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產業在國民經濟中占據主體地位,在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起著基礎性作用。長期以來,我國傳統產業發展始終伴隨著能源和物質的高消耗,粗放式增長帶來的資源和環境問題已經成為影響和制約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的重要因素。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滲透性、倍增性和創新性作用,在傳統產業的生產和服務環節提高自動化、智能化水平和現代化管理水平,提高產品質量和經濟效益,推動傳統產業結構升級,是實現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戰略性舉措。
加快應用信息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是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具體體現,也是實現信息產業持續發展的重要機遇。為貫徹落實《2006-2020年國家信息化發展戰略》,明確“十一五”期間信息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的思路和重點,促進信息產業和傳統產業的互動與融合,提高信息技術和信息服務對傳統產業改造的支撐能力,信息產業部在深入調研、廣泛論證,并組織開展一系列課題研究的基礎上制定并頒布了《信息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十一五”專項規劃》(以下簡稱《專項規劃》)。為便于行業內外加深對規劃的理解,更好地貫徹落實規劃,現將本規劃的內容和特點做如下說明。
一、關于“十五”回顧
黨的“十六大”提出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以工業化促進信息化,走新型工業化道路以來,各部門、各行業對應用信息技術改造傳統產業的認識不斷深化,工作力度不斷加強,信息技術在傳統產業中的應用日益廣泛。重點行業和大企業的裝備和流程信息化水平較高,電力、石化、冶金、機械、建材等傳統行業信息技術應用進展迅速,大型企業的信息化建設投入力度不斷加大,信息化水平與國際先進水平的差距不斷縮小;企業管理信息化逐漸深入,網絡化趨勢日漸明顯;一批信息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的引導示范工作取得成效。但總體看,我國多數行業和企業的信息技術應用水平仍然不高,應用水平參差不齊,信息資源開發利用層次較低,信息資源共享缺乏有效的協調整合。
隨著信息技術創新能力不斷增強,我國信息產業對傳統產業改造提升的支撐作用不斷增強,關鍵技術和重要產品的研發和產業化都有了很大的突破,涌現出了寶信軟件、一汽啟明等一批在國內傳統產業改造市場具備相當競爭力的信息技術企業,國產電子信息產品在傳統產業改造市場上的占有率逐年增加,但我國傳統產業改造受制于人的狀況并沒有得到根本改變,在高檔數控機床、汽車電子產品、可編程控制器等很多領域還大量依賴進口,裝備和系統的二次開發能力較差。
二、關于面臨的形勢
《專項規劃》從市場需求、技術需求和宏觀環境三方面全面分析了“十一五”信息技術改造傳統產業面臨的形勢。
在市場需求方面,隨著我國信息化推進力度不斷加大,傳統行業普遍加大了信息化改造的投入力度,企業對于信息技術應用的需求呈現出多樣化和個性化的發展趨勢,包括行業應用軟件、嵌入式軟件、控制系統以及各行業信息技術的推廣應用給應用電子產品帶來了廣闊的市場空間。《專項規劃》與各傳統行業的“十一五”產業規劃、科技發展規劃和相關產業政策進行了充分的銜接,并就各行業信息技術投入開展了專項調研和專家研討。信息技術滲透性強,信息技術在大、中、小型企業都有不同層次的普及,國內總體市場規模很難預測。從各部門規劃和研究機構的推測來看,“十一五”傳統工業部門信息技術應用的市場預計將超過2000億元,新增市場主要集中在節能減排和生產環節的集成化和智能化。
