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3-05-26
來源:中小企業司 作者:
關鍵字:
----貫徹落實《若干意見》系列之二十五
為認真落實《國務院關于鼓勵支持和引導個體私營等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若干意見》(國發〔2005〕3號)和市委《關于進一步加快個體私營經濟發展的意見》(津黨發〔2003〕5號),促進我市個體私營等非公有制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為全市改革開放和社會經濟發展做出更大貢獻,現就若干問題提出如下意見:
一、貫徹平等準入原則,實行市場公平準入
(一)貫徹平等準入、公平待遇原則。鼓勵非公有資本進入法律法規未禁入的行業和領域。放寬股權比例限制等方面的條件。在投資核準、融資服務、財稅政策、土地使用、對外貿易和經濟技術合作等方面,對非公有制企業與其他所有制企業一視同仁,實行同等待遇。各有關部門要從我市社會經濟發展的大局出發,按照平等準入和公平待遇原則,盡快完成清理和修訂有關法規、規章和政策規定的工作;對需要審批、核準和備案的事項,必須公開相應的制度、條件和程序。
(二)鼓勵非公有資本進入壟斷行業和領域。加快壟斷行業改革,在電力、電信、鐵路、民航、石油、煤炭、環境衛生等行業和領域,進一步引入市場競爭機制。對其中的自然壟斷業務,積極推進投資主體多元化,非公有資本可以參股等方式進入;對其他業務,非公有資本可以獨資、合資、合作、項目融資等方式進入。在國家統一規劃的前提下,除國家法律法規等另有規定的外,鼓勵具備資質的非公有制企業依法平等取得礦產資源的探礦權、采礦權,進行商業性礦產資源的勘查開發,進入國防科技工業建設領域,參與軍工科研生產任務的競爭,參與軍民兩用高技術開發及其產業化。
(三)鼓勵非公有資本通過獨資、合資、合作、聯營、項目融資等多種形式參與投資基礎設施和市政公用事業。對具有自然壟斷特性的給水網、排水網、燃氣管網等基礎網絡,在確保國有資本絕對控股的基礎上,鼓勵非公有資本參股。鼓勵非公有資本參與水利、交通、能源、供水、供氣、供熱、道路、垃圾處理、污水處理、環衛設施等市政公用基礎設施的投資、建設與運營。加快完善政府特許經營制度,規范特許經營管理運作程序,鼓勵非公有資本從事市政公用事業。
(四)鼓勵非公有資本進入社會事業領域。支持、引導和規范非公有資本投資教育、科研、衛生、文化、體育等社會事業的非經營性和營利性領域,在放開市場準入的同時,加強政府和社會監管,維護公眾利益。支持非公有制企業參與公有制社會事業單位的改組改制,按照有關規定以競標或其他方式參與本市重大科技項目攻關、重點實驗室、工程中心建設,投資高新技術產業,設立研發機構,建立對外開放的共性技術服務平臺和公共實驗室,并按規定享受相關優惠政策。
(五)鼓勵非公有資本投資興辦除國家法律法規限制的某些特殊性質以外的各類教育機構。積極發展多元投資合作辦學,支持非公有資本參與非義務教育階段公辦學校的改制和重組,投資建立高水準的高校,大力發展非學歷教育。民辦學校享受國家規定的優惠政策,民辦教師可以在公辦學校和民辦學校之間合理流動。
(六)支持非公有制資本投資文化體育產業。除國家法律法規尚未允許進入的文化新聞傳媒的部分領域外,文化傳媒體育產業的其他領域要加大向非公有資本開放的力度。吸引非公有資本對文化體育事業的投入,形成一批具有知名品牌、較高管理水平和影響力的多元投資的文化、體育產業集團。發展依托高科技、具有競爭力的文化產業,繁榮天津的文化體育事業。鼓勵非公有資本以獨資、參股、合作等形式進入體育競賽表演、體育休閑健身、體育旅游市場、文藝表演團體、演出場所、博物館和展覽館、互聯網上網服務營業場所、藝術教育與培訓、文化藝術中介、旅游文化服務、文化娛樂、藝術品經營、動漫和網絡游戲、廣告、電影電視劇制作發行、廣播影視技術開發運用、電影院和電影院線、農村電影放映、書報刊分銷、音像制品分銷、包裝裝潢印刷品印刷等文化體育事業,并享受國有文化體育企業同等待遇,其中符合國家規定條件的可享受相關稅收優惠政策。鼓勵非公有資本以多種形式參與政府主導的包括公益性在內的文化活動和項目。
(七)引導非公有資本投入醫療衛生領域。鼓勵非公有資本采用多種形式,參與區域衛生規劃中基本醫療服務主體框架外的公立醫療機構的改制,興辦公益性或營利性醫療機構以及組建醫療投資公司、醫院管理公司和醫療集團。引導和鼓勵非公有資本投資興辦老年護理、康復、保健類醫療衛生機構,以及設施和技術一流、管理先進、提供高端服務的營利性醫療衛生機構。有關部門要盡快研究制定非公有資本參與公立醫院改制的相關配套性政策措施,尤其是職工身份轉換及社會待遇銜接的相關政策。非公有資本投資新建營利性醫療機構,以及營利性醫療機構由政府專項審批許可的大型醫療設備,在符合執業標準及裝備條件的基礎上,區域衛生規劃控制方面可適當放寬。地域范圍廣闊、醫療衛生資源配置相對薄弱的街道和鄉鎮在確保政府辦好社區衛生服務平臺的同時,可鼓勵和支持非公有資本興辦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運用政府和醫保購買服務的方式,為居民提供社區醫療衛生服務。
(八)積極引導非公有資本進入金融服務業。在加強立法、規范準入、嚴格監管、有效防范金融風險的前提下,支持經營業績良好、達到國家銀行監督管理機構規定的金融機構投資入股資質的個體私營等非公有資本進入區域性股份制銀行和合作性金融機構。鼓勵符合條件的非公有制企業參與銀行、證券、保險等金融機構的改組改制,以直接入股等方式進入地方銀行與非銀行金融機構。
