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政府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
關于印發《關于加快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的意見》的通知
青經信﹝2012﹞394號
西寧市、各自治州、海東行署工業和信息化、科技、財政、商務、國有資產主管部門,西寧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柴達木循環經濟試驗區管委會、海東工業園區管委會:
為切實發揮信息化在建設國家循環經濟發展先行區的支撐作用,根據工業和信息化部、科學技術部、財政部、商務部、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關于加快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的若干意見》(工信部聯信[2011]160號),現就加快推進我省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以下簡稱兩化深度融合)提出如下意見:
一、 重要意義
全面推進兩化深度融合是貫徹國家戰略的客觀要求,是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必然選擇,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戰略舉措。全面推進兩化深度融合有利于扭轉我省工業化和信息化發展不相協調的局面,有利于促進我省工業經濟發展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有利于培育和發展新興產業,有利于促進我省十大特色優勢產業加快發展,探索出一條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的新型工業化發展道路。
二、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科學發展觀為主題,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以“四個發展”為主要路徑,堅持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以工業化促進信息化,充分發揮信息技術覆蓋面廣、滲透力強、帶動作用明顯的優勢,重點圍繞產業聚集區、十大特色優勢產業、“雙百”企業和重點中小微企業,從區域、行業、企業三個層面,大力推進信息技術應用、滲透和融合,切實推動兩化深度融合,全面提高我省工業經濟信息化水平。
(二)基本原則
——統籌規劃、分類推進。以產業政策為引領,進一步加強全省兩化融合工作的統籌規劃,根據區域分布、產業門類和行業特點,形成并完善指導推進的工作機制、規劃方案和各有側重的推進策略。
——點面結合,示范推廣。結合工業經濟調整振興、企業技術改造、中小微型企業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化等工作的推進和“雙百”行動、工業和信息化“十二五”發展規劃的實施,在重點企業、重要環節進行信息技術集成應用的先試先行,通過以點帶面,逐步形成兩化深度融合示范推廣效應。
——集群發展,深度融合。產業集群兩化融合是推動兩化深度融合的重要內容,立足重點地區,發揮園區產業集聚優勢,把產業集群兩化融合作為推進兩化深度融合的重要抓手,促進產業集群轉型升級。
(三)主要目標