在技術需求方面,傳統產業改造對信息技術的需求不斷升級,分布式網絡技術、多媒體技術、多網融合、供應鏈管理、協同商務、網絡化服務、數據挖掘、商務智能、高可靠與高可信等信息通信技術將受到更多重視和深入應用。規劃編制組就傳統產業信息技術應用趨勢組織過多次研討會,各行業專家普遍認為,“十一五”我國傳統行業信息技術應用將上升到一個新的層次,重點工業領域已經初步實現單機自動化,未來五年,更高層次的集成化、智能化、網絡化和綠色化需求凸現,如:石化行業將實現管理、計劃和執行環節的有機結合,冶金工業的應用方向瞄準全工序無人化,而裝備制造業的信息化趨勢主要體現在數據共享和人機智能交互。
在宏觀環境方面,信息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的機遇與挑戰并存。從機遇來看,信息技術創新日新月異,國內信息產業高速發展,為傳統產業改造提供了更好的基礎和條件;隨著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的進一步推進,我國傳統產業改造的政策環境不斷優化。從挑戰來看,跨國公司在我國傳統產業信息化改造市場中的壟斷優勢并沒有得到根本改變,具有系統總成能力的本土信息技術企業亟待培育;推動傳統產業改造的機制和體制改革任務依然艱巨。總體來說,我國應用信息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任重而道遠。
三、關于發展目標、指導思想與發展思路
(一)關于發展目標
《專項規劃》圍繞節能減排、發展模式轉變、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發展提出了各行業“十一五”信息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的具體目標,目標的提出緊密結合了傳統產業各領域的發展趨勢,突出了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的總體要求。節能減排工作已經成為“十一五”時期傳統行業落實科學發展觀的中心任務之一,是信息技術應用需求最迫切、預期效果最顯著的領域之一,是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的重要切入點,因此《專項規劃》將節能減排作為核心目標。實現應用信息技術促進傳統產業節能減排的目標是一個全方位的系統工程,包括應用信息技術促進傳統產業結構升級、流程改造、資源綜合利用、管理提升等各個方面。實現這樣的目標,要求信息產業部門與傳統行業共同剖析癥結、研究需求、開發產品、推動應用。
(二)關于指導思想
《專項規劃》提出指導思想的核心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在具體工作中突出“一個原則、一個導向、一個動力、一個主線和三個方面的融合”。
《專項規劃》提出了“行業抓重點、地方抓特色”的工作原則,也就是說,各傳統產業要抓一批重點企業和重要系統,突出解決行業的關鍵問題和瓶頸問題,各地方要根據當地實際抓一批特色領域,注重示范引導。
“以需求為導向”。深入研究把握傳統產業各領域、各環節對信息技術的需求是做好這項工作的首要任務。傳統產業自身發展的切實需求是各部門制定相關政策措施的導向,是企業加大信息化投入的導向,也是信息技術企業加快產品研發和服務模式創新的導向。
“以自主創新為動力”。自主創新是國家發展戰略的核心,也是各產業領域改造提升的主要動力。強調自主創新的意義在于落實科學發展觀,改變單純依靠企業增加投資和重復建設推動技術應用的局面,將傳統產業改造引導到更多依靠創新,更多強調協作和更多強調產用結合的軌道上來。
“以企業信息化和共性技術應用為主線”。主線是貫穿整個工作的靈魂。以企業信息化和共性技術應用為主線是信息產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推進傳統產業改造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專項規劃》指導思想中強調:傳統產業改造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信息化的整體進程,推進信息技術與傳統產業結構升級和管理創新的結合,引導信息產業與傳統產業的融合。這是在新形勢下對信息技術改造傳統產業提出的新要求。將“三個方面的融合”作為指導思想,出發點在于進一步明確信息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的工作已經從傳統的技術改造轉變為信息化與工業化的相互融合和全方位互動;必須全面認識工業化、信息化的新形勢和新任務,在信息基礎設施建設、體制創新、管理變革、產業融合等各方面協調推動。能否真正堅持和落實《專項規劃》中的指導思想,對于未來幾年推進信息技術改造傳統產業至關重要。
