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省理工學院AUTOID實驗室的斯蒂芬·邁爾斯教授這樣描述著現在與未來,“我們實驗室將物聯網技術與生物技術聯系起來,通過手機等手持終端設備,感知蔬菜水果等食物的成熟度。美國市場上已經出現“有記憶”的跑步機、體重秤,可以自動記錄主人的鍛煉習慣、體重變化,并上傳網絡。而成千上萬臺體重秤、跑步機的真實數據,則可以成為一個地區制定民生政策的重要依據。”
所有這些有感知的畫面編織成了一張智慧城市的奇妙網絡。如今,在中國,有關智慧城市的應用也早已不再是碎片化的片斷,它正在形成一個波濤暗涌的戰場——2萬億的商業蛋糕讓國內外的企業巨頭趨之若鶩。
2萬億的蛋糕
2009年初,當IBM CEO彭明盛首次拋出“智慧地球”這一概念時,不少美國人認為這個宏偉的戰略可與1995年克林頓利用互聯網革命把美國帶出經濟低谷的“信息高速公路”相比,同樣是擺脫危機、振興經濟、確立競爭優勢的關鍵戰略。以至于這一概念一經推出,就引起了奧巴馬政府的高度興趣,盡管當時也有人懷疑這是為了搶食美國7870億美元救市計劃的應景之作。
隨后,“智慧地球”的概念在全球風起云涌。在巴西里約熱內盧市,一次20層辦公樓垮塌的事故中,在IBM智慧城市運營系統的支持下,管理人員迅速向消防和民防部門發出警報,然后要求燃氣和電力公司中斷事故現場附近的供氣和供電,臨時關閉現場的地鐵、封鎖街道、派出救護車、通知醫院、調集重型設備清理瓦礫、派遣民防隊員疏散建筑物附近的人群并保證事故現場的安全;IBM和馬耳他全國的水電公司在2008年合作實施了全國性智能電網。在該項目中,智能儀表取代了250000個模擬電表,可近乎實時地監測用電量,識別漏水和電力損耗,設定可變費率,并且獎勵用電量少的客戶。這些是IBM講述的在智慧地球中發生的故事。
同樣將戰略重點放于智慧城市的還有軟件巨頭。微軟亞太研發集團云計算架構師邱爵榮指出,智慧城市是微軟今年以及未來三年非常重要的計劃。微軟推出了“城市計算技術”,即微軟亞洲研究院利用微軟的云計算、大數據技術,收集城市中的人群流動的信息,并將城市分析、劃分成各個功能區域。通過跟蹤出租車的地理位置來確定城市交通運輸網的潛在問題,這將幫助市政府更好地緩解交通擁堵;而“智在交通”解決方案,則利用了微軟的云計算、物聯網、大數據等技術實現了智能停車、智能出租車、智能公交。
與全球智慧城市風潮遙相呼應,在中國諸如北京、上海、廣東、南京、武漢等多個省市已經逐漸啟動了智慧城市建設熱潮。數據顯示,截至2012年底,全國開建智慧城市的城市數將有望超過400個,估計前期網絡和數據平臺等基礎設施建設投資規模將超過5000億元人民幣。而來自咨詢機構安信國際的預測顯示,“十二五”期間中國將有600至800個城市建設智慧城市,加上后期各種數據中心、分析設備和服務設備的投資,市場總規模將達2萬億元人民幣。
沒錯,諸如智能交通、智能電網、智能社區、智能稅務等等一系列的智能城市建設計劃開始紛紛出爐。在智能電網中,年售電量超過900億度的全國最大市政電力公司——上海電力公司,高峰期每個月僅檢修施工任務就要5000多個,過去這些都是靠手工完成的。使用智能電網之后,每月花費在計劃協調上的時間從半個月減少到幾天。
智慧城市另一個被重點開發的領域是智能交通系統。比如航天信息利用物聯網等技術開發出了ETC高速公路不停車收費管理系統、基于RFID的車輛智能管理系統、RFID物流車輛管理系統等一系列與交通運輸相關的智能解決方案,并在浙江、四川、福建等多個省市開始了應用。與此同時,這樣的智能解決方案也開始尋找到了更廣闊的商業前景,該方案已被應用到諸如天津鋼鐵集團、邯鄲鋼鐵集團、常州糧食現代物流中心、河南省糧食交易物流中心,以及浙江物流園區的車輛管理項目中,從而大幅提高了車輛管理、物流運輸的整體效率以及幫助用戶減少很多不必要的損失。
