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0日,第三屆智慧城市大會在北京舉行。據初步統計,3年來,我國地方政府所規劃的智慧城市已經達到154個。住建部預計“十二五”期間智慧城市投資總規模有望達5000億元,智能交通、云計算等多個領域將迎來巨大的市場商機,“十二五”期間各地智慧城市建設將為產業帶來2萬億元的商業機會。
去年12月,住房城鄉建設部啟動國家智慧城市試點工作。與之同時,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啟動智慧城市時空信息云平臺建設試點,每個試點項目經費總投入不少于3600萬元。這標志著由地方興起的這股智慧城市熱潮已經轉由中央部門介入推動。
那么,在當前智慧城市建設的熱潮面前,我們到底應該如何客觀認識我國智慧城市建設所呈現的這種熱鬧局面,如何讓我國信息通信產業分享智慧城市建設的巨大蛋糕呢?我們就此與專家展開了焦點對話。
缺乏“智慧”的智慧城市建設
胡虎:李博士,您好。您長期從事我國信息化建設方面的理論和政策研究,提出了不少有影響的觀點。幾年前您發表過“‘智慧地球’是個什么球”的觀點受到廣泛關注。那么,對于3年來我國“智慧城市”建設情況您又是如何看待的呢?
李廣乾:我們知道,2008年,IBM推出了“智慧地球”的概念。在IBM的大力宣傳以及國內一些媒體的鼓動下,從2009年開始,“智慧城市”這個概念便很快在我國一些地方盛行起來,并迅速地成為各地信息化建設的代名詞。在一些地方,智慧城市幾乎成為其信息化工作的全部內容。從有關專家的統計來看,目前已經有154個城市已經規劃了所謂智慧城市建設方案。從短短3年的發展趨勢來看,今后我國的智慧城市只會更多。
胡虎:您認為形成這種局面的原因是什么呢?
李廣乾:跟風心理、懶政心理。因為,在一些地方政府看來,不叫智慧城市,信息化工作就沒有合適的口號。這種奇怪的心理是導致近年來智慧城市一邊倒地主導我國地方信息化建設的一個重要原因。從這個意義上講,當前我國的所謂智慧城市其實一點也不“智慧”。
胡虎:從這幾年的發展情況來看,中央和地方對待智慧城市建設似乎存在一定的差異?
李廣乾:是啊。與地方智慧城市建設熱潮相對應的是,智慧城市在國家層面并沒有得到多少認可。目前雖然已有若干部門開始啟動試點,但沒有智慧中國的規劃,智慧城市也沒有出現在國家信息化建設的任何重要文件當中。某種意義上還是一種“下熱上冷”的狀態。
胡虎:記得您在“‘智慧地球’是個什么球”的文章中,曾提出抵制“智慧地球”的觀點。面對當前各地智慧城市建設如火如荼的局面,您是否還堅持這樣的看法呢?
李廣乾:實際上,目前所出現的智慧城市建設“地方包圍中央”的局面也讓我國信息化發展戰略陷入被動。面對這種形勢,我們也必須轉變思路,化被動為主動,從實際出發,從國家層面加強對地方智慧城市建設的規劃和引導,不斷規范各地的智慧城市建設。
推進智慧城市建設面臨的挑戰與問題
胡虎: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楊學山曾提出,當前中國“智慧城市”建設面臨信息技術選擇、引領駕馭能力、認識習慣和法律環境調整四大挑戰。您對此是如何理解的?
李廣乾:楊學山副部長所提出的這四個問題,全面深刻地揭示了當前我國智慧城市建設所面臨的嚴峻挑戰。這四個方面的挑戰構成我國智慧城市建設中的障礙,其中的“信息技術選擇”則是關鍵所在。當前,新一代信息技術包含的內容很多,例如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移動互聯等新興技術,這些技術既有技術領域的差別,更有行業應用的關聯性,這兩者之間如何組合、相互促進,直接考驗著社會各界特別是政府機構、企業的駕馭能力。就智慧城市建設來看,將日常的城市經濟社會管理與新一代信息技術緊密結合,就要求城市管理者根據黨的十八大所確立的新“四化”同步建設的要求,進行改革,不斷創新管理模式和理念。
胡虎:您又如何看待當前智慧城市建設熱潮可能隱藏或掩蓋的問題呢?
李廣乾:我將其中的主要問題概括為以下幾點:
一是概念不清、外延不明。例如,城市規劃建設部門往往從新一代信息技術應用于城市規劃建設的角度開展智慧城市建設,信息化主管部門則從工業化、信息化相互融合角度去規劃本地區的智慧城市建設,而地方政府如地級市則又從本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信息化的角度去規劃智慧城市。有些地方的所謂智慧城市規劃,甚至根本就沒有考慮到物聯網、云計算、三網融合、無線寬帶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應用,仍然采用以前的技術思路和模式。智慧城市就猶如一個泥團,在不同的人手里會被捏成肥瘦不一的泥人。
二是進一步加劇了業務系統的信息孤島局面。智慧城市建設更多的是地方政府在積極地推動,而條線業務部門對此并不熱心。條塊分割問題一直是我國信息化建設的頑疾,但是智慧城市建設并不能緩解這一問題。從人口、法人以及自然資源與空間地理等基礎數據庫建設來看,當前的智慧城市對于如何解決其共同管理模式問題并沒有提供多少建設性的建議和經驗,從這個角度講,當前的智慧城市建設仍然會面臨諸多的重復建設問題。
三是信息網絡安全問題繼續受到冷落。大量應用到物聯網、云計算等技術,其信息網絡安全問題只會更多而不是減少。但是,很多地方的智慧城市建設方案對這個重要問題卻語焉不詳,我們不得不深表憂慮。
如何讓我國ICT企業分享智慧城市建設的盛宴
胡虎:智慧城市建設給信息技術和服務的供給行業帶來了哪些產業機會?
