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發〔2012〕12號
為深入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進一步支持小型微型企業健康發展的意見》(國發〔2012〕14號)和省第九次黨代會精神,繼續解放思想,完善政策措施,改善發展環境,全面加快我省民營經濟發展,現作出如下決定。
一、總體思路和發展目標
(一)充分認識發展民營經濟的重要意義。民營經濟是富民興滇的基石。經過多年發展,以中小微企業為主體的民營經濟增加值已經占到全省生產總值的42.1%,成為我省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撐、擴大就業的主要載體、財政收入的重要稅源,為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改革開放以來的實踐證明,發展的希望在民營,活力在民間,動力在民資。云南要實現科學發展和諧發展跨越發展的目標,關鍵在于進一步激發民營經濟活力,激活民間資本投資,激揚民間創業熱情,激勵民營企業發展。加快民營經濟發展,必須牢固樹立科學發展觀,必須徹底革除因循守舊、不思進取、輕視民營經濟的思想觀念,必須著力解決不敢抓、不愿抓、不會抓的現實問題,加快形成興滇先富民、富民抓民企、民企放膽干的良好氛圍,努力開創民營經濟大發展大繁榮的嶄新局面。
(二)總體思路。緊緊抓住西部大開發、橋頭堡建設等機遇,圍繞實現科學發展和諧發展跨越發展的目標,堅持優化環境、放開搞活、抓大扶小、內培外引、創新驅動、集群發展,打好加快民營經濟發展戰役,推動民營經濟加快發展速度、做大經濟規模、提升增長質量,在較短時間內實現跨越發展。
(三)發展目標。到2016年,力爭實現民營經濟增加值達9000億元以上,年均增長20%以上,占全省生產總值的比重高于50%;民間投資占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比重達到60%,年均增長30%以上;力爭培育10戶年銷售額超百億元企業,5戶以上進入全國民營企業500強;吸納從業人員年均增長10%以上;實繳稅金翻番,力爭達到1000億元。
二、拓展民營經濟發展空間
(四)放寬準入領域。市場準入條件對所有投資主體公開透明,不得單獨對民間資本設置附加條件,鼓勵民間資本“放開即入”。省政府定期公布鼓勵民間投資的項目。對邊境、民族、貧困地區的民間投資項目,在確保完成節能減排目標任務的前提下,適當放寬行業準入條件。鼓勵民營企業參與國有企業、事業單位改革重組,加快省屬國有資本與民營資本融合發展。
(五)放寬工商登記條件。放寬民營企業注冊登記名稱字號、行業及經營特點用語、出資限制和經營場所登記條件。允許同一申請人申請多個不同名稱的個體工商登記。新辦的小型微型企業,除國家明確限制的特殊行業和需要前置審批的經營范圍外,經轄區工商機關備案后允許試營業1年,試營業期內可不辦理工商注冊登記。免收企業注冊登記費、變更登記費和年檢費。
(六)鼓勵創辦小型微型企業。建立覆蓋各縣(市、區)的小型微型企業創業基地,抓好100個省級小型微型企業創業示范基地建設。支持創業型、勞動密集型小型微型企業發展,加大鼓勵創業“貸免扶補”、小額擔保貸款、勞動密集型小企業貸款工作力度,激發各類群體的創業熱情。勞動密集型小企業吸納人員就業符合規定條件的,給予不高于200萬元、2年貸款期限、財政全額貼息(基準利率)的貸款扶持;對市場前景好、繼續增加吸納就業、按期還款的,可給予二次貸款。
三、加大民營企業用地支持
(七)統籌安排民營企業用地指標。各級政府在制訂和實施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年度土地利用計劃時,要統籌安排民營企業投資項目用地。各類產業園區要為民營企業發展預留用地。重點民營企業項目由省級預留用地計劃指標予以保障。各州(市)要確保每年批準的民營企業用地不少于當年批準建設用地面積的50%。