到2015年,全省工業經濟信息化發展水平顯著提高,兩化深度融合對促進工業結構加快向特色優勢型、循環經濟型、創新驅動型和園區帶動型轉變,構建縱向延伸產業鏈條、橫向促進產業融合、立體緊密產業關聯的循環型工業體系,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支撐和引領作用充分體現。具體目標:
——區域層面:以信息化推進西寧經濟技術開發區、柴達木循環經濟試驗區和海東工業園區加快發展,將西寧經濟技術開發區打造成為全國兩化融合試驗區,將柴達木循環經濟試驗區和海東工業園區建設成為全省兩化融合試點園區,建成一批信息化公共服務平臺,兩化深度融合對壯大產業集群、增強園區集群帶動效應發揮重要作用。
——行業層面:信息技術對改造提升傳統產業、促進節能減排和安全生產取得顯著成效,基本實現我省傳統產業信息技術應用從單項應用向集成、共享、協同應用的轉變,推動產業進入創新驅動、內生增長的軌道。兩化深度融合支撐戰略性新興產業快速發展,產業鏈條不斷延伸,結構進一步優化。
——企業層面:培育100戶重點骨干兩化融合示范企業,企業信息化裝備覆蓋率達到85%以上、信息技術應用覆蓋率達到90%以上,基本實施電子商務。培育100戶中小微兩化融合示范企業,中小微企業信息化基礎設施和發展環境明顯改善,60%以上中小微企業實現主營業務信息化。工業產品信息技術含量和附加值顯著提高。
三、重點領域
(一)產業集群兩化深度融合
聚焦西寧經濟技術開發區、柴達木循環經濟試驗區和海東工業園區,立足產業集群的共性需求、瓶頸問題和關鍵環節,找準切入點,循序漸進推進產業集群兩化深度融合。一是支持一批面向產業集群的兩化融合公共服務平臺建設,提供產品設計、質量檢測、行業數據庫共享、信息咨詢、軟硬件租賃、電子商務、物流配送、教育培訓、運營維護等服務。二是積極協調通信運營商加強與園區管委會合作,加快園區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面向園區企業建設通信信息綜合服務平臺,做好專線服務、主機租賃等通信服務,為產業集群兩化深度融合提供現代通信服務支撐。三是開展試點示范,總結推廣產業集群兩化融合先進經驗和成功案例,輻射帶動格爾木藏青工業園、熱水煤炭產業園、恰卜恰工業發展區、中小企業集中區等工業集中區兩化深度融合整體水平提升。
專欄1、產業集群兩化深度融合重點
西寧經濟技術開發區 主導產業:新能源、新材料、有色金屬生產與精深加工、化工、冶金、裝備制造、特色生物、藏毯等八大產業鏈。 兩化深度融合重點:重點建設光伏電站遠程監測維護平臺、新材料質量檢測平臺、有色金屬和冶金數字化指揮調度平臺、危險化工產品全程管控平臺、裝備制造基礎數據庫、食品醫藥質量檢測追溯平臺、藏毯電子商務平臺等產業集群兩化深度融合公共服務平臺。 |
西寧經濟技術開發區 主導產業:新能源、新材料、有色金屬生產與精深加工、化工、冶金、裝備制造、特色生物、藏毯等八大產業鏈。 兩化深度融合重點:重點建設光伏電站遠程監測維護平臺、新材料質量檢測平臺、有色金屬和冶金數字化指揮調度平臺、危險化工產品全程管控平臺、裝備制造基礎數據庫、食品醫藥質量檢測追溯平臺、藏毯電子商務平臺等產業集群兩化深度融合公共服務平臺。 |
海東工業園區 主導產業:資源和農畜產品精深加工、保稅業務、現代物流、大型鑄鍛件、關鍵零部件、精密模具、鋁及鋁精深加工等。 兩化深度融合重點:重點建設生態養殖資源數據庫、物流信息平臺、裝備制造零部件質量檢測和虛擬仿真等產業集群兩化深度融合公共服務平臺。 |
(二)重點行業兩化深度融合
新能源:大力推進信息技術在硅原料提純、硅棒拉制、晶硅切片、組件生產、光伏電站逆變等重點環節的研發和應用;在柴達木等地區大規模荒漠化光伏并網電站的建設和運行維護中,推廣物聯網技術應用,實現太陽能裝置的遠程控制和維護;示范推廣多晶硅生產副產物綜合利用技術、礦熱爐低壓無功補償技術和余熱余壓回收利用技術。
