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12月31日智慧城市申報工作的結束,還有不足20天的時間。關于智慧城市的建設,12月14日在上海還將舉行2012年中國智慧城市高峰論壇為中國智慧城市建設推波助瀾。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近日下發通知,提出開展國家智慧城市試點工作。通知強調,建設智慧城市是貫徹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創新驅動發展、推動新型城鎮化、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舉措。各地要高度重視,抓住機遇,通過積極開展智慧城市建設,提升城市管理能力和服務水平,促進產業轉型發展。通知明確,智慧城市是通過綜合運用現代科學技術、整合信息資源、統籌業務應用系統,加強城市規劃、建設和管理的新模式。開展國家智慧城市試點工作,旨在探索智慧城市建設、運行、管理、服務和發展的科學方式。
雖然智慧城市的申報工作還沒有結束,但已經有個別城市先行一步,開始了智慧城市建設的規劃。
常州“智慧城市”將結合常州市產業基礎,立足常州實際,以建設“智能化、信息化、網絡化的智慧城市”為目標,以智能制造為特色,以產用互動為路徑,解決轉型發展、民生保障、城市運行等方面的問題,成為以智慧管理、智慧服務、智慧運行以及智能制造為標志的智慧城市,打造一流的智能制造裝備名城。
常州市的規劃依據《2006~2020年國家信息化發展戰略》、《江蘇省信息化條例》、《江蘇省“十二五”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信息化規劃》、《常州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和《常州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信息化“十二五”規劃》等編制,是常州市“智慧城市”建設和發展的指導性文件,規劃年限2012-2016年。
“智慧城市建設已經在武漢市全面展開。”武漢市信息產業辦公室主任黃長清表示,“今年8月,武漢市審議通過了《武漢智慧城市總體規劃與設計》,到2020年,總投資將超過816億元來建設智慧城市。”
武漢在國內首次將“社會綜合管理與服務”納入“智慧城市”總體規劃。提出建立智慧的社會公眾服務系統,建設社會服務網站群,為居民提供互動的平臺。通過網絡,把各個社區連接起來,實現社區與居民間的交流和互動。借助互聯網,及時向公眾傳遞各類實用信息。
武漢市中心醫院智慧醫療試點項目引入物聯網、三網融合、移動寬帶互聯網等新理念和新技術,充分整合、延伸并擴展醫院現有信息化系統,創新醫療服務方式,實現了基于三網融合的病房內多媒體信息自助服務、移動查房、醫療物聯網示范應用、院內一卡通等,并嘗試開展醫療云計算平臺建設,集中體現了“智慧醫療”建設的階段性成果。
與技術的完善相比,制度建設同樣重要。東北財經大學教授姜春海表示,移動互聯網、物聯網、云計算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極大地促進了市民生活和經濟活動的智能化,智慧城市也成為未來城市建設發展的必然趨勢。大連作為沿海開放城市,在智慧城市建設中也走出了自己的特色。智慧城市建設重在應用,重點在制度而非技術。只有“以人為本”,才能凸顯智慧基礎設施建設、智慧產業體系發展的現實意義,才能真正實現創新城市社會管理、提升居民生活品質、促進城市經濟發展的最終目標。首先,智慧城市建設要做到智慧基礎設施先行。其次,智慧城市建設要有智慧產業體系做支撐。再次,智慧城市建設要強化在城市和社會管理方面的創新應用。
在剛剛結束的2012中國智慧城市發展年會上,國脈互聯智慧城市研究中心主任楊冰之從中國智慧城市建設正在呈現階段性特征、各個城市積極探索應用、未來發展展望等四個方面深入淺出的闡釋了中國智慧城市目前的發展現狀與愿景。楊冰之指出,近幾年,中國智慧城市發展面臨良好的政策環境,智慧城市已經被國家高層認同,除了城市經濟社會發展的客觀需求和科學技術的基礎支撐之外,最重要的推動因素無疑是我國政府在政策層面的大力扶持和執行舉措層面的科學實施。
楊冰之的看法與姜春海相近,他認為,智慧城市建設一張白紙也可以,關鍵在于理念,如果智慧城市是一項高效益、高回報率的投資,政府不花錢也有人做,智慧城市建設如果說不清效益,就不能保證投入的可持續,智慧城市的評估、項目管理顯得至關重要。
楊冰之認為,未來智慧城市的關注點是:一是互聯,大系統間的互聯互通;二是協同,注重人的參與,虛擬與實體間的協同;三是創新,智慧城市建設模式的創新;四是可持續,綠色化、低碳化、治理機制的可持續化。
楊冰之表示,智慧城市是奠定城市發展的新平臺,將促進城市的轉型升級。智慧城市正在成為城市發展的一種理念、模式、創新和目標,也是對傳統城市的改造和新生。智慧城市內涵需要深化,發展需要思路,行動需要清晰,應用需要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