(八)多渠道解決民營企業用地。鼓勵民營企業工業項目通過租賃、作價出資(入股)等流轉方式,使用經依法批準的農村集體建設用地。鼓勵中小微企業使用園區標準廠房和盤活利用適宜的商業、服務業類地產。民營企業興辦規模化種植養殖項目所需用地,區別建設用地與非建設用地分類辦理供地手續。鼓勵利用閑置房產發展樓宇經濟,為城市中小微企業提供生產經營場所。根據國家有關政策,統籌解決已建項目用地遺留問題。
(九)降低民營企業用地成本。對我省鼓勵發展的工業項目和農產品加工項目,符合節約集約用地條件的,在確定土地出讓底價時可按所在土地等級相對應標準的70%執行。對使用國有未利用地的工業項目,土地出讓金可區別情況按《全國工業用地出讓最低價標準》的10%—50%執行。民間投資項目符合《劃撥用地目錄》的,可以劃撥方式提供土地使用權。對符合規劃、不改變土地用途、利用企業自有存量土地進行建設、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增加容積率的項目用地,不再征收土地價款。工業園區標準廠房建設免收市政配套費。
四、著力解決民營企業融資難題
(十)加大信貸支持。鼓勵金融機構進一步創新信貸業務和抵(質)押方式,簡化貸款審批手續,合理確定貸款期限和利率,為小型微型企業提供差異化金融服務,適當提高對小型微型企業貸款不良率的容忍度,確保對小型微型企業貸款的增速高于全部貸款平均增速,增量高于上年水平,力爭每年新增貸款的50%以上用于支持中小微企業發展。完善中小企業網上融資平臺,實施小型微型企業融資便利化行動。建立銀政企合作長效機制,財政性存款向完成中小企業貸款指標的金融機構傾斜。
(十一)改善金融服務。積極引進中外金融機構、基金公司、創投公司、信托投資公司、資產管理公司等金融服務企業到云南開設分支機構,開展相關業務。鼓勵金融機構面向各類產業園區設立分支機構。支持農村信用社完善為產業服務的網點布局。支持地方金融機構增資擴股壯大資本實力,鼓勵民間資本設立小額貸款公司,支持有條件的小額貸款公司轉變為村鎮銀行。
(十二)拓寬融資渠道。支持中小企業通過集合票據、集合債券、短期融資券等渠道融資,對成功發行所產生的評級、審計、擔保和法律咨詢等中介服務費用,省級財政給予適當補助。支持小型微型企業采取知識產權質押、商標質押、倉單質押、商鋪經營權質押、商業信用保險保單質押、商業保理、典當等多種方式融資。鼓勵為小型微型企業提供設備融資租賃服務。積極發展中小企業貸款保證保險和信用保險。推動發展私募股權投資和創業投資等融資工具。吸引國內外資本參與云南股權市場發展,積極推進礦業權、林權、特許經營權、社會公共資源開發權等各類產權進入市場交易。積極支持符合條件的企業在境內外上市融資,到2016年,新增10戶以上民營企業上市。
(十三)完善信用擔保體系。鼓勵社會資金投向中小企業融資擔保機構,加快建設覆蓋州(市)、縣(市、區)、重點鄉(鎮)和各類園區的中小企業融資擔保體系。組建政策性再擔保機構,為各類中小企業信用擔保機構提供風險分散、信用增級等再擔保服務。擔保主管部門要加強對全省融資擔保機構的管理和指導,培育100戶規模大、實力強的融資性擔保公司;建立擔保機構績效考核激勵及退出制度,推動銀行與擔保機構合理確定放大倍數,建立風險分擔的良性合作機制;采集整合分散在公安、司法行政、社保、環保、統計、金融、稅務、海關、工商、質監、法院等有關方面的企業信用信息,建立社會誠信檔案,向全社會提供方便快捷的企業誠信查詢服務;指導中小企業建立健全內部信用管理制度,構建新型銀企關系。
五、提高對民營企業的行政服務效率
(十四)推行“四無”服務。推行無障礙準入、無刁難審批、無歧視辦事、無拖延辦結,促進民間資本投資便利化。各級政府要定期清理、廢止不必要的行政許可和審批事項。建立重大項目審批“統一受理制、項目代辦制、快速轉辦制、并聯審批制、辦結告知制”5項制度。在2012年底前建立省級網上并聯審批制度。在工業園區、工業集中區實施網絡申報納稅。
(十五)簡化投資項目審批程序。鼓勵和允許發展的項目,實行備案登記制;對確需審批和轉報上一級審批的項目,發展改革、工業和信息化等投資管理部門要指導民營企業做好項目前期工作。對符合條件的備案項目,在3個工作日內辦結;對資料齊全、條件具備的核準或審批項目,10個工作日內辦結。對民營企業投資5000萬元以上的生產性項目,由所在地縣級政府或園區管委會代辦項目審批手續。
