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鼓勵支持和引導個體私營等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若干意見》,充分發揮質檢部門的職能作用,鼓勵支持非公有制企業實施以質取勝戰略,提高非公有制企業的質量管理和產品質量水平,促進非公有制經濟發展,提出如下意見:
一、牢固樹立支持非公有經濟發展的思想,充分認識推動非公有制企業實施以質取生戰略的重要性
1.非公有制經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和促進社會生產力發展的重要力量,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公有制企業實施以質取勝戰備,既是質檢系統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重要舉措,也是促進非公有經濟健康快速持續發展的重要舉措。各級質檢部門要充分認識發展非公有制經濟的重要性,充分發揮質檢部門的職能作用,把支持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工作抓緊抓好,全面提高非公有制中企業的質量競爭力。
二、引導企業自律,建立質量保證機制,幫助非公有制企業加強質量技術基礎工作
2.夯實企業質量管理基礎。從非公有制企業的實際情況出發,指導幫助建立健全內部質量保證體系,督促企業完善自律機制。積極推動非公有制企業建立質量檔案,幫助企業揀出制約提高質量的關鍵因素,提出有針對性的質量改進措施,分類指導企業加強質量管理,組織質量攻關,提高產品質量水平。
3.指導和幫助企業做好產品質量和管理體系認證工作。積極鼓勵非公有制企業申請產品質量和管理體系認證,認真做好認證的咨詢、審核、檢驗等工作。進一步規范認證機構,培育健康有序的認證市場,加大監管力度,提高認證的有效性。指導非公有制企業通過產品質量和管理體系認證,提高產品質量、企業管理水平和整體素質同。
4.加強企業標準化工作。對基礎薄弱的中小企業,要積極提供標準化服務,引導企業嚴格按標準組織生產;對標準化工作基礎較好的企業,要引導企業建立和完善企業標準體系,實現生產經營全過程標準化管理,爭創“標準化良好行為企業”。鼓勵非公有制企業采用國際標準和國外先進標準并使用采標標志。支持技術力量雄厚的非公有制企業參與國家標準、國際標準的制定,提高自主創新和核心技術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能力。
5.幫助企業加強計量檢測基礎工作。貫徹實施《中小企業計量檢測保證規范》,幫助中小企業建立健全計量檢測手段和計量管理制度,提高計量管理水平;在定量包裝商品生產企業中繼續開展計量保證能力評價,進一步推進C標志工作;計量技術機構要主動上門開展各種計量校準檢測,在能源與原材料檢測、質量管理、工藝過程控制、安全與環境監測、成本核算等方面為非公有制企業提供準確可靠的計量保證。
6.大力普及質量管理知識。在非公有制企業中大力普及質量管理知識和有關法律、法規知識,提高經營者和全體員工的質量意識,使廣大非公有制企業牢固樹立“質量第一”的思想。積極推廣適應不同類型企業的質量管理理論和方法;組織“質量專家企業行”活動,深入企業,開展質量管理現場咨詢和診斷,幫助他們獲得質量專業職業資格,為提高產品質量水平打好人才基礎。
三、建立質量導向機制,改進服務和監管方式,為企業創造良好發展環境
