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物聯網發展,各個應用領域不斷進步和融合,上升到了智慧城市建設,以達到城市管理、生產和生活在橫向和縱向都實現高度的合理化和智能化。國家推動智慧城市建設不斷發展,住建部首批試點智慧城市已有九十家,第二批試點城市也已啟動申報。
大量的智慧城市定義、智慧城市標準和智慧城市的建設規劃等都在醞釀或者出臺。在大量的分析和規劃中,重點落在了城市寬帶建設、無線接入、云計算中心、三網融合、信息感知及智能應用等信息技術基礎建設,以提升城市信息化程度和信息利用水平。
筆者要呼吁的是,在智慧城市建設中,尤其要重視信息技術基礎建設之外的工作,才能保證信息化建設乃至整個智慧城市建設的成功。
首先,智慧是在人類文明歷史上早已有的概念,是個永恒的概念,內涵豐富,在城市管理、民生和生產等各個領域,都有充分發揮智慧的空間,而現代使用的信息技術不過百年,是作為工具服務于各個領域。因此,智慧的概念遠比信息化大,智慧城市的建設,也不僅僅在于信息技術手段的應用。
其次智慧城市的本質,在于獲取更多的信息,共享和協同,輔助決策和服務,這項工作需要信息技術作為基礎是必然,也是智慧城市建設的重中之重;但這項工作同時涉及到了原有管理格局和制度的限制,必然要有很多主管部門的配合和各自的優化改進,很多工作并不在信息技術層面。
政府各部門信息的共享,信息的開放,往往瓶頸不在于數據庫的協同和數據傳輸等,而在于政府統籌管理能力,行政管理的改進遠比技術上實現信息融合關鍵。
城市管理部門之間的工作計劃協調,可以通過簡單有效的信息手段,縮小部門間的協作鴻溝,來保證城市建設整體的高效。如城市建設的規劃,水、電、氣、公路建設等的協同,在工作計劃層面的有效信息共享,避免公路或者其他城市土地被重復施工,造成資金和人力浪費,影響正常交通、市容和居民生活,這些首先是管理規劃的改進,不需要先進的信息化手段一樣可以實現,同樣體現出城市智慧管理的內涵。
城市管理部門與社會公眾間的溝通協調,也可以通過公開廣泛的信息發布,實現多方參與,降低城市綜合治理問題的復雜度。比如智能交通的推進必然需要公安交管等主管部門與公交系統、出租車公司、互聯網信息服務商、出行公眾之間的信息共享,但往往由于管理權限、安全和隱私等因素,無法實現共享。這種情況下要借助地方政府一把手甚至部委間的協調才能拍板信息共享。打通障礙和建立共享管理機制是智慧城市建設第一關鍵問題,而信息技術在其中則起到輔助作用,需要重點解決查詢、交換和訪問授權等問題,為行政管理格局的正常運作來做好支撐。
韓國政府近期制定的公共信息開放中長期路線,讓政府各部門和民眾都從各種信息中獲取創意,自2011開放的國家共享資源門戶(www.data.go.kr)截止2013年1月已覆蓋到近600個公共機構,首先從信息內容上做到開放共享,技術支持是輔助手段。
國家發改委也敏銳的意識到政務部門信息共享的關鍵性,在五月初發布《關于進一步加強政務部門信息共享建設管理的指導意見》(發改高技[2013]733號),明確了信息共享的基本原則和保障手段,尤其強調了政務部門“一把手”要加強對信息共享工作的領導,同時,責成信息共享工作的責任單位承擔好職責,部門內部、外部,以及本部門中央與地方之間的信息共享需求,明確共享信息的基本內容,協調落實與其他部門間信息共享的長效機制,確保實現政務信息共享。這個指導意見的發布,無疑為智慧城市建設提供了關鍵的要求和指導。
智慧城市建設是一個綜合性工程,信息技術基礎建設是主體,非信息技術手段是對智慧城市發展中信息化深度發展和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必要補充和支持,需要有足夠的重視,才能保證信息技術建設成果的有效發揮,真正使智慧城市落到實處,事半功倍。
沈爍: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
王偉: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