贛府發〔2006〕10號
——貫徹落實《若干意見》系列
各市、縣(區)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門:
個體私營等非公有制經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和促進社會生產力發展的重要力量。積極發展個體私營等非公有制經濟,有利于繁榮城鄉經濟、增加財政收入,有利于擴大社會就業、改善人民生活,有利于優化經濟結構、促進經濟發展,對實現江西在中部地區崛起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具有重大意義。為進一步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鼓勵支持和引導個體私營等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若干意見》(國發[2005]3號)精神,結合我省實際,提出如下實施意見。
一、放寬非公有制經濟市場準入
1、貫徹平等準入、公平待遇原則。允許非公有資本進入法律法規未禁入的行業和領域。允許外資進入的行業和領域,也允許國內非公有資本進入,并放寬股權比例限制等方面的條件。在投資核準、融資服務、財稅政策、土地使用、對外貿易和經濟技術合作等方面,對非公有制企業與其他所有制企業一視同仁,實行同等待遇。對需要審批、核準和備案的事項,各級政府部門必須依法公開相應的制度、條件和程序。進一步清理和修訂限制非公有制經濟市場準入的規章和規范性文件。
2、允許非公有資本進入壟斷行業和領域。加快壟斷行業改革,在電力、電信、鐵路、民航、石油等行業和領域,進一步引入市場競爭機制。對其中的自然壟斷業務,非公有資本可以參股等方式進入;對其他業務,非公有資本可以獨資、合資、合作、項目融資等方式進入。在國家統一規劃的前提下,除國家法律法規等另有規定的外,允許具備資質的非公有制企業依法平等取得礦產資源的探礦權、采礦權,鼓勵非公有資本進行商業性礦產資源的勘查開發。
3、允許非公有資本進入公用事業和基礎設施領域。加快完善政府特許經營制度,規范招投標行為,支持非公有資本積極參與城鎮供水、供氣、供熱、公共交通、污水垃圾處理等市政公用事業和基礎設施的投資、建設與運營。在規范轉讓行為的前提下,具備條件的公用事業和基礎設施項目,可向非公有制企業轉讓產權或經營權。鼓勵非公有制企業參與市政公用企業、事業單位的產權制度和經營方式改革。
4、允許非公有資本進入社會事業領域。支持、引導和規范非公有資本投資教育、科研、衛生、文化、體育等社會事業的非營利性和營利性領域。鼓勵和支持非公有制企業興辦職業教育,鼓勵和支持非公有制經濟參與公有制社會事業單位的改組改制,鼓勵和支持非公有資本進入文藝表演團體、演出場所等文化行業,鼓勵和支持非公有制經濟捐資捐贈社會事業。
5、允許非公有資本進入金融服務業。在加強立法、規范準入、嚴格監管、有效防范金融風險的前提下,允許非公有資本進入區域性股份制銀行和合作性金融機構。符合條件的非公有制企業可以發起設立金融中介服務機構。允許符合條件的非公有制企業參與銀行、證券、保險等金融機構的改組改制。
6、允許非公有資本進入國防科技工業建設領域。堅持軍民結合、寓軍于民的方針,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允許非公有制企業按有關規定參與軍工科研生產任務的競爭以及軍工企業的改組改制。鼓勵非公有制企業參與軍民兩用高技術開發及其產業化。
二、加大對非公有制經濟的財稅支持
7、加大財政支持力度。省級財政要逐年擴大中小企業發展專項資金規模,有條件的市、縣(區)人民政府應當在本級財政預算中設立相應的專項資金。支持非公有制企業申報國家扶持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政策性資金和信貸資金。
8、支持發展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對非公有資本進入農業產業化領域的增值稅一般納稅人向農業生產者購進的免稅農產品和向小規模納稅人購進的農業產品,按13%抵扣進項稅額。對國家級重點龍頭企業從事種植業、養殖業和農林產品初級加工取得的所得,免征企業所得稅。
9、支持創辦第三產業。對非公有制經濟新辦的獨立核算的從事咨詢業(包括科技、法律、會計、審計、稅務等咨詢業)、信息業、技術服務業的企業,經稅務部門審核,自開業之日起,免征1-2年企業所得稅。對新辦的獨立核算的從事交通運輸業、郵電通訊業的非公有制企業,自開業之日起,第一年免征企業所得稅,第二年減半征收企業所得稅。對新辦的獨立核算的從事公用事業、商業、物資業、對外貿易業、旅游業、倉儲業、居民服務業、飲食業、教育文化衛生事業的非公有制企業,自開業之日起,可減征或免征企業所得稅一年。
