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業的興旺發達是現代經濟的重要特征。沒有高水平的生產性服務業,既難以支撐先進制造業的發展,也無法帶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工業轉型升級規劃(2011-2015年)》(以下簡稱《規劃》)在轉型升級的總體思路中明確指出“加快發展生產性服務業”,將其作為提升制造業競爭力、構建現代產業體系、支撐工業轉型升級的重要舉措。
一、加快發展面向工業生產的相關服務業具有重要意義
(一)加快面向生產的現代服務業是轉變工業發展方式、實現工業可持續發展的根本要求
長期以來,我國制造業發展過多倚靠物質資源投入,發展方式粗放,付出的資源環境代價過大。2010年我國工業增加值約占GDP的40%,而能源消費卻約占全國總量的70%,二氧化硫排放量約占86%。當前及未來一段時期,我國仍處在工業化加速發展階段,資源和環境約束可能還會進一步強化。面向工業生產的相關服務業大多是知識密集型產業和技術密集型產業,不但自身對資源能源的需求較低,而且還能通過改造資源利用方式降低制造業能源資源消耗。因此,加快發展生產性服務業,已經成為推進工業發展方式向創新驅動、科技引領、資源節約和環境友好轉變的客觀要求。
(二)加快面向生產的現代服務業是提升工業核心競爭力、促進工業由大變強的重要舉措
長期以來,我國工業實行以“加工制造”為主導的發展模式,缺少關鍵核心技術,缺乏高品質的自主品牌,處于產業價值鏈的中低端。生產性服務業范圍廣泛,既包括產業鏈前端的工業設計、產品研發,也包括物流和信息服務、人才培訓、管理咨詢等產業鏈后端環節。加快發展生產性服務業,可以推動工業從制造環節向研發、設計、品牌、服務等價值環節擴展,改善和提高我國工業在世界產業分工中的地位,是提升我國工業競爭力,實現工業由大變強的重要途徑。
(三)加快面向工業生產的相關服務業是構建現代產業體系、提高國民經濟運行效率的關鍵環節
與國際先進水平相比,我國生產性服務業發展嚴重滯后。目前,我國生產性服務業增加值占GDP比重約為16%,美國這一比重已經接近50%,韓國也達到了30%以上。同時,先進性生產型服務業所占比重較低,2009年世界500強中服務業企業比重高達45.4%,而我國企業500強中服務業企業所占比重僅為26.6%,還沒有形成像Google、亞馬遜、UPS、馬士基等大企業品牌。大力發展生產性服務業,細化深化專業分工,降低社會交易成本,是構建我國現代產業體系的關鍵環節,對于提高國民經濟運行質量和效益具有重要意義。
二、“十二五”面向工業生產的相關服務業的重點領域及導向
《規劃》提出,要按照“市場化、專業化、社會化、國際化”的發展方向,大力發展面向工業生產的現代服務業,加快推進服務型制造,不斷提升對工業轉型升級的服務支撐能力。加快發展面向工業生產的相關服務業,重點包括5個領域:
(一)工業設計及研發服務
工業設計是以工業產品為主要對象,綜合運用科技成果和工學、美學、心理學、經濟學等知識,對產品的功能、結構、形態及包裝等進行整合優化的創新活動。發展工業設計是豐富產品品種、提升產品附加值、創建自主品牌的重要手段。近年來,我國工業設計已形成一定規模。未來5年,隨著科技創新步伐加快,國內國際產業競爭加劇,工業設計已經成為提升產業競爭力的重要因素。《規劃》要求,要圍繞外觀造型、功能創新、結構優化、節材節能、新材料等重點環節,創新設計理念,要大力發展以功能設計、結構設計為主要內容的工業設計產業。支持工業企業與工業設計企業開展合作,實現我國工業企業由“貼牌生產”向“研發設計生產”的轉變。