李廣乾:智慧城市建設具有兩個顯著的特征:一是充分應用以物聯網、云計算、無線寬帶、三網融合等為主要內容的新一代信息技術,二是與民生相關的公共管理與服務為業務系統發展的重點。智慧城市建設應該刷新當前城市信息化發展現狀,整合信息資源、統籌業務應用系統,為人們呈現建成小康社會的美好愿景。發展智慧城市勢必會與國內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發展形成良性互動。
智慧城市建設將成為融合城鎮化、信息化、工業化發展戰略的重要載體。作為新型城鎮化發展的重要內容,智慧城市建設應該成為支撐國內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發展的重要內需市場。在當前國際經濟仍然持續低迷、針對我國的國際貿易保護主義行為日漸增多的情況下,這個龐大的內需市場對于促進我國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的自主創新發展,提供了一個可靠的保障和良好的市場發展環境。
胡虎:推進智慧城市建設需要對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作出哪些政策部署和機制調整?
李廣乾:從政策層面來看,智慧城市建設尚未與我國的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發展實現有效銜接。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的一部分,國家已經為新一代信息技術制定了比較具體的戰略部署,如國務院于2010年10月發布的《關于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國發〔2010〕32號)以及2012年7月發布的《“十二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但是,由于智慧城市建設尚處于地方政府的自發階段,沒有被納入國家層面的發展規劃,因而與新一代信息技術的結合還不夠緊密。今后,應該從總體上加強智慧城市建設與新一代信息技術創新發展的關聯性,從政策優惠、試點示范等方面給予更有力的支持。
此外,還要建立綜合協調機制。智慧城市建設涉及面非常廣泛,包括信息通信產業管理、城市交通、醫療衛生、教育、社區管理服務等諸多領域,因而必須建立一個綜合統籌機制去協調推進。但是,目前我國尚未建立一個綜合、統一有效的機制去統籌智慧城市建設。從地方的智慧城市規劃來看,最初主要是信息化主管部門主導,但是最近在一些地方,城市規劃建設部門也開始規劃建設“智慧城市”,目前住房和城市建設部就在開展國家智慧城市試點工作。從內容來看,信息化主管部門主導的好處在于,智慧城市建設能夠有效地整合新一代信息技術的應用,能夠將現有的信息化管理資源融入其中,不足之處是信息化應用難以落實到城市規劃建設管理的具體業務項目上,而城市規劃建設部門主導的優劣勢則正好與此相反。
實際上,任何一個單一部門所主導的智慧城市建設都會面臨諸多缺陷,必須建立一種能夠綜合協調各方業務內容并實現資源共享的智慧城市建設機制。在當前的情況下,可以考慮發揮國家信息化領導小組的作用,通過國家信息化領導小組頒布有關智慧城市建設的指導意見并設立智慧城市建設管理辦公室,定期或不定期地就相關問題舉行跨部門協調會議,解決項目建設、業務協同與資源共享問題。
化解智慧城市建設潛藏的深層危機
胡虎:任何信息系統的搭建都會存在安全問題。智慧城市建設在安全方面又面臨哪些新的挑戰?
李廣乾:最主要的是國家的產業安全問題。
近來,美國國會有關封殺華為、中興公司進入美國ICT市場的評估報告,給我國信息化建設領域敲響了警鐘。根據部分解密的美國《國家網絡安全綜合計劃(CNCI)》,信息網絡構成美國的關鍵基礎設施,是美國在網絡空間延續其“一強獨霸”地位的基本手段和工具。為此,必須制定多管齊下的全球供應鏈風險管理模式,必須在產品、系統和服務的整個生命周期中采取一種戰略性和綜合性的方式,提高對威脅、脆弱性以及與采購決定相關的后果的認知;開發和應用各種工具及資源,從技術上和運作上減少在產品整個生命周期(從設計到退出市場)中產生的風險;制定新的采購政策和運作方式以反映市場全球化的復雜性;與工業界合作發展和應用供應鏈風險管理標準及最佳操作方式。
CNCI警醒國人,一定要充分意識到當前我國智慧城市建設所面臨的巨大風險。實際上,我國在這方面所存在的信息網絡安全問題遠較美國來得嚴峻和緊迫,因為這些威脅不僅來自思科等美國網絡通信企業在我國硬件設施領域的近乎壟斷地位,也來自微軟、IBM、Oracle等公司在智慧城市建設領域特別是業務信息系統、數據庫管理和業務解決方案市場的主導地位。因此,從保障國家安全高度建立我國信息網絡安全戰略和管理體系,已經是一項刻不容緩的工作了!
胡虎:那么,我們該如何具體實施我國信息網絡安全戰略呢?
李廣乾:從具體建設來看,我們可以將其內容概括為實施和管理兩個層面。從實施來看,就是要確保“硬保障”和“軟保障”:所謂“硬保障”就是確保智慧城市建設的網絡設施與裝備的絕對可靠,建立一種“可信可靠連接網絡”;所謂“軟保障”就是要確保業務系統、基礎數據庫的絕對安全可靠。
從管理來看,具體包括多種保障機制。首先是建立由全國人大或全國政協主導的國家信息網絡安全審查評估機制,定期發布國家信息網絡安全評估報告。其次是建立和完善入侵監測與防范系統,保障信息網絡的安全運行;在智慧城市項目建設的政府采購階段,建立嚴格的技術產品資質認定和采購備案制度,對參與投標的內資、外資企業明確其安全保障的可信賴等級;建立健全安全監測及應急反應機制,以便協調各政府部門進行監測,阻止和減少外國網絡間諜機構對我國公共及企業網絡進行網絡情報威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