(十六)改進用地和環評審批服務。國土資源部門對符合條件的單獨選址用地項目,實行土地征轉供一并辦理。在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確定的城鎮建設用地規模范圍和工業園區范圍內,民營企業用地按照批次用地方式報批,再按具體項目辦理供地手續。民營企業建設項目用地審查、審批、登記、發證等,要件和手續齊備的,在10個工作日內完成。環境保護部門要采取提前介入、跟蹤督辦等措施,壓縮審批時限,將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報告表和登記表的審批時限分別壓縮為30個、15個、10個工作日;要加快引進和新增環評服務機構,2012年底前在我省實際開展業務的甲級資質環評服務機構不少于5家,乙級資質環評服務機構覆蓋16個州(市)和省級重點工業園區所在的縣(市、區)。
六、改善民營經濟發展環境
(十七)維護民營企業合法權益。對民營企業在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堅持以教育為主,盡量用經濟、行政手段和調解的方式解決。政法部門要嚴厲打擊危害民營企業生產經營秩序、侵犯民營企業家合法財產和人身安全的違法犯罪行為。公安機關要加強對民營企業生產經營場所的社會治安管理。政法機關在辦理刑事案件中,對涉及民營企業的案件,要慎用強制措施,對涉及在當地有影響的民營企業的案件,各級黨委政法委要加大協調指導力度。政法部門要加強執法隊伍建設,積極受理涉及民營企業的案件,公正廉潔執法,維護司法公正。行政執法部門對民營企業的經營權及財產進行扣押、查封,若涉及省、州(市)、縣(市、區)確定的重點民營企業,必須同時報本級監察機關同意后執行。
(十八)切實減輕民營企業負擔。政府職能部門不得在法律法規、國務院和省政府規定外,另行要求企業辦理各種證照。按法律法規必須收取的行政事業性收費,一律按收費標準的下限收取。嚴肅查處“四亂”(亂收費、亂攤派、亂罰款、亂檢查)、吃拿卡要等損害企業經營環境的行為,對違反規定的,追究有關單位領導的責任。各級行政執法部門一律不得下達定額罰款指標。清理、規范和簡化涉企年檢。規范中介機構的服務,打破中介服務壟斷,各有關部門要督促中介機構合理收費,引導和鼓勵企業自主擇優選擇中介機構。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強制指定中介服務機構。
(十九)構建公共服務體系。依托政務服務中心等資源,建立覆蓋省、州(市)、縣(市、區)、重點工業園區的公共服務平臺200個,力爭其中20個進入國家中小企業公共服務示范平臺。明確各層級中小企業服務中心職能職責。推動各級中小企業服務中心聯結區域內各類服務機構、行業組織,通過互聯互通、信息共享、資源統籌、功能互補、服務協同,增強服務功能。采取政府購買服務或服務補助、稅費減免、專項獎勵等方式,推動在中心城市、工業園區、民營企業聚集區建立一批專業服務機構。建立健全服務規范、服務評價和考核激勵機制,培育服務品牌。充分發揮行業協會(商會)的橋梁紐帶作用,提高行業自律和組織水平。建立中小企業律師法律服務團,提供法律服務。
七、加大對民營經濟的財稅扶持力度
(二十)落實稅收優惠政策。國家和省出臺的涉及民營經濟、中小微企業的稅收優惠政策,一律按最優惠政策執行。凡規定先征后退的稅收,一律按時足額退還給企業。對經認定的小型微型企業創業基地,5年內減征或免征房產稅和城鎮土地使用稅。對符合條件的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實行營業稅差額征稅辦法。對租賃個人房屋進行經營活動的,涉及租賃房屋的各項地方稅收,按住宅5%、非住宅12%的綜合征收率征收。
(二十一)加大財政資金扶持。增加政府對民營經濟、中小微企業扶持的財政投入,引導各類資金投向民營企業。省加快非公經濟暨中小企業發展專項資金更名為省加快民營經濟發展專項資金,2012年資金規模增加到2億元,2013年起視省級財力情況和需要再加大支持力度。省級各相關部門用于產業及企業發展的財政專項資金,支持民營經濟發展的比例不低于資金總額的70%。各州(市)、縣(市、區)也要相應設立民營經濟發展專項資金,并視財力逐年遞增。設立省中小企業發展基金。
