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8年中國軟件名城創建工作啟動以來,已有南京、濟南、成都3個城市獲得“中國軟件名城”稱號,廣州、深圳、上海、杭州4個城市簽署合作備忘錄并開展創建工作,另有多個城市提出創建意向。從工作成效看,中國軟件名城不僅推動了我國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的快速發展,而且在促進地方又好又快發展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推動打造出一批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高地。
一是推動打造了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集聚化發展的高地。
隨著中國軟件名城創建工作啟動和深化,越來越多的城市資源向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匯聚,更為有利的產業發展環境也逐漸營造完善,使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聚集效應更加明顯,中國軟件名城及創建城市已成為我國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發展的主要聚集地。例如,南京的軟件業務收入從2005年的166.1億元增長到2011年的1520億元,幾乎占江蘇省的一半,年均增速超過40%,在基礎軟件和電力、通信、交通等行業應用軟件領域占據了國內市場的相當份額。成都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主營業務收入在2011年達到1308億元,同比增長32.95%,其中軟件業務收入占全國的比重超過5%,在全國15個副省級城市中列第3位,居中西部第一。廣州通過創建工作促進了地方軟件產業的快速發展,今年上半年的軟件產業規模達到497億元,其37.3%的增幅是地方GDP增幅的4倍。
二是推動打造了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和新興產業加速培育的高地。
在培育若干中國軟件名城的同時,推動城市產業轉型升級和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是中國軟件名城創建工作的又一重要意義所在。中國軟件名城及創建城市充分發揮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智力密集、知識密集、技術密集和附加值高、滲透能力強、帶動作用大、環境污染小、資源消耗少等特點,推動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與各產業的融合,充分發揮其對傳統支柱產業和第三產業的帶動效應,增強其對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發展的支撐作用。南京著眼傳統產業升級,大力發展制造業信息化軟件、工業設計軟件、電力自動化軟件,著眼新興產業培育,重點發展生物醫療軟件、物聯網軟件和移動通信軟件。濟南在國產基礎軟件和工業軟件方面狠下工夫。成都力求實現軟件創新與物聯網、移動通信發展的共進共贏。廣州在移動互聯網、數字內容、衛星導航、工業軟件等新興領域的發展優勢不斷鞏固,涌現出一批頗具品牌效應的骨干企業。上海、深圳、杭州等地則將中國軟件名城創建與云計算服務創新試點示范相結合,積極推動云計算等新興業態發展。
三是推動打造了經濟社會全面協調發展的高地。
城市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的發展,為推動地方經濟社會全面發展提供了有力工具。濟南與浪潮集團合作共同推動“數字泉城”建設,積極利用中國軟件名城建設成果,推動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在政務辦公領域,城市給水、排水、供氣、供熱、防汛、道橋等市政公用行業領域,以及家庭生活領域的應用普及,使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融入城市運行和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讓城市管理更加智能,公共服務更加高效,百姓生活更加便捷。成都堅持以用興業,大力推動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與物聯網、云計算、三網融合、無線城市、數字新媒體、集成電路設計等相結合,在國內率先開展了食品安全溯源、數字城管、智能交通、現代物流等試點應用,帶動了相關市場拓展,極大地促進了軟件和信息服務業發展,使城市管理水平、服務水平和發展水平顯著提高。
中國軟件名城的工作實踐表明,將創新性顯著、帶動性突出、增長性強的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作為一個城市發展的重點和亮點,能夠促進相關產業創新發展,能夠提升地區經濟社會信息化水平,能夠推動傳統產業改造和產業結構優化,從而帶動地方的整體發展,推動地方成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排頭兵,并將為其他地區的發展起到典型示范帶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