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3-05-30
來源:上海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 作者:管理員
關鍵字:
(2011年4月7日上海市經信委、市商委、市科委、市財政局、市人社局、市水務局、市工商局、市質監局、市知識產權局、市金融辦、上海海關、
國家外匯局上海市分局發布 滬經信企[2011]166號)
各有關單位:
中共上海市九屆市委十四次全會指出:2011年是實施“十二五”規劃的開局之年,也是中國共產黨成立90周年。要堅持科學發展、推進“四個率先”,把創新驅動、轉型發展貫穿落實到經濟社會發展各方面和各環節。為貫徹落實全會精神,現結合上海實際,就加快促進“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創新驅動、轉型發展提出如下意見:
一、指導思想和目標任務
1.指導思想:“十二五”期間,要緊緊圍繞上海建設“四個中心”的總體目標,充分發揮科技、人才、金融、信息、品牌等方面的優勢,以高新技術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為突破口,以中小企業服務體系建設為支撐,實施“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培育工程,大力培育“戰略專一化、研發精深化、產品特色化、業態新型化”的中小企業,提高中小企業核心競爭力和創新創業能力,進一步發揮中小企業作為技術創新生力軍和吸納就業主體的作用,推動本市經濟社會創新驅動、轉型發展。
2.目標任務:到2012年,形成一批在細分行業內領先,市場前景良好,能在產品、技術、業態和經營方式上代表產業發展方向的成長型中小企業;“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達到1000家左右,其中完成改制的企業達到200家、上市企業力爭達到100家,形成年銷售額1億元以上的企業300家、5億元以上的企業50家、 10億元以上的企業30家。
二、培育方向
3.促進“四個中心”建設。推動“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參與金融市場體系和金融服務體系建設,開展金融數據處理、電子支付、金融軟件開發等服務,提升金融信息服務、資產評估、會計審計、信用評級等業務能力;參與現代航運集疏體系和航運服務體系建設,發展國際貨物運輸代理、供應鏈管理等服務,開發智能化物流系統、可視化貨物跟蹤系統、電子結算系統等技術,建設第三方物流設施和物流信息公共服務平臺;參與現代市場體系建設,拓展服務貿易、電子商務的服務領域,建設完善國際采購、國際貿易、生產要素貿易等信息服務平臺。
4.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新型業態發展。推動“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圍繞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醫藥、新能源、新能源汽車、節能環保等產業,抓緊推進相關技術應用,大力發展電子標簽、新型疫苗和診斷試劑、風電機組、鋰離子電池、LED外延和芯片生產、海洋油氣開采、能效評估等新興領域。推動“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加快業態創新,發展檢測認證、國際維修、數字內容衍生品、價格評估、時尚產業、新型互聯網經濟、合同能源管理、電信和廣播電視增值業務、專業化信息安全服務等。
5.推進傳統產業提升發展。推動“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增強產業配套水平,大力發展數字化電梯、醫用凍干系統等整機產品,提升柴油發電機、風電軸承、汽車懸架系統、汽車變速器等關鍵部件的技術水平;大力實施品牌戰略,發展綠色有機食品、高品質家用電器、高檔家用紡織品、功能性服裝等產品;加強自主研發能力,研究開發高抗滲自修復、高分子防水、保溫裝飾一體化、墻體隔熱保溫等新型建材,加快環保節能材料與新型綠色建材的產業化。
三、培育措施
6.增強專項資金扶持。加大對“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的投入,市中小企業發展專項資金向“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傾斜,同時積極幫助企業申報國家中小企業發展專項資金、國家地方特色中小企業發展資金、國家工業中小企業技術改造資金、國家中小企業國際市場開拓資金等專項資金。
7.加大信貸資金支持。交通銀行、浦發銀行、招商銀行、民生銀行等銀行3年內安排100億元貸款,努力滿足“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的資金需求。建立政府采購信用擔保制度,企業可憑中標(成交)通知書和政府采購合同直接向銀行貸款。鼓勵“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采用信用保險保單融資。鼓勵擔保機構優先支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發展。對中小企業信貸規模大、增幅高、貸款利率優惠的銀行以及擔保規模大、增幅高的擔保機構要進行表彰,授予“上海市中小企業最佳合作伙伴”稱號。
8.拓寬直接融資渠道。充分利用多層次融資體系建設步伐不斷加快的契機,推動“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利用主板、中小板、創業板上市融資和再融資。積極鼓勵“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發行集合票據、集合債券、集合信托等產品,籌措中長期資金。開展資本市場融資輔導,并對企業改制上市和票據發行給予資金支持。
9.鼓勵企業自主創新。鼓勵“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建立和實施標準體系,積極開展各類標準化示范試點,采用國際標準和國外先進標準。支持企業積極申請專利,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可優先列入上海市專利試點企業,對列入上海市專利試點企業并符合條件的,按《上海市專利資助辦法》的規定享受資助政策。對“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利用公共示范服務平臺開發先進適用技術、工藝和設備的,給予一定的支持。
10.幫助企業開拓市場。組織“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開展國際合作與交流。充分利用國家和本市主流新聞媒體、知名網站,集中專題宣傳“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及其產品。幫助企業爭創國家級、市級名牌產品和國家馳名商標、市級著名商標,申報商務部中華老字號企業認定,落實爭創品牌的優惠政策。協調解決“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在開拓國內外市場中的困難,幫助其與大型企業開展產業對接。鼓勵“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靈活利用信用保險工具規避貿易風險,提升市場競爭力。
11.優化企業經營環境。簡化“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年檢手續,免檢財務審計報告。對“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工商登記及變更登記提供便利,鼓勵其發展新型業態,支持企業改制上市。將“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培育成海關A類以上企業,給予通關便利。參照服務外包重點企業和服務貿易重點企業的辦法,在外匯收支方面為“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提供便利。在“專精特新”中小企業中建立企業減負維權聯絡點,嚴格禁止對企業進行各種名目的違規收費,嚴肅查辦和處罰對企業的“三亂”行為。
12.加強企業人才工作。開展“專精特新”中小企業中高層管理人員培訓。用3年時間,對“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高管人員進行輪訓,努力提高企業管理水平。從戰略上高度重視集聚、培育創新創業人才和扶持創業型企業的工作,實施中小企業百名領軍人物和百強中小企業計劃,研究落實相關人才政策。
13.保障生產要素供應。電力“迎峰度夏”、“迎峰度冬”期間,能源供應向“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傾斜,確保企業生產平穩。在落實節水措施的前提下,適當放寬“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用水指標,鼓勵企業內生發展。
四、工作要求
14.加強對企業的指導和服務。各部門、各區縣要形成合力,共同推動“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發展。各部門要在各自職責范圍內對“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進行指導和服務,聚焦扶持政策,切實推動本市產業經濟創新驅動、轉型發展。各區縣要根據本區域的實際情況,制訂“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扶持政策和操作細則。
15.建立經濟運行監測制度。要建立和完善市、區縣兩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運行監測制度,及時掌握企業運行態勢,傾聽企業訴求,幫助企業解決困難。
16.推動企業規范誠信經營。推動“專精特新”中小企業依法規范經營,完善法人治理結構,建立現代企業制度。促進“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建設以信用為核心的企業文化,簽署誠信公約;企業有失信記錄的,2年內不得列為重點扶持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