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IT工具性能得到改進,許多公司對全球供應鏈的價值信心倍增,但許多企業還是在為如何實現供應鏈的價值而苦惱。
作為許多企業的一項核心能力,“供應鏈自動化”似乎是昔日的知識管理和重組時代的一項管理命令。這不由得讓人想起通過傳真機收發手寫指令的日子,對處于企業供應鏈下游供應商的真實情況所缺少的全面和深入的了解。
但是,即使自知識管理和業務流程重組時代以來連接企業和供應商(以及供應商的供應商)的技術得到了顯著改進,即使許多企業確信供應鏈能夠提供至關重要的競爭優勢,仍然有許多企業還是在為如何用供應鏈實現流程自動化、如何深入了解全球合作伙伴而苦惱。
這正是Gatepoint研究公司一項最新調查所得出的結論。該公司在去年下半年調查了4000多名企業主管,包括首席信息官、首席運營官、首席財務官和供應鏈主管。
調查結果顯示,供應鏈發展存在明顯的脫節問題——盡管84%的調查對象認為供應鏈是“一種重要的差異化競爭優勢”,但80%的調查對象表示還沒有實現或只是局部實現供應鏈流程的自動化。
為什么會這樣?首先,今天的供應鏈與過去相比顯得更復雜、更擴大、更全球化。供應鏈的規模大得驚人。調查發現,50%的調查對象要與500多個零部件供應商或制造領域合作伙伴打交道。這樣一來,要獲得這種可見性、了解合作伙伴更是困難重重。44%的調查對象表示,他們對自己的一級供應商缺乏足夠了解;75%的調查對象表示,他們對自己的二級和三級供應商缺乏足夠了解。
這種了解或可見性很關鍵。比如,作為沃爾瑪(Wal-Mart)開展的全球“可持續發展產品指數”(sustainability product index)計劃,它的眾多供應商必須收集供應鏈實踐、能源和材料使用效率及其他方面的數據,目的就是為了最終提供相關信息,便于對在沃爾瑪銷售的商品進行“綠色”產品評估和標記。
在高科技公司,由于產品生命周期日益縮短,蘋果iPhone、思科網絡硬件或任天堂Wii游戲機等產品要是在供應鏈方面出現錯誤,就可能給企業帶來災難性后果,所以力求完善供應鏈的愿望顯得尤為迫切。
麥肯錫商業技術部(McKinsey Business Technology)針對高科技企業供應鏈的一份報告特別指出,盡管這些供應鏈已經變成“全球化運作的奇跡”,但同時管理起來也困難重重。
該報告指出:“這類龐大網絡的錯綜復雜加大了順暢管理、全面運營的難度。實際上,高科技公司只能眼睜睜看著復雜性減弱供應鏈的價值,它們與供應鏈合作伙伴之間的合作并沒有體現出應有的緊密關系,即共享信息或簡化流程,從而消除變數、杜絕浪費。這種失敗讓人驚訝。”
供應鏈在“滾雪球” 般的不斷增大規模,但供應鏈的價值卻沒有同步實現,變得越來越好。
上述調查和麥肯錫報告都提出了補救這一問題的策略,即通過加強與供應鏈合作伙伴的了解與合作來激活供應鏈的價值。企業應當能夠更有效地管理庫存,讓供應管理與客戶需求保持一致,并且面對整個需求供應網絡做出更合理、更及時的決策。