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物聯網、云計算、IPV6及傳感器技術進步,智慧城市建設相斷提上了各地區的市政日程,國內相關智慧城市建設還有待規劃發展。
智慧城市這一概念是2010年由IBM正式提出的,希望為世界的城市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IBM經過研究認為,城市由關系到城市主要功能的不同類型的網絡、基礎設施和環境六個核心系統組成:組織(人)、業務/政務、交通、通訊、水和能源。這些系統不是零散的,而是以一種協作的方式相互銜接。而城市本身,則是由這些系統所組成的宏觀系統。
對于各地的智慧城市建設熱潮,中國電信上海研究院院長李安民指出存在三大隱憂:一是政府期望值過高過大;二是存在過熱風險和忽悠成分;三是缺乏有效的指標體系指引。
眾所周知,在我國多個城市開始建設智慧城市2.0的時候,國內并沒有一個明確的技術標準,其實不止我國,因為這個概念并沒有提出多久,各國政府在智慧城市的建設及定義上都沒有一個明確標準。
據專家介紹,智慧城市建設的標準涉及到基礎性標準、技術標準,以及建設、運行、治理、工程管理標準和安全與行業應用標準。其中技術標準涉及到云計算、移動互聯、大數據、新興技術應用等標準。因為智慧城市設計面非常寬泛,橫向非常廣泛,需要應用很多技術,并開展更多信息、通信、應用領域等的協作。在標準的建立方面,急需要國家出臺相關規劃或者指導建議。
現代城市及其管理是一類開放的復雜巨系統,新一代全面感知技術的應用更增加了城市的海量數據。集大成,成智慧。基于云計算,通過智能融合技術的應用實現對海量數據的存儲、計算與分析,并引入綜合集成法(綜合集成研討廳),通過人的“智慧”參與,大大提升決策支持的能力。基于云計算平臺的大成智慧工程將構成智慧城市的“大腦”。技術的融合與發展還將進一步推動“云”與“端”的結合,推動從個人通訊、個人計算到個人制造的發展,推動實現智能融合、隨時、隨地、隨需、隨意的應用,進一步彰顯個人的參與和用戶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