(九)改革企業經營范圍核準方式。凡涉及前置許可的經營項目按有關部門審批或許可的業務范圍核準。非前置許可經營項目的核準按申辦人要求辦理登記。對企業從事非前置許可經營項目超出備案范圍的,應督導其及時辦理變更登記,一般不按超范圍經營處理。
(十)改革企業注冊資本繳付方式。公司注冊資本可分期繳付,公司全體股東的首次出資額應達到注冊資本的20%,且不低于最低注冊資本額,其余部分自公司成立之日起兩年內繳足。有限責任公司注冊資本最低為3萬元(法律法規另有規定的, 從其規定)。具體實施辦法由市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制定。對屬于科技創業型、農產品加工等都市服務型,以及下崗、失業人員創辦或者吸收下崗、失業人員就業型的三類小企業在設立時,基本符合設立條件、在其做出承諾后,由工商部門頒發有效期為一年的營業執照。
(十一)改革企業注冊資本驗資辦法。投資人以貨幣形式出資的,應到設有“注冊資本(金)入資專戶”的銀行開立“企業注冊資本(金)專用賬戶”交存貨幣注冊資本(金)。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根據入資銀行出具的《交存入資資金憑證》確認投資人繳付的貨幣出資數額。投資人以非貨幣形式出資的,應當在申請登記注冊時提交資產評估報告。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根據評估報告確定的資產價值,確認投資人繳付的非貨幣出資數額。非貨幣出資涉及國有資產的,其價值和權屬應當經國有資產監督管理機構確認。企業設立后出具非貨幣出資的權屬證明或審計報告,證明資產歸屬本企業所有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門予以備案登記。具體辦法由金融、工商行政管理等有關部門研究制定。對企業依法開展的對外投資活動,工商行政管理部門不再審查其對外投資的累計數額。
(十二)放寬出資方式限制。以股權、可轉換優先股、可轉換債券以及人力資本、智力成果等作為股東出資組建公司,所占公司注冊資本比例可放寬至70%。
(十三)改革分支機構登記程序。企業辦理分支機構設立登記,不申請使用獨立字號的可直接辦理名稱預先核準,只須提交《登記申請書》、經營場所證明、《營業執照》復印件和負責人任職文件,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即予辦理登記注冊。在同一區縣工商分局轄區內企業住所和生產場所分離的,實行住所和生產場所同時登記。
(十四)放寬企業名稱登記注冊條件。企業名稱登記注冊實行即時辦理制度,申請人憑本人身份證明辦理名稱預先登記注冊,預先核準的名稱保留期為3個月。屆時,經申請可再延長3個月。申請人可在企業字號、行業特點、組織形式之間使用“天津”或“天津市”作為行政區劃,使用時應加括號。凡注冊資本在1000萬元人民幣以上(含1000萬元)的企業名稱,其行業或經營特點可省略,也可使用“實業”、“發展”、“開發”等字樣。有自營進出口權的企業名稱,可使用“國際貿易”、“對外貿易”等行業用語。
(十五)放寬企業住所和權屬證明的限制。個體私營企業的住所系租用旅館、飯店、寫字樓、公寓樓的,只提交承租方登記備案證明,不再提交產權證明。對產權人無法提交產權證明的,經合法市場的主辦單位、開發小區(含工業小區、科技園區)管委會、村委會出具的同意該場所從事經營活動的相關證明,即可辦理注冊登記手續。利用居民住房作經營場所的,按照國家和本市的相關規定辦理。
(十六)放寬企業集團登記條件限制。申請組建企業集團的,
其母公司注冊資本可放寬至3000萬元,母子公司注冊資本的總額放寬至5000萬元, 子公司的數量可以放寬為至少3個,其中,以高科技開發為主的企業申請組建企業集團的,其母公司注冊資本可放寬至2000萬元,母子公司注冊資本的總額放寬至3000萬元。
(十七)放寬與外商合資合作的條件。個人獨資企業、合伙企業、個體工商戶或自然人,可與外商開辦合資合作企業。
(十八)改革個體工商戶登記管理制度。建立個體工商戶的委托登記、委托備案和委托驗照制度,由區縣工商分局委托工商所實施登記、備案和年度驗照工作。農村流動商販、農民進入集貿市場或區縣政府指定區域內銷售自產農副產品實行備案制,免予工商登記。具備條件的個體工商戶,可直接變更為個人獨資企業。
(十九)實行企業籌建登記制度。在實行“并聯審批”制度的同時,對涉及前置審批事項多、投資額較大、項目建設周期長、需要有較長籌建過程方能具備生產經營條件的企業,在完成必要的許可后,可以核發有效期為一年的“項目籌建”的營業執照。
二、建立融資服務體系,促進直接間接融資
(二十)加大信貸支持力度,提高對非公有制企業的貸款比重。發揮商業銀行內設中小企業信貸部門的作用,改進信貸考核和獎懲管理方式,通過機制創新、制度創新、產品創新,加大對非公有制企業的貸款投入。鼓勵銀行開發適合個體私營等非公有制經濟的金融服務產品。鼓勵銀行與政府和社會貸款擔保機構合資合作,成為擔保中心的主辦行或承辦行,共同發展貸款擔保業務。鼓勵銀行與企業服務機構和貸款擔保機構合作,建立融資和擔保平臺。鼓勵銀行與擔保公司合作,培育和發展擔保機構信譽度,由銀行向擔保機構提供再擔保。鼓勵銀行與企業管理服務機構共同創建“箱式信用共同體”,為相對固定范圍的企業發放貸款。鼓勵銀行與商會、協會等社會法人組織共同創建“傘式網絡共同體”為企業發放貸款。鼓勵金融機構積極主動為非公有制企業提供融資租賃、公司理財、賬戶托管等服務。拓展非公有制企業實物資產抵押貸款,探索技術專利權、工業產權等非實物資產抵押貸款。