7.鼓勵和支持有條件的企業做強做大。針對各地產業基礎和優勢,采取各種扶持政策,培育一批經濟實力強、質量技術水平高、地區經濟特色突出的骨干企業。對具備一定條件的非公有制企業,要在加強監督檢查幫助其不斷提高產品質量的基礎上,將符合國家免檢規定的產品推薦為免檢產品。選擇一批具有比較優勢的非公有制企業產品納入各地名牌發展規劃,支持和幫助其爭創名牌產品。注重發揮骨干企業的品牌效益,構筑名牌群體優勢,推動企業以名牌產品為龍頭帶動一批中小企業上臺階,促進中小企業向“專、精、特、新”方向發展。
8.為非公有制企業創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各級質檢部門要認真清理已出臺的文件和規定,堅決消除限制、歧視非公有制企業發展的政策、體制障礙。在申辦生產許可證、CCC認證、儀器質量安全市場準入、牿設備行政許可、原產地域保護、管理體系認證和申請使用采標標志等方面,堅持對非公有制企業和其他所有制類型的企業一視同仁。加大對生產名優產品的非公有制企業保護力度,主動將其敖打假保名優范圍,有效維護企業僉權益。加強非公有制企業質量申訴受理工作,對異地質量申訴問題,必須認真負責予以處理,積極為企業排憂解難。
9.加大非公有制企業減負工作力度。全面清理涉及非公有制企業的收費項目,嚴格招待涉及非公有制企業收費的審批、收繳和使用管理制度,已公布取消的收費項目必須堅決取消。嚴禁向非公有制企業亂檢查、亂評比、亂培訓、亂發證、亂拉贊助,嚴禁機關、事業單位及其工作人員以任何理由到非公有制企業報銷各種費用,同時要采取措施整頓規范學會協會和中介服務機構的收費。
10.提高產品質量監督檢查的有效性。針對非公有制企業實際情況,在產品質量監督檢查中,實行抓小穩大,區別,分類監管,突出重點產品、重點企業、重點項目和重點區域。對質量管理體系比較健全,產品質量長期穩定的非公有制企業要加大幫扶力度,養活監督抽查頻次。對生產條件差、產品質量不穩定的小企業和個體工商戶要加強監管。同時,加強質量監督檢查后處理工作,對產品捏不合格的企業要幫助分析產生產問題的原因,落實各項整改措施,提高產品質量。
四、建立市場準入機制,加強對突出質量問題的治理,確保產品質量安全
11.嚴格市場準入制度。加大對生產涉及人體健康人身財產安全產品企業的監管力度,凡是實行生產許可證、牿設備行政許可、強制性產品認證等市場準入管理的產品,必須嚴格檢驗,嚴格審查。對生產條件差、工藝落后、難以保證產品質量的,要積極幫助其改進工藝和生產條件,爭取達到發證要求。對整改后仍達不到要求的,堅決不予發證。同時,嚴格發證后的監管,加強牿設備監督檢驗,嚴厲查處生產銷售無證產品及有證企業生產不合格產品等違法行為。加大對生產涉及強制性標準產品企業的監督檢查的力度,堅決淘汰不具備基本生產條件、不能保證產品質量的企業。密切跟蹤新建企業信息,提前介入,切實改變“先建設,后規范”的做法。加大對國家明令淘汰產品的熱潮力度,保證國家宏觀調控措施的落實。
12.深入開展區域性和待業性產品質量的幫扶整治。對非公有制中小企業比較集中、產品質量問題較多的區域和待業進行集中幫扶整治,促進質量水平的提高。對新出現的區域性和待業性質量問題,要本著“幫扶、規范、提高”的原則,加大工作力度,防止蔓延泛濫。要加強制度建設,落實質量工作責任制,鞏固幫扶整治工作成果,建立區域性產品質量長效保證機制。
13.加大打假工作力度。把打擊制假售假違法活動與提高產品質量,維護非公有制企業良好形象聯系起來,動員廣大企業自學掏假冒偽劣產品。各地要針對本地區制假售假違法活動的特點,堅持重點突破與全面鋪開相結合,分工負責與聯合行動相結合,加大從源頭上打假治劣的力度。通過完善舉報獎勵制度,擴大打假案源。要運用輿論宣傳手段,曝光典型案件,提高熱潮打假的威懾力和有效性。要建立預警監控及快速反應機制,對區域性的假冒偽劣產品問題做到早發現、早打擊、早控制。
五、完善管理制度和監管方式,為非公有制企業擴大出口服務
