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電子學會云計算專家委副主任倪光南昨天在上海舉行的“IBM云計算高峰論壇”上表示,借助云計算的蓬勃勢頭,中國信息產業將獲得從“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升級發展的機遇。他預測,到2015年,國內相關產業鏈的規模有望達到1萬億元。
倪光南表示,按照傳統技術路線建立的數據中心,計算資源的95%被閑置,75%的能源消耗在與計算無關的設備上;而如果采用云計算模式,計算資源利用率可以達到60%,有效能耗能提高到接近50%。
倪光南說,傳統IT領域被微軟和英特爾組成的“Wintel聯盟”壟斷多年,許多人習慣于由視窗操作系統和英特爾芯片構成的信息終端。但在云計算時代,信息技術格局將發生劇烈變化——終端設備的重要性下降,硬件配置相對簡單,更多的計算資源被集中到了互聯網,也就是“云端”。在這種情況下,用戶最關心的將是“云端”服務的性價比,而不再是桌面電腦使用哪種軟硬件。這種變化,使得“云服務”提供商可以擺脫最終用戶對進口技術的使用慣性,部分、甚至全部使用國產IT技術。使用國產技術后,國內重要信息系統能做到更加自主可控。
倪光南透露,國內一些具有云計算特征的大型計算中心里,設備主機已開始使用國產技術。他還表示,目前全球范圍內90%的云計算平臺都基于開源軟件,事實上已動搖了微軟等老牌IT巨頭的統治地位。
當前,云計算被普遍認為是IT歷史上繼大型主機、個人電腦、互聯網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變革機遇。倪光南說,這一機遇15年才有一次。中國云計算已跨過了最初的市場導入期,現在正處于快速成長階段。他認為,到2015年,國內相關產業鏈的規模應該可以達到1萬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