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政辦發〔2012〕31號
各市人民政府,各縣(市、區)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門、各直屬機構,各大企業,各高等院校: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支持企業技術創新的通知》(國辦發〔2011〕51號)精神,全面增強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和核心競爭力,加快我省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推進工業結構調整和優化升級,加快創新型省份建設,經省政府同意,現提出以下意見。
一、充分認識加強企業技術創新的重大意義
當前,世界經濟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力度明顯加大,主要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都正在加快轉變科技和產業發展戰略,依靠科技創新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搶占未來發展制高點的競爭更趨激烈。“十二五”時期是我省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深化改革開放、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關鍵期,面對我省經濟發展中存在的資源環境約束趨緊、生產要素成本攀升、創新能力不強、結構性矛盾突出、經濟增長下行壓力和物價上漲壓力并存、中小企業生產經營困難等突出問題,各級、各部門務必從戰略的高度,深刻認識加強企業技術創新對于大力發展實體經濟、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建設創新型省份的重大意義,把思想認識統一到中央的要求上來,統一到省委、省政府的部署上來,繼續堅持創新驅動,大力推進自主創新,使創新真正成為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的主要推動力,在新一輪競爭中贏得先機、掌握主動。
二、明確企業技術創新的總體要求和主要目標
(一)總體要求。緊緊圍繞主題主線,以支撐實體經濟發展為核心,以提高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為目的,以增強產業核心競爭力為重點,以深化產學研合作為載體,著力加大投入,著力集聚人才,著力優化環境,引導和支持更多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健全和完善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提升“雙輪驅動”(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和培植戰略性新興產業)和高端高質高效產業發展兩大戰略實施水平,不斷增強經濟發展的動力和活力,為加快發展方式轉變、推進經濟結構調整、建設創新型省份提供有力支撐。
(二)主要目標。到“十二五”末,全省企業自主創新能力顯著提高,產業國際競爭力明顯增強,進一步降低關鍵領域和重點行業的技術對外依存度,完善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率先在全國建成創新型省份。具體目標是,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比重達到30%以上,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10%以上;全省規模以上企業研發投入占銷售收入的比重達到1%以上,新產品銷售收入占主營業務收入的比重達到30%以上;全省工業企業發明專利授權量達7700件;打造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引領產業發展的創新型領軍企業,國家創新型企業達到50家,國家技術創新示范企業達到20家;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國家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國家級企業重點實驗室總數分別達到130家、40家和20家;國家企業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50家;省級企業技術中心、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總量分別超過1000家,省級企業重點實驗室、省級工程實驗室(工程中心)、工業設計中心均達到100家;企業領域“泰山學者”達到80人,優秀創新團隊達到15個;加強山東省省長質量獎、山東省優質產品生產基地和山東名牌產品等品牌建設,培育一批名牌產品、品牌企業和區域品牌;深入實施標準化戰略,制(修)訂一批國際、國家和行業標準。
