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城鎮化進程的加快,環境污染、人口擁擠、資源緊張等一些列問題相伴而生。提升城市發展水平,構建智能、生態的發展模式成為當前城市提質的當務之急。繼2007年提出可持續發展的“兩型社會”概念后,“智慧城市”概念順勢而生,成了城市發展新方向。
日前,住建部正式下發關于開展國家“智慧城市”試點工作的通知,印發《國家智慧城市試點暫行管理辦法》和《國家智慧城市(區、鎮)試點指標體系(試行)》兩個文件,這意味著此前各方關注的的“智慧城市”將從概念正式走向實踐。
“智慧城市”:智能便捷高效的城市
“智慧城市”本是IBM實驗室里的概念,意在通過綜合運用現代科學技術、整合信息資源、統籌業務應用系統,加強城市規劃、建設和管理的新模式。即以物聯網為基礎,基于數字城市之上,利用和融合更為先進的技術,通過物聯化、互聯化、網絡化、信息化的方式,形成技術集成、綜合應用、高端發展的現代化、網絡化、信息化城市,提高城市的智慧化程度。涉及智能樓宇、智能家居、路網監控、智能醫院、城市生命線管理、食品藥品管理、票證管理、家庭護理、個人健康與數字生活等諸多領域。
據悉,智慧化城市著力于提升城市電力交通、供水供氣、排污、垃圾處理、園林綠化、環境監測等城市設施的智能化水平,具體而言,家居、能源、金融、醫療、交通、物流、商貿等諸多領域,均可利用智慧產業技術,讓城市生活變得智能、便捷、高效,以此提高城市宜居環境,提高城市運行和管理效率,讓城市和諧社會的中樞。例如智慧技術運用在交通上,約可使交通擁堵降低20%、車禍減少50%至60%、油料消耗減少30%。
“智慧城市”:12試點10個行業
目前,已經有12個大城市已經制定或者開始實施“智慧城市”試點的專項規劃,包括廣州、寧波、天津、上海、深圳、北京、武漢、南京、無錫、成都、沈陽、杭州,而提出建設智慧城市的目標則超過50個。隨著更多城市的申請試點,到“十二五”期末,預計將有600到800個城市建設“智慧城市”。涉及的智能行業包括有物聯網、云計算、通信、智能電網、智能交通、智能醫療、智慧社區、智能家居、食品安全、通信運營商等10個,新行業將迎來新的發展時代,新的智能將帶來新一輪產業升級。
“兩型社會”:探路城市發展新模式的先驅
“兩型社會”指的是“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資源節約型社會是指整個社會經濟建立在節約資源的基礎上,建設節約型社會的核心是節約資源。環境友好型社會是一種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社會形態,其核心內涵是人類的生產和消費活動與自然生態系統協調可持續發展。
早在2007年12月,武漢城市圈和長株潭城市群同時獲批國家“兩型社會”綜合配套改革實驗區,成為了城市發展新模式的探路先驅。如何按主體功能區要求,根據資源環境承載條件,進行科學合理開發、綜合利用、集約使用資源,如何把中心城市發展同周邊城市腹地開發與保護生態結合起來,如何統籌城鄉發展逐步實現區域公共服務均等化,從而破解城鄉二元結構矛盾,成為“兩型社會”工作的的重大問題。
從2007年“兩型社會”實施以來,上海浦東新區、天津濱海新區、重慶、廣東、武漢城市圈、長株潭城市群、深圳等十余個城市相繼展開“兩型社會”建設的綜合配套改革。
從“兩型社會”到“智慧城市”:城市發展新方向
實現城市的可持續發展一直都是城市規劃建設的重要任務,“兩型社會”主要以“低碳環保”為理念,以資源節約、綠色發展、生態和諧為目標,統籌城鄉發展,實現人與自然、城市與鄉村、生態與經濟和諧發展。“智慧城市”為城市發展提出了一個新方向:主要以信息技術為支撐,運用智慧產業技術,讓城市生活變得智能、便捷、高效。不難看出,從“兩型社會”到“智慧城市”,是從抽象到具體、從理論到實踐、從隱性到顯性的一個過程,為城市發展指明了新方向和新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