新材料:重點圍繞電子信息材料、新型合金材料、新型化工材料、新型建筑材料等新材料、新產品研發設計,大力推進先進適用信息技術和智能設備推廣應用,支持一批新材料行業信息服務平臺和專業技術服務平臺建設,為新材料企業信息化建設提供管理咨詢、方案論證、軟件及應用系統推介、項目監理等支持和服務,重點突破大尺寸單晶硅切割、電子薄膜材料研發等技術,發展集成電路用硅片產業鏈。
鹽湖化工:推進鹽湖化工主要耗能設備和工藝流程的信息化改造,大力發展實時、在線、連續的產品質量和成分分析系統,發展工藝流程仿真技術,改造傳統產品性能,研發鹽湖化工新產品;圍繞鉀、鈉、鎂、鋰、硼等鹽湖化工系列產品,大力研發和推廣應用自動控制技術、在線檢測技術、新型分離和混合技術;加快信息技術與環境友好技術、資源綜合利用技術、能源資源節約技術的融合創新,建立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的實時監測管理體系。
油氣化工:大力推進信息技術在油氣化工產品生產、儲存、運輸、調度指揮、遠程控制、監測報警、應急響應、信息分析和管理等重點環節的應用,提高油氣化工行業安全生產信息化水平;利用信息技術改造提升傳統油氣化工合成、分離、活化、催化和降解等工藝技術水平,逐步形成低能耗、高產值、零排放的新型油氣化工產業。
煤化工:大力推進煤礦安全監測監控系統建設,通過在井下重要作業場所安裝傳感器和監控器,對瓦斯、一氧化碳、風速、溫度、煙霧、水位、壓力和設備運行狀態等參數進行連續實時監測監控;建立井下無基站通訊、人員定位系統、GIS三維地理信息系統和礦井人員監測虹膜考勤系統,提高礦井安全防控能力;圍繞煤氣化、煤焦化、多聯產,大力推進信息技術的引進、消化、吸收和再創新,促進信息技術在煤化工行業的綜合集成應用。
有色金屬及加工:圍繞鉛、鋅、鎂、鋁、銅等有色金屬預處理、生產回收和精煉,大力推進人工智能、仿真模擬等信息技術推廣應用,拓展現有自動化裝備的功能,優化工藝流程,促進產品結構升級;加快普及先進過程控制系統(PCS)和制造執行系統(MES),實現有色金屬生產加工過程的智能控制和閉環管理;積極推進對有色金屬行業具有戰略意義的高新技術研究,力爭在一些關系到行業結構調整的關鍵工藝和技術領域取得突破性成果。
鋼鐵行業:圍繞“冶鑄軋一體化”,大力推進生產輔助管理系統應用,實現能源、物料、設備、生產狀況等要素的實時監控與管理,提高軋鋼過程自動化和工藝集成水平,提高冶金技術水平和過程自動化高速控制能力,發展精品鋼材;應用廣域網、數學工具、可視化等信息技術和信息系統,支持鋼鐵企業實現跨地域一體化管理,提升大型鋼鐵企業協同管理水平。
裝備制造:鼓勵裝備制造企業創新研發設計模式,從計算機輔助設計(CAD)、計算機輔助制造(CAM)向計算機輔助工程(CAE)、虛擬仿真、數字模型方向發展,提升裝備制造設計能力、制造能力、整機集成和關鍵部件的研發能力;積極引進推廣數控改造技術、工業控制技術、柔性制造技術、嵌入式軟件、無線傳感器技術、故障自動診斷技術和人工智能技術對傳統設備改造升級,提高數控機床、多功能環衛車、自卸車、石油機械和非標產品電子信息技術含量,提高精確制造、高端制造、敏捷制造能力,促進裝備制造業向數控化、智能化、精密化、柔性化和高附加值方向發展。
特色生物:加快推進全生命周期信息化管理體系,建立產品質量檢測和追溯信息服務平臺,實現生物行業生產過程監測、質量控制和快速檢測,提高生物產品安全;鼓勵企業建立統一的經營管理信息平臺,推進客戶關系管理系統(CRM)和供應鏈管理系統(SCM)的普及應用,支持特色優勢生物產品電子商務平臺建設,建立生產商和零售商的供應鏈管理系統,實現精確補貨;支持應用信息技術改造生產線和關鍵設備,提升關鍵生產工藝,提高產品外觀和包裝設計創意水平。
特色紡織:大力推進計算機輔助設計自動電腦制版系統推廣應用,建立客戶參與的協同設計模式,完善特色紡織行業個性化設計體系;加快普及信息化管控系統,深化生產制造、運營管理、采購銷售等核心業務的綜合集成,逐步建立產品設計—訂單確認—制圖—備料—生產監控—檢驗—物流等各個環節的信息化管控體系。