三、進一步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
(一)打造高水平技術創新平臺。突出重點,推動重大源頭創新平臺建設,重點支持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國家實驗室、山東信息通信技術研究院、山東量子科學技術研究院、山東省千萬億次超級計算中心、黃河三角洲可持續發展研究院等十大重大創新平臺建設,為產業技術發展提供技術支撐。統籌規劃,抓好基礎創新平臺建設,重點支持國家及省級重點實驗室和工程實驗室建設,提高重大前瞻性技術研發能力。分類指導,強化企業創新平臺建設。重點支持行業技術中心、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企業技術中心、工業設計中心等建設,提升行業和企業自主創新能力。
(二)培育創新型領軍企業。實施創新型領軍企業培育計劃,按照國際先進水平要求,重點培育一批具有較大規模優勢、較強創新實力、具備發展潛質的骨干企業,激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健全研發機構、培育創新人才,掌握一批產業級重大原創性技術成果,培育在國際上影響行業發展的創新型領軍企業。引導企業將技術創新與管理創新緊密結合,開展產品形態創新、商務模式創新、組織模式創新。深入開展創新型企業家培育工程,加快培養一批具有全球戰略眼光、市場開拓精神和持續創新能力的領軍型戰略企業家。
(三)構筑技術創新人才高地。加快高層次人才的培養,以“泰山學者”和優秀創新團隊建設工程為重點,依托骨干企業、重大創新平臺和項目,加快我省“萬人計劃”引進和國家“千人計劃”培養,造就一批技術創新高端人才。加強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深入實施國家高技能人才振興計劃,開展爭當首席技師活動,積極推進技師工作站建設,形成一支門類齊全、技藝精湛、適應制造業強省建設發展需要的高技能人才隊伍。繼續加強工科專業和實訓基地建設,優化專業結構和人才培養方案,鼓勵企業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搞好人才共建和定向培養,促進創新型、應用型、復合型、技能型人才的培養。建立與創新成果掛鉤的薪酬制度,鼓勵企業對專業技術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實行股權、期權激勵。
四、著力推進重大產業創新項目建設
(一)加強關鍵核心技術研發。圍繞“雙輪驅動”和高端高質高效產業發展兩大戰略的實施,按照“十二五”科學技術發展規劃和企業技術創新規劃確定的重大關鍵技術領域,緊扣產業鏈重要節點,選擇若干關聯性大、帶動作用強的關鍵核心技術,整合現有資金、人才、平臺等資源,組織實施重大科技專項、重大創新能力專項,發揮產學研各方優勢,集中力量開展技術攻關,爭取在短時間內取得明顯進展,突破一批關鍵共性技術,轉化一批高新技術成果,形成一批自主知識產權和標準,提升產業技術水平。十二五期間,攻克制約行業發展的重大關鍵技術300項。積極引進高端技術,通過消化吸收再創新形成自主知識產權,掌握優勢產業核心技術、前沿先導技術、產業化應用關鍵技術等。
(二)引領新興產業發展壯大。準確把握世界新技術發展趨勢,圍繞新興產業發展的重大需求,進一步優化現有專項資金支出結構,每年支持戰略性新興產業的資金不少于10億元,重點支持關鍵共性技術研發、產業化示范工程、創新能力建設、產業鏈和產業基地培育等,打造一批在全國有影響的特色產業鏈,培育10個戰略性新興產業基地。加快發展高技術服務業,緊緊抓住研發、創意設計、商業模式創新、銷售服務等重點環節,推動高技術服務業與高端制造業融合發展,促進產業鏈向研發和服務兩端延伸。
(三)加快高新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以全省工業轉方式調結構1000個重點技術改造項目為支撐引領,將技術創新作為傳統產業優化升級的重要手段,與技術改造緊密結合,系統推進。圍繞產業升級抓創新,積極研發運用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推進傳統產業向改善品種質量、價值鏈高端和衍生新興產業延伸。圍繞提升工藝裝備水平抓創新,對引進的先進技術和裝備搞好消化吸收和再創新,形成自主知識產權。圍繞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抓創新,按照設計數字化、裝備智能化、生產自動化、管理網絡化、商務電子化的要求,加強信息技術研發運用,大力實施企業信息化示范和試點工程,打造一批“智慧型”傳統產業企業。
五、加快建設創新型產業聚集區
(一)加快特色產業集群發展。抓住實施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和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兩大國家級發展戰略和區域帶動戰略的重大機遇,以打造產業集群、延伸產業鏈為主線,以技術創新為先導,構建產業集群內完善的技術創新體系,鼓勵產業集群內形成技術標準聯盟,為產業集群發展提供技術支撐,加快培植壯大一批具有規模效應和市場競爭力的特色產業集群。組織實施中小企業產業集群壯大工程,引導中小企業深入開展“一企一技術”活動,努力掌握核心技術,把特色產業集群做強做大。
