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金融危機并未對中國金融行業的運行產生大的不良影響,各項改革順利推進、各子行業均保持著較快發展。計世資訊(CCW Research)《2011年中國金融行業信息化建設與IT應用趨勢研究報告》顯示,2010年中國金融行業信息化投入為465.3億元,在經歷了2009年的適度緊縮后,增長率由2009年的-0.4%上升到2010年的3.3%,金融行業IT投入恢復增長。
銀行仍是金融業IT投入的主體,占到總體投資規模的70.4%,銀行業IT投入的穩定是金融信息化投入增長的主要原因,此外證券、保險機構由于擴容擴張、業務創新的需要,也對行業整體恢復IT增長起到了推動作用。
圖表 2009-2011年中國金融行業IT投資規模及預測
中國金融各子行業、以及各子行業內的不同機構信息化水平參差不齊,但總體來看中國金融行業信息化應用已發展到以數據集中、系統整合及互聯網應用的新階段。
金融信息化開始重視規劃和引導
首先監管層開始加大對金融機構IT應用的監督、規劃和指引的力度,近年來相關的文件層出不窮,并且越來越細致具體。如央行正在編制的《金融信息化十二五規劃》、2010年4月銀監會發布的《商業銀行數據中心監管指引》、2009年12月保監會發布的《保險公司信息化工作管理指引(試行)》、正在審驗的《證券期貨業信息系統備份能力標準》等等,都將對金融業信息化發展具有指導意義。監管層對金融機構在信息化建設方面將起到重要指導作用,甚至可能影響到金融行業IT應用的方向。
其次,金融機構開始重視自身的IT規劃。如中國銀行正在研究其“十二五”規劃、中信銀行剛完成未來3-5年IT規劃制定工作、郵政儲蓄銀行已經啟動IT總體規劃等。
災難備份將成為金融機構下一步IT建設的重點內容
中國金融行業IT應用早已步入集中時代。但在數據和業務系統備份上大多金融機構卻普遍比較薄弱,中小型金融機構更是如此。金融行業事關國計民生,是社會運行的基石,保證金融機構業務連續性、可靠性已迫在眉睫。
政策的引導規范和業務的自發需求將催動金融機構災難備份市場的活躍。目前監管層、資質優良的金融機構開始率先關注災難備份,大型、優質的金融機構由于在資金、技術、客觀需求等方面的原因已先行一步。計世資訊(CCW Research)預計,未來幾年國內金融機構將普遍加大災難備份上的投入,中小金融機構在這方面的支出將更為集中,監管機構將發揮重要的指導、規范作用,農信銀、城商行資金清算中心等行業組織將扮演重要角色。
金融機構IT應用將從生產型向管理型方向發展
目前多數金融機構IT建設主要圍繞生產應用而展開,業務創新、經營規模擴大是引發金融機構IT投入的主要驅動因素。但伴隨中國金融機構資產規模的日漸龐大,其業務形態不斷豐富、業務規模增長迅速,金融機構普遍需要提升差異化發展、風險管控、合規經營等方面的能力。計世資訊(CCW Research)認為,在具備堅實的IT基礎的條件下,金融機構IT建設將開始注重管理方面的應用。
中國金融企業在信息技術投入方面長期以來重業務而輕管理,與前臺相比,后臺的支持和管理遠遠不足。如很多金融機構在經營分析、風險控制、戰略決策、深入的客戶信息挖掘等方面缺少足夠的IT支持,相比業務信息化而言,中國金融企業的管理信息化才剛剛起步。將IT應用向管理環節滲透,是銀行信息化建設未來的重點內容。
服務渠道多元化將成為金融機構IT投入的重點
長期以來網點數量一直是金融機構核心競爭力的關鍵指標,只有為更多用戶提供更全面、及時的服務,金融機構才可能獲得持續發展。然而物理網點的鋪設要經過多道監管審批,不僅投入資金大、建設周期慢,而且服務效率低。IT技術豐富了金融機構服務渠道,網上銀行、電話銀行、手機銀行、自助設備等新渠道的不斷涌現,對金融業競爭格局產生了巨大影響。例如招行就是憑借對網上銀行的敏銳響應實現了快速發展。
中國地域廣泛、人口龐大,金融機構各子行業的從業主體數量眾多,多數都在百家左右,無論是從資金實力、地理條件上看,金融機構不可能都采取大肆建設物理網點的策略,多數中小型金融機構只能通過服務渠道多元化來實現擴張的目的。除大型金融機構和少數資質優良的金融機構,大多數中小型金融機構在服務渠道多元化上要么是一片空白、要么是淺嘗輒止,中國金融機構通過IT手段實現服務渠道多元化將是發展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