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歐對華光伏“雙反”的現實下,光伏產業翹首企盼國內市場的擴大。本月15號出臺的《國務院關于促進光伏產業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下稱《意見》)進一步細化了國務院提出的刺激國內光伏需求的“國六條”,將2015年國內光伏發電裝機目標在2000萬千瓦基礎上再上調75%,今后3年將新增裝機容量3000萬千瓦,并首次明確電價和補貼機制以及光伏準入門檻。
有望引爆千億市場 消耗過剩產能
業內人士認為,若該目標能最終實現,每年或將帶動1000億元市場需求,屆時國內光伏行業產能的三分之一將可靠自身消耗,上下游產業也會迎來新的發展機遇。不過《意見》對補貼資金、并網電價的描述不夠明確,最終效果還要待后續政策的出臺。總裝機容量達到3500萬千瓦,這是國家制定光伏“十二五”規劃以來的第四次上調的數據。大大高于此前《太陽能發電發展 “十二五”規劃》中2015年裝機容量的目標。無疑對于當前困境中的光伏企業注入一針強心劑。據業內專家測算,若該目標能實現,國內光伏行業產能的三分之一將可自己消耗。光伏電站投資按按平均每千瓦1萬元、分布式光伏系統每千瓦1.5萬元,則1000萬千瓦新增光伏發電裝機,將帶動1000億元的投資。
《意見》明確電價及補貼年限
對于業內普遍關心的補貼年限,《意見》規定,根據光伏發電成本變化等因素,合理調減光伏電站上網電價和分布式光伏發電補貼標準。上網電價及補貼的執行期限原則上為20年。這也是政府首次明確電價及補貼執行年限。《意見》還提出對分布式光伏發電將建立由電網企業按月轉付補貼資金的制度。電價和補貼政策作為刺激需求的重要因素,此前一直不明晰,而且補貼發放嚴重滯后,影響到國內市場啟動。此次逐一細化,為光伏項目電站投資開發提供了多重保障。
而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認為,上述目標能否完成關鍵還看執行效果。林伯強說,《意見》的不足之處在于“補貼資金、并網電價”方面的信息不夠具體。引用業內人士的話來說,“只有電價、補貼標準出來了,大家才能明確投資收益,才能開工干活。而且國家電網應該就全額收購制定更詳細的執行細則,有效解決并網問題。”據了解,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副理事長孟憲淦透露,光伏電價補貼政策預計8月份會出臺,“不過這取決于政府的日程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