(二)加快建設高水平創新型園區。推進創新型園區建設,不斷深化我省高新區建設創新型科技園區、創新型特色園區試點工作,引導高新園區著眼自主創新,完善區域創新體系,著力集聚創新資源和高層次人才,加快研發和轉化先進科技成果,全面提升內生發展能力和輻射帶動能力,使我省更多高新區進入國家創新型科技園區行列。根據各地實際和發展基礎,按照專業化、特色化、集約化的要求,明確各園區重點發展的高新技術產業和特色產業,有針對性地加大扶持力度,引導園區做強做大主導產業,搶占產業技術創新和發展制高點,形成各具特色、錯位發展的產業布局。進一步推動海內外創新資源進入高新園區,重點建設一批集工業設計、技術創新和新興產業培育為一體的創新核心區,使之成為園區轉型發展的重要引擎。
(三)加強公共服務平臺建設。按照“政府推動、市場運作”的原則,圍繞產業集聚區內研發設計、成果轉化、檢驗檢測、金融服務、市場開拓、品牌建設、人才培養等方面,加強各類技術創新服務中心和中介機構等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完善配套服務功能。發揮政府引導作用,綜合運用財稅、金融、土地等政策,支持行業協會、中介機構、技術創新服務中心在聚集區內建設創業服務中心、產業加速器、成果轉化孵化器等公共創新載體,充分發揮其在產業集群內的創新引領作用,為產業集群發展提供良好的載體和環境。
六、強化企業技術創新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建立健全省市縣三級技術創新組織體系,強化對技術創新的規劃引導和服務協調,爭取更多部門和行業協會的參與和支持,形成共同推動技術創新的合力。加強協調配合,建立政府有關部門密切配合的協調機制、省與地方支持企業創新的聯動機制,集成各種創新資源和力量,共同推動企業創新工作。強化監督考核,認真貫徹落實《關于建立全省企業技術創新評價考核指標體系的意見(試行)》(魯經信技字〔2011〕382號),通過科學的采集與分析各項評價指標,準確分析、評價各項技術創新活動。通過考核,不斷提高各市和企業的創新意識和創新積極性,考核結果報省政府同意后,向各地通報考核情況。
(二)加大資金投入。進一步加大政府對技術創新的投入,完善財政科技投入的穩定增長機制,鼓勵市縣建立技術創新專項扶持資金,用于支持企業開展技術創新活動。引導企業成為技術創新投入的主體,支持企業積極申報國家有關創新專項。落實好高新技術企業研發投入占銷售收入比例5%以上、省級企業技術中心企業3%以上的有關規定。支持企業用足用好有關政策,把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科研儀器設備加速折舊、進口設備免稅等優惠政策落實到位,推動企業技術創新經費逐年遞增。省財政安排專項經費,重點支持產業標準的實施推廣、標準體系建設、標準數據庫建設等,支持獲得國際領域互認資格的重點項目,支持節能產品、低碳環保等重點領域認證技術研究和推廣。認真貫徹落實好《山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轉發省經信和信息化委等部門關于充分運用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推動我省企業技術創新的意見的通知》(魯政辦發明電〔2012〕24號),充分調動企業用好國家優惠政策開展技術創新的積極性。規范認定工作流程,鼓勵和支持更多企業申報高新技術企業,享受高新技術企業稅收優惠政策。
(三)推進科技管理創新。完善管理機制,建立符合市場規律、服務企業發展的先進創新管理模式,在創新決策、項目管理、平臺建設、政策扶持等方面促進管理的科學化。改進工作方法,切實發揮政府部門宏觀指導作用,強化產業政策研究,定期發布技術創新指南,引導企業按照市場導向開展技術創新工作。簡化規范各類項目的申報、審核、驗收工作程序,積極推行網上申報、審核方式。充分發揮好行業協會和中介機構在項目評審、技術服務等方面的作用。財政、統計、稅務、知識產權等部門,要開展經常性的技術創新政策和業務知識培訓,強化各級科技管理人員的業務素質,建設一支高素質的技術創新管理隊伍。
(四)保護知識產權。有針對性地對企業領導、管理人員、科研人員進行知識產權知識的宣傳引導,為企業培養一大批高素質的知識產權工程師。推進企業建立規范化的知識產權管理體系,建立知識產權預警機制,強化企業生產經營全過程的知識產權管理。引導和支持企業將知識產權戰略與企業經營發展戰略有機結合,有效利用專利、商標等信息開展技術創新和市場分析,積極構建專利池并建立知識產權聯盟。發布重點專利成果產業化導向目錄,鼓勵企業加快自主知識產權產業化。加大對知識產權的保護力度,依法嚴厲打擊各種侵犯知識產權行為,切實保護企業創新權益。
山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二○一二年五月十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