(三)企業兩化深度融合
以“雙百”企業為重點,開展重點骨干企業兩化深度融合示范工程,創建100戶兩化融合重點骨干示范企業,指導企業科學制定信息化發展規劃,鼓勵企業加大資金投入,引導企業參與制定行業信息化評估標準。從信息化建設和信息技術推廣應用成效顯著的中小微企業中,確定100戶中小微兩化融合示范企業,梯度推進中小企業信息化普及工程,支持中小微企業信息化公共服務平臺建設,積極引導高等院校和行業協會為中小微企業提供信息化規劃和業務咨詢,搭建信息技術服務企業與中小微企業間的供需合作平臺,鼓勵中小微企業應用先進適用信息技術和自動化設備進行升級改造。在全省工業和信息化工作會議上對兩化深度融合示范企業給予表彰,并擇優向工業和信息化部推薦為“全國兩化深度融合標桿企業”,在政策扶持、資金安排等方面,對示范企業給予傾斜支持。
專欄2、兩化融合示范企業基本條件
示范企業應是在我省注冊,具有獨立法人資格,財務管理制度健全,會計信用、納稅信用和銀行信用良好的企業,基本條件包括: |
1.具有行業代表性和領先性。示范企業應為十大特色優勢產業等行業的重點企業,在所屬行業相對領先。 |
2.具有較強的綜合性。示范企業的信息化應用已經涵蓋了所在行業信息化應用的主要領域,并在研發設計、生產過程、經營管理等重點環節實現了集成應用。 |
3.兩化融合的效益比較明顯。示范企業通過兩化融合提升了企業競爭力,其主要經營指標在行業中處于相對領先位置。 |
4.兩化融合保障能力較強。示范企業制定了推進企業兩化融合的中長期發展規劃,具有較強的資金投入能力、較為健全的信息化管理體系和管理制度、較為完善的信息化基礎設施。 |
5.具有較強的示范推廣價值。示范企業兩化融合推進思路清晰,已經取得了豐富的工作經驗,其做法在同行業具有較強的借鑒性和推廣價值,示范作用明顯。 |
(四)重點項目兩化深度融合
著力支持一批兩化深度融合重點項目,著力突破一批制約我省兩化深度融合的關鍵技術和共性技術,著力推進一批先進適用信息技術和智能裝備在我省工業企業的推廣應用。一是研究國家兩化深度融合項目重點支持方向,結合我省實際,建立健全省級兩化深度融合項目庫和項目評審專家信息庫,加強項目管理的科學性、規范性和前瞻性。二是按照兩化深度重點項目支持方向,組織篩選一批重點項目,并合理調配技術改造、節能減排、中小微企業等省級財政專項資金給予支持。三是擇優推薦一批兩化深度融合重點項目納入工業和信息化部項目庫,并積極爭取兩化深度融合、電子信息產業、物聯網等專項資金支持。
專欄3、兩化深度融合重點項目支持方向
1.支持園區和重點行業兩化融合公共服務平臺建設。 |
2.支持“雙百”企業和重點中小微企業信息技術集成應用項目。 |
3.支持兩化融合促進節能減排和安全生產項目。 |
4.支持工業軟件、電子商務、物流信息化等生產性服務業兩化深度融合項目。 |
5.支持基于物聯網技術推廣應用的示范項目。 |
(五)生產性服務業兩化深度融合
工業軟件:利用電子信息產業發展基金,扶持一批工業軟件開發企業,推出一批滿足我省工業企業需求的軟件產品和行業解決方案,加快推進我省工業軟件研發和產業化。大力推進我省信息系統集成服務業做大做強,加快發展動漫、網絡增值服務、數字內容服務等朝陽產業。
電子商務:鼓勵企業建立特色優勢產品電子商務平臺,開展企業間(B2B)和企業和消費者間(B2C)的網絡銷售和采購業務,帶動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商務協同。引進和培育專業電子商務企業,面向我省企業提供信用管理、電子支付、物流配送、身份認證等關鍵環節的集成化電子商務服務。
現代物流:支持物流企業加快建設面向區域、行業和工業企業的物流信息化服務平臺,鼓勵工業企業與物流企業信息系統對接,推進工業企業采購、生產、銷售等環節物流業務的有序外包。
(六)兩化深度融合水平評估
