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車遲遲不能打入私人購買市場極大制約了行業整體的完善和技術進步。CMIC認為,未來幾年新能源汽車在私人購買市場的“破冰”是關鍵。盡管國家和地方都對新能源汽車的私人購買給出高額補貼,并在上牌、車船稅方面給出優惠措施,但由于性價比依然較低、配套設施不健全,新能源汽車在最重要的私人購買市場依然遭遇尷尬。消費者普遍對新能源汽車充電是否方便,電池續航能力等方面提出質疑。
CMIC認為,要讓老百姓掏腰包,產品必須具備較高的性價比。當前混合動力汽車的售價普遍至少高于同性能燃油車5萬元,即便國家給出補貼后,價格依然遠高于同樣性能的燃油車,必然打擊了私人購買的積極性。同時我國私人購買電動車補貼政策正處于真空期,這造成了普遍的觀望情緒。在2009年至2012年的國家補貼政策到期之后,當前整車廠、電池廠等產業鏈上下游都處于政策觀望期。
據國外調查數據顯示,降低價格是電動汽車唯一的生存辦法。這要求研發機構需要在降低電池造價,提高續駛里程和產品可靠性方面多下功夫。同時,電池之外的工藝和技術提升、配套設施的完善等,也有助于私人購買市場破冰,推動行業進入良性循環。
業內人士表示,新能源汽車除電池外,電機、電控、整車結構設計、材料輕量化、零配件、運營模式等方面,都有很大的改進空間。這些方面的完善能夠大大提升整車性能,美國電動車特斯拉之所以成為第一季度銷量冠軍,就源于整車性能的提高和私人市場的開拓。在新能源汽車發展舉步維艱的情況下,特斯拉的成功給中國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帶來了正能量,重要的是確認了鋰電池作為新能源路線的可行性,消除了市場疑慮,給目前全球還在努力的其它新能源汽車廠家打了強心針,給整個行業帶來了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