(二十一)加強對重點產業和企業的信貸支持。重點是增長較為迅速的制造業、現代服務業和社會服務業。商業銀行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產權明晰、符合有關規定的企業,可嘗試開辦工業產權、專利技術等無形資產的質押貸款。對管理規范、擔保落實、無不良信用記錄、有市場有效益的企業給予積極的信貸支持。支持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科技型企業流動資金需求。積極培育以技術創新為支撐、成長性好的高新技術企業和高新產品,促進非公有制經濟產業結構升級。
(二十二)適度擴大非公有制企業短期信用審批權限。各金融機構要根據各支行經營狀況、管理能力,結合當地經濟發展實際,采取區別對待、分類指導的原則,實行區域化的非公有制企業信貸政策。對經濟發達、信用環境好、非公有制企業集中的地區,適度擴大非公有制企業短期流動資金貸款權限,同時可采取公開統一授信和可循環使用信用等方式,為客戶提供便捷服務。
(二十三)積極開展職工持股信托。鼓勵企業職工在自愿的基礎上,依據有關政策法規通過信托持股的方式,經有關部門依法登記后,作為出資人投資企業。
(二十四)建立和完善信貸服務綜合體系。各金融單位要結合本市經濟發展情況,認真調查分析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狀況和信貸需求,研究制定支持非公有制企業發展相關措施,明確支持非公有制企業發展的工作目標,進一步提高信貸決策及工作效率。發揮信貸人員的信息優勢,為非公有制企業提供市場分析、市場營銷、政策指導,并利用銀行網點、服務網絡等優勢,為非公有制企業提供信貸、結算、財務和信息咨詢、投資理財等方面的服務。
(二十五)創新融資擔保方式。完善擔保體系,建立和完善信用擔保的行業準入、風險控制、損失補償機制和再擔保機制。鼓勵符合條件的非公有制企業成立商業擔保機構和互助性信用擔保機構,依法開展各類互助性融資擔保。建立健全擔保業自律性組織。對新開辦的貸款擔保機構,實行稅收優惠政策。積極推進保險公司開發適合非公有制企業特點的財產、責任、人身意外及保證保險等各類保險產品,為非公有制企業提供全方位保險服務。對生產經營好、效益好,但貸款擔保存在困難的企業,商業銀行可開展抵押、質押、擔保的組合擔保貸款。由企業提供符合擔保規定的有效資產、法人財產和個人財產為保證,通過組合擔保方式,解決企業的資金需求。銀行應加強與企業和社會法人、擔保機構的合作,由擔保機構提供第三方保證擔保,在有效控制風險的前提下,進一步加大貸款投放力度。
(二十六)拓寬直接融資渠道。非公有制企業在資本市場上市與國有企業一視同仁。積極推薦符合條件的非公有制企業申請公開發行股票并上市,支持非公有制企業開展資產重組、股權置換等活動。支持實力較強的非公有制企業通過海外上市、外資入股等方式從國際資本市場融資。有關部門要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為企業提供法律和政策咨詢服務,解決上市和融資中的困難和問題,促進企業完善法人治理結構,做大做強主業,提高經濟效益,不斷增強直接融資能力。鼓勵非公有制經濟以股權融資、項目融資等方式籌集資金。允許符合國家產業政策、信譽良好、實力較強的非公有制企業依照國家有關規定發行企業債券。鼓勵信托投資公司探索發行面向收益穩定、風險可控的非公有制企業股權信托計劃,加快建立和完善股權信托退出機制。鼓勵非公有制企業收購、兼并、重組本市國有企業和上市公司。對股權融資、項目融資、發行企業債券等方式籌集資金的企業,要積極支持,加強指導,幫助其解決直接融資的申辦程序等各種問題。加強產權交易市場建設,推動各類資本的流動和重組,完善投資者進入和退出市場機制。
(二十七)建立健全創業投資機制。積極支持非公有制企業投資公司的發展。積極支持骨干企業依法聯合成立行業資產管理公司,與信托公司合作通過信托投資方式,吸納民間閑置資金,使其轉化為投資資本。允許企業法人與自然人作為發起人,共同發起設立產業投資公司,從事對實業企業進行股權投資。產業投資公司可以股權、可轉換優先股、可轉換債券等準股權方式對未上市公司進行投資。對依法注冊并向管理部門備案的行業資產管理公司和產業投資公司,經稅務部門核準后可享受一定的稅收優惠政策。
三、調整完善財稅政策,促進企業持續發展
(二十八)市和區縣財政分別設立中小企業發展專項資金。
各區縣每年應安排一定資金擴大專項資金規模并納入財政年度預算,主要用于支持建立中小企業擔保體系、企業技術創新、開拓國際市場、創業輔導服務以及支持中小企業服務機構開展人員培訓等。政府部門使用財政專項資金安排的企業技術改造貼息和科技三項費用等項目支出,對非公有制企業與其他所有制企業按照同等條件、同等安排的原則辦理。
(二十九)充分發揮政府中小企業擔保管理中心對個體私營企業貸款的擔保作用。市財政局中小企業貸款擔保中心在5年內每年擴充貸款擔保基金規模,適度降低貸款擔保條件,擴大貸款擔保范圍。鼓勵區縣設立中小企業貸款擔保機構,充實中小企業貸款擔保機構資本金, 從其獲利年度起3年內由同級財政返還已交企業所得稅區縣留成部分。市中小企業貸款擔保基金管理中心對區縣政府出資組建的中小企業貸款擔保機構提供再擔保。