研發服務業處于產業鏈上游,具有高端、高效、高附加值的特征。發展研發服務業是帶動下游產業發展、提高企業研發效率、促進科技成果產業化、增強自主創新能力的有效途徑。近年來,研發服務已經逐漸成為獨立的業態形式,研發活動外部化及市場化趨勢越來越明顯。《規劃》提出,要充分利用現代信息網絡技術及平臺,培育發展一批具備較強競爭力的專業化研發服務機構。扶持一批專業化的技術成果轉化服務企業,構建多領域、網絡化的技術成果轉化服務體系。支持發展面向生產過程的分析、測試、計量等分析檢測服務,鼓勵發展檢索、分析、咨詢、數據加工等知識產權服務。
《規劃》專門設置了“工業設計及研發服務發展專項”專欄,明確了“十二五”時期的重點工作:一是培育高素質工業設計和研發人才,推動建立工業設計專業技術人員職業資格制度,建立國家工業設計獎勵制度,鼓勵有條件的企業創建工業設計實訓基地,吸引海外優秀工業設計和研發服務人才回國創業;二是培育龍頭企業。引導企業加大設計創新投入,鼓勵加強設計研發服務能力建設,創新服務模式,重點培育一批工業設計和研發服務骨干企業,組織認定一批國家級企業工業設計中心,建立工業設計企業資質評價制度;三是培育國家級示范區。面向重點產業和重點區域,加強公共服務平臺建設,促進工業設計企業集聚發展,培育一批輻射能力強、帶動效應顯著的國家級工業設計及研發服務示范區,加強研發設計領域共性和基礎性技術研發,依托產業基地建設一批研發公共服務平臺;四是發展生物醫藥等專業研發服務外包,大力發展臨床前研究、藥物安全性評價、臨床試驗及試驗設計等領域的專業化第三方服務,支持發展醫藥研發外包(CRO)等專業服務。
(二)制造業物流服務
制造業物流服務是指運用先進的組織方法和管理技術,將傳統物流過程中的運輸、倉儲、裝卸、加工、整理、包裝、配送、信息等方面有機整合,形成完整的供應鏈,進行高效率計劃、管理、配送的新型服務形態。制造業物流服務作為一種先進的組織方式和管理理念,被認為是繼降低物資消耗、提高勞動生產率之后的“第三利潤源泉”。當前,我國物流產業發展滯后,物流成本較高,已經成為我國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制約因素。
“十二五”期間,我國大力發展制造業物流服務,提高物流業發展的市場化及專業化水平,提高物流管理的信息化水平。《規劃》提出,要引導工業企業加快物流業務整合、分離和外包,釋放物流需求;推進重點行業電子商務平臺與物流信息化集成發展;加強危險品流向跟蹤、狀態監控和來源追溯的信息化管理,提高食品、農產品等冷鏈物流信息管理水平。《規劃》提出,要支持第三代移動通信(3G)、3S(全球衛星導航系統GNSS、地理信息系統GIS、遙感RS)、機器到機器(M2M)、射頻識別(RFID)等現代信息通信技術在制造業物流領域的創新與應用;同時,加快信用、認證、標準、支付和物流平臺建設,鼓勵服務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完善企業間電子商務(B2B)發展的支撐環境。
(三)信息服務及外包
信息服務及外包,主要包括網絡環境的維護和管理,信息系統的測評、評估、認證、培訓、規劃、咨詢、監理,以及信息技術外包(ITO)、業務流程外包(BPO)、知識流程外包(KPO)等。世界信息服務業將繼續向技術高端化、多網絡融合化、多產業融合化等方向演進,信息服務外包依然是全球信息產業分工的重要形式。預計未來5年,我國信息服務及外包產業發展速度將進一步加快。