14.加快“大通關”建設。加快建設電子檢驗檢疫,進一步推廣電子報檢、口岸快速查驗和電子審單快速核放,提高檢驗檢疫通關效率。對生產規模大、進出口商品多、信譽良好的非公有制企業,實行電子監管,實現提速、減負、超產獎及嚴密監管。對符合條件的非公有制企業出口產品,實行“綠色通道”,產地檢驗合格后,口岸不再查驗,直接放行,養活企業貨物口岸滯留時間,降低進出口成本。
15.大力推行分類管理。積極開展檢驗檢疫風險評估,對質量管理水平高,出口產品質量穩定的非公有制企業,在有效監管的基礎上,降低抽查比例,提高通關效率。對符合條件的非公有制企業,實行出口商品免驗。積極改革檢驗模式,根據產品特點,實行批批檢驗、型式試驗、抽批檢驗、過程監管、合格保證等多種檢驗監管模式。對生產假冒偽劣產品和違反檢驗檢疫有關法律、法規的企業要加大監管和行政處罰力度。對敏感行業和容易或已經出現安全、衛生、質量問題的企業要進一步加強監管,保證國家安全和出口產品信譽。
16.加強技術性貿易措施體系建設。及時了解、通報國外技術法規、標準、食品安全和動植物及其產品檢驗檢疫、認證等方面的信息,指導非公有制企業規范運作、合格生產。加強與國外有關機構交涉,打破技術性貿易壁壘,幫助非公有制企業產品打入國際市場。指導幫助規模較大、質量體系健全的出口食品、動植物和動植物產品的非公有制企業爭取國外注冊,提高其出口競爭力。積極開展地理標志保護產品注冊,保護非公有制企業的傳統和特色產品。
六、建設健全技術保障機制,全面提升對非公有制企業的技術服務能力和監管水平
17.建立健全產品質量檢測網絡。積極推進技術機構聯合重組,優化檢測布局,增強技術機構社會化服務能力。重點選擇一批非公有制企業相對集聚、經濟規模大、行業特色明顯、市場占有率高的區域建立國家級或省級檢測中心和實驗室。在快狀經濟比較明顯的地區,鼓勵技術機構進區進園,設立專業性檢測機構,就地開展技術服務。
18.推動公共檢測站建設。鼓勵技術機構采取產權聯合、股份合作、設備租賃等各種合作方式,充分利用社會資金、設備、人才、技術等資源,建立公共檢測站,積極為企業服務。鼓勵非公有企業聯建實驗室,提高中小企業自我檢測和產品研發能力。積極開展檢測人員培訓,幫助中小企業提高檢驗檢測水平。
19.進一步強化質檢系統服務功能。充分發揮質檢系統人才、技術和信息優勢,加強技術信息服務體系建設,積極面向企業開展技術支持、認證認可、信息服務、管理咨詢、人才培訓等服務,督促、引導企業從源頭上抓產品質量。充分利用社會力量,通過資源整合,完善標準和技術貿易措施咨詢服務體系,為企業提高產品質量和跨越技術壁壘服務。要充分發揮各方面專家作用,幫助企業開展技術攻關和人員培訓,切實為企業解決實際問題。
七、積極探索建立社會監督機制,努力形成“企業自律、政府監管、市場引導”的質量工作格局
20.積極發揮各類協會在質量工作中的作用。支持指導非公有制企業本著自愿的原則,加入或組建各種專業性協會,實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教育和自我約束。結合行政許可法的實施,進一步將一些事務性、技術性、實施性的和適合由中介機構進行自主管理的職能放給各類專業協會,完善其功能,增強自律能力。進一步發揮協會組織在信息交流、人才培訓、質量改進、技術互助、品牌和行業形象培育等方面的積極作用。
21.充分發揮輿論宣傳對提高產品質量的監督導向作用。進一步加大對質量工作的宣傳,大力營造“質量興市、名牌興企”的氛圍,引導非公有制企業重視質量,支持質量工作。大力宣傳優質產品、宣傳講誠信和為質量振興作出貢獻的非公有制企業及先進個人,積極介紹有關質量知識、質量管理先進經驗,推動非公有制企業不斷提高產品質量。 (中小企業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