(三十)鼓勵金融機構開展對個體私營企業貸款業務。市財政對金融機構向注冊資金在200萬元以下(含200萬元)的個體私營企業發放的專項貸款,比上一年增長的部分,給予成本補償性資助。
(三十一)凡投資城市軌道交通、道路橋梁、垃圾處理及大型體育場館和體育設施、大型會展等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的,在投資回收期內,全額返還營業稅;自獲利年度起,第一年至第五年全額返還所得稅地方分享部分。第六年至第十年減半返還所得稅地方分享部分。對投資在2億元以上的大型主題公園,自開業之日起,第一年、第二年門票收入及游樂項目收入的營業稅給予全額返還;對其征收的土地,自征收之日起,第一年至第五年免征城鎮土地使用稅。
(三十二)對企業投資海河兩岸開發改造控規范圍內的基礎性設施(包括道路、橋梁、廣場、碼頭、停車場樓、3萬平方米以上大型公建等公共建筑),投資額在500萬元以下的,經有關部門批準取得海河兩岸控規范圍內的特許經營權或投資項目的專營權,經同級財政部門審批,自取得收入之日起的一年至兩年內,給予返還已繳納所得稅地方分享部分的優惠;投資額在500萬元以上的,經有關部門批準取得海河兩岸開發改造控規范圍內的特許經營權或投資項目的專營權,自取得收入之日起的一年至三年內,全額返還營業稅和企業所得稅地方分享部分。
(三十三)對直接從事海河兩岸基礎設施開發的企業實行稅費減免政策。直接從事海河兩岸基礎設施開發企業簽訂的土地轉讓合同以及為籌集建設資金簽定的集資債券合同、銀行合同,免征印花稅;征用海河兩岸開發改造控規范圍內的土地、房產,免征在辦理土地、房產權屬轉移過程中應交納的契稅。
(三十四)鼓勵非公有資本投資現代服務業。鼓勵非公有資本投資金融、商貿、物流、房地產、信息服務、航運服務、會展旅游、中介服務、文化、教育、科研、醫療、體育等現代服務業。支持非公有資本發展律師事務所、會計事務所、資產評估所。對2002年10月1日至2005年12月31日期間新辦的服務型企業 (廣告業、桑拿、按摩、網吧、氧吧除外)和新辦的商貿企業(從事批發、批零兼營以及其他非零售業務的商貿企業除外),符合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規定,當年新招用下崗失業人員達到職工總人數30%以上(含30%),并與其簽定一年以上(含一年)期限勞動合同的,經勞動保障部門認定,稅務機關審核,可享受一定期限內的營業稅、城建稅、教育費附加和企業所得稅減免政策。
(三十五)對經市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批準,在2003年1月1日至2005年12月31日期間成立的中小企業信用擔保機構,自取得中小企業信用擔保業務收入(不包括信用評級、咨詢、培訓等收入)之日起,給予免征營業稅三年的優惠政策;2003年1月1日前成立的中小企業信用擔保機構,凡享受免征營業稅優惠政策不足三年的,經申請可繼續給予免征營業稅,累計免征期限不得超過三年。
(三十六)對新辦的、獨立核算的從事咨詢業、信息業、技術服務業的企業或經營單位,自開業之日起,第一年至第二年免征所得稅;對新辦的獨立核算的從事交通運輸業、郵電通訊業的企業或經營單位,自開業之日起,第一年免征所得稅,第二年減半征收所得稅;對新辦的獨立核算的從事公用事業、商業、物資業、對外貿易業、旅游業、倉儲業、居民服務業、飲食業、教育文化事業、衛生事業的企業或事業單位,自開業之日起,報經主管稅務部門批準,可分別享受相關稅費減免政策。
(三十七)對勞動就業服務企業中的加工型企業和街道社區具有加工性質的小型企業,凡安置下崗失業人員并簽定一年以上期限勞動合同的,經勞動保障部門認定,稅務機關審核,每吸納1名下崗失業人員, 每年可享受企業所得稅2000元定額稅收扣減優惠。當年不足扣減的,可結轉下一年繼續扣減,但結轉期不超過兩年。
(三十八)支持科技型企業加快發展。經稅務部門審核批準,對科技型私營企業研究開發新產品、新技術、新工藝所發生的各項費用,比上年度發生額增長達到規定比例的,除當年實際發生的費用按規定據實列支的以外,可再按實際發生額的一定比例抵扣當年應納稅所得額。對促進科技進步、環境保護和國家鼓勵投資項目的關鍵設備,以及常年處于震動、超強度使用或受酸、堿等強烈腐蝕的機器設備,可以加速設備折舊。
(三十九)鼓勵企業從事社會公益事業和慈善事業。積極支持企業經備案后以自己企業的名稱建立各類非贏利性社會公益基金,或以其他方式從事捐資、捐贈等社會慈善事業。企業通過我國境內非營利的社會團體、國家機關用于公益、救濟性的捐款,在國家規定的限額內,準予稅前扣除。
(四十)支持企業實施品牌發展戰略。對已獲國家馳名商標、市著名商標和國家、市名牌產品稱號的非公有制企業產品,優先列入技術改造、技術創新和新產品開發計劃。對新創國家、市級馳名、著名商標和國家、市名牌產品稱號的企業,按照有關規定予以獎勵。企業可以從成本中按照國家級、市級等次分別列支50萬元、20萬元,用于獎勵有功人員。
四、推進產權制度改革,完善法人治理結構
(四十一)堅持政企、政事、政資分開,消除制約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體制性障礙,加快國有企業改革,創造多種經濟平等競爭的環境。繼續推進基礎設施和市政公用事業領域的政企分開和政事分開,剝離基礎設施和公用事業領域國有企業和經營性事業單位擁有的諸如行業規劃、結構調整、環保技術監督、市場監督等行政性職能,為推進市場化運作創造公平的市場環境。支持符合條件的非公有制企業參與總承包、分包、招投標代理、監理等建設市場業務競爭。鼓勵非公有制企業參與市政公用企業、事業等單位的產權制度和經營方式改革。