(三)關于發展思路
《專項規劃》從突出重點、技術與模式創新、推進方式、標準規范以及協調機制幾個方面提出了信息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的發展思路。概括起來主要體現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在突出重點方面,圍繞節能降耗、提高產業層次的中心任務,確定傳統產業改造的關鍵環節;二是在技術創新方面,要把信息技術和傳統產業技術相結合的集成創新作為鼓勵和支持的自主創新重點領域;三是標準規范方面,要把行業標準的規范和制定工作放到突出的位置;四是要整合全社會的資源,加強電子企業與傳統企業、中央與企業和地方合作,促進傳統產業信息化改造的協調發展。
四、關于發展重點
為了強調產用結合,突出技術創新和推廣應用的重點,增強規劃的指導性,《專項規劃》從兩個維度提出了若干發展重點。一方面,提出了基礎性強、通用性強、關聯度高的八項共性技術,這些關鍵技術的突破和應用能大幅度提升信息技術改造傳統產業的效果;按照帶動性強、應用面廣、值得推廣的要求在流程工業、離散工業、經營管理、信息化公共服務等領域提出未來幾年需要重點發展的關鍵系統,這些關鍵系統都是市場規模大,應用前景廣,在傳統行業具有重要影響的產品。另一方面,根據信息技術應用的特點和需求不同,明確了十一個傳統產業部門信息技術應用的重點和方向。這些行業涵蓋了我國傳統產業部門的多數領域,《專項規劃》提出的重點對各行業信息技術改造具有參考價值,也為應用電子產品、系統和軟件開發企業指明了方向。
(一)關于共性技術和重要系統
《專項規劃》提出了八項共性技術和四個方面的重要系統,突出了各領域發展的共性信息技術和系統,明確這些共性技術和系統,對于提升信息技術改造傳統產業的整體水平,增強信息產業服務國民經濟信息化的能力具有重要作用,以下對幾個關鍵技術和系統舉例說明。
——傳感器技術。傳感器是信息的“感覺器官”,是實現裝備數字化、流程最優化的基礎。當前,傳感器技術在傳統行業中的應用量大面廣,如高級轎車的幾大電子控制系統的精確度和智能化水平多數決定于汽車傳感器的精度和可靠性,而工業現場自動控制的水平也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于傳感器的水平。“十一五”期間,傳感器技術向著微型化、高精度、低功耗、高可靠的智能傳感器方向發展,而隨著下一代網絡技術的發展,傳感器網絡等新應用將更加凸現。
——人工智能和優化技術。采用人工智能的理論、方法和技術,使裝備達到具有某種擬人的智能特性和功能,在滿足生產安全要求及產品質量約束等條件下,根據環境變化適時調整,不斷計算并改變過程的操作條件,使得生產過程始終運行在最優狀態。“十一五”時期,冶金、化工等流程工業信息技術改造將集中在精細化控制和智能軟件系統的二次開發方面,人工智能和優化技術在這些行業的應用尤為重要。
——網絡協同和集成技術。協同商務、網絡化制造、企業級的信息集成是信息化發展的大趨勢。當前,多數行業信息資源的有效共享并未形成,信息孤島問題嚴重,網絡協同和集成技術是實現信息資源深層次共享的關鍵,為此將其作為重點突破和推廣應用的共性技術。
——綠色制造相關的信息技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提出了“十一五”期間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減少10%的約束性指標。作為高耗能、高污染大戶的傳統工業領域,節能減排的形勢十分嚴峻。《專項規劃》圍繞綠色制造和節能減排提出了一系列技術和應用系統,目的在于通過關鍵技術應用,推進高耗能行業的節能減排技術改造,并在裝備制造、冶金、化工和建材等重點領域探索形成循環經濟新模式。
——DCS。集散控制系統(DCS)是計算機技術、控制技術和網絡技術高度結合的產物,它經過了幾十年的發展歷程,技術成熟,與先進的產業技術充分融合,在許多行業獲得廣泛應用,實踐證明具有較強的可靠性和穩定性。《專項規劃》繼續將集散控制技術作為關鍵技術,應用重點立足于加快技術改造,充分發揮DCS系統功能,并向先進控制和優化方向發展。