依據《工業企業“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評估規范》,在我省重點行業和企業示范開展兩化深度融合水平評估。一是研究制訂我省兩化深度融合評估指標體系和評估方法,開展實際測評,撰寫和發布行業兩化深度融合水平評估報告,開展行業兩化深度融合水平對比分析,總結提煉行業兩化深度融合的共性關鍵問題和發展規律。二是研究制訂企業兩化深度融合水平等級認定工作管理辦法,界定企業兩化深度融合水平等級評判的標準和依據,規范工作流程、內容和方法,完善工作機制,示范開展企業兩化深度融合水平等級認定工作。三是通過兩化深度融合示范企業表彰、優秀企業排名等方式激勵企業積極參與測評工作,對相關企業和個人給予表彰。
專欄4、兩化融合發展水平評估要素
基礎建設:資金投入、組織和規劃、設備設施、信息資源、信息安全。 |
單項應用:產品設計、工藝設計、生產管理、生產制造、采購管理、銷售管理、財務管理、質量和計量、能源和環保、安全管理、項目管理、其他經營業務管理。 |
綜合集成:產品設計與制造集成、管理與控制集成、產供銷集成、財務與業務集成、決策支持。 |
協同與創新:產品協同創新和綠色發展、企業管控、產業鏈協同。 |
競爭力:質量提升、業務效率、財務優化、創新能力、客戶滿意。 |
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 |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
作為全省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由省經委牽頭并會同有關部門加強對全省兩化深度融合工作的統籌規劃和協調指導。地方各級政府部門要把兩化深度融合作為產業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的戰略舉措,設立專門機構或指定部門專職負責組織實施兩化深度融合工作,加強對兩化深度融合工作的重視和指導,集聚資源,上下互動,合力推進。逐步建立健全由目標體系、政策體系、組織體系、建設體系、信息系統體系、信息基礎體系、評估監督體系等7類體系組成的兩化深度融合戰略管理架構。
(二)加強政策研究
全面貫徹落實國家關于加快推進兩化深度融合的一系列政策措施。結合我省產業集群分布、行業門類和企業屬性,研究提出各有側重的兩化深度融合推進策略。同時,抓緊研究制訂我省兩化深度融合指標評估體系和績效考核辦法,示范開展兩化深度融合水平評估,引導我省兩化深度融合健康發展。積極爭取國家對我省兩化深度融合工作的指導和支持,將西寧經濟技術開發區列入國家級兩化融合試驗區,并引導東部地區和中央企業開展對青兩化深度融合對口幫扶工作。
(三)加大財稅支持力度
充分發揮財政資金杠桿作用,通過合理調配現有產業發展省級財政專項資金、積極爭取國家兩化融合專項資金,支持重點兩化深度融合項目建設和關鍵信息技術研究,引導和鼓勵企業、社會等多方位、多層次資金投入,使企業兩化深度融合向投資主體多元化和投資方式多樣化轉變。進一步落實軟件產業和集成電路產業增值稅、營業稅和企業所得稅減免等優惠政策,切實扭轉兩化融合動力不足的現象。
(四)強化人才隊伍建設
依托我省重點項目建設,加強對具有行業應用背景的專業信息技術人才、具有信息技術知識基礎的管理人才和復合型人才的培養和引進。鼓勵企業與學校合作、企業與科研機構合作、企業與專業培訓機構合作,培養面向兩化深度融合發展第一線的領軍人才。建立健全兩化融合專家信息庫,構建兩化深度融合智力支撐體系。支持各層次產業人才參加繼續教育,把企業管理人員信息化素質和能力培訓放在優先位置。積極爭取國家部委專家服務基層活動為我省企業提供形式多樣的兩化深度融合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