10、支持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和推動企業技術進步。對在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內并經有關部門認定的非公有制高新技術企業,自投產年度起免征所得稅2年,以后按15%的稅率征收所得稅。企業在技術轉讓過程中發生的有關技術咨詢、技術服務、技術培訓所得,年凈收入在30萬元以下的,免征企業所得稅。非公有制企業投資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技術改造項目,可按有關規定享受稅收優惠政策。
11、支持非公有制經濟參與國有經濟結構調整和國有企業重組。支持非公有制企業通過并購和控股、參股等多種形式,參與國有企業和集體企業的改組改制改造。非公有制企業并購國有企業,參與其分離辦社會職能和輔業改制,在資產處置、債務處理、職工安置和社會保障等方面,參照執行國有企業改革的相應政策。凡符合稅法規定免稅條件的,經有關部門認定、稅務機關審核,3年內免征企業所得稅。
12、支持創辦資源綜合利用型企業。非公有制企業在原設計規定的產品以外,以綜合利用本企業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廢水、廢氣、廢渣等廢棄物為主要原料,屬《資源綜合利用目錄》內的資源而生產的產品所得,經稅務機關審核批準,自投產之日起,免征所得稅5年。對以利用其它企業廢棄物、在《資源綜合利用目錄》內的資源而興辦的企業,經稅務機關審核批準,減征或免征所得稅1年。對以利用本企業外的大宗煤矸石、爐渣、粉煤灰為主要原料的企業生產建材產品的所得,經稅務機關審核批準,自投產之日起,免征所得稅5年。
13、鼓勵支持自主創業。進一步落實國家就業和再就業政策,加大對自主創業的政策扶持,鼓勵下崗失業人員、退役士兵、大學畢業生和歸國留學生等各類人員創辦小企業,開發新崗位,以創業促就業。對創辦的企業符合國家有關規定可享受稅收優惠政策。
三、加大對非公有制經濟的金融支持
14、加大信貸支持力度。有效發揮貸款利率浮動政策的作用,引導和鼓勵各金融機構從非公有制經濟特點出發,開展金融產品創新,完善金融服務,切實發揮銀行內設中小企業信貸部門的作用,改進信貸考核和獎懲管理方式,提高對非公有制企業的貸款比重。對非公有制企業貸款額度在500萬元以內、不動產抵押能夠落實、投資回收期不超過一年的一般固定資產貸款,各商業銀行在有效防范風險的基礎上,應減少貸款審批環節。城市商業銀行和城市信用社要積極吸引非公有資本入股;農村信用社要積極吸引農民、個體工商戶和中小企業入股,增強資本實力。政策性銀行要研究改進服務方式,擴大為非公有制企業服務的范圍,提供有效的金融產品和服務。鼓勵政策性銀行依托地方商業銀行等中小金融機構和擔保機構,開展以非公有制中小企業為主要服務對象的轉貸款、擔保貸款等業務。
15、拓寬直接融資渠道。非公有制企業在資本市場發行上市與國有企業一視同仁。鼓勵符合條件的非公有制企業到境外上市。規范和發展產權交易市場,推動各類資本的流動和重組。支持發展勢頭好、符合條件的非公有制的上市公司,積極探索定向增發新股、定向增發可轉換債券等新途徑再融資。鼓勵和支持主業突出、競爭優勢明顯、融資能力強的非公有制的上市公司,進行資源整合和資產重組,推動以資本為紐帶的強強聯合和低成本擴張。鼓勵控股上市公司的非公有制企業集團通過換股并購形式實現整體上市。允許符合條件的非公有制企業依照國家有關規定發行企業債券。
16、鼓勵金融服務創新。改進對非公有制企業的資信評估制度,對符合條件的企業發放信用貸款。對符合有關規定的企業,經批準可開展工業產權和非專利技術等無形資產的質押貸款試點。鼓勵金融機構開辦融資租賃、公司理財和賬戶托管等業務。改進保險機構服務方式和手段,開展面向非公有制企業的產品和服務創新。擴大票據承兌、票據貼現業務,解決非公有制企業短期融資難的問題。支持非公有制企業依照有關規定吸引國際金融組織投資。
17、建立健全信用擔保體系。支持非公有制經濟設立商業性或互助性信用擔保機構。鼓勵有條件的地方建立中小企業信用擔保基金和區域性信用再擔保機構。建立和完善信用擔保的行業準入、風險控制和補償機制,加強對信用擔保機構的監管,對擔保機構注冊資本變動和資金運用情況實施有效監控,制止和查處擔保機構抽逃資本金、超比例過度擔保、為股東提供關聯擔保、超范圍從事非擔保業務等違法違紀行為。建立健全擔保業自律性組織。
四、提升對非公有制經濟的社會服務水平
18、大力發展社會中介服務。各級政府要加大對中介服務機構的支持力度,堅持社會化、專業化、市場化原則,不斷完善社會服務體系。支持發展創業輔導、籌資融資、市場開拓、技術支持、認證認可、信息服務、管理咨詢、人才培訓等各類社會中介服務機構。按照市場化原則,規范和發展各類行業協會、商會等自律性組織。整頓中介服務市場秩序,規范中介服務行為,為非公有制經濟營造良好的服務環境。
19、積極開展創業服務。支持有條件的地方在經濟技術開發區、工業園區、高新技術園區開辟下崗失業人員、退役士兵、大學畢業生和歸國留學生初次創業基地或創業孵化基地。將小額貸款扶持范圍由原來的國有企業下崗職工,擴大到自主創業的下崗失業人員、退役士兵、大學畢業生和歸國留學生,并適當放寬貸款期限和貸款額度。