《規劃》提出,要大力發展網絡化、全鏈條的信息傳輸、信息技術、信息內容等服務業;引導信息系統集成服務向產業鏈前后端延伸,推動咨詢設計、集成實施、運行維護、測試評估、數據處理與運營服務等業務向高端化發展;支持發展面向網絡新應用的信息技術服務,加快發展軟件即服務(SaaS)等新型業務模式;制定推廣信息技術服務標準(ITSS),加快信息技術服務支撐工具研發和服務產品化進程,促進重點軟件企業面向金融、電信、醫療、能源交通等行業的知識庫建設。《規劃》提出,要積極鼓勵發展信息技術外包服務(ITO)、業務流程外包服務(BPO)和知識流程外包服務(KPO),擴大服務對象和業務規模;提高信息服務及外包公共服務平臺和項目分包平臺的服務能力,支持外包人才培訓和實訓基地建設;扶持一批由制造企業中剝離形成的專業化信息服務企業,提升外包業務承接能力。
(四)節能環保和安全生產服務
受歷史條件、發展階段、體制機制等因素的影響和制約,我國工業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不協調、低效率和難循環的發展方式一直沒有根本改觀。推進工業節能減排,不僅要完善體制機制,推廣先進技術,還要大力發展節能環保服務業。《規劃》提出,要加快發展合同能源管理、清潔生產審核、綠色產品(包括節能產品、環保裝備)認證評估、環境投資及風險評估等服務;推動節能服務公司為用能單位提供節能診斷、設計、融資、改造、運行等“一條龍”服務;鼓勵大型重點用能單位組建專業化節能服務公司,為本行業其他用能單位提供節能服務;創新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積極推廣市場化節能服務模式。要積極探索節能新機制和新模式,《規劃》提出,要加大污染治理設施特許經營實施制度,引導民間投資節能環保產業。
安全生產服務中介組織主要從事安全咨詢、評價、評審、培訓、考核、認證、檢驗、檢測及注冊等各項技術性服務活動。《安全生產法》的頒布和實施,使我國安全生產服務中介組織迅速發展。但我國安全服務市場發育程度還比較低,安全服務的專業化有待進一步加強。《規劃》提出,要積極培育企業安全生產服務市場,加快發展安全生產技術咨詢、合同安全管理、工程建設、產品推廣和安全風險評估、裝備租賃、人才培訓等專業服務。
(五)制造業服務化
近年來,在生產性服務業日益市場化、專業化的同時,制造業服務化趨勢也越來越明顯。制造業服務化可以滿足客戶特殊需求,不僅能為客戶帶來豐厚的利潤回報,也使得企業通過滿足客戶特殊需求而獲得差異化競爭優勢。制造業服務化已經成為工業企業提升產品價值的關鍵環節。
《規劃》提出,要鼓勵制造企業積極發展精準化的定制服務、全生命周期的運維和在線支持服務,提供整體解決方案、個性化設計、多元化融資、便捷化的電子商務等服務形式;引導有條件的企業從提供設備,向提供設計、承接項目、實施工程、項目控制、設施維護和管理運營等一體化服務轉變,支持大型裝備企業掌握系統集成能力,開展總集成總承包服務;鼓勵制造企業圍繞產品功能拓展,發展故障診斷、遠程咨詢、呼叫中心、專業維修、在線商店、位置服務等新型服務形態;推動制造企業通過業務流程再造,發展社會化專業服務,提高專業服務在產品價值中的比重。針對我國工業旅游發展的需要,《規劃》提出,要積極開發和保護工業旅游資源,大力開發工業專題旅游線路和旅游產品,推進工業旅游示范與服務標準化建設,加快完善工業旅游市場體系。
三、營造有利于生產性服務業發展的政策環境
《規劃》提出,要制定發布先進生產性服務業發展指導目錄,加大對生產性服務業的支持力度。加快生產性服務業發展,必須采取一些有力政策。如:在稅收方面,要結合增值稅改革,完善生產性服務業稅收制度;在要素配置方面,服務企業用電、用水、用氣、用熱要與工業同價,并擴大服務業用地供給,工業企業退出的土地優先用于發展服務業;在融資方面,要拓寬服務業企業融資渠道,支持符合條件的服務業企業上市融資和發行債券;在政府采購方面,要擴大政府采購服務產品范圍;在產業發展上,著力培育一批輻射能力強、帶動效應顯著的國家級生產性服務業示范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