之一就是快速的城市化進程。中國目前的城市化率已經達到的50%,用三十年的時間,完成了西方國家200年~400年所完成的城市化進程。但是,城市的迅速擴大,城市人口的大量增加,也給城市管理者提出了巨大的挑戰。為此,國家在“十二五”規劃中明確提出,中國要在城市化進程中深化工業化和信息化的融合。
神州數碼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 郭為
融合是智慧城市最大的特征
進入新世紀以來,紐約、倫敦、東京等國外城市紛紛加大信息技術在城市管理、服務和運行中的應用,城市智能發展的新模式開始孕育成型。2009年,IBM提出“智慧地球”的概念后,智慧城市逐漸成為國際上的發展方向。
我國的智慧城市建設,最早從地理信息系統開始,之后各地陸續提出“數字城市”、“感知城市”等概念,應該說,這是一個從數字化、智能化到智慧化的認識和實踐過程。郭為表示:“智慧城市最大的特征是融合。首先,在構建現代城市管理平臺的過程中,它將政府職能與信息技術充分融合,解決醫療、交通、能源供給、社會保障等一系列社會管理服務問題;其次,IT業通過與其他業態的融合,還催生出一系列新的產業,為社會經濟的持續繁榮創造了更多的發展空間。”
在神州數碼多年的探索過程中,郭為對以下兩點的體會尤其深刻:
首先,智慧城市是城市發展過程中的一個必然階段。目前,全國至少有200個城市提出了建設智慧城市的口號。如果按單個城市市場規模在百億元左右推算,未來的智慧城市市場規模將在萬億元以上。
在投資方面,各地政府和企業紛紛提出投資建設智慧城市的目標。比如,寧波“十二五”投資407億元打造“智慧之城”;中國移動和中國聯通(600050,股吧)分別投資130億元和120億元助推上海智慧城市建設等。
智慧城市是用新一代技術的創新手段解決傳統手段無法解決的事情。智慧城市的建設可促進中國經濟增長模式由外向內轉變,用創新手段調整產業結構,帶動中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針對城市規模快速擴大和人口激增引發的環境和資源矛盾,智慧城市可以提供新的解決途徑,包括用信息化手段保障農民工城市新移民的均等性服務權益。智慧城市建設一定是經濟社會發展的主流,但確實需要做到“跟風”不“瘋”。
其次,智慧城市在中國已經有了眾多成功的嘗試。目前,全國很多城市正在進行智慧城市的建設,密布在環渤海、長三角、珠三角地區。此外,武漢城市群、成渝經濟圈、關中-天水經濟圈等中西部地區也呈現出較好的發展態勢。
以神州數碼的“智慧城市”為例,目前神州數碼已在全國69個城市展開布局,并與福州、佛山、南京、武漢、深圳、揚州等14個城市簽署了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市民融合服務平臺、智慧醫療等民生項目都已取得實效。蘇州的“肉菜溯源”更是充分利用了物聯網、互聯網等技術,構建集政府監管、企業自律、百姓參與為一體的智慧型食品安全新家園。
智慧城市是當前城市信息化發展的必然階段,同時,在很多城市的重點項目上也取得了顯著成效,特別是在服務民生方面。
諸多難題待解
智慧城市是一個長期目標,仍需不斷探索創新。在郭為看來,中國智慧城市建設已拉開序幕。在興奮的同時,還需清醒意識到,智慧城市是一個長期、系統的工程,之前從未有過經驗,也不可避免地會出現一些問題,比如:
第一,智慧城市規劃缺乏城市特色、產業特色,有“千城一面”的傾向。由于缺乏經驗,定位不夠清晰,在做頂層設計時,沒有結合本地的優勢產業特色,也沒有充分考慮落地的可執行性,智慧城市建設出現了“千城一面”的傾向。例如,有些物聯網產業園、軟件產業園、云計算產業園、云計算數據中心等項目,因為前期的規劃定位不清晰,開園后競爭力不強遭遇招商困難,致使園區空殼化現象嚴重。
第二,過分追求智慧城市的整合推進,造成推進難度過大。頂層設計、全面規劃顧然重要,但從實踐操作上看,智慧城市的建設全面鋪開并不科學,找到切實可行的切入點,才能行之有效。
第三,智慧城市應用和產業間的聯動機制還有待摸索。智慧城市建設應與產業發展緊密結合,智慧城市不僅涉及到技術領域,還涉及到更多的應用領域,更與本地經濟發展密切相關。智慧城市可以帶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興起,戰略性新興產業對智慧城市又能起到支撐作用,這之間的聯動機制,還需要較長的時間來摸索確立。
智慧城市建設的五大任務
智慧城市的健康發展需要全社會來維護和促進。針對當前中國智慧城市的現狀,結合神州數碼多年實踐,郭為總結了如下五大任務:
一、國家應對智慧城市的發展給予充分的重視和正確的引導,建立和完善在國家層面具有實效性和權威約束力的智慧城市建設的相關法律政策,配以強大的執行體系,設立專門的智慧城市產業發展的領導部門,制定促進智慧城市產業集聚的財政支持政策,將智慧城市建設的理念納入到《中國城鎮化的基本發展方針》中。
二、在智慧城市建設過程中,政府既要形成長期規劃與目標,更要考慮分階段的落地,切忌在不清楚時全面推進,而要著重抓好切入點。在此,可借鑒江蘇的成功經驗:首先選擇揚州,從重點民生工程市民卡切入,對智慧城市建設先行測試,待模式成熟以后再向其他城市推廣復制,確保智慧城市建設的成功率,避免盲目建設導致項目失敗和資源的浪費。
三、通過制度建設,規定統一標準,促進機構協同、資源整合。隨著云計算技術的商業推廣,“集約建設”的理念獲得了廣泛的認同。政府部門應建立健全相關制度以保證政府部門之間可建立統一的政務云計算中心,將計算資源、存儲資源和服務資源進行統一管理,分級分類提供給各個政府機構和部門。在整合資源時,部門間數據和信息可根據需求進行交換和共享。
四、以智慧城市的應用帶動智慧城市的特色產業,實現智慧城市建設與智慧城市產業的協同發展。智慧城市建設落實到應用層面,云計算、物聯網、移動互聯等技術,才有價值。智慧城市建設還需關注和加強其在民生、社會管理、交通、醫療、環保、食品安全等關鍵行業的應用。在此過程中,政府需進行示范應用和建設。
引進和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為本地經濟轉型打下堅實基礎。在國家政策的引領下,加速布局新興產業,使兩化融合成為地方產業升級的重要手段,促進各類新興技術產業聯盟蓬勃發展。
五、使用新一代技術,真正實現“以人為本”的城市公共服務。
我國城市信息化建設一直由政府主導,這既是現實要求又是歷史必然。但是,政府主導不意味著城市信息化僅僅滿足政府的需求,更重要的是要滿足政府的服務對象的需求,即市民和企業的需求。
“以人為本”就是要從自然人、法人的角度出發,通過信息化的手段為其提供更好的服務,滿足本地經濟繁榮發展、民生持續改善與城市管理和諧穩定的需求,這樣,智慧城市才能具有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