(四十二)非公有制企業并購國有企業,參與其分離辦社會職能和輔業改制,在資產處置、債務處理、職工安置、社會保障、土地使用、稅費解繳等方面,參照執行國有企業改革的相應政策。對非公有制資本投入國家和本市鼓勵、扶持類產業以及環境保護項目的,在安排財政資金支持和補貼方面,享受與其他所有制企業同等政策待遇。
(四十三)鼓勵非公有制經濟參與國有經濟結構調整和國有企業重組。按照產權結構多元化、資本結構合理化、資產經營規模化、治理結構規范化的原則,積極推進未改制的國有獨資企業、國有獨資公司和國有股絕對控股的企業進行產權制度改革。大力發展國有資本、集體資本和非公有資本等參股的混合所有制經濟。鼓勵非公有制企業通過并購和控股、參股等多種形式參與國有企業改組改制改造。支持一批實力強、信譽好、具有核心技術的非公有制企業整體并購國有企業。鼓勵非公有資本參與法律法規未禁入的基礎設施和公用事業等領域國有企業的股份制改革。支持非公有制企業參與科技、文化、衛生、教育、體育等領域國有企業的股份制改革試點。企業因改制重新設立為股份制企業的,允許將原企業的業績、個人從業資格帶入新企業。對企業改制后資質條件達不到要求的,可以繼續保留原資質等級,并給予兩年時限逐步達到資質標準。對改制企業要求提高資質等級或增加資質范圍的給予支持。鼓勵個體私營等非公有制企業參與轉制院所產權制度改革。在進行產權界定的前提下,鼓勵非公有制企業并購集體企業,有關部門要按照國家有關政策抓緊研究制定本市相關政策。
(四十四)據實確認公有制企業資產。公有制企業實施改制前,要依照有關規定,依法對改革企業進行清產核資、資產評估和財務審計,對清查出來的資產損失按照財政部和國資委有關規定確認處理,據實確認企業資產。
(四十五)據實甄別確認企業性質。對由市和區縣國有資產
監督管理部門依法界定的名為公有制企業實為個人投資企業需要理順產權關系的,憑市、區縣國有資產監督管理部門出具的界定產權性質的文件,向登記機關辦理相關手續。對名為國有或集體實為私營的企業,經有關部門確認并按規定辦理變更登記手續后,原企業資質等級繼續有效。
(四十六)妥善處理非公有制企業參與公有制企業改革后在稅收、資產權屬和股權規范等方面的歷史遺留問題和政策不配套的問題。非公有制企業申請使用國有土地,與國有和集體企業享受同等待遇,建設用地統一納入土地使用年度計劃管理,企業以出讓方式取得的土地使用權與合法的地上建筑物,在出讓合同規定的土地使用期內,可依法轉讓、入股、出租和作信貸抵押;其生產經營場地在土地有償使用期內,任何單位不得隨意收回、拆除或侵占;政府決定需收回土地和拆除房屋的,要依法給予補償。對參與公有制企業改革的非公有制企業,通過托管和分流妥善安置原企業職工并達到一定比例的,按《關于印發〈天津市國有特困企業整體分流安置職工暫行辦法〉的通知》(津政發〔2004〕108號)的規定執行。
(四十七)積極推動和規范企業并購工作,促進資產重組,優化資源配置。鼓勵經營者及職工以自有資金、借款、實物抵押、期權獎勵和技術、科研成果等方式購買或增資持有企業股份,參與企業改制。但國家有關規定禁止的情形除外。
(四十八)簡化非公有制企業參與國有企業和集體企業改制的程序。國有企業和集體企業改制為公司、個人獨資、合伙企業的,履行變更登記程序,可以保留原字號;已取得專項許可且仍在有效期內的,不再重新辦理審批手續;住所未發生變化的,不再提交房屋產權證明。
(四十九)降低企業改制成本。對國有企業和集體企業改制為國有控股和集體控股有限責任公司、股份合作制企業和私營企業的,以及摘掉“紅帽子”、“洋帽子”的私營企業,其資產評估、土地使用權過戶等各項費用,凡由政府行政機關收取的,按照物價部門規定的標準減半收取。
(五十)建立健全法人治理結構。非公有制企業要努力適應市場化發展要求,依法建立規范的個人獨資企業、合伙企業和公司制企業。公司制企業要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要求,建立和完善法人治理結構,規范公司股東會、董事會、監事會和經營管理者的權責,完善企業領導人員的聘用制度,形成權力機構、決策機構、監督機構和經營管理者之間的制衡機制。
(五十一)支持企業依法誠信經營。引導非公有制企業不斷提高合同管理、財務管理、項目管理、質量管理等管理水平。鼓勵非公有制企業出資人和經營管理人員自覺學習法規政策,學習現代科學技術和經營管理知識,增強法制觀念、誠信意識、社會公德并強化生產、營銷、質量等管理,完善各項規章制度。督促其建立安全、環保、衛生、勞動保護等責任制度,并保證必要的投入;建立健全會計核算制度,如實編制財務報表。防范和杜絕信用風險、市場風險、道德風險。
(五十二)加強非公有資本參與國有企業改革的信息、管理、技術、擔保等方面的服務平臺建設。充分發揮產權交易所在非公有資本收購、兼并和受讓國有產權中的作用,完善產權交易市場的組織管理體制,創新交易方式和品種,引導非公有制企業合理流動和股權結構合理調整,為非公有資本參與國有經濟戰略性調整提供公開、科學、透明的交易平臺。充分發揮各類市場中介組織在提供法律、審計、評估、交易和咨詢等服務方面的作用。建設平等、規范的非公有資本參與國有企業改革的市場交易環境。做好非公有資本參與國有企業改制后的跟蹤、協調服務工作。
五、加強行業協調自律,維護企業及職工合法權益