——FCS。現場總線控制系統(FCS)的出現加快了工業智能化的步伐。現場總線從抗干擾能力、魯棒性到布線安裝、系統擴展、投資費用等方面都具有明顯的優勢,它完整地實現了控制技術、計算機技術與通信技術的集成。同DCS系統相比,基于FCS的控制系統具有如下特點:一是現場數字化,降低成本,便于安裝和維護,同時具有很高的傳輸速度和很強的抗干擾能力。二是FCS具有開放性,在FCS中,軟件和硬件都遵從同樣的標準,互換性好,更新換代容易。三是系統的效率高,系統可以同時執行多達十幾個PLC任務,既提高了效率,又降低了成本。
——MES。生產執行系統(MES)負責生產管理和調度執行,它通過控制包括物料、設備、人員、流程指令和設施在內的所有工廠資源來提高競爭力,提供了一種系統地在統一平臺上集成諸如質量控制、信息文檔管理、生產調度等功能的方式,是解決過程控制層和經營層之間信息隔斷的關鍵。過去的10年,MES理念、技術和軟件產品已經顯著成熟。“十一五”時期,國家將在石化、冶金等行業加快推動MES應用,進一步提高生產管理水平和資源配置的效率。
——計算機輔助設計系統。采用CAD、CAM、CAPP、PLM、PDM等計算機輔助設計技術,使企業產品設計發生革命性變化,對縮短新產品設計試制周期,提高產品質量,最終提高產品市場競爭力提供了有力保證;并且由于可以迅速進行多個方案比選,從而可以大大節省投資。“十五”期間,輕工、紡織、服裝等行業采用CAD、CAM等技術輔助進行款式設計、色彩搭配、自動樣板放縮、直觀樣板修正等,大大縮短了產品的設計時間,提高了企業的市場反應速度。在裝備制造領域,數字化設計技術是實現裝備創新、縮短裝備開發周期和提高開發一次成功率的最佳手段。“十一五”期間,計算機輔助設計應用的關鍵是實現各種計算機輔助設計系統的集成共享,以及三維CAD等技術的應用。
——ERP、CRM、SCM。企業資源計劃(ERP)是利用IT技術實現對企業資源優化配置,使得信息流、資金流、物流在企業內部暢通,從而提高企業的競爭力。客戶關系管理(CRM)則主要關注企業的客戶,通過先進的IT技術收集客戶的信息并分析和挖掘出客戶潛在需求,為企業留住客戶并在日益激烈的競爭中贏得主動權。供應鏈管理(SCM)則關注企業的供應商,借助先進的信息技術實現與供應商的協同工作,從而有效地降低企業庫存量和產品、服務的成本。“十一五”重點行業和大型企業將實現過程控制和管理一體化集成、向全廠綜合經營管理要效益的方向發展。
(二)關于各領域的應用重點
為使各傳統產業把握本行業應用信息技術的重點,《專項規劃》還特別提出了十一個行業的信息化建設與應用重點。做好這些重點領域的推廣應用,需要充分發揮政府作用,既包括必要的財政和政策支持,更重要的是引導企業積極主動投入。深入理解和把握各領域信息技術應用的重點和趨勢,對于行業內企業增強產品和服務的提供能力具有現實意義。
——農業。加快信息技術應用是發展現代農業的關鍵。“十一五”期間,農業信息技術應用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一是,加快農業信息資源綜合開發與信息服務平臺建設,拓寬農民獲取信息的渠道,加強農村信息服務,推動農產品流通。二是,加快農業生產的信息化和現代化,提升生產工具的智能化水平。
——石油化工行業。石化行業是典型的流程行業,也是信息技術應用效果最為顯著的領域之一。“十一五”石油化工行業信息技術改造的重點在于提高在線檢測水平和企業級的生產流程智能化水平,核心目標是推進產品結構升級,促進行業的節能降耗。隨著國內相關產品和技術日漸成熟,“十一五”期間,石油化工信息化系統和裝備的批量國產化逐漸成為可能。
——電力工業。電力工業是傳統行業中信息化程度最高的部門之一,發電企業“十一五”信息技術改造的方向在于企業級的信息集成和智能化管理,電網企業的信息化改造的關鍵在于“統一”,也就是逐漸形成全國統一的數據通信網、調度網、配電和電力營銷網絡,為電力市場化改革提供保障。“十五”以來,國產電力信息化裝備發展迅速,在一些領域初步具備了配套能力。“十一五”產品開發的重點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一是繼續提高大型項目的信息化成套設備的提供能力,二是,突破以IGBT、IGCT為代表的新型電力電子器件的產業化技術,并大面積推廣用于節能降耗的電力電子產品。