搶食市場
事實上,跨國巨頭諸如IBM、微軟、思科,國內企業諸如航天信息、神州數碼等等早已在智慧城市布局多年。IBM的“智慧地球”戰略誕生于2009年1月28日。隨后,IBM開始在中國廣泛推廣“智慧地球”概念,在過去幾年中,IBM在中國的“智慧地球”已中標多個重大項目工程。譬如,沈陽、南京、廣州、深圳等國內“智慧城市”的建設。此外,IBM還在濟南等地設立了專門的項目團隊。
另一個IT巨頭思科的“智慧互聯城市”構想則是這樣的,通過整合式的公共通訊平臺,以及Ubiquitous(無所不在)的網絡接入,消費者不僅可以方便地實現遠程教育、遠程醫療、遠程辦理稅務事宜,還可以實現智慧化地控制房間的能耗。思科亞太區戰略業務部總裁鐘清安舉了一個例子:一張X光片達20至30MB,在現有帶寬下,根本無法從家中傳至醫院。但如果在智慧城市環境中,帶寬達到1G以上,彈指之間,病患不用出門,醫生就可以在遠程計算機上分析一張張X光片,給病患最好的咨詢。
而在另一方面,中國政府希望通過“智慧城市”培育中國企業的國際基因。根據規劃,“十二五”期間,中國將制定和推廣應用中國自主編碼體系,突破核心技術和重大關鍵共性技術,初步形成從感測器、芯片、軟件、終端,整機、網絡到業務應用的完整產業鏈,培育一批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物聯網產業領軍企業。在政策力挺下,航天信息、神州數碼、浙大網新、中軟國際等一系列國內企業在智能城市上開始了周密的戰略部署。
2009年,神州數碼啟動了“智慧城市”戰略。隨后,神州數碼在全國各地開始展開廣告攻勢,目的是為了“只要想到智慧城市,就首先想到神州數碼”。2010年,神州數碼在40多個城市展開進攻,最終簽下了20多個城市。“主要集中在江蘇省和廣東省,特別是‘服務型政府’意識較強的蘇南地區,包括蘇州、無錫、常州、張家港、鎮江、揚州和南京,都跟我們簽了戰略合作協議,廣東的深圳和佛山也被我們拿下了。”神州數碼的有關人士透露。
對于航天信息來說,好消息也正接踵而來。除了江蘇省的數字糧庫項目之外,2012年9月下旬,國家發改委關于糧食儲備監管系統的項目開始啟動,航天信息是全國物聯網示范七大工程的主要技術提供商,在全國三省一市相應的項目也已開始啟動。而目前,各地熱推的“城市一卡通”項目中,航天信息獲得了諸如福建省泉州、龍巖的總集成任務,該項目建成后,龍巖人的日常生活將被融入到“數字龍巖”系統中,這些應用將可覆蓋到衣、食、住、行、用等各個方面。
而目前已在貴州、安徽、重慶、寧夏等地廣泛應用的“居住證信息管理及服務系統”則是航天信息針對國內流動人口管理難點,研發出的一套居住證管理及服務平臺。“這個集成信息化解決方案,日采集信息達300萬條,與公安八大信息資源庫相輔相成,滿足了跨警種、跨業務、跨平臺高度關聯共享的需求,實現了流動人口的跟蹤、統計和管理。”航天信息的一位內部人士稱,“智慧城市不只是當年‘數字城市’計劃的簡單升級, 而是更全面的物聯、更高效的共享以及更深入的智能。”
此外,除了這些IT巨頭之外,智慧城市的另一個有力淘金者是運營商。據知情人士透露,截至2012年6月底,三大運營商已在全國320多個城市和當地政府合作建設智慧城市。“實際上,我們最大的競爭對手是中國移動、中國聯通和中國電信這樣的央企,他們本身就擁有大量的基礎設施。”一位業內人士稱,“比方說城市應急管理系統,央企說不用地方政府掏錢,只要建好以后,地方政府再租用他們的線路就可以了。因此,央企很容易就成為地方政府建設‘智慧城市’的龍頭。先跟地方政府談下戰略合作框架,然后去整合軟件企業資源來實施項目。由于談的是如何幫助發展IT產業,很容易獲得地方政府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