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官員12日在廣州表示,中國中西部和東北地區的經濟增長速度已連續數年全面超越東部地區,經濟相對發達的東部地區“一馬當先”的局面已不復存在。中國正努力形成從南到北、由東至西拓展的區域發展新戰略版圖,推動國土空間分布更趨合理。
中國國土面積遼闊,區域之間差異較大。在過去的發展中,東部地區經濟快速發展,區域經濟差距過大成為中國經濟協調發展必須面對的問題。
為解決這一問題,中國推出了一系列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的政策措施。國家發展改革委地區經濟司司長范恒山出席在廣州舉行的2012年全國發展改革系統地區經濟工作會議暨區域合作座談會時說,2006年,中央提出了“推進西部大開發、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促進中部地區崛起、鼓勵東部地區率先發展”的區域發展總體戰略,地區經濟工作進入新的歷史階段。
隨著區域發展總體戰略的實施,中國中西部地區發展明顯加速,東部地區“一馬當先”的增長格局逐漸被打破。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杜鷹說,2007年,中國西部地區經濟增長速度達到14.6%,首次超過東部地區。2008年到2011年,中西部和東北地區增長速度整體加快,連續4年全面超過東部地區。
中西部等地區經濟發展增速使全國區域生產總值分布更加均衡。來自權威部門的統計數據顯示,中國中西部和東北的地區生產總值占比已從2006年的44.7%上升到2011年的48%,區域分布更加合理。
中西部地區趕超勢頭仍在持續。據杜鷹介紹,今年前三季度,中西部和東北地區GDP同比分別增長10.8%、12.4%和10%,均超過東部地區9.1%的增速,預計全年增長速度仍將快于東部地區。
“改革開放30多年來,連續多年中西部和東北地區經濟增速全面超過東部地區還是首次,這是我國區域發展進程中一個重大的歷史性變化。標志著長期以來區域發展差距擴大的趨勢得到初步遏制,也標志著區域協調發展站在了新的起點上。”杜鷹說。
根據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提供的信息,自2006年第一份區域政策性文件《國務院關于推進天津濱海新區開發開放有關問題的意見》出臺以來,國家在7年間編制了80多個區域規劃和政策性文件,涵蓋了東中西各個地區,對主要區域基本實現了“一區一策”。而且還相繼出臺了支持西藏、新疆、青海等省區經濟社會跨越式發展的政策文件,對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和貧困地區政策支持力度的不斷加強。
區域合作已成為區域拓展經濟發展空間的重要路徑。范恒山說,區域合作從合作內容到合作方式實現了全面跨越,從過去局限于招商引資等領域拓展到推動一體化、加快產業承接轉移、實現公共服務共享等核心內容,并打造了粵港澳合作區、邊境經濟合作區、跨境經濟合作區等一大批合作平臺和載體。
杜鷹說,2006年以來,在全國區域整體規劃的引導下,國家重點支持了一批有條件地區加快開發開放步伐,不同層級的新區域經濟增長極不斷涌現。如,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三大地區產業結構不斷優化,東部沿海地區已完成新一輪戰略布局,中西部地區也培育形成了成渝、關中—天水、中原經濟區、皖江城市帶等一批新的經濟增長極。全國經濟增長極不斷破土而出,并呈現出從南到北、由東至西拓展的新局面,國土開發布局更加均衡。
同時,有關專家表示,隨著經濟社會發展,民眾對協調發展、公平發展的期望值越來越高,相關標準也越來越高。如僅國家扶貧標準由農民人均純收入1196元提高到2300元,對應的扶貧對象就增加了1億多人。中國區域發展的差距目前還很大,縮小城鄉、區域、收入差距任務依舊艱巨,區域協調發展制度的系統性、規范性和有效性也需進一步強化,這些問題都還需要時間解決。
“未來我國的區域發展戰略將以深化、細化、實化區域政策為路徑,充分發揮各地區比較優勢,全面深化區域合作互動,推動區域發展協調。”范恒山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