——冶金工業。“十一五”期間冶金工業結構升級和資源整合的任務繁重,信息技術應用的關鍵就是在生產和管理兩個方面支撐冶金工業的結構轉型。一方面,通過應用人工智能、仿真模擬等技術,深入拓展現有自動化裝備的功能,實現生產智能化,突破工藝極限,促進產品結構升級。另一方面,是圍繞提高資源利用效率,節能減排的需求,從提高管理水平,促進循環經濟模式兩個方面發揮信息技術的滲透作用。
——裝備制造業。信息技術與機械加工技術的緊密結合是提升裝備制造業競爭力的重要途徑,裝備制造業與軟件、汽車電子、機床電子、智能儀表、計算機等眾多電子領域的發展緊密相連,信息產業與裝備制造業的融合是實現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的重要途徑之一。“十一五”信息技術改造裝備制造業的重點在兩個方面。一方面加快產品的數控化、智能化和人性化的水平,另一方面,充分利用CAD、CAM、CAPP、PLM、PDM等技術手段,提高裝備制造過程的智能化水平。
——輕工行業。輕工業產品門類多,涉及面廣,信息技術應用水平參差不齊。在離散型輕工行業(如家電、家具行業)信息技術應用的重點在于設計信息化和產品信息化,在流程型的輕工行業信息技術應用的重點在于提高生產流程的控制水平,提高產品質量,促進生產工序的節能降耗。
——紡織行業。紡織行業涉及從化纖到服裝的全流程,總結起來該領域“十一五”信息技術應用突出三個重點,一是生產流程的計算機控制,二是生產裝備的精細化和智能化,三是,設計手段的人性化和智能化。
——建材和建筑行業。“十一五”建材行業信息技術應用的重點集中在節能減排領域。只有加強信息技術在產品配方、檢測、流程控制、排放監控等各方面的應用,建材行業才有可能達到節能減排的最終目標。建筑行業與建材行業緊密相連,建筑行業的信息技術應用主要集中在建筑智能化和生產監管兩個方面。
——煤炭行業。安全生產是“十一五”煤炭行業的信息技術應用的重中之重,小到瓦斯檢測,大到全行業的監管網絡建立,都需要信息技術的深入應用。隨著能源供需形勢的變化和信息技術的發展,“十一五”時期,將會有包括傳感器網絡、4D模擬等很多新技術在煤炭行業應用。
——交通運輸行業。實現交通運輸的管理信息化和智能化是新形勢下提高通行效率,保障交通安全的重要途徑。“十一五”交通行業信息技術應用的重點是智能交通(ITS)和物流管理的信息化。
——郵政行業。實現向現代郵政業的轉變是郵政行業“十一五”發展的核心目標,而應用信息化的技術手段和現代化的管理是實現現代郵政業的兩個關鍵因素。“十一五”期間郵政行業信息技術應用的重點集中在健全全國統一的綜合信息網和高效的物流配送體系,借助龐大的網絡體系拓展業務范圍,提高服務層次。
——商貿流通和其他服務行業。傳統服務業涵蓋廣泛,信息技術應用滲透在各個方面。一方面,利用信息技術手段提高傳統服務水平。另一方面,利用信息技術創新服務業態,推進傳統服務業向現代服務業轉型。
四、關于政策措施
應用信息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是信息產業和傳統產業互動發展的過程,傳統產業的改造提升以信息產業作為支撐技術基礎,同時也為信息產業的發展創造了巨大的市場空間。割裂開信息產業的發展或片面強調傳統產業改造,都是不現實的,也不會實現可持續發展。目前,兩者之間尚沒有真正形成良性互動。為推進信息技術應用與傳統產業的結構升級和管理創新的結合,引導信息產業和傳統產業的互動融合,《專項規劃》從政策法規體系、常效工作機制、人才隊伍建設、應用電子產品管理、資金扶持、協同推進等六方面提出了相應的政策措施。
《專項規劃》特別強調,加強信息技術研究與傳統產業工藝技術研究的融合互動,調動國家級研究院所和產業技術實驗室聯合大型企業開展各行業應用的關鍵信息化裝備、關鍵信息化系統和關鍵信息技術的研究開發;完善統計指標體系,將具備電子信息產品基本特征的行業應用電子產品及時納入信息產業的行業管理體系;通過政府引導和典型示范等各種方式,促進傳統產業企業和信息技術產品制造及信息服務企業之間開展產品開發、服務模式創新等方面的合作;鼓勵建立傳統產業、應用電子產業和軟件產業之間的合作和聯盟;鼓勵和扶持傳統產業派生出的新興電子企業的發展。
推進信息技術改造傳統產業的工作涉及各行各業,《專項規劃》的貫徹實施更有待得到各行各業和各級信息技術推廣應用部門的協同與支持,各級信息化推進主管部門更應重視《專項規劃》的宣貫工作,把推進信息技術改造傳統產業工作落到實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