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柑橘滯銷、甘肅蘋果滯銷、山東蔬菜滯銷……近期,我國多地果蔬豐收后出現大面積滯銷現象,農民損失較大。然而,在不少大中城市,果蔬價格卻居高不下,市民也未受益。為破解“農民賣難,市民買貴”難題,許多農民走出田間地頭,在互聯網上銷售農產品,成為勾通城鄉果蔬市場的“農民網商”。
山東省菏澤市農民謝光華就是這樣一位“農民網商”。去年秋冬季節,他種的14畝胡蘿卜嚴重滯銷,后來有網友幫他發布了一條微博,短短十幾天時間,這些胡蘿卜就銷售一空。
“我以前真不知道網上還能賣胡蘿卜,這次經歷讓我長了見識。”謝光華說,2011年12月,他在淘寶商城注冊了一家“網店”,開始做起“農民網商”。今年,謝光華種了幾畝蘆筍,共收獲2500多公斤,光在網上就賣了一大半,“動動鼠標”“打打電話”就賺了1萬多元。
謝光華說,以前都是固定的幾個菜販到地頭來收購,他們要是不來,蔬菜就賣不出去。今年第一次在網上銷售,客戶來自天南海北,一點都不擔心農產品銷售問題。
互聯網不僅能幫助農民賣農產品,也可以減少中間環節,讓市民得到實惠。謝光華告訴記者,一般蔬菜從田間地頭到消費者餐桌,須經歷“農民-產地小菜販-產地大菜販-長途運輸戶—銷地大菜販-銷地小菜販-市民”等多個環節,層層加價推高了菜價,而在網上銷售至少可以減少兩三個中間環節,市民買菜可便宜30%。
內蒙古呼和浩特市農民胡堯杰也是一位“農民網商”,主要依靠微博賣土雞蛋。“村里有很多土雞蛋,都是放養的土雞,吃五谷雜糧長起來的。”前不久,胡堯杰在個人微博上發布了上述內容,很快就迎來了一批客戶。
胡堯杰告訴記者,村里家家戶戶都散養著二三十只土雞,許多雞蛋吃不完放著壞了可惜,于是才想到拿一些去微博上賣。沒想到很受歡迎,一個月賣雞蛋凈收入就有1200元。
隨著電子商務、微博在農村地區的普及,我國“農民網商”發展迅猛。中國社科院信息化研究中心與阿里巴巴集團聯合發布的《涉農電子商務研究報告》顯示,截至2011年底,全國農民網店總數為131萬家。阿里巴巴集團的網絡商務平臺淘寶網上,去年農民網商注冊總數為171萬人,平均每家農民網店帶動1.63名農民成為網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