(五十三)充分發揮行業協會、行業商會等自律性組織的協調、溝通、指導、服務職能。大力發展行業協會、行業商會。充分發揮行業協會、行業商會在發展非公有制經濟中的協調服務、參謀咨詢、橋梁紐帶和資源整合等作用。支持非公有制企業自主參與行業協會、行業商會,促進非公有制經濟優勢互補,協作發展。行業協會、行業商會要發揮服務職能,為企業發展提供信息、信貸等服務,促進企業對外合作與交流,組織企業咨詢、診斷、鑒定、論證和各項專業管理、生產技術、經驗總結和推廣活動;發揮行業自律和管理職能,組織開展行業資格認證、行業技能資質考核和認定、行業產品價格協調和行業經濟指標統計,制定行業服務標準和行業自主管理規定,協調和規范行業行為,避免惡性競爭;發揮維權職能,建立健全維權服務機構,依法維護企業和職工的合法權益;發揮培訓和教育職能,對企業經營者和職工進行政策法規、現代知識、科學技術、崗位技能等全方位培訓,加強法制觀念、誠信意識和社會公德教育,不斷提高企業的綜合素質。
(五十四)保障職工合法權益。非公有制企業要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等法律法規,在平等協商的基礎上與職工簽定規范的勞動合同,并健全集體合同制度,保證雙方權利與義務對等。要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等法律法規,切實做好安全生產與作業場所職業危害防治工作,改善勞動條件,加強勞動保護。必須依法按時足額支付職工工資,工資標準不得低于或變相低于當地政府規定的最低工資標準,逐步建立職工工資正常增長機制;必須尊重和保障職工依照國家規定享有的休息和休假權利,不得強制或變相強制職工超時工作,加班或延長工時必須依法支付加班工資或給予補休。要保障女職工和未成年工的合法權益,禁止使用童工。
(五十五)保障企業及其經營者的合法權益。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要嚴格執行保護合法私有財產的法律法規和行政規章,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侵犯非公有制企業的合法財產,不得非法改變非公有制企業財產的權屬關系,不得侵犯企業經營者的名譽、人身和財產等各項合法權益,對損害投資者權益的行為進行披露和處理。加強對非公有制企業的法律知識普及教育,完善對非公有制企業的法律咨詢服務,建立維護非公有制企業合法權益的法律服務和法律援助體系。
(五十六)企業所在轄區的屬地公安機關要與企業建立聯系制度,加強對個體私營等非公有制企業內部安全保衛工作的監督、指導,提高企業自身防范能力。嚴厲打擊侵犯個體私營等非公有制企業合法權益的違法犯罪活動。
(五十七)積極推進社會保障制度。非公有制企業及其職工要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參加養老、失業、醫療、工傷、生育等社會保險,繳納社會保險費。有關部門要根據非公有制企業量大面廣、用工靈活、員工流動性大等特點,積極探索建立健全職工社會保障制度。
(五十八)禁止向非公有制企業亂檢查、亂評比、亂攤派和亂拉贊助。取消所有向非公有制企業收取費用的評比、排序和授牌活動。今后舉辦全市性或行業性的對非公有制企業的各種免費評比活動,必須經市人民政府批準。政府部門、有關單位和街道辦事處、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等基層組織不準組織強制性監測和培訓,不準強迫企業加入任何社團組織,不準強行向企業攤派接待、廣告、報刊雜志等費用,不準要求或變相要求企業購買指定的設備與接受服務。
(五十九)加強對企業的投訴受理工作。非公有制企業有權抵制和投訴侵犯其合法權益的行為。受理投訴的部門要及時受理、公平對待、限期處理,屬于本部門職權范圍內的投訴事項,接到投訴后10個工作日內調處終結并答復投訴人,情況復雜的可適當延期,但最長不得超過20天;不屬于本部門職權范圍內的投訴事項,接到投訴后2個工作日內移送相關部門并通知投訴人。
六、建立社會服務體系,加強引導管理協調
(六十)建立與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相配套的社會服務協作體系。加快咨詢、評估、會計、律師、招投標代理等中介服務的標準和管理監督機制建設。加大對中介服務機構的支持力度,堅持社會化、專業化、市場化原則,支持發展創業輔導、投融資、市場開拓、技術支持、認證服務、信息咨詢、人才培訓等各類社會中介服務機構。整頓中介服務市場秩序,規范中介服務行為。中介機構接受行政機關委托對非公有制企業進行檢驗、審查審核、評估等,其費用由委托單位支付,不得向企業收取任何費用。中介機構提供服務時要按照“自愿、有償”原則和有關規定收取費用,禁止中介服務機構利用政府部門的職權,向非公有制企業強制服務和強制收費。禁止將行政機關應當依法履行的管理事項轉移給中介機構變相收費。
(六十一)積極開展創業服務。進一步落實國家就業和再就業政策,加大對自主創業的政策扶持,鼓勵下崗失業人員、退役士兵、大學畢業生和歸國留學生等各類人員創辦企業,開發新崗位,以創業促就業。區縣、鄉鎮政府要支持建立創業服務機構,鼓勵為初創企業提供各類創業服務和政策支持。