20、支持開展企業經營者和員工培訓。根據非公有制經濟的不同需求,開展多種形式的培訓。整合社會資源,創新培訓方式,形成政府引導、社會支持和企業自主相結合的培訓機制。依托大專院校、各類培訓機構和企業,重點開展法律法規、產業政策、經營管理、職業技能和技術應用等方面的培訓,各級政府應給予適當補貼和資助。企業應定期對職工進行專業技能培訓和安全知識培訓。
21、加強科技創新服務。加大對非公有制企業科技創新活動的支持,加快建立適合非公有制中小企業特點的信息和共性技術服務平臺,推進非公有制企業的信息化建設。大力培育技術市場,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和技術轉讓。鼓勵和支持非公有制企業加大研發投入,組織開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引導和支持科研院所、高等院校與非公有制企業開展多種形式的產學研聯合。鼓勵國有科研機構向非公有制企業開放試驗室,充分利用現有科技資源。支持非公有資本創辦科技型中小企業和科研開發機構。鼓勵有專長的離退休人員為非公有制企業提供技術服務。切實保護單位和個人知識產權。
22、支持企業開拓國內外市場。改進政府采購辦法,在政府采購中非公有制企業與其他企業享受同等待遇。推動信息網絡建設,積極為非公有制企業提供國內外市場信息。鼓勵和支持非公有制企業擴大出口和到境外投資興業,在對外投資、進出口信貸、出口信用保險等方面與其他企業享受同等待遇。鼓勵非公有制企業在境外申報知識產權。發揮行業協會、商會等中介組織作用,利用國家中小企業國際市場開拓資金和省級外貿發展基金,培育和壯大一批非公有制出口骨干企業,支持企業開拓國際市場。
23、推進企業信用制度建設。加快建立適合非公有制中小企業特點的信用征集體系、評級發布制度以及失信懲戒機制,推進建立企業信用檔案試點工作,建立非公有制企業信用檔案數據庫,不斷完善中小企業誠信評定工作。對資信等級較高的企業,有關登記審核機構應簡化年檢、備案等手續。要強化企業信用意識,健全企業信用制度,建立企業信用自律機制。
五、引導非公有制企業提高自身素質
24、貫徹執行國家法律法規和政策規定。非公有制企業要貫徹執行國家法律法規,依法經營,照章納稅。服從國家的宏觀調控,嚴格執行有關技術法規,自覺遵守環境保護和安全生產等有關規定,主動調整和優化產業、產品結構,加快技術進步,提高產品質量,降低資源消耗,減少環境污染。
25、規范企業經營管理行為。非公有制企業從事生產經營活動,必須依法獲得安全生產、環保、衛生、質量、土地使用、資源開采等方面的相應資格和許可。企業要強化生產、營銷、質量等管理,完善各項規章制度。建立安全、環保、衛生、勞動保護等責任制度,并保證必要的投入。建立健全會計核算制度,如實編制財務報表。企業必須依法報送統計信息。加快研究改進和完善個體工商戶、小企業的會計、稅收、統計等管理制度。
26、提高企業經營管理者素質。非公有制企業出資人和經營管理人員要自覺學習國家法律法規和方針政策,學習現代科學技術和經營管理知識,增強法制觀念、誠信意識和社會公德,努力提高自身素質。引導非公有制企業積極開展扶貧開發、社會救濟和“光彩事業”等社會公益性活動,增強社會責任感。各級政府要重視非公有制經濟的人才隊伍建設,在人事管理、教育培訓、職稱評定和政府獎勵等方面,與公有制企業實行同等政策。建立職業經理人測評與推薦制度,加快企業經營管理人才職業化、市場化進程。
27、推進專業化協作和產業集群發展。引導和支持企業從事專業化生產和特色經營,向“專、精、特、新”方向發展。鼓勵中小企業與大企業開展多種形式的經濟技術合作,建立穩定的供應、生產、銷售、技術開發等協作關系。依據產業布局,以支柱產業為導向,以資金、產品、技術和品牌為紐帶,以工業園區為載體,加快企業集聚,延伸產業鏈,形成各具特色的優勢產業集群。通過提高專業化協作水平,培育骨干企業和知名品牌,發展專業化市場,創新市場組織形式,推進公共資源共享。
28、促進企業做大做強。支持有條件的非公有制企業通過兼并、收購、聯合等方式,進一步壯大實力。鼓勵非公有制企業實施品牌發展戰略,爭創名牌產品。鼓勵非公有制企業加大科技創新和新產品開發力度,形成自主知識產權。國家和省關于企業技術改造、科技進步、對外貿易以及其他方面的扶持政策,對非公有制企業同樣適用。每年扶持一批成長型小企業上規模、一批重點企業上水平,鼓勵有條件的企業向跨國公司發展。
六、維護非公有制企業和職工的合法權益
29、完善私有財產保護制度。嚴格執行保護合法私有財產的法律法規和行政規章,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侵犯非公有制企業的合法財產,不得非法改變非公有制企業財產的權屬關系。
30、維護企業合法權益。非公有制企業依法進行的生產經營活動,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干預。依法保護企業主的名譽、人身和財產等各項合法權益。非公有制企業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時提出的行政復議等,政府部門必須及時受理,公平對待,限時答復。