(二十二)加大政府采購支持。采購人和采購代理機構要認真落實國家關于政府采購促進中小企業發展有關規定,凡是中小企業能夠提供的服務,原則上向中小企業購買,確保各級政府采購中小企業的貨物、工程和服務比例達到年度政府采購項目預算總額的30%以上,其中,預留給小型微型企業的比例不低于預算總額的18%。在政府采購評審中,對小型微型企業產品可視不同行業情況給予6%—10%的價格扣除。鼓勵大中型企業與小型微型企業組成聯合體共同參加政府采購,小型微型企業占聯合體份額達到30%以上的,可以給予聯合體2%—3%的價格扣除。
八、推動民營經濟轉型發展
(二十三)支持民營企業做大做強。促進優勢資源向優勢企業集中,煤電油運水等生產要素對優勢企業優先保障,銀行信貸、財政扶持資金對優勢企業重點扶持,支持高成長性民營企業做大做強。推動優勢民營企業通過收購、聯合、參股等多種形式開展并購重組,促進規模化、集約化經營,提高產業集中度和企業競爭力。“十二五”期間,培育3000戶成長型民營(中小)企業,營業收入過10億元的民營企業100戶以上。對營業收入首次超過50億元的民營企業,省政府給予100萬元的獎勵,營業收入每上百億元臺階獎勵300萬元。
(二十四)引導民營企業集群發展。以工業園區標準廠房為載體,引導民營企業入園發展。工業園區標準廠房補助與小型微型企業入駐率掛鉤。開展創新型產業集群試點建設工作,推動具有上下游企業分工協作的民營企業形成專業化產業集群。推動省屬國有企業與民營企業開展產品、服務、技術和勞務合作,引導中小微企業圍繞大企業和重點項目,以“專精特新”為方向,發展配套產業,延長產業鏈和產品鏈,建立穩定的產、供、銷和技術開發等協作關系。引導小型微型企業采取抱團方式共同開拓市場,培育商貿企業集聚區,發展專業市場和特色商業圈。
(二十五)鼓勵發展現代服務業。發揮民營經濟在促進消費、惠及民生、提升服務質量方面的重要作用。鼓勵和支持民營企業加快發展面向生產的倉儲物流、服務外包、信息服務、金融服務、商貿流通、科技服務、包裝裝潢、工業設計、會展經濟、電子商務、專業市場、咨詢策劃等生產性服務業;支持民營企業大力發展旅游度假、文化傳媒、康體娛樂、餐飲住宿、地產置業、連鎖經營等消費型服務業和教育衛生、市政公用、社區服務、社會養老等社會事業。
(二十六)推動民營企業技術進步。大力支持民營高科技企業加快發展,鼓勵中小企業建立研發機構,可以共享租用科研院所、大專院校實驗室、專業化設備等形式推動提高技術開發能力,加快新產品開發。積極引進科技型企業及產品研發中心、重點實驗室等創新載體。對民營企業引進國際先進、填補省內空白的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按出資額的20%由省、州(市)、縣(市、區)三級財政按5∶3∶2給予補助。實施中小企業信息化推進工程,加強質量標準工作,提高產品競爭力。到2016年,民營企業獲得的中國馳名商標達到35件以上,占全省總數的50%以上。
(二十七)加大民營企業人才支持。為立志創業創新者拓展空間,鼓勵有項目、有專利、有技術和管理專長且符合提前退休條件的公職人員離崗創業。鼓勵大專院校、科研院所、國有企業的科技人員留職創業,創業所得歸個人所有;鼓勵事業單位專業技術人員在完成本職工作的前提下到民營企業兼職,取得合法收入;鼓勵公務員辭職創業,對辭職創業者根據創業項目給予扶持;鼓勵大專院校學生創業,允許在校生保留學籍休學創業。加大人才引進和培養力度,鼓勵民營企業從海內外引進創業創新人才;進一步健全和完善民營企業專業技術人才職稱評定服務工作體系,積極為民營企業專業技術人才提供人才評價服務。對在民營企業做出貢獻的專業技術人員納入省有突出貢獻的專業技術人才、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貼專家評選范圍,并適當傾斜。