(六十二)加強科技和人才服務。要加大對非公有制企業科技創新活動的支持,加快建立適合非公有制企業特點的信息和共性技術服務平臺,推進非公有制企業的信息化建設。大力培育技術市場,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和技術轉讓。支持非公有資本等多元化主體投資技術合作與技術轉移平臺,加快促進各類科技成果轉化和高新技術企業發展。加強科技企業孵化基地建設,改善非公有制科技企業創業孵化服務條件,“孵小”和“扶強”并舉,扶持不同層次非公有制科技企業的發展。引導和支持科研院所、高等院校與非公有制企業開展多種形式的產學研聯合。鼓勵國有科研機構向非公有制企業開放試驗室,充分利用現有科技資源。鼓勵有專長的離退休人員在法律法規允許的范圍內為非公有制企業提供技術服務。切實保護單位和個人的知識產權。積極推進戶籍管理改革,為非公有制企業引進人才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務。市人事部門要重視非公有制經濟的人才隊伍建設,建立職業經理人測評與推薦制度,加快非公有制企業經營管理人才職業化、市場化進程。
(六十三)建立企業法人和自然人信用體系,加強信息服務。加強信用體系制度建設,規范信用信息的采集、整理和使用,擴大采集范圍,充實信用信息內容。政府及有關部門要按照電子政務發展的要求,加強政務網站、基礎數據庫和業務應用系統建設,推進政務信息公開,建立一體化的政務信息平臺。市綜合經濟管理部門定期向社會發布有關產業政策、發展規劃、國企改革、投資重點、市場需求和經濟運行等方面的信息和預警信號。對經第三方信用機構評估、資信等級較高的非公有制企業,政府有關部門在政府采購、納稅繳費等方面給予便利。加快建立適合非公有制中小企業特點的信用征集體系、評級發布制度以及失信懲戒機制,推進建立企業信用檔案工作,建立和完善非公有制企業信用檔案數據庫。推動非公有制企業內部信用制度建設,促進非公有制企業使用信用產品作為授信決策參考,防范商務信用風險。
(六十四)加大對重點企業的支持服務力度。市和區縣人民政府要組織好先進私營企業的評定表彰工作。把依法經營、年納稅額達到一定數量并有發展前景的私營企業列為市和區縣人民政府及各有關單位重點支持對象,實行對口幫扶指導服務,促進其不斷做優做大做強。經確定為重點培育高新技術和創名牌產品的非公有制企業,與同類型公有制企業一樣,在技術改造、技術引進、銀行貸款、財政貼息、嘉獎、知識產權保護、引進國外智力等方面給予優先安排。
(六十五)加強外地企業和人員來津投資的服務工作。堅持服務全國的戰略思想,充分發揮天津的區位、功能、市場、信息和人才綜合優勢,結合產業結構調整和發展規劃,采取擴大開放、調整政策、加強服務等積極措施,為各地非公有制企業總部、營運中心、采購中心和研發中心等功能性中心落戶天津,以及各地非公有資本來津投資辦企業做好服務工作,進一步營造公平公正公開的投資和市場環境。支持在津各地非公有制企業參與本市對口支援、西部開發、振興東北等合作交流項目,促進環渤海地區非公有制企業在交通聯網、旅游聯手、信息聯通、生態聯保、人才聯用、產業聯合等方面的合作。對各地來津發展的非公有制企業和投資建設項目實行與公有制企業同等政策。各區縣人民政府和有關部門要采取多種形式開展對外招商,并積極促進本市私營企業與外地知名企業開展經濟合作。
(六十六)引導企業向集約化、專業化方向發展。依據產業布局和導向,結合各區縣特色產業和市場需求,積極引導非公有制企業以資金、產品、技術和品牌為紐帶進行聯合重組,加快特色產業專業鎮、專業村建設。完善各級、各類經濟區、工業園區、產業園區的規劃,引導各地非公有資本、非公有制企業和本市企業向園區集聚,走集約化、規模化發展道路。引導小企業與大企業開展多種形式的經濟技術合作,建立穩定的供應、生產、銷售、技術開發等協作關系,從事專業化生產和特色經營,向“專、精、特、新”方向發展。通過提高專業化協作水平,培育骨干私營企業和知名品牌,發展專業化市場,創新市場組織形式,推進公共資源共享,促進以企業集聚為特征的產業集群健康發展。
(六十七)引導企業加快技術進步。按照“高水平是財富、低水平是包袱”的指導思想,引導設備工藝落后、低產出、高能耗、管理粗放、環境污染、破壞資源的企業進行設備更新、產品換代、技術革新。重點在土地置換、環保資金上加大支持力度,引導企業轉產,大力開發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市場占有率的產品。對于國家限制的產業和行業、污染嚴重的企業、低水平重復建設項目要嚴格限制、不予支持。
(六十八)引導企業發展外向型經濟。采取多形式、多渠道、多層次組織非公有制企業參加國內各種對外合資合作經貿活動。支持非公有制企業到境外投資、開展境外加工貿易和開發國際原材料、能源,拓展海外銷售和服務網絡,開發能促進本市設備、產品和勞務出口的項目。鼓勵非公有制企業實施國際標準,對符合質量安全保證體系、通過產品質量認證或質量體系認證的企業,享受便捷通關和“優檢窗口”檢驗檢疫的待遇。非公有制企業在申請設立保稅工廠和保稅倉庫、出口貸款貼息、出口信用保險、利用貿易發展基金、中小企業國際市場開拓資金等方面,與其他所有制企業享受同等待遇。支持有實力的非公有制企業“走出去”,到境外設立企業(機構)、對外承包工程、開展境外加工貿易和勞務合作等經濟合作業務。