31、保障職工合法權益。非公有制企業要尊重和維護職工的各項合法權益,要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等法律法規,在平等協商的基礎上與職工簽訂規范的勞動合同,并健全集體合同制度,保證雙方權利與義務對等;必須依法按時足額支付職工工資,工資標準不得低于或變相低于當地政府規定的最低工資標準,逐步建立職工工資正常增長機制;必須尊重和保障職工依照國家規定享有的休息休假權利,不得強制或變相強制職工超時工作,加班或延長工時必須依法支付加班工資或給予補休;必須加強勞動保護和職業病防治,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等法律法規要求,切實做好安全生產與作業場所職業危害防治工作,改善勞動條件,加強勞動保護。要保障女職工合法權益和特殊利益,禁止使用童工。
32、推進社會保障制度建設。非公有制企業及其職工要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參加養老、失業、醫療、工傷、生育等社會保險,繳納社會保險費。按照國家規定建立住房公積金制度。有關部門要根據非公有制企業量大面廣、用工靈活、員工流動性大等特點,積極探索建立健全職工社會保障制度。
33、建立健全企業工會組織。非公有制企業要保障職工依法參加和組建工會的權利。企業工會組織實行民主管理,依法代表和維護職工合法權益。企業必須為工會正常開展工作創造必要條件,依法撥付工會經費,不得干預工會事務。
七、改進政府對非公有制經濟的監管
34、改進監管方式。各級政府要根據非公有制企業生產經營特點,完善相關制度,依法履行監督和管理職能。各有關監管部門要改進監管辦法,公開監管制度,規范監管行為,提高監管水平。加強監管隊伍建設,提高監管人員素質。行政執法部門對非公有制企業的行政檢查,必須依據有關法律法規進行,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干擾企業正常生產經營活動。及時向社會公布有關監管信息,發揮社會監督作用。
35、加強勞動監察和勞動關系協調。各級勞動保障等部門要高度重視非公有制企業勞動關系問題,加強對非公有制企業執行勞動合同、工資報酬、勞動保護和社會保險等法規、政策的監督檢查。建立和完善非公有制企業勞動關系協調機制,健全勞動爭議處理制度,及時化解勞動爭議,促進勞動關系和諧,維護社會穩定。
36、規范國家行政機關和事業單位收費行為。進一步清理現有行政機關和事業單位收費,除國家法律法規和國務院、省政府財政、價格主管部門規定的收費項目外,任何部門和單位無權向非公有制企業強制收取任何費用,無權以任何理由強行要求企業提供各種贊助費或接受有償服務。嚴格執行收費公示制度和收支兩條線的管理規定,企業有權拒絕和舉報無證收費和不合法收費行為。各級人民政府要加強對各類收費的監督檢查,嚴肅查處亂收費、亂集資、亂罰款及各種攤派行為。
37、加強對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指導。各級人民政府要根據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需要,強化服務意識,改進服務方式,創新服務手段。要將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加強對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動態的監測和分析,及時向社會公布有關產業政策、發展規劃、投資重點和市場需求等方面的信息。要充分發揮各級工商聯在政府管理非公有制企業方面的助手作用。統計部門要改進和完善現行統計制度,及時準確反映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狀況。建立促進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工作協調機制和部門聯席會議制度,加強部門之間配合,形成促進非公有制經濟健康發展的合力。省政府成立促進非公有制經濟發展領導小組,負責全省非公有制經濟工作的組織領導、統籌規劃和政策協調,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省中小企業局,負責日常工作。
38、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大力宣傳黨和國家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方針政策與法律法規,宣傳非公有制經濟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宣傳非公有制經濟發展中涌現出的先進典型,形成有利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良好社會輿論環境。省政府每兩年開展一次全省非公有制經濟發展表彰活動,推動我省非公有制經濟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