(二十八)促進民營企業管理創新。引導民營企業按照現代企業制度要求,建立規范的個人獨資企業、合伙制企業和公司制企業,完善法人治理結構,改進家族式管理。實施民營企業管理提升計劃,重點幫助和引導民營企業加強財務、安全、節能、環保、用工等管理,加強質量誠信體系建設。引導民營企業結合發展需要,采用信息化管理手段,探索新的管理方法,優化人才、技術、資金、產銷、信息等資源配置效率,全面提高管理水平。加強民營企業黨群組織建設,努力實現黨組織在民營中小企業全覆蓋,保證黨的路線方針政策落實到民營企業。增強民營企業家社會責任意識,強化對職工合法權益的保護,構建和諧勞資關系,增強企業凝聚力和職工歸屬感。
九、推進民營企業開放發展
(二十九)實施民企入滇行動。完善招商引資政策,建立招商引資項目庫,搭建招商引資平臺,強化以園招商、定向招商、產業招商,積極引進省外民營企業到我省發展。加強與省外產業園區的對接與合作,創造條件承接發達地區產業轉移。以中國民營企業500強、民營制造企業500強為重點,每年有選擇地引進一批省外民營大中型企業入滇發展。
(三十)鼓勵民營企業招商引資。鼓勵省內民營企業以商招商,通過項目合作、資本合作、技術合作、品牌合作、技術改造等途徑拓展發展空間,省內民營企業招商引資的合作項目、新的建設項目(含技改項目)同等享受外來企業投資優惠政策。引進項目投資到位的民營企業,享受項目所在地招商引資獎勵政策。
(三十一)支持民營企業走出去。鼓勵民營企業搶抓橋頭堡建設戰略機遇,到境外投資興辦企業和承包工程。支持民營企業在海外設立研發機構,創建國際化營銷網絡和知名品牌,提高產品市場占有率。支持中小企業參與國內外交易會、博覽會等會展經濟活動,積極開拓市場,促進交流與合作。鼓勵民營企業積極參與邊境經濟合作區建設,加快打造沿邊經濟帶。加強外經貿信息的發布,拓展對外聯絡渠道,為企業提供對外投資市場分析、法律咨詢、風險評估等服務。進一步簡化企業人員出境審批、對外投資手續,為開展國際經濟技術合作和經貿往來提供便利。改善通關服務,推行為符合條件的小型微型企業提供擔保驗放、集中申報、24小時預約通關和不實行加工貿易保證金臺帳制度等便利通關措施。擴大“屬地申報,口岸驗放”通關模式適用范圍。擴大進出口企業享受預歸類、預審價、原產地預確定等措施的范圍,提高企業通關效率,降低物流通關成本。
十、強化組織領導落實目標責任
(三十二)加強組織領導建立工作機制。成立由省委、省政府領導擔任組長、副組長,省級相關職能部門負責人為成員的云南省加快民營經濟發展工作領導小組,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省工業和信息化委。建立聯席會議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召開聯席會議,協調解決民營經濟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各級政府成立相應的領導協調機構。建立領導聯系重點民營企業制度,省級領導每人掛鉤1—2戶重點民營企業,定期到企業調研,協調解決項目審批、用地、融資以及煤電油運等要素保障問題。結合“四群”教育,開展“進園入企”活動,每年從各級黨委、政府有關部門選派百人入園、千人進企,加強和密切黨委、政府與民營企業的聯系。
(三十三)強化政策落實與目標考核。省級有關部門及中央駐滇有關單位要制定本《決定》實施細則,并發至下屬的各級職能機構;各州(市)黨委、政府要在2個月內制定貫徹實施意見。各級各部門要多渠道強化政策宣傳,提高民營企業家對政策的知曉率。省民營經濟發展督導協調組要強化對《決定》落實情況的督導,并定期通報相關情況。省委、省政府督查室要對貫徹落實《決定》的情況進行重點督查。建立民營經濟統計和指標評價體系,加強對小型微型企業的調查統計工作。完善民營經濟發展目標責任考核獎勵,對沒有完成目標任務的進行問責。省委、省政府每3年召開1次表彰大會,表彰優強民營企業、優秀民營企業家、中小企業服務示范機構和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先進單位等。
本《決定》適用于各類中小微企業。我省原有政策與本《決定》不相符的,以本《決定》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