(六十九)積極倡導公眾創業。通過開展創業培訓、貸款擔保與貼息、場地扶持、開業指導、信息服務等措施,鼓勵扶持個人自主創業。鼓勵留學歸國人員和大中專畢業生自主創業。大力發展創業輔導(孵化)基地,為留學歸國人員和大中專畢業生以技術入股或投資形式創辦的獨資、合資或合作的高新技術、支柱產業和新辦服務業企業,以及為各類新辦的非公有制企業提供有關創辦企業、信息咨詢、市場開拓、技術支持、進出口代理、商務、公用事業、勞動人事和融資擔保等方面的專門服務。對歸國留學人員和大中專畢業生創辦的企業在創業基金、人才引進等方面給予政策支持,在企業和產品的品牌經營上予以重點扶持,對自主創業做出重大貢獻的海外歸來人員和大中專畢業生實行獎勵。鼓勵公眾創辦民辦非企業單位。民辦非企業單位在土地使用、辦公用房、公用事業收費等方面,享受與公辦機構同等待遇。民辦非企業單位在政府購買服務中享受與公辦機構同等待遇。從機關、國有事業單位轉到民辦非企業單位的人員的養老保險待遇,按照現行政策執行。
(七十)規范企業經營管理行為。非公有制企業必須服從國家的宏觀調控,遵守國家法律法規,依法經營,建立健全嚴格的會計核算制度,依法報送統計信息,照章納稅;嚴格執行有關技術法規,自覺遵守環境保護和安全生產等有關規定,降低資源消耗,減少環境污染,主動調整和優化產業和產品結構;依法獲得安全生產、環保、衛生、質量、土地使用、資源開發等方面的相應資格和許可證;強化生產、營銷、質量等管理,完善各項規章制度;建立安全、環保、衛生、勞動保護等責任制度,并保證必要的投入。
(七十一)改進年檢方式。凡設定年檢事項的行政機關和執法部門要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許可法》要求,全面清理年檢項目,凡無法定依據的一律取消;符合《行政許可法》應保留的年檢項目,要簡化程序,壓縮內容,積極推行網上年檢,網上年檢要在5個工作日內受理審核完畢。 要擴大免檢范圍,對設立不足半年和守法經營、信譽優良且連續兩年無違反法規行為的企業及個體工商戶,免除年檢審查程序,直接通過年檢。逾期報送年檢材料并確有特殊原因的,一般不作罰款處理。
(七十二)改進監管方式。各有關部門、各區縣人民政府要完善相關制度,改進監管方式,公開監管制度,規范監管行為,提高監管水平,實行信用分類監管。有關行政管理部門要嚴格履行職能,依法加大對無證無照經營戶的清理整治力度,符合條件的限期辦理工商登記和稅務登記手續,不符合登記條件的依法取締;對查無實體或連續兩年未通過年檢和未參加年檢的非公有制企業和個體工商戶依法吊銷營業執照。
(七十三)推進醫療衛生、文化市場、城市管理、經濟領域的綜合執法工作,加強對非公有制企業的守法教育和市場經營行為監管。加大非公有制企業知識產權保護的監管和執法力度。發揮消費者權益保護等社會組織作用,多渠道拓寬對非公有制企業經營和產品的社會監督。監管和執法部門要及時向社會公布有關監管信息,實行執法公示制度,對有爭議的執法行為,依法接受行政訴訟的監督。
(七十四)實行“三步式”執法。對企業的輕微違規違法行為,采取先教育規范, 再限期整改、 限期未改者再依法懲處的辦法(法律、法規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嚴格控制和減少各種檢查,行政執法機關實行的聯合檢查要以書面檢查為主。除國家和法律法規規定的檢查和涉法案件的檢查外,各種定期檢查要提前通知企業,不得影響企業生產經營。
(七十五)建立健全個體私營經濟管理協調機構。進一步加強市和區縣個體私營經濟發展領導小組和辦公室的工作,切實發揮其組織、推動、指導、督查和協調等職能作用。區縣個體私營經濟發展領導小組辦公室可設在綜合經濟部門或工商分局,市和區縣編制、人事、財政等部門要保證其編制、人員、經費、辦公地點落實到位。具體辦法由市編辦會同有關部門盡快制定。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理順非公有制經濟管理體制,形成經常性的非公有制經濟推進工作機制。
(七十六)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大力宣傳黨和國家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方針政策與法律法規,宣傳非公有制經濟在我市社會和經濟發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宣傳和表彰我市非公有制經濟發展中涌現出的先進典型,在全市上下形成有利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良好社會輿論環境。
(七十七)加強個體私營經濟統計和考核工作。各區縣要按照發展個體私營經濟的階段性目標和主要任務,實行目標分解,責任到人,定期考核。計劃、統計、工商、勞動等有關部門要按照職能分工加強個體私營經濟統計工作,規范統計口徑,全面、真實地反映發展情況和運行效果。
(七十八)加強督查落實。市和區縣人民政府監察部門要加強效能監察,建立投訴專線與投訴信箱,對各級行政部門促進個體私營等非公有制經濟發展政策的貫徹落實情況進行檢查,對改進工作作風、遵守服務承諾制度、依法行政的情況進行監督。
(七十九)充分發揮各級工商聯在政府管理非公有制企業方面的助手作用,充分發揮工會、共青團、婦聯組織在非公有制經濟發展中的創業引導和依法維權作用,形成社會各界促進非公有制經濟健康發展的合力。
(八十)制定具體措施和配套辦法。市各有關部門、各區縣人民政府和市開發區、保稅區、市高新區,要認真學習貫徹本意見,認真調查研究,結合實